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测本病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和非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各120例,分别调查两组骨密度、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既往病史、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体重指数及日常生活方式等相关情况,并辨证分型。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各危险因素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归纳,总结不同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孕产个数、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既往冠心病史、骨折史,牛奶、浓茶饮用情况及户外运动、吸烟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心病史、骨折史、常饮浓茶及吸烟OR值1.0,都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因素有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孕产个数、骨密度、性别、骨折病史、常饮浓茶,其中骨密度(低)、体重指数(低)、绝经年龄(低)及常饮浓茶(有)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病例组120例的中医证型,肾阳虚型23例,占19.2%,肝肾阴虚型12例,占10.0%,脾肾阳虚型61例,占50.8%,气滞血瘀型24例,占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分型与BMD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妇女T12-L2椎体进行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结果:发现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肝肾阴虚型43例占47.25%,肾阴虚型15例占16.48%.肾阳虚型10例占10.99%,脾肾阳虚型9例占9.89%,脾胃虚弱型5例占5.49%,其他类型9例占9.89%,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初步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这样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证型症侯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其与骨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对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进行临床观察,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线索。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诊治并且同意参加本项研究的1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自拟"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内容包括:舌苔、脉象、年龄、身高、体重、饮食习惯等。参考《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血瘀证诊断标准》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数据,探索出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包括主证、兼证。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0例患者中,23例肝肾阴虚,占23%;77例脾肾阳虚,占77%;7例脾肾阳虚兼气虚血瘀,占7%;3例脾肾阳虚兼心阳虚,占3%;1例脾肾阳虚兼气血亏虚,占1%。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与年龄、体重、锻炼、日照、营养因素关系密切(P均0.0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有两个主证和一个重要兼证。围绝经期女性以肝肾阴虚为主证,其余绝经时间较长、年龄较大女性以脾肾阳虚为主证,高龄女性合并严重的脆性骨折多以脾肾阳虚兼气虚血瘀。由于3例兼有心阳虚患者合并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1例兼有气血亏虚患者合并有左股骨颈骨折并进行全髋置换,术后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故心阳虚及气血亏虚不作为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兼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诊治符合入组条件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骨密度正常组),观察组(骨质疏松组)。通过对患者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等资料的收集,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经我科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诊断,判定病例各自分属证型,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病例在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方面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证型分布规律可以看出气滞血瘀证和肾精不足证患者所占比重大于脾肾阳虚证及肝肾不足证。结论:患者年龄的增大、绝经年限的增长、体重指数偏低等因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肾精不足证脾肾阳虚证肝肾不足证。在临床中可适当加入活血化瘀、滋补肾精、温补脾肾阳气、滋补肝肾等中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5.
张雪琳 《双足与保健》2017,(10):128-129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将绝经在1年以上的50~80岁的155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应用骨质疏松性骨质相关危险因素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对所得资料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与统计学分析。结果绝经后女性骨密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155例女性中有66例骨质疏松患者;体重指数、青少年时爱好活动、规律运动与骨质疏松性骨质发病风险呈负相关(P<0.05),绝经年限、生育个数与骨质疏松性骨质发病风险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是否有规律性运动、绝经年限、体重指数、青少年时期是否爱好运动、生育个数等均是影响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质发病的因素,绝经后女性避免低体重指数、规律运动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原发性骨质疏松与颈椎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70岁绝经1年以上女性患者80例,按照中医临床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检测患者骨密度、PTH、CT等指标,测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探求原发性骨质疏松与颈椎病关联;结果:根据骨密度以及临床病史,分为骨量减少型15例,骨质疏松型36例,严重骨质疏松型29例,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24例,脾肾阳虚23例,肝肾亏虚33例,气滞血瘀型骨赘积分为2.17±0.18,椎间盘高度为11.34±0.56,脾肾阳虚型骨赘积分为3.24±0.38,椎间盘高度为10.77±0.29,两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脾肾阳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颈椎退变明显严重于气滞血瘀型,而肝肾阴虚骨赘积分为2.34±0.13,椎间盘高度为11.25±0.61,与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与颈椎病存在相关性,通过预防骨质疏松可以减缓颈椎退变,减少颈椎病。