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漯河市某面粉企业制粉车间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方法按照生产工艺划分评价单元,采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职业卫生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工作场所主要存在谷物粉尘、其他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检测结果除中控员接触粉尘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外,其他岗位接触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噪声检测结果除麦间巡视工、粉间巡视工和车间班长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他噪声作业人员接触的噪声强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粉尘和噪声超标区域较多,工程和个体防护措施不完全符合要求,企业需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了解打印机制造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接触水平,找出该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并开展防护措施,为该行业防护措施的整改和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对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分析结果,针对关键作业岗位防护措施进行整改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整改前投料、充填、加剂、涂布、分解和压片岗位炭黑粉尘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清扫、碎料、冲压、卸料和空压机巡检岗位噪声现场检测强度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整改后作业场所炭黑粉尘和噪声现场浓度或强度和合格率均明显优于整改前。提示,该企业针对关键作业岗位炭黑粉尘和噪声的整改措施可行,防护效果良好,能有效的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识别某铝合金发动机铸造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检测对其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车间存在噪声、粉尘、化学毒物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噪声强度为72.2~101.5 dB(A),超标率为78.6%;造型机岗位矽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平均接触容许浓度(TWA)的5.8倍;铝合金粉尘和化学毒物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高温检测结果符合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车间针对化学毒物、铝合金粉尘和高温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矽尘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与确定某磷肥复合肥制造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政府职业卫生监管及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收集企业相关资料、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磷矿粉尘、硫酸及三氧化硫、氟化氢、普钙、氨、氯化铵等,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化学毒物浓度、噪声强度检测总合格率分别为86.4%、100.0%和23.7%,氨、氟化氢作业场所检测浓度范围分别为0.35~18.8、0.04~0.69 mg/m3。其中磷肥生产单元进料岗位、仓库包装岗位和复合肥生产单元上料岗、成品包装岗位其他粉尘(磷矿粉尘、混合粉尘)作业危害程度为Ⅰ级,球磨巡检岗位、混合造粒、粉碎、烘干、筛分巡检岗位各岗位的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均为Ⅱ级,磷肥生产车间进料岗位、锷式粉碎岗位、司炉工岗位、复合肥生产单元加料、包装岗位各岗位的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均为Ⅰ级。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及措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应重点关注磷肥生产单元的进料岗位、包装装卸岗位、复合肥生产单元的上料及包装岗位的粉尘防护、进料、粉碎、球磨、造粒、筛分等岗位工段的噪声和混化岗位、进料造粒等岗位操作的氟化氢、氨等毒物防护。企业存在氨、氟化氢高毒物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对该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调查和检测。结果该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水泥粉尘、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其他粉尘、噪声等。熟料库巡检工、辅料棚铲车司机、水泥库巡检工、插袋工、袋装水泥装车工接触粉尘浓度超标;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60.2~92.8 dB(A),其中配料库皮带巡检工、粉磨站巡检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结论粉尘、噪声是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危害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保护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某公司年处理5 000 t离子型混合稀土处理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已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 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法、检查表法等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结果 该稀土处理项目存在噪声、稀土粉尘、盐酸、氢氧化钠、草酸、总烃、高温、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稀土粉尘、盐酸、氢氧化钠、草酸、总烃、高温、电离辐射合格率均为100%,但包装车间与萃取车间作业岗位噪声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稀土生产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关键控制点为溶料岗位接触盐酸、灼烧车间出料岗位接触稀土粉尘、包装岗位接触稀土粉尘与噪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油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打包机套袋操作位工人及白土投加工接触的粉尘的超限倍数计算结果超标,分别为4.088、2.600,其他各工种接触的粉尘、化学物质的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榨油厂巡检工接触的噪声强度超标,其他各工种接触的噪声强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某垃圾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出对策与建议,为职业卫生监管及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现场进行危害因素检测并分析。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甲苯、盐酸、氢氧化钠、氨、硫化氢、噪声等,其中飞灰打包岗位粉尘浓度最高达2.9 mg/m3,是矽尘PC-TWA的2.9倍,危害程度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各岗位的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噪声强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及措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该新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评价其防护设施的可行性,提出建议。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初步调查分析,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采用类比法、工程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本项目的生产过程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谷物粉尘、氨、二氧化碳、盐酸、噪声、高温等,根据类比项目检测结果,化学因素中谷物粉尘、氨、盐酸的浓度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物理因素中噪声检测岗位15个,其中5个岗位或工种检测结果不合格,合格率为67%;高温强度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依据现场调查资料确定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0.
