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现状及需求,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对某高校325名在校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调查,并进行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于培训教育后再次调查,并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被测试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堪忧.经培训,学生的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知识水平提高明显,急救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学习前的29.7%上升至培训教育后的69.0%(P<0.01).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建议在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践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抽取长春市城区300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心肺复苏状况,并从中选取180人,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人,实验组社区居民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人教学、医院急诊室参观等教学模式。对照组社区居民给予宣传手册并接受知识讲座后,组织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评估不同培训方法的效果,继而通过分析探讨,形成切实可行的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急救培训优化方案。结果:实验组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知晓率以及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践效果良好,提高了社区公众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3.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根芝  胡高楼  林佳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3,33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师范大学93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参差不齐,大学生急救项目基本掌握情况:能正确拨打120电话的占97.87%,会晕厥急救的占26.12%,心肺复苏术没有人基本掌握,其余各项均在20%以下;是否接受过《大学生健康教程》课程学习,对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χ2=56.95,P<0.01);96.00%的大学生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不佳,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居民心肺复苏知识程度和培训意愿。方法对陕西省宝鸡市1005名居民进行心肺复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心肺复苏知晓程度、培训状况、现场抢救意愿和心肺复苏基本知识4个方面共19个问题,并将调查对象分为学生和社区居民对比研究。结果 702名(69.9%)居民知晓心肺复苏,前3位知晓途径依次为互联网、其他人员说起和书本报刊,学生与社区居民了解心肺复苏的主要途径不同(P 0.01);心肺复苏基本知识总体得分(2.34±2.046)分(满分6分),学生得分高于社区居民(P0.01);只有5.8%的居民不愿意接受心肺复苏培训,社区居民接受心肺复苏培训的意愿较学生更强(P0.01);有多种原因制约着民众现场心肺复苏急救的实施,绝大多数人更愿意接受只做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结论宝鸡市居民心肺复苏知晓程度较高,接受培训意愿强,建立有效的心肺复苏培训体系有利于提高全民心肺复苏急救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县农村人口急救知识知晓率水平,为制定针对性培训策略和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某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15个村≥18岁常住人口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县农村人口主要急救知识知晓率:心肺复苏为37.1%,但规范操作仅2.5%;止血内容达78.9%,选择传统伤口按压达73.9%,但正确处理止血仅0.7%;获得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84.6%)和生活经验(68.6%);求救行为、心肺复苏操作、止血知识及操作知晓率18~29岁、30~49岁组较高。结论应通过农村师资培训、多方位宣教、建立标准化的简单易学课程,针对农村务工人员把急救知识纳入岗前培训和企业准入条件,建立长效机制,以提高农村人口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企业员工对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掌握的情况及自救互救理念的知晓情况,为安全管理及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某企业380名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进行调查。结果 (1)员工安全意识比较强,既往培训存在不足:超过90%在工作中会在意个人安全,积极处理遇到的危险情况。96.5%认为安全培训有必要,超过80%选择单位培训是获取安全知识的重要方法。(2)员工自救互救意识和知识掌握情况较差:66.1%的员工平时能做到主动学习安全健康知识。95.4%遇到意外伤病选择拨打120,11.3%在同事出现意外伤害时选择了"我能救护";56.6%听说过"白金十分钟"。(3)安全培训的建议和意见:65.8%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在既往培训基础上加入医学基本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培训;注重培训方法:结合实例或现场讲解培训等。结论在既往培训基础上应注重医学基本急救知识、白金十分钟理念和知识体系的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训情况及培训需求,为对其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05名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学生对急救电话的知晓率为93.1%,在5项急救技能自评中学生选择“完全掌握”所占百分比最少,分别是4.9%、4.9%、4.9%、5.9%和5.9%,学生的急救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网络;培训现状:93.1%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急救培训;培训需求:90.2%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和需要掌握急救知识技能,71.6%的学生希望接受多媒体讲授与模拟实践的综合培训方式,并且超过一半的学生(57.8%)愿意医院从事急救医学教学的教师作为培训教师。结论: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力度,促进其急救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9月29日,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姚主任等应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邀请,为该单位80余名员工进行了现场急救知识及心肺复苏培训。
