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回顾疑似噪声聋病例的诊断过程, 分析未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 为噪声的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听力检查、职业卫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 对2015年3月《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实施以来收治的83例疑似噪声聋患者进行诊断。
结果 83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者中, 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47例(占56.6%), 其中重度噪声聋2例, 中度4例, 轻度41例。36例(占43.3%)诊断为无职业性噪声聋。未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 主要有纯音听力测试结果不符合诊断标准、伪聋或夸大性聋、接触噪声时间不足3年、药物中毒性耳聋等。
结论 在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中, 诊断医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懂得识别伪聋或夸大性聋, 注重结合客观听力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同时也要重视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与职业性噪声聋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病例的体检结果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间断接触非稳态噪声26年,8h工作制,发病前半年因生产任务紧,每天需超过12h停留在罐体长度不超过2.5 m、内径不超过1.5 m的狭窄空间工作。工作过程中半年之内相继出现双耳听力重度下降,双侧颞骨CT平扫提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诊断结果双耳非职业性听力损伤,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结论建议今后在职业性噪声聋鉴别诊断中,尤其在语言频段听力损失超过中度噪声聋以上时,应常规作颞骨CT检查以排除先天性内耳畸形致聋。随着颞骨影像学检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CT、MRI等检查手段也应及时应用于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以排除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及时发现潜在的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相关的听力异常的影响因素,并对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待确诊者与非疑似者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市中冶医院进行职工健康检查的29 144名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了各因素对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相关听力异常的影响。结果在29 144名行电测听检查的职工中,高频听损率约13.5%,较好耳语频(500、1 000、2 000 Hz)与高频4 000 Hz听阈加权值异常率约7.9%,达到职业性噪声聋听力异常率约5.3%;男性、饮酒、高血压、接触职业暴露(噪声、粉尘和烟尘)、职业暴露未接触高温、体质指数越大以及年龄越大可能是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中听力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病例对照结果表明,饮酒及年龄较大是发生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饮酒和年龄较大是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中听力异常以及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应加强职工对噪声的防护,对职工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并按时进行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 为该市预防与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要求, 收集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重点职业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年深圳市所监测的噪声作业员工为77 319人, 监测对象听力损失检出率为9.48%,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28%, 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17%。男性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长和工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 < 0.05)。来自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员工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检出率以大型企业最低,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较低。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听力损失异常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均以建筑行业噪声作业企业员工最高。
结论 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须加强对中型及以下规模企业、建筑行业等重点企业的专项调查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对策, 预防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存在问题。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在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164例病例资料。 结果 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的有60例,确诊率为36.6%。104例未确诊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原因是:较好耳听阈加权值<26 dB (37/104),噪声作业工龄<3年(29/104),主客观听力检查结果不相符(27/104),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 (7/104),噪声作业强度<85 dB (A)(4/104)。164例病例中,有149例(90.9%)分别经市、区、街道三级职业健康体检机构报告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最终经医学观察有55例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符合率为36.9%,不同级别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客观听力检查是鉴别夸大聋和伪聋的有效手段;应重视劳动者噪声聋诊断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减少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夸大聋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水平,探讨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4年1月受理的127例申请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病例。 结果 127例病例中,1例诊断为职业性重度噪声聋,7例诊断为职业性中度噪声聋,19例诊断为职业性轻度噪声聋,71例诊断为职业性噪声接触观察对象。29例未被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的病例中,24例为伪聋或夸大性耳聋,5例为其他疾患。 结论 在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劳动者作业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根据纯音听力测试并结合其他客观测听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听力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在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来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住院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患者共28例,每例患者均行3次纯音听阈测听,2次检测之间间隔3d以上,同时检测听性脑干反应、听性稳态反应1次。综合分析上述检测结果进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结果28例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病例中,经3种方法联合评价后,8例诊断为职业性轻度噪声聋,1例诊断为职业性中度噪声聋,2例诊断为职业性重度噪声聋;17例不能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病例中,5例诊断为观察对象,1例诊断为伪聋,3例诊断为夸大聋,剩下9例为其他原因致聋。