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普鲁兰多糖以其独特的优点在纳米递药系统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以普鲁兰多糖为材料进行改性制备的肿瘤靶向的纳米药物载体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目的:观察纳米粒子和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稳定性及所包载药物的释放特征,初步评价其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潜力。 方法:应用透析法制备乙酰普鲁兰叶酸偶合体纳米粒子,以表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制备乙酰普鲁兰叶酸偶合体/表阿霉素载药纳米粒子(FPA/EPI),应用储存法考察其稳定性,应用透析袋法观测体外释放特征。 结果与结论:乙酰普鲁兰叶酸偶合体纳米粒子和FPA/EPI的粒径分别为(204.2±10.9) nm 和(273.4±11.0) nm,在蒸馏水和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中表面电位均较低,乙酰普鲁兰叶酸偶合体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粒径1年内未见显著改变。载药纳米粒子对所包载的药物表阿霉素进行很好地释放,pH 5.0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速度明显高于pH 7.4;乙酰普鲁兰叶酸偶合体纳米粒子和FPA/EPI制备容易,稳定性好,初步说明了两种粒子可望成为新型肿瘤靶向药物递药系统。  相似文献   

2.
纳米载药系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给药手段,在解决多种药物口服、靶向、缓释等问题方面显示出极大优势.在传统的纳米脂质体、固体纳米颗粒等剂型的基础上,使用纳米颗粒载药的方式不断更新,包括纳米载药纤维、载药颗粒涂层支架、阳离子纳米脂质体及两亲超支化聚合物胶束等.通过结合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荧光检测等方式,出现了集诊断、治疗于一体的新剂型,并继续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同时,纳米载药系统也存在着生物相容性及细胞毒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纳米载药系统的新剂型,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尽管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和无菌技术在不断改进,但骨科手术中假体感染仍不可避免,给手术带来巨大挑战。骨科假体表面的粗糙或多孔结构,为细菌黏附、增殖和生物膜形成提供了优良的场所,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和清创手术无法完全阻止感染复发。近年来,纳米技术在生物材料、药物输送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纳米药物载体能够局部缓释药物或在特定刺激下智能控释药物,可有效实现局部抗菌治疗、预防手术感染,且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其独特优势可为感染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目前纳米载药系统在防治骨科手术假体感染中的应用主要为骨科假体材料中添加纳米载药材料、假体表面构建载药纳米涂层、可灌注型纳米抗菌药物载体以及刺激响应型药物控释系统。本文综述了目前骨科手术假体感染防治的方法,尤其是纳米载药系统在假体周围感染防治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载药纳米微粒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载药纳米微粒是纳米技术与现代医药学结合的产物 ,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载体。它缓释药物、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透过生物屏障靶向输送药物 ,建立新的给药途径等等 ,在药物控释方面显示出其他输送体系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载药纳米微粒在临床各个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势头强劲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综述了载药纳米微粒在临床各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 ,并对其发展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载药纳米微粒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载药纳米微粒是纳米技术与现代医药学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载体。它缓释药物、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透过生物屏障靶向输送药物,建立新的给药途径等等,在药物控释方面显示出其他输送体系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载药纳米微粒在临床各个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势头强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综述了载药纳米微粒在临床各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发展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 药物靶向性:靶向药物是在目标器官或组织局部形成相对高的浓药物度,减少对非目标器官、组织、细胞的伤害。目前根据靶向目标不同,可分为组织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及亚细胞水平几个层次。根据靶向机制的不同,药物靶向可分为被动靶向、主动靶向、物理靶向等几类,其中的主动靶向即特异性靶向。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药物递送系统是利用临床医学、药学及材料科学等多学科手段,在恰当的时机将适量的药物递送到正确的位置,从而增加药物的利用效率,提高疗效,降低成本,减少毒副作用。纳米级药物递送系统是指在药剂学中把纳米载体负载治疗药物形成粒径1-1 000 nm纳米粒。因为其纳米级粒径可以使得药物在体内穿过某些生物屏障如血-脑屏障、血-骨髓屏障等,以及利用肿瘤组织的高渗透长滞留效应而达到被动靶向的效果,但其缺乏特异性。背景:在骨相关疾病治疗中特异性主动靶向递药系统非常重要,而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为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目的:针对以特异性骨靶向递药系统的目前发展及未来前景做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涉及主动骨靶向性递药系统与纳米级递药系统的相关研究,检索关键词为“Bone target therapy,Nanoparticles,Drug delivery system”,检索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 结果与结论:靶向基团是特异性骨靶向递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递药系统的靶向效率。到目前为止已发现针对于骨组织、破骨细胞、成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靶向分子,它们有各自优缺点。目前特异性骨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已在各种骨病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如转移骨质疏松症、骨髓炎、多发性骨髓瘤、骨肉瘤、骨转移癌等。纳米载体应用的优势为其带来了临床潜力的同时也存在许多挑战,尽管许多基础研究显示出很好的体内结果,但很少有骨靶向基团修饰的纳米递药系统成功地将其转化为临床。 