  姚力主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现场急救及心肺复苏相关知识,而后现场进行操作演示和指导,便于该单位员工理解和掌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培训,大家基本掌握了心肺复苏技术的操作要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芜湖市某游乐场员工传染病及急救知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2022年6—7月便利抽样方法选择芜湖市某游乐场323名员工作为调查对象,采取线上调查,选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传染病及急救知识量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接受培训情况、传染病知识及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学习急救知识的途径及态度等,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芜湖市某游乐场323名员工传染病及急救知识得分总分为(14.67±3.22)分,传染病得分为(10.32±2.18)分,文化程度、是否发生意外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培训次数、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均是员工传染病及急救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芜湖市某游乐场323名员工传染病及急救知识处于中等水平,应重点关注低文化程度、未发生过意外状况、低家庭收入、培训次数少、对急救知识需求低的员工,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提升员工的传染病急救知识水平,促进水上乐园行业救生良性的发展,从而不断完善大众水上娱乐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曲辉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23(6):473-474,477
目的了解北京某大学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培训效果,为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培训心肺复苏知识技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77人自愿参加培训的大学生,于培训前后进行心肺复苏有关知识的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93.10%认为学习心肺复苏知识是必要的,92.04%对实施心肺复苏的态度积极。培训前后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均有显著提高(P<0.01),但其中操作性强的人工呼吸与开放气道技术培训后合格率仍不足40.00%。结论大学生参与式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效果显著,值得在各大高校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 2014年11月随机抽取本院大一学生90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学生获取急救知识主要来源是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73.29%和63.36%);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火灾83.33%、犬类咬伤69.43%、触电61.70%、地震60.04%;心肺复苏操作的正确率只有0.33%、眼球穿通伤9.16%、扭伤10.49%、止血方法 11.92%,基本医学知识及处理知晓率均在50%以下。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严重匮乏,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高职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心肺复苏知识现状,评估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普及急救技能,提高应急急救能力。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144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前后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将2次考核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调查显示不同年龄、职称、内外不同科室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39岁年龄段知识掌握较好(90.41%~98.63%)(P0.05);中级职称人员知识掌握较好(95.00%~100.00%)(P0.05),内科人员知识掌握较好(88.24%~98.53%)。而外科人员、≥50岁人员、初级职称人员知识掌握相对较差(64.70%~75.00%)。培训后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较培训前优秀率明显上升,由19.44%、15.97%分别上升至31.94、30.56%(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急救的主战场,对社区卫生人员定期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应急急救能力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医学研究生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学研究生对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和对心肺复苏培训的态度.方法 对我院2008年人院的研究生分为临床组与非临床组,博士组和硕士组.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对<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的判断意识、胸外心脏按压频率、深度等部分问题进行调查,应用电脑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试,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心肺复苏培训的需求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医学研究生对心肺复苏理论和技能掌握普遍较差,平均正确率为32.8%,临床组优于非临床组(P<0.05);技能考核临床组操作合格率为25.0%,非临床组为14.3%(P<0.01);博士组成绩与硕士组理论和技能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0%的研究生认为掌握心肺复苏知识非常重要,96.0%希望定期得到心肺复苏培训. 结论 医学研究生心肺复苏知识掌握差,应定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4.
卓广英  何庆 《现代医院》2012,12(12):115-117
目的通过对两类医务人员(刚毕业来本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本科医生和下级医院来本院学习的进修医生)进行心肺复苏术短期(1小时30分钟)强化培训,了解培训后二者对心肺复苏术的掌握情况,为今后本院对同时期新进的本科规培生和进修生关于心肺复苏术培训顺序的决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10月发布的《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简称《2010心肺复苏指南》)为标准,对此两类医务人员进行短期强化培训,培训完后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考核。结果本科规培医生与进修医生的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分别为:90%、8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拟人急救成功率分别为90%、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科规培医生较进修医生培训效果好。基于培训结果 ,分析两类医务人员的急救相关基础知识和培训前工作环境等差异可能对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有影响,因此今后每年本院新上岗人员可安排进修医生先接受心肺复苏术培训,以达到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每年新进医务人员的急救水平,然后依次通过对本科生、研究生等的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使全院的整体急救水平再上台阶。  相似文献   

15.