若单纯使用纯音听阈测试结果评价,至少还有4例可被诊断为不同程度职业性噪声聋。结论3种方法联合评价职业性噪声聋可明显提高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准确性,有效排除伪聋及夸大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和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在实际运用中的优缺点。方法收集昆明铁路局车辆段2015年噪声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中的208例听力检测结果。通过职业健康检查表和病史询问、耳部检查和纯音气导听阈测试收集受检者基本信息及听力损失情况。分别采用GBZ 49-2007和GBZ 49-2014进行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及诊断分级,运用Kappa分析和符合率对两个标准的评价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采用GBZ 49-2007对208例听力检测结果进行评价,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2.02%;其中:观察对象13人检出率为6.25%;轻度噪声聋2人,中度噪声聋9人,重度噪声聋1人,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率为5.77%。采用GBZ 49-2014对208例听力检测结果进行评价,高频损失率为13.94%。诊断:轻度噪声聋6人,中度噪声聋9人,重度噪声聋1人,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率为7.69%。比较两个标准的听力损失情况,Kappa值为0.867符合率为95.67%。对208例听力检测结果的评价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50,符合率为96.63%。对GBZ 49-2014中诊断听力异常的16例诊断病例用GBZ 49-2007评价,符合率为75%。结论这两个标准对听力检测结果的评价是一致的。GBZ 49-2014取消了"观察对象",但通过将4 000Hz听阈值纳入到诊断分级中,进行加权计算,其中一部分人能够诊断为轻度噪声聋。这一修订国标2014在诊断上更为科学合理,并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但由于2014版标准中取消了"观察对象",对于部分出现高频听损且达到原标准"观察对象"的劳动者,尚需采取一定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南京地区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情况,分析未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15—2022年在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病诊断的病例一般情况、病例来源、接噪工龄、工种、诊断时间、诊断结论等资料,并对未确诊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2年共对275例人员进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确诊36例,确诊率13.1%,主要为轻度噪声聋(29例,占80.6%)。职业性噪声聋确诊率呈逐年增高、随工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P <0.05)。随着年龄分组的增高,确诊率呈下降趋势(P <0.01)。确诊率最高的行业和工种为通用设备制造业(41.2%)和铆工(57.1%)。未能确诊职业性噪声聋239例,占比86.9%。未能确诊职业性噪声聋的前3位原因(合计占86.2%)为双耳听力曲线符合高频下降型感音性听力损失,但高频平均听阈小于40 dB;双耳听力曲线符合高频下降型感音性听力损失,高频平均听阈达到40 dB,但较好耳听阈加权小于26 dB;双耳听力曲线不符合高频下降型听力损失。结论 南京地区职业性噪声聋确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职业病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法探究客观听力学检查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中的应用,以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方法对61例客观聋组、64例夸大聋组和35例正常听力组3组人员均行0.5kHz、1kHz.2kHz.4kHz共4个频率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和纯音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各频率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反应阈与纯音测试听阈的相关系数在正常听力组依次为0.66、0.85、0.80,0.73,在客观聋组依次为0.83、0.84、0.90、0.78,而在夸大聋组依次为0.38、0.35、0.50.0.48,说明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法作为客观听力测试可以鉴别伪聋或夸大性聋。结论应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是可行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钢丝绳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控制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某钢丝绳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粉尘、毒物、高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合绳捻股车间捻股机、合绳机岗位噪声强度检测结果超标率100%,拉丝车间噪声检测合格率16.7%。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结论该公司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企业,劳动者有发生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职业性化学性灼伤、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12.
Systematic studies in occupational deafness were first carried out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in America, Germany, Russia, and Scotland. The studies by Gottstein and Kayser, in 1881 in Germany, and by Barr, in 1886 in Scotland, are identified as the two principal landmarks. The physicians who carried them out should be seen as occupying a place in the mainstream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medicine. Gottstein and Kayser's study of personnel in a railway works reflected a contemporary concern about railway safety; Barr's, of boilermakers, a feeling for the difficulties in hearing in the everyday world experienced by the victims of occupational deafness. Barr's evaluation of such difficulties through self-report, we argue, reveals more of the quality of hearing handicap than the present century's apparently objective tests. Both studies relied on occupation-based epidemiology, which was able to identify occupational deafness, distinguish its etiology, and locate the site of its pathology. We argue that occupation-based epidemiology has since been neglected in favour of dose-response epidemiology to the detriment of research in occupational deafness and in industrial medicine generally. Dose-response epidemiology seems the more scientific but, in practice, it is afflicted by even more uncertainty than occupation-based epidemiology. To compound the uncertainty, there are two incompatibl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dose-response relation for noise, both separately enshrined in legislation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We conclude by advocating more secondary research in industrial medicine. Barr points us to a further topic for such research, the place of 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 in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bout occupational deafness as a problem for industrial medicine.  相似文献   

13.
