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中应用不同方法优化处理精液后的临床效果。方法582个IUI周期分为3组,分别采用上游法、密度梯度法、密度梯度联合上游法三种方法处理精液,比较三种方法的精子处理效果及临床结局。结果密度梯度法处理后精子密度高于上游法和密度梯度联合上游法(P〈0.05),精子活率低于上游法和密度梯度联合上游法(P〈0.05)。三组妊娠结局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中根据精液质量选择合适的优化精子方法,可达到较好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自然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期间236例自然周期排卵后进行单次宫腔内人工授精的28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每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1.3%。不同病因及不同年龄间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UI日的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是否用hCG、禁欲天数在妊娠组、非妊娠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孕不育超过5年者成功率显著降低(P=0.03)。妊娠组IUI日处理后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明显高于非妊娠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结论自然周期人工授精是简单实用的助孕方法,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接上游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后上游法三种精液优化方法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精液优化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直接上游法;B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C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后上游法,比较三种精液优化方法处理后的精子质量参数与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处理前的精子活力及精子正常形态率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所有患者前向运动精子量均在1000万条以上,三组的精子活力及正常形态率均不同程度升高,A组及C组的活力及正常形态率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精子活力及正常形态率稍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及C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精液优化方法均可显著改善精子质量参数,上游法及密度梯度离心后上游法在改善精子活力及正常形态率方面优于梯度离心法,行IUI后临床妊娠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处理后精液参数对促排卵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208例促排卵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为A1组(61例,前向运动精子总数10×10~6)、B1组(74例,10×10~6≤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X 10~6)、C1组(73例,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X10~6);依据处理后精子正常形态占比分为A2组(42例,正常形态占比2%)、B2组(127例,2%≤正常形态占比≤15%)、C2组(39例,正常形态占比15%)。对比分析不同组间的妊娠率。结果 A组妊娠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UI治疗中,男性前向运动精子总数较少(10×10~6)及精子正常形态占比较低(2%)均会降低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单一周期内受精次数与精子浓度对夫精人工授精(AIH)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11月在本中心行AIH助孕的1145例不孕不育患者共2126个周期,按照受精次数分成2组:排卵前行AIH的单次授精组(A组,n=1182)和排卵前、后各行一次AIH的双次授精组(B组,n=944);同时按照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成三组(5×106、5~10×10~6和≥10×10~6),分析授精次数、处理后前向运动精总数与AIH周期妊娠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单次授精组与双次授精组周期妊娠率无明显差异,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与5~10×10~6和≥10×10~6组间周期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同一周期内双次授精不能提高周期妊娠率,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能显著提高周期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反应率与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院生殖医学科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120例,均为促排卵周期且药物与方案一致,排除女方不育因素,术前2-7d取精模拟IUI精液优化,优化后的精液经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发顶体反应、PSA-FITC染色后观察并计数精子顶体反应率,比较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患者精子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AR)率,探讨诱发AR率与IUI临床妊娠率的关系,3次IUI未孕与妊娠组患者诱发顶体反应率的比较。结果 120例周期中,临床妊娠17例,总临床妊娠率14.17%(17/120)。其中3次IUI未孕患者8例。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患者处理后正常形态率、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正常形态精子前向运动精子总数、自发AR率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妊娠组患者诱发AR率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5)。