郭健  贺少枫  陈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436-4437,4440
[目的]了解军队干休所人员对急救知识的认知及需求状况,为开展军队干休所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74名军队干休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军队干休所人员对急救知识的认知现状及需求情况。[结果]军队干休所人员急救知识较缺乏,尤其以非医务人员明显;高中及以上人员的急救知识的评分高于初中及以上人员(P﹤0.01);小于40岁人员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优于大于40岁人员(P﹤0.01);不同性别人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休所人员有强烈的学习需求,87.1%的人员愿意学习急救知识,91.4%的人员通过医院途径获得急救方面的培训。[结论]军队干休所人员急救知识的认知存在明显不足,同时他们有较强烈的学习需求和愿望,需要组织专门的急救知识培训以提高其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以降低院前病死率,更好保障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公众自救互救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探索现场自救互救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方法2020年1月-2020年4月随机抽取江苏省南京市5个社区528位居民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包括社区居民自救互救普及现状满意度、获得自救互救技能的途径,自救互救认知情况等,利用SPSS23.0统计分析社区居民对于现场自救互救态度、知识和技能现状的认识。 结果大部分社区居民对我国目前的现场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普及现状是满意的,仍有11.55%的居民不满意。居民接受现场自救互救知识的途径多样,其中新媒体(微信、微博、互联网、急救科普)途径比例最多,占37.88%。现场自救互救知识普及困难原因调查中,居民学习主动性差比例最大,为33.47%,其次是社会不够重视占28.76%,开展培训方式不吸引人占21.32%,获取途径偏少占16.45%。大部分居民能够掌握心肺复苏基本知识,但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锐器刺中大腿后的处理、脚扭伤的现场处理等其他自救互救基本知识有待提高。心绞痛现场处理、卒中现场处理和抽搐现场处理完全不知道比例较高,分别为41.10%、44.13%、40.53%。62.69%的居民希望接受心肺复苏自救互救培训。 结论社区居民对现场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现状较为乐观,除心肺复苏外,其他自救互救知识和现场处理技能有待提高,可采取居民接受途径最多的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和培训,全面提高公众现场自救互救素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的急救知识水平,以便给相关部门日后的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2011年6月,在湛江市城区抽取部分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818名中小学生,认为急救知识非常重要的占82.03%,参加过急救培训相关活动的占18.82%,非常需要系统急救知识培训的占46.09%;知道对脊椎外伤如何正确摆放体位的占11.49%,知道什么是心肺复苏术的占8.07%。[结论]中小学生的急救知识知晓率普遍不高,急救能力欠缺。  相似文献   

18.
师范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复苏是心跳、呼吸骤停时的现场急救措施,快速、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使死亡的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有研究表明,在心跳停止4 min内开始有效心肺复苏者约50%被救活,4~6 min开始者10%被救活,10 min以上开始有效心肺复苏者极少存活[1]。要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必须依靠全民参与[2]。为了解师范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现状,以便为开展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5年6月上旬对浙江师范大学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调查,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抽取浙江师范大学在校一至四年级全日制大学生938人,其中一年级252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物业人员现场心肺复苏掌握现状和培训需求。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物业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符合问卷调查要求的物业人员共720人,年龄主要集中在36-60岁,占79.45%。医院的物业人员通过医院内医务人员的讲解了解CPR的占54.58%,但接受CPR培训的仅占25.69%。物业人员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CPR的占75.97%;对CPR知识与技能非常感兴趣的占57.92%;认为呼吸或心跳停止非常有可能被救治的人占33.75%。对医院物业人员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测评最高分100分,最低分33分,平均(65.25±15.72)分,其中按压深度和复苏有效指针的判断准确率最低。结论:对包括物业人员等院内非医务人员加强CPR的相关培训,对于院内抢救生命,提高患者生存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对健康知识需求现状,根据实际需求实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法通过采取调查问卷方法了解更年期妇女健康知识需求。结果调查对象Kupperman评分正常占11.76%,轻度占23.51%,中度占55.84%,重度占8.83%。93.51%调查人群认为更年期保健知识非常重要;调查人群中目前掌握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媒体、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和朋友、同事、周围的更年期妇女;调查人群中希望开展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医务人员或居委会提供(讲座)、媒体(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宣传手册);希望得到更年期保健知识中主要有减轻更年期症状、锻炼身体方法、常见病的防治和饮食、营养的指导和心理的指导。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更年期妇女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