赵丽  路建超 《职业与健康》2012,28(7):810-811
目的了解宝鸡市职业病发病动向,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宝鸡市的职业病报告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宝鸡市共报告职业病新病例44例,其中职业性噪声聋23例,占总病例数的52.3%,急性职业中毒10例,占总病例数的22.7%。结论职业性噪声聋是该市的主要职业病,职业病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06 - 2016年职业性噪声聋的时间、地区、人群及企业行业的发病特征及规律,为噪声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 - 2016年四川省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职业性噪声聋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2006 - 2016年四川省职业性噪声聋共380例。2006 - 2016年职业性噪声聋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4.20%,2010年之前报告例数较少,每年均小于10例,从2011年起报告例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男性报告例数高于女性,35~54岁年龄段、5~14年工龄段所占比例最大,集中分布在四川省德阳市(144例37.89%)、成都市(126例33.16%)2个地区。四川省职业性噪声聋主要来自于制造和采矿行业,在大中型的国有和私人企业的报告例数较高。结论 2006 - 2016年四川省职业性噪声聋总体呈增长的趋势,主要分布于制造和采矿行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6—2015年天津市职业性噪声聋的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职业性噪声聋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6—2015年天津市职业性噪声聋病例,对基本情况、职业史、企业性质以及行业分布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天津市2006—2015年共报告职业性噪声聋70例,呈现整体上升趋势(P<0.05)。职业性噪声聋主要为男性病例,工种主要为操作工,年龄中位数为53岁,工龄中位数为25年;滨海新区报告病例占44.29%,不同性别、工种、地区之间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报告病例中制造业占92.86%,外商经济占60.00%,中型企业占57.14%,不同行业、经济类型及企业规模之间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津市职业性噪声聋发病呈整体上升态势,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以及重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保护职业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17年武汉市职业性噪声聋监测结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制定针对性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武汉市职业性噪声聋的监测资料,包括噪声危害企业信息、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和噪声聋发病情况,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武汉市2017年收集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3046家,占全部企业的35.9%。以私有、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为主;收集接触噪声危害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个案资料22853人,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7.3%(1662/22853),以男性、40~69岁为主,听力损失比例随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01);从企业类型看,私有企业和小型企业劳动者听力损失比例更高,分别为10.5%和11.5%;从行业来看,噪声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听力损失人数最多,为1543人,建筑业劳动者听力损失比例最高,为38.9%。职业性噪声聋报告病例新增3例,全部为男性,病例分布以私有和小型企业为主,平均年龄为(51.0±3.6)岁,平均工龄为(12.2±5.4)岁。结论 噪声是武汉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企业分布广,接触人数多;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与工龄呈正相关,主要集中在私有企业和小型企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ultiple auditory steady-state evoked responses,ASSR)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方法与意义。方法33例客观聋组、47例夸大聋组和30例正常听力组人员均行0.5、1、2、4kHz频率处的ASSR和纯音测试(pure tone threshold audiometry,PTA),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客观聋组、正常听力组的ASSR反应阈与PTA听阈相关系数为0.67~0.89,夸大聋组为0.28~0.47。②在Bayes准则下分别应用ASSR反应阈、PTA听阈进行判断分析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78.18%、82.73%,判别夸大聋的准确率为65.96%、74.47%。③客观聋组的ASSR反应阈与VIA听阈存在线性依存关系,可建立回归方程。结论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中,可利用ASSR为鉴别夸大聋和评估真实听阈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总结2008-2012年青岛市新发职业病发病情况,为青岛市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根据青岛市职业病诊断档案资料,对2008-2012年新发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2008-2012年青岛市新发职业病共405例,发病病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尘肺病(281例)、职业中毒(53例)、职业性噪声聋(51例)、职业性皮肤病(9例)、职业性哮喘(8例)。 结论 尘肺病、职业中毒和噪声聋是今后青岛市职业病防控的重点疾病;结合青岛市行业分布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服务,有助于降低职业病发病率,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