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及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发现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及证侯分布规律,以对今后中医诊治绝经后女性PMO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女性通过本研究设计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和脱落标准后,运用QCT骨密度测量仪[QCT3000 Bone Densitoming(Version2.0R)]进行T12-L2椎体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再由两位中医教授对每一位受试对象进行双盲对比症候观察,所得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证候进行具体的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制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统计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全部数据由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并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人群中的大致分布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91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肝肾阴虚型最多44例占48.35%,肾阴虚型19例占20.88%,肾阳虚型12例占13.19%.脾肾阳虚型10例占10.99%,脾胃虚弱型6例占6.59%.但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主要证候为腰膝酸软或疼痛79例,占86.81%,初步认为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样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不应简单的以骨量降低的多少进行临床分型.对于本病的治疗仍以"肾主骨"理论为主,注重与肝、脾的密切联系.着眼于整体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女性骨质疏松人群不同雌激素受体基因XbaⅠ基因型的年龄、绝经年限、体重及体重指数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福州地区女性骨质疏松症759例的腰椎和股骨上端骨密度,同时检测211例雌激素受体基因Xba Ⅰ基因型,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X型中,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股骨上端的骨密度有显著负相关,体重与大转子、体重指数与大转子及Ward's区的骨密度有显著正相关.在Xx型中,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股骨颈,Ward's区的骨密度有显著负相关,体重、体重指数与骨密度无显著相关.在xx型中,年龄、绝经年限、体重、体重指数均与骨密度无显著相关.说明在不同雌激素受体基因XbaⅠ基因型的患者中,年龄、绝经年限、体重、体重指数与骨密度的关系是不同的.结论:雌激素受体基因XbaⅠ多态性对临床筛选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和建立正确的防治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QCT骨密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在广州地区选取年龄为50岁以上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200例,应用TOSHIBA64排螺旋CT扫描机和配套的校准体模及骨密度分析软件进行腰椎骨密度定量CT(QCT)分析,并通过中医辨证进行分型,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腰椎椎体的OCT骨密度值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存在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规律,而60~65岁年龄段骨量下降明显加速(P0.01)。女性骨密度值峰值高于男性,而随年龄增长其值下降较迅速,65岁以后骨密度低于男性。根据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分型:肾虚型共64例(32.0%),其中肾阴不足31例(15.5%)、肾阳虚衰33例(16.5%);脾肾两虚型42例(21.0%);肝肾阴虚型43例(21.5%);瘀血阻络型18例(9.0%);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椎体骨密度减低存在随时间递减的规律,证候分型亦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其与骨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可能与样本量较少、地区单一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尚需在日后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另选取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106例非冠心病绝经后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前后L1~4及左侧股骨颈、左侧髋关节骨密度,比较2组骨密度测定结果,统计分析各中医证型的骨密度特点。结果观察组有45例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有21例骨质疏松患者,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骨质疏松患病率较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阳气虚衰型3组冠心病患者的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2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部位分类上,心血瘀阻型女性冠心病患者腰椎骨密度最高,痰浊壅塞型次之,阳气虚衰型女性冠心病患者股骨颈和髋关节骨密度最低。结论骨密度特征与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阳气虚衰型冠心病患者应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测并加以预防,以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骨折三期辨证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新鲜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新鲜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卧硬板床休息、腰部垫软枕、抗骨质疏松、腰背肌锻炼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骨密度水平、腰椎MRI信号分型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折三期辨证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新鲜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加速骨折愈合,且能明显改善骨密度,预防椎体再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绝经后女性心理与骨密度的差异性。方法:按先后顺序收集100名绝经后女性,收集每位受访者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民族、既往病史、药物服用情况等基本资料,采用法国Medlink X9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每位受访者前后位腰椎1-4(L1-4)及左髋部的骨密度,抑郁、焦虑评估在临床心理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估。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郁证、气血亏虚证4个证型。对中医证候分布、骨质疏松症发生情况、骨密度及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四个中医证候组中,气滞血郁组抑郁值、焦虑值最高,平均值分别为为17.5(525)和15.0(325)和15.0(322),与其他三个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与气滞血郁组骨密度值较低,平均值分别为-3.3(-5.422),与其他三个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与气滞血郁组骨密度值较低,平均值分别为-3.3(-5.4-1.4)和-3.1(-5.2-1.4)和-3.1(-5.2-1.1),但它们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郁证、气血亏虚证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分别为63.2%(12例)、27.2%(6例)、75%(18例)、80%(28例),肝肾阴虚与气滞血郁、肾阳虚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郁与肾阳虚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抑郁、焦虑者明显多于非骨质疏松组(分别为14 VS 3、27 VS 4,均P<0.05)。结论:抑郁、焦虑者气滞血郁证型较常见,并且抑郁、焦虑情绪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褚小刚 《江西中医药》2003,34(12):12-12