诱发AR率小于15%、15%~30%、30%~50%、大于50%4组妊娠率分别为0%(0/12)、12.5%(3/24)、13.2%(5/38)、19.6%(9/46),诱发AR率小于15%患者临床妊娠率显著降低(P0.05);3次IUI未孕组与妊娠组诱发AR率分别15.35±17.62、63.75±14.33,3次IUI未孕组诱发AR率明显低于妊娠组(P0.05)。结论精子顶体反应率与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有相关性,当诱发顶体反应率小于15%时妊娠率明显降低;反复IUI发生与顶体反应率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液液化异常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精子回收率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2例患者共389个IUI治疗周期,根据精液粘稠度及液化情况分为液化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处理前后各项精子指标、回收率及妊娠结局有无差别。结果液化正常组的处理后活动精子总数(PTMS)及回收率高于异常组(P0.05),而两组在精子密度、存活率、处理前活动精子总数及临床妊娠率等指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精液液化异常组的PTMS及精子回收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子处理方法及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对AID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生殖中心自2005年7月11至2006年2月28日共219周期供精人工授精的临床资料。比较经上游法和梯度密慈离心法处理后精子密度、精子总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等精液参数。同时,比较复苏后不同前向运动精子数目≤20×106,(20~30)×106,和≥30×106与AID妊娠结局的相关关系。结果梯度密度离心法和上游法处理后的精子密度分别为60.68×106/ml±18.49×106/ml,49.48×106/ml±12.43×106/ml,活率为79.68%±9.89%,62.39%±12.36%,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为71.69×106±8.69×106,59.69×106±5.69×106;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106,(20~30)×106,≥30×106的三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4.6%,25.0%,30.9%。其中,≤20×106组和≥30×106组比较,P<0.05。结论梯度密度离心法处理后精子密度、精子总活动率和前向运动精子数优于上游法,尤其是数量偏少,活力偏弱时;前向运动精子数≤20×106,妊娠率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精液精子与穿刺后精子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胚胎冻融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行胚胎冻融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结局,其中IVF周期1479,ICSI周期258,早期补救52例;来源于精液精子组105个周期,行穿刺后精子组33个周期。结果 IVF组、ICSI组与早期补救ICSI组间的复苏胚胎存活率相比无差异(96.5%、95.0%vs 99.0,P0.05);三组之间种植率、妊娠率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27.7%、25.3%vs 35.1%;41.0%、39.5%vs 46.2%,P0.05)。精液精子组与穿刺精子组的复苏胚胎存活率、种植率和妊娠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ICSI及穿刺后精子行ICSI胚胎其冻融后的存活率和妊娠率与常规IVF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子处理方法及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对AID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生殖中心自2005年7月11至2006年2月28日共219周期供精人工授精的临床资料.比较经上游法和梯度密慈离心法处理后精子密度、精子总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等精液参数.同时,比较复苏后不同前向运动精子数目≤20×106,(20~30)×106,和≥30×106与AID妊娠结局的相关关系.结果 梯度密度离心法和上游法处理后的精子密度分别为60.68×106/ml±18.49×106/ml,49.48×106/ml±12.43×106/ml,活率为79.68%±9.89%,62.39%±12.36%,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为71.69×106±8.69×106,59.69×106±5.69×106;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106,(20~30)×106,≥30×106的三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4.6%,25.0%,30.9%.其中,≤20×106组和≥30×106组比较,P<0.05.结论 梯度密度离心法处理后精子密度、精子总活动率和前向运动精子数优于上游法,尤其是数量偏少,活力偏弱时;前向运动精子数≤20×106,妊娠率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液处理后精子形态对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共651个人工授精周期,精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形态学分析严格按照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人类精液检验与处理实验手册第五版标准,比较处理后精子形态4%和≥4%时促排卵方案、周期数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当处理后精子形态4%时,NC、HMG、FSH+HMG和LE+HMG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5.5%、12.1%、12.1%和10.6,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当处理后精子形态≥4%时,NC、HMG、FSH+HMG和LE+HMG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8.0%、15.2%、18.5%和16.9%,且FSH+HMG和LE+HMG与NC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HMG周期妊娠率较NC有所提高。