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具有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作用中药熏蒸对降低小儿痉挛型脑瘫肌张力的影响。方法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按摩、运动疗法、痉挛肌理疗、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除不用中药熏蒸外,其它同治疗组。治疗1月为1疗程,观察患儿肌张力降低情况。结果治疗组45例,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1%;对照组分别为15例,16例,14例,总有效率为68.9%;经Z检验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能有效降低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风池穴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风池穴注射和功能训练,对照组单用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肌张力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池穴注射能够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与单用功能训练治疗比较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阴阳经不同经穴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90例,分为阴经针刺组、阳经针刺组及康复组,各30例。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阴经针刺组在康复组治疗基础上加阴经取穴针刺治疗,穴取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阳经针刺组在康复组治疗基础上加阳经取穴针刺治疗,穴取伏兔、足三里、阳陵泉、光明、悬钟。3组治疗均为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0d。分别于治疗前后行下肢改良Ashworth(MAS)量表、临床痉挛指数量表评分及腓肠肌表面肌电图肌电积分值(iEMG)检测。结果:治疗后,MAS分级、痉挛程度改善方面,阴经针刺组、阳经针刺组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康复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经针刺组、阳经针刺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阴经针刺组和阳经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阴经针刺组和阳经针刺组双侧iEMG均降低(均P0.05),康复组右侧iEMG升高(P0.05);治疗后阴经针刺组、阳经针刺组i EMG均低于康复组(均P0.05),治疗前后iEMG差值高于康复组(均P0.05);治疗后阴经针刺组和阳经针刺组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阴阳经针刺均可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肢体痉挛程度,且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斌  郑宏 《河南中医》2008,28(12):81-81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可伴有(或不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及感知觉障碍[1]。脑性瘫痪共分5型,其中肌张力低下型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归属  相似文献   

5.
金炳旭  赵勇  李诺 《中国针灸》2015,(3):217-220
目的:探寻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肌张力的有效疗法。方法:选取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疗法(Bobath疗法和上田正下肢法)及头针疗法(智七针、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平衡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予针刺"痉挛三针"(解剪、血海上、后血海)。物理疗法每日1次,针刺隔日1次,2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5~20天,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内收肌肌张力得分、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的D区及E区评分,并测量内收肌角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内收肌肌张力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均P<0.01),内收肌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均P<0.01),GMFM-88的D区及E区评分均有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显著(均P<0.01)。结论:"痉挛三针"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肌张力,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儿的独立行走及跑跳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随机分为熏洗组和对照组各24例.熏洗组用中药熏洗、推拿和运动疗法,对照组除不用中药熏洗外其它治疗同熏洗组.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比较,熏洗组总有效率7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熏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肌张力比较也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洗能够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可以明显缩短康复疗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行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结果 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 穴位注射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明显改善或消除患儿的运动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壮医挑治疗法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75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给予包括肌注营养神经药物,体针、头针、穴位注药、运动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7例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壮医挑治疗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痉挛程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患侧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内收肌角、腘窝角及足背屈角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M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内收肌角、腘窝角及足背屈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痉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2组痉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挑治疗法在阳性反应点和特定穴位挑刺,刺激量大于普通针刺,拮抗亢进肌群,且作用持久,从而化瘀解痉,对迟缓肌群运动,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廖小艳 《河南中医》2016,(3):531-53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能否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肌张力。方法:查阅中国知网2009年—2014年有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综述应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痉挛型脑瘫中降低肌张力的疗效。结果:针灸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肌张力。结论:针灸做为传统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其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疗效确切,但应加强其实验及机制的研究。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针灸降低痉挛型脑瘫肌张力的实验研究很少;针灸降低肌张力的现代机制还没有被涉及,这是值得我们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以便我们能用更生活的语言来向有所迷惑的患者或医生解释。肌张力评定指标的量化比较困难,目前评定多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静止性肌张力评定,姿势性肌张力评定,运动性肌张力评定。  相似文献   

10.
潘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4,(15):100-101
目的:对照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应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针刺配合手法面部按摩。比较两组治疗后面部肌表情肌恢复情况。结果:冶疗组痊愈92.6%,有效7.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40.9%,有效36.4%,无效22.7%,总有效率77.3%。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治愈率高,疗效稳定,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为临床广泛应用,一般多采用口服或静脉给药方式。2007-2008年,我们采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并与静脉注射治疗3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及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关节活动及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与穴位注射,对比2组患儿的疗效、关节活动度以及痉挛程度。结果 2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1.18%)较对照组(64.7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腘窝角、内收肌角较对照组大,足背屈角较对照组小,痉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儿关节活动度,减轻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13.
余亚兰  宋虎杰  任晓慧 《陕西中医》2014,(11):1463-1464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药物导推﹙经络导平推拿,简称导推﹚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3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依入院时间随机分为3组:第Ⅰ组45例:采用中药熏蒸结合药物导推治疗;第Ⅱ组42例: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第Ⅲ组43例:采用药物导推治疗;然后将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的肌张力评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中药熏蒸结合药物导组总有效率93.3%;中药熏蒸组总有效率66.7%;药物导推组总有效率74.4%,中药熏蒸结合药物导推组与其他两组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与中药熏蒸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药物导推组比较(P<0.05),中药熏蒸组与药物导推组比较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药物导推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疗效显著,且安全无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 NGF)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双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80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30 min/次,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mNGF,每穴0.5mL,隔日注射1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析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乳酸(La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盖泽尔发育量表(GDS)评分、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及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对照组为62.50%(25/4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ac、TNF-α水平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Lac、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GMFM、ADL、GDS、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升高,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GMFM、ADL、GDS、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NGF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双瘫疗效显著,可降低患儿LaC、TNF-α水平,改善患儿运动能力,降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均为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明显,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气滞血瘀型PH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甲钴胺穴位注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VAS评分及SAS评分。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VAS评分、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甲钴胺穴位注射,患者症状缓解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瘫是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痉挛型脑瘫是脑瘫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其治疗方法众多,其中推拿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近年研究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相关文献从认识、机制、近况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探索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随机将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针刺拮抗肌治疗,分别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oworth分级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Ashoworth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Ashoworth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总有效率5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增高优于传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统海 《光明中医》2021,36(2):256-258
目的 探讨中医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推拿疗法,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的肌张力(Ashworth)、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用麻木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JO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麻木、腰腿疼痛及日常活动能力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下肢麻木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且在改善麻木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