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加用复胃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朱慧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9):2996-299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本病的检出率呈递增趋势,且病程长,病理组织改变不易恢复正常.2004年2月-2007年2月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CAG患者6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治疗组用补肾复萎汤、维酶素、果胶铋,对照组用维酶素、果胶铋,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及胃镜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7.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该病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用胶体果胶铋、黄连素片、维酶素片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2月。结果: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23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9%(95%CI=78.62%~99.16%);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9.70%(95%CI=54.02%~85.38%);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437 8,P=0.015 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组间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5.596 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较单纯西医治疗为优,其收益为OR=0.29(但95%CI跨过1),NNT=5(95%CI=2.6~5 000.0)。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并设西药治疗30例为对照组。3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 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果胶铋、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0.2%,观察组为89.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清除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7.6%,观察组为89.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观察组则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党参、生地、五灵脂等)口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陆床疗效。方法:将2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维生素C、E,猴茹菌,三九胃泰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口服,以养胃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陆床症状,胃镜复查胃黏膜变化和组织病理检查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二者具有互补性和相加性,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摹缩性胃炎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58例病人按中医辨证分型,分别给予中药施治,并结合西医药抗HP三联疗法,疗程4周。结果总有效率93.1%,HP转阴率93.1%,服药1、2、3年病理活检萎缩程度减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HP感染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黏膜发生萎缩性病变的慢性胃炎。笔者采用在抗幽门螺杆菌(HP)等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治疗该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三九胃泰冲剂和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气海等穴位,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vs52.38%,88.10%vs69.05%,95.24%vs78.5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胃痛、胃胀、嗳气、纳差及大便不畅等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3%vs11.90%,P0.05)。结论:三九胃泰冲剂和针刺穴位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较单纯使用西药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腺体萎缩,当腺体萎缩严重时,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失去正常的桔红色,呈淡红色或呈灰色、灰黄色、灰绿色,重度萎缩呈灰白色,色泽深浅不一,皱壁变细、平坦,黏膜下血管透见若树枝状或网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上腹部胀满,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见贫血,消瘦,乏力,腹泻精神差,女性患者多见过度焦虑、失眠、心悸等。2004年1月~2007年5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CAG,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赵祖昌(江西省都昌县中医院内科322600)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病程长,疗效差,复发率高,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在1989年10月~1992年2月间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如何。方法:把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患者。对治疗组患者采用西药加中药汤剂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只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对照组为68%,数据显示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优越。结论:中医和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敬志敏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6(4):244-24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112例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4例,单纯西医治疗组48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率93.8%,对照组79.2%,治疗组病理检查有效率95.3%,对照组81.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4例病例,其中中西药治疗组34例,西药对照组30例.结果:中西药治疗组34例中,痊愈7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西药对照组30例中,痊愈2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疗法能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发挥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调理的基础上,结合西药根治病菌的优势,通过饮食调理,心理调节等方法,综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取得单一治法所不可亟及的临产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