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用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后世医家对此方主治有所发展,《千金翼方》用治虚劳,《卫生宝鉴》用治呃逆,《外台秘要》用治肺痿.清代《温病条辨》将原方去参、桂、姜、枣,加生白芍,改生地黄为干地黄,更名为加减复脉汤,治疗"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并在加减复脉汤的基础上创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治疗温病不同时期之变证.  相似文献   

2.
炙甘草汤源自《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适用于气血亏虚,正气不足,心脏失养所致之证。范新发教授根据脉证分析对炙甘草汤进行加减,形成自拟方炙草复脉汤,认为只要是正气不足、气阴两虚所致的心律失常均可应用该方治疗。  相似文献   

3.
三甲复脉汤出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化裁于张仲景的炙甘草汤,是将原方去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加生白芍,改生地黄为干地黄,更名为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的临床应用已不限于治疗阴虚阳亢进,亦可治疗肝肾虚损证、精微下泄证和痰瘀互结证等。  相似文献   

4.
王政  周永学 《河南中医》2016,(9):1491-1493
加减复脉汤是在《伤寒论》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去人参、桂枝、生姜、清酒、大枣,加入白芍,易生地黄为干地黄而成,具有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之功,是临床上治疗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证之主方。加减复脉汤在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去人参、桂枝、生姜于理可以理解,但考代表本草关于大枣的功效以及大枣在《伤寒论》中的使用与配伍规律,结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复脉汤的使用,大枣与炙甘草相配,且两者量都较大,以补益心脾,调和阴阳为主,加减复脉汤为阴虚液亏之证而设,其去大枣,失去其调和阴阳之意,阴液无以生化;而大枣之性不似桂枝、人参、生姜之温热,故笔者认为从炙甘草