ORCID: 0000-0001-8512-0447(向海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含有有效药物的载药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的缓释系统,可改变常规的给药方式,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用超声的方法结合了不同的药物制成作用不同的纳米粒子,验证了纳米粒子对局部给药治疗的有效性,建立了良好的动物动脉摄取模型,为继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新型溶栓方式——使用纳米级载体辅助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进行溶栓,并与t-PA治疗比较溶栓效率。方法 30只SD大鼠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0.1 mL)、单纯溶栓药物组(t-PA 0.1 mL)和载药纳米载体组(载有t-PA的载体)。采用麻醉动物、手术切开、三氯化铁浸润建立大鼠股静脉急性血栓模型,在氯化铁处理20 min后从远端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时间均为4 h,每间隔1 h使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监测股静脉血流状态。绘制每组样本相对血流量变化曲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理盐水组、单纯溶栓药物组、载药纳米载体组的血流灌注恢复率分别为-7.80%、21.36%、6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载药纳米载体组中样本治疗后血流量恢复明显升高。结论 与传统溶栓药物治疗t-PA组相比,载药载体组溶栓效率更高,该载体可在血栓治疗中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传统手段之一,但其具有组织非特异性,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毒副作用.磁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可通过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稳定的磁性纳米颗粒载体将抗癌药物在外磁场的引导下,靶向运输和浓聚在肿瘤组织.该技术不仅提高了药物运输的效率和药物的抗癌活性,还能降低药物用量和减轻毒副作用.载药磁性纳米颗粒和所应用的外磁场的性质是影响磁性纳米颗粒靶向肿瘤组织的重要影响因素.载药磁性纳米颗粒的靶向递送是否有效,主要依赖靶向目标位置处所应用的磁场和磁场强度是否足够吸引束缚载药磁性纳米颗粒在肿瘤组织中停留以及释放.对静磁场在引导磁性纳米颗粒靶向肿瘤组织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为静磁场在靶向肿瘤治疗方面提供一定的科研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作为药剂学研究热点领域之一的靶向给药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这些抗肿瘤靶向载药运输系统存在诸多缺点如靶向效率低等而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肿瘤靶向效率已成为纳米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瓶颈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设计并开发新型靶向药物递送载体.最近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肿瘤趋向性和可迁移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们能够作为理想的抗肿瘤靶向药物递送载体来治疗实体瘤和转移瘤.综述了利用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肿瘤治疗的靶向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种特殊结构,其优良的屏障特性能够保护大脑免于血液循环中有害大分子及病原体的侵害。然而,这一屏障同时也限制了药物递送的效果,并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胶质瘤等脑部疾病的新药开发过程中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近年来,纳米技术的突破使得各类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 NPs)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靶向递药领域被用做药物载体,经各种途径辅助药物实现BBB的跨越。本文主要通过阐述BBB的复杂成分和特殊特性,以理解跨越BBB的难点及可能途径;同时还介绍了目前用于药物递送系统的NPs的3种主要类型:聚合物型(polymeric-based)、仿生型(biomimetic-based)及无机型(inorganic-based)NPs;在靶向递药策略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吸附介导(adsorptive-mediated)、载体介导(carrier-mediated)及受体介导(receptor-mediated)的胞吞作用,并在文末对脑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载药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输送载体,具有靶向性、通透性、控释性以及促细胞分化等优点.结合蛋白多肽的纳米粒子通过与生物专一性配基接合来输送靶向性药物;结合生长因子的纳米粒子可使生长因子更持久地维持其活性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结合基因序列的纳米粒子可有效运载目的基因为组织缺损区域提供"种子"细胞;在细胞培养中应用载药纳米技术可以构建三维纳米纤维结构促进细胞生长;表面偶联有特定基团或基因片段的磁性载药纳米粒子可用于物质分离及靶向定位.载药纳米粒子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发展潜力巨大,综述其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背景:由于骨骼独特的解剖生理特征,成骨药物严格的剂量依赖性,使骨折区域给药系统仍然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载药体系的精细化与可控化,使局部用药的研究成为热点。促骨折愈合局部载药系统可以负载多种促成骨因子,也可采用多种不同的生物化合物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骨折愈合。目的:阐述局部递药系统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方法:以“drug delivery, fracture”为英文检索词,“载药系统,骨折”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0年1月至2022年2月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30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用于局部递送药物的载体可分为三维多孔支架材料、水凝胶、纳米颗粒材料和微球,它们分别具有以下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控的粒径、高比表面积、易于制备等。载药体系可承载的促成骨成分有干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小干扰RNA和微小RNA。骨折区局部输送药物系统具有剂量控制简单、无创给药、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使该项治疗方法促骨折愈合具有理想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排第二位的疾病,其中80%为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损伤是影响脑缺血预后的关键,包括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近年来,功能化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效性、强特异性等优势在脑缺血疾病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综述金属纳米递药体系、生物相容纳米递药体系以及高分子纳米递药体系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抑制炎症反应以及清除氧化应激的研究,并对纳米药物递送体系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黏膜疫苗在抵御多种病源微生物感染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在发展黏膜疫苗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寻找安全、高效的疫苗佐剂和递药系统。