精子形态4%组,第1,2及≥3周期,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3.0%,8.9%,0.0%,且≥3周期与1,2周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精子形态≥4%时,第1,2及≥3周期,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8.9%,15.3%,13.5%,且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当≥3周期时精子形态4%和精子形态≥4%两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0.0%和13.5%,差异显著(P0.05)。结论当男性患者精子形态4%时,治疗方案应采用自然周期,且周期数不宜超过2个周期,如未孕,应尽快转入IVF/ICSI治疗;精子形态≥4%时,可考虑选用促排卵治疗,行3个及以上人工授精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促排卵在不同病因患者中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旨在更合理有效的应用促排卵技术,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期间5167个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周期,按不孕的原因将其分为少弱精子症组,多囊卵巢综合征组,不明原因不孕组,宫颈因素组,性功能障碍组,卵巢功能减退组,分别比较各病因组中促排卵及自然周期的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了解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在少弱精子症组、多囊卵巢综合征组、不明原因不孕组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胎率高于自然周期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流产率及宫外孕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宫颈因素组,性功能障碍组,卵巢功能减退组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组比较,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及宫外孕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无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结论促排卵可提高少弱精子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及不明原因不孕导致的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使多胎率增加,对流产率、宫外孕发生率无明显影响。而对宫颈因素、性功能障碍、卵巢功能减退所致的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双胎率及宫外孕发生率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授精周期数和授精时机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3例不孕患者共3747个IUI治疗周期,根据人工授精周期数分为4组:第1周期组(n=1683)、第2周期组(n=1183)、第3周期组(n=609)、第4周期组(n=272)。根据每周期授精次数分为3组:排卵前单次授精组(A组,n=1675)、排卵后单次授精组(B组,n=907)、排卵前、后各行1次IUI的双次授精组(C组,n=1165)。分析IUI周期数及授精时机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 1683例患者3747个IUI周期共有420例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1.2%,累积妊娠率为24.9%。妊娠率随IUI周期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第1周期组IUI妊娠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第4周期组的妊娠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双次授精组(C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排卵前单次授精组(A组)及排卵后单次授精组(B组)(均为P0.05),而A、B两组间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过3个IUI治疗周期仍未妊娠的患者继续行IUI治疗的妊娠率显著下降,此时应进一步行腹腔镜检查明确不孕原因或积极求助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每周期单次IUI妊娠率显著低于双次IUI,在排卵前后各行1次IUI可显著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率与IVF-ET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因女方(≤35岁)输卵管因素到我中心行IVT-ET的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行精子DNA碎片率检查的共有112例,不同精子DNA碎片率按3分隔点分为3组,比较3组间的一般情况、精液常规参数、IVF受精情况及IVF-ET结局。结果 3组间精液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C组IVF受精率最低(P0.05),优胚率及移植优胚率最高(P0.05),3组间比较卵裂率、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无差异(P0.05)。结论 (1)精子DNA碎片率与精液常规各参数无相关性;(2)高精子DNA碎片率降低IVF受精率;(3)目前的胚胎评级并不足以预测胚胎结局,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为提高IUI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生殖中心接受IUI的患者共计534个周期。对不育类型、不孕年限、不育原因构成、男女双方年龄、男女双方体重指数(BMI)、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精子DNA碎片(DFI)、精子自发顶体反应(AR)、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PTMSC)、输卵管通畅程度、周期治疗方案、每周期排卵数、每周期授精次数、人工授精周期数等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行IUI治疗的患者315例共计435个周期,总周期妊娠率为19.48%(104/534)。精子自发顶体反应:AR10%的患者妊娠率(24.06%)高于AR≥10%的患者妊娠率(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每周期排2~3个卵的患者妊娠率37.71%高于排1个卵患者的1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精子自发AR10%组妊娠几率是自发AR≥10%组的2.001倍(P=0.004);每周期排2~3个卵组妊娠几率是排1个卵组的4.148倍(P0.001)。结论在IUI助孕治疗中,男方精子自发顶体反应率10%,女方每周期排2~3成熟卵泡均可提高IUI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总结106例162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分析手术当日口服万艾可对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男方因素行IUI夫妇共106对,男方因素全部为弱精子症,随机分常规组和万艾可组,常规组按照常规IUI方式进行,万艾可组在男方取精前30-60min口服万艾可50mg,比较两组精液量,精液上游前后活动精子总数,妊娠率。结果万艾可组精液量(2.96±1.18)ml高于常规组(2.02±0.25)ml(P〈0.05),且万艾可组处理后活动精子总数(19.96±6.68)×106高于常规组(10.56±3.68)×106(P〈0.05)。在妊娠率方面,万艾可组与常规组分别为妊娠率19.7%与8.9%(P〈0.05)。结论口服万艾可可以即时提高精子活动力,增加人工授精有效的精子数量;处理后精子总数是影响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冷冻复苏的睾丸精子对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因男方梗阻性无精子症(OA)或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在我院采用细针睾丸穿刺抽吸精子行ICSI助孕的20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新鲜睾丸精子(新鲜睾丸精子组)用于174个周期,冷冻复苏的睾丸精子(冻精组)用于35个周期。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以及种植率。结果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冻精组与新鲜睾丸精子组行ICSI助孕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冷冻复苏的睾丸精子对ICSI助孕结局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液浓度、活力、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精子形态等参数对子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96个周期由于男性因素或不明原因行IUI治疗的临床资料,按精液检查阶段和行IUI当天优化处理前后对各精液参数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临床妊娠率。结果优化处理前精液浓度达到30×106/mL时,IUI临床妊娠率高于15.0×106/mL组和15.0×106~29.9×106/mL组(15.2%vs 6.1%,8.3%),P0.05;精子活力在21%~30%时,行IUI后获得的临床妊娠率最好,高于11%~20%组和30%组(21.6%vs 4.2%,12.6%),P0.05;优化处理前、后的前向活动精子总数显著影响IUI的临床妊娠率,其阈值分别为10×106和5×106。不同检测者对精子形态评估的一致率为42.9%。精液检查阶段的各个参数如精子形态、精液总量、精液浓度、精子活力和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IUI临床妊娠率均无相关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优化处理前精液浓度、成熟卵泡数和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影响IUI妊娠率。结论优化处理前精液浓度、成熟卵泡数和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IUI临床妊娠率的独立因素。而精液检查阶段各精液参数对IUI的成功率没有影响。精子形态检测结果可能受个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助孕前精液经体外优化制备技术处理后精子DNA的损伤以及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107例行IVF助孕患者的精液,按照WHO标准对处理前精液行精液常规分析,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试验(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SCD)检测处理前和处理后精子DNA碎片率,并收集IVF实验室及临床结局。根据处理前精子DNA碎片率将患者分为两组:精子DNA碎片率≤20%的患者为A组,精子DNA碎片率20%的患者为B组。结果优化处理后精子DNA碎片率显著低于处理前精子DNA碎片率(3.49±3.38%vs18.69±10.89%,P0.001);处理前和处理后精子DNA碎片率均与精子总活动率、前向运动率及受精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0.508、-0.629、-0.283、-0.299、-0.399、-0.329,P0.05)与男方年龄、精液量、精子浓度、正常形态率及卵裂率无显著相关关系;B组处理后精子DNA碎片率高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精子总活动率、前向运动率和受精率均低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方年龄、女方年龄、不孕年限、获卵数、精液量、精子浓度、正常形态率、卵裂率、种植率和妊娠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经过优化处理(密度梯度离心加上游法)可以显著降低精子DNA碎片率,精子DNA碎片率高与精子活力低下密切相关,并会降低受精率,但对种植率、妊娠率等临床结局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处理前后精子DNA碎片率的变化以及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107例行IVF助孕患者的精液,按照WHO标准对处理前精液行精液常规分析,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试验(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SCD)检测处理前和处理后精液的精子DNA碎片率,并收集IVF实验室及临床结局。根据处理前精子DNA碎片率将患者分为两组:精子DNA碎片率≤20%的患者为A组,精子DNA碎片率20%的患者为B组。结果处理后精子DNA碎片率显著低于处理前精子DNA碎片率(3.49 3.38%vs18.69 10.89%,P0.001);处理前和处理后精子DNA碎片率均与精子总活动率、前向运动率及受精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0.508、-0.629、-0.283、-0.299、-0.399、-0.329,P0.05)与男方年龄、精液量、精子密度、正常形态率及卵裂率无显著相关关系;B组处理后精子DNA碎片率高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精子总活动率、前向运动率和受精率均低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方年龄、女方年龄、不孕年限、获卵数、精液量、精子密度、正常形态率、卵裂率、种植率和妊娠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度梯度离心加上游法处理精液后可以显著降低精子DNA碎片率,精子DNA碎片率与精子活力最密切相关,碎片率升高会降低受精率,但对种植率、妊娠率等临床结局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