1 临床资料自 2 0 0 1年 1 0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共观察了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P)患者 5 1例 ,均为女性 ,年龄 45~ 70岁 ,平均年龄为 49岁 ;绝经年龄平均 ( 4 5± 2 .2 )岁 ;均已绝经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 ,病程 1~ 2 6年之间。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制订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 ,具备腰背痛 ,或有骨折史、骨密度减少 2个标准差以上者。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要求 ,中医辨证为肾阳虚证。病例排除标准 :⑴不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广东省部分地区行骨密度检测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144例女性患者,年龄为50~75岁.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衰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气滞血瘀组.4组患者均行全身脂肪含量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1~4平均骨密度(BMD)比较,肾阳虚衰组最大、脾肾阳虚组次之、气滞血瘀组、较小,四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含量比较,肾阳虚衰组脂肪含量较少,脾肾阳虚组次之,气滞血瘀组含量较多,肾阳虚衰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分别与气滞血瘀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含量、L1~4平均BMD值呈负相关.结论 4组中,气滞血瘀型的骨质疏松重于其他组;脂肪含量与骨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30例COPD患者中医分型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测定骨密度变化,探讨骨密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ENGER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汉族男性COPD恢复期患者30例、健康组31例行股骨近端,即左侧股骨颈(Neck)、股骨三角(G.T)骨密度(BMD)测定。结果:(1)COPD组较健康组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2)COPD肺肾气虚型的骨密度较肺气虚型明显降低(P0.007)。结论:(1)COPD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2)肾虚是COPD继发骨质疏松的关键与核心;(3)推测早期补肾可能有预防COPD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与症候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女性T12一k椎体进行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nsal osteoporosis)患者,根据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结果: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证型分布规律:肝肾阴虚型43例,占47.25%;肾阴虚型15例,占16.48%;肾阳虚型10例,占10.99%;脾肾阳虚型9例,占9.89%;脾胃虚弱型5例,占5.49%;气滞血瘀型9例,占9.89%;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症候主要特征集中表现为腰膝酸软或疼痛79例,占86.81%。结论:初步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这样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其中证型分布与骨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症候分布特点仍有一定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脊柱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在本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213例,随访3~24个月,将发生椎体再骨折的22例作为再骨折组,另191例随访期未发生新鲜骨折病例为未骨折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骨质疏松治疗情况及骨密度T值、骨水泥渗漏情况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骨质疏松治疗情况、骨密度T值改善情况、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4项指标为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质量指数、骨质疏松治疗情况、骨密度T值改善情况、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可能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18.
黄姿英  何攀  姚梦  刘岩 《新中医》2023,55(12):91-9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 患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 原降解产物(β-CTX) 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水平的差异。方法:将72 例PMOP 患者纳入PMOP 组,根据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3 个证型,另选择年龄段、 绝经年限与体质量同PMOP 组相近的70 例绝经期非骨质疏松女性纳入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检测血清 PINP、β-CTX、25-(OH) VD 水平,分析不同中医证型PMOP 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PMOP 组血清 PINP、β-CTX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25-(OH)VD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中医证型 PMOP 患者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 型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 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均低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肝肾阴虚型与脾 肾阳虚型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 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CTX、25-(OH)VD 水平总体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低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 型(P<0.05)。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PMOP 患者血清PINP、β-CTX 呈高表达,血清25-(OH)VD 呈低表达。不同中医证型PMOP 患者中,气 滞血瘀型患者骨密度值与血清PINP 表达水平均低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而血清β-CTX、25-(OH)VD 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圳市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变化及发生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的情况及规律。方法:调查统计自2012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正常体检的644例中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值、骨密度降低和发生骨质疏松的情况,按绝经与否分为围绝经期300例和绝经后期344例两组,分析年龄、身高、体重以及绝经等因素与骨密度的关系。并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骨密度降低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而与身高、体重呈负相关;骨密度降低发生率方面,围绝经期女性为66例(22.00%);绝经后期女性为186例(54.07%);骨质疏松发生率方面,围绝经期女性未检测到;绝经后期女性为65例(18.8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圳市中老年女性骨密度降低及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绝经后期女性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中医证型间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性。方法:采集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并辨证分型,记录年龄、性别、烟酒史、体重指数等,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证型间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性。结果:肾虚痰浊型平均年龄最大,肾虚血瘀型次之;肾阴亏虚型、气虚痰浊型多见于男性患者,肾虚气滞型、肝肾阴虚型多见于女性患者。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年龄和性别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