最近,基于脱毒细菌毒素衍生物和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的黏膜佐剂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细胞因子佐剂和多种疫苗递药系统也取得了很多进展。然而,黏膜疫苗佐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适合人类使用的黏膜疫苗并不多。本文将目前黏膜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科药物缓释系统现已成为治疗骨科疾病的一大重要方法,作为其中之一的载药人工骨是目前新兴前沿的治疗手段。 目的:综述载药人工骨的分类及特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1至2011年 PubMed数据库及维普外文期刊库有关载药人工骨材料分类、载药人工骨研究方法及载药人工骨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载药人工骨主要分为羟基磷灰石、磷酸钙骨水泥、生物玻璃3类,前两者已逐步应用于临床研究及治疗中,生物玻璃是最近比较新的研究材料,在充当填充骨材料和药物释放载体上具有独特的功能,关于其特性、具体应用还要进一步研究。载药人工骨的研究方法主要从药物载体孔洞选择、人工骨制备、载药人工骨药物成分、人工骨药物释放机制等方面入手。载药人工骨具有药物载体和修复骨缺损的双重作用,且能诱导骨的生长和同步降解,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等优点,应用于骨髓炎、骨缺损和预防人工关节感染等方面是一种理想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的目的是用O 羧甲基壳聚糖作乳化剂和表面修饰剂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 ,并对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进行表面修饰 ,然后分别对载药纳米微粒的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微粒结构、表面元素、体外释放和肿瘤细胞抑制率等微粒性能进行考察与评价。实验证明 ,O 羧甲基壳聚糖可用于制备纳米药物载体系统 ,对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的制备起到很好的乳化性能和表面修饰作用。采用复乳法制备包载 5 Fu的PLA/O CMC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在 5 0nm ,在PBS缓冲溶液中释放时间可达 12d。在对胃癌、乳腺癌和大肠癌三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测定实验中 ,PLA/O CMC纳米微粒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分别可以达到 72 .8%、77.3%和 75 .6 % ,接近或等同于游离 5 Fu药物的抑制率。在作用时间上 ,PLA/O CMC载药纳米微粒也显示出良好的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18.
背景:传统口服抗生素治疗因趋化能力弱、剂量难以控制及全身副反应等作用削弱其广泛的应用。载药人工骨长效、定点、可控地释放药物,弥补了系统抗生素治疗的缺陷。 目的:通过新型局部给药系统材料,制备及药物释放动力学等方面综合和对比分析,指导以后载药人工骨的研发和选择应用。 方法:应用PubMed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2001-01/2011-11关于局部给药系统对骨髓炎及骨缺损治疗相关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drug delivery system, osteomyelitis, bone defect, bone substitute”。排除无关及重复性研究,同一领域则选择权威杂志近期发表文献,保留25篇进一步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骨的重建与修复需要满足3个条件,即要满足骨诱导、骨传导和骨生成,此外合适的骨组织生长环境也必不可少。根据材料特点将人工骨分为生物陶瓷材料,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也可根据材料的吸收性分为可生物降解型和非生物降解型。载药人工骨局部给药系统靶位点释放药物,具有提供骨良好修复环境与骨诱导的特点。载药骨的药物释放量需对载药浓度选择,局部药物释放时间,感染类型确定药物种类的选择,人工骨材料选择,药物与人工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对骨材料性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背景:由于良好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局部药物控制释放系统防止感染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静电纺丝制得的高分子纳米纤维,是一种良好的载药材料。目的: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不同含量盐酸四环素的聚乳酸-聚乙醇酸载药纳米纤维膜,着重观察其抑菌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以15~20kV的电压,0.3~0.5mL/h的流速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不同含量盐酸四环素的聚乳酸-聚乙醇酸载药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纤维膜的形貌。检测载药率,绘制药物释放曲线,并用改良的Kirby-Bauer实验来观察载药纳米纤维膜的体外抑菌性能。用MG-63细胞来检测纳米纤维膜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载不同含量盐酸四环素的聚乳酸-聚乙醇酸载药纳米纤维直径均在360~470nm之间。且载药率都可以达到80%以上。载药量为10%的纳米纤维突释最大。载药纳米纤维膜可以有效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但是对于MG-63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相比较而言,载药量为3%和5%的载盐酸四环素纳米纤维膜对于防止引导组织再生术后感染而言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述肝靶向性壳聚糖基纳米载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2-12/2010-02有关肝靶向性壳聚糖基纳米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壳聚糖基纳米载药体系,肝靶向性,研究,应用"。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18篇文献进行阐述。结果:壳聚糖纳米粒是一种天然无毒的非病毒药物载体,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可靶向释放药物,增加药物的吸收等,达到控释和靶向治疗的作用。载药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有离子交联法、沉淀法、超声乳化法、反相微乳法、静电纺丝法、反相悬浮交联法、逆相蒸发一短时超声法、还原胺化法等8种不同方法。用于肝脏组织工程如肝移植、人工肝,能维持和提高肝细胞活性和功能,有利于肝细胞生长;肝脏肿瘤治疗中使药物靶向释放于肿瘤部位,更有效抑制肿瘤细胞、降低毒副作用等。结论:肝靶向性壳聚糖基纳米载药体系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靶向性基因载体,但它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