对某大型化肥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发现工人接触尿素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2.32~5.54 mg/m3,在散控系统大多巡检点及包控系统的料仓巡检点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为16.1~28.43 mg/m3,超过最大超限倍数标准;散控系统巡检工人接触氨CTWA为18.99 mg/m3,部分巡检点氨CSTEL达到79.16~229.12 mg/m3;成品包装工人接触的等效噪声LEXW超标,为88.7 dB(A)。可见,该系统存在尿素粉尘、氨、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岗位职业病危害可能造成工人职业健康损害,应从工程防护、个人防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设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采取职业病危害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某船舶锚链制造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政府职业卫生监管及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煤焦油沥青挥发物、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其中编链闪焊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5.58 mg/m~3超过PC-TWA限值,编链工段各岗位噪声L_(EX8h),为88.1~89.7 d 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各岗位的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噪声强度、高温WBGT指数、紫外辐照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偏低,发现疑似职业病2人,职业禁忌证1人。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及措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关键控制点包括编链闪焊粉尘防护、编链工段噪声和高温防护及浸漆操作毒物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识别、分析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水平,并提出关键控制岗位。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个岗位电焊工、2个岗位打磨工接触粉尘浓度超标,粉尘超标率为21.1%;6个岗位冲压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超标率为50.0%。汽车制造过程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电焊、打磨和冲压。结论生产企业应加强车间通风,焊接、打磨工位优先选用局部通风设施;冲压车间应采取倒班,减少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的时间,并为作业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某市淀粉糖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建议。 方法 选取该市有代表性的3家淀粉糖生产企业,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初步确定各主要岗位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 所选取的3家淀粉糖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酸碱、硫化氢等,其中化学性有害因素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部分岗位噪声强度、高温WBGT指数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 高温和噪声是淀粉糖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噪声和防暑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评价及控制某秸杆发电厂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有害作业分级等方法,对某生物质发电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生物质发电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生物因素及工频电磁场等。其中除灰岗位粉尘浓度2.3 mg/m~3为Ⅱ级作业,汽机巡检岗位噪声强度80 dB为Ⅰ级作业。结论灰料装卸/运输、锅炉清灰、汽机巡检的噪声作业、燃料收集与储存接触微生物作业及化学品水处理酸/碱的装卸作业为本项目的关键控制部位。必须加强卫生工程防护、个人防护及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分析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有效防护措施,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以重庆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关键控制点原理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检测结果显示,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噪声强度和粉尘浓度超标岗位较多,检测13个接触噪声岗位其中4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合格率69.2%,检测9个接触粉尘岗位其中5个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合格率44.4%,化学毒物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标准。结论粉尘、噪声是木制家具生产作业人员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通过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某高压开关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化学毒物、粉尘和噪声。化学毒物检测全部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检测中硫化喷涂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而短时接触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监测显示4个点超过卫生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某松香树脂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方法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对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醛、粉尘、噪声等,除四楼松脂下料口、四楼原材料下料口处甲醛最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外,其余各点化学物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作业岗位仅包装机岗位粉尘浓度超标。生产区域现场的噪声强度范围在55.2~90.7 dB (A)之间,其中制氮机、成品包装、3#反应釜、破碎机附近噪声强度大于85.0 dB (A)。破碎机岗位工人的个体噪声暴露8 h等效声级87.7 dB (A),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醛、粉尘、噪声,应参考所提出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加以整改和治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企业防火门制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及检测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及高温。现场检测23个检测点,130份样品。粉尘检测5个点,32份样品,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合格率100%。生产性毒物检测4个点,检测84份样品,毒物浓度合格率100%。噪声测定11个点,噪声强度合格率91%。紫外辐射测定2个点,合格率100%。高温测定1个点,合格率100%。结论由于该项目中噪声1个检测点超标,应高度关注超标岗位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北京市某木质家具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4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通过现场管理情况以及检测结果对木质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劳动者接触的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甲醛、正己烷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33.3%接触木粉尘的作业岗位木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20.0%接触噪声的作业岗位噪声强度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2017年企业未进行劳动者职业病健康检查;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封边区和包装区的劳动者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符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结论北京市某木质家具厂整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部分接触木粉尘、噪声的作业岗位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漯河市某小型假发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方法按照生产工艺划分评价单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职业卫生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粉尘、苯系物、硫酸、氨、双氧水、苯胺、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除部分三联机手接触的噪声强度超标外,其他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该企业防尘、防毒、防噪声和防高温措施的控制效果较好,总体评价符合国家标准,三联机作业岗位噪声仍有超标,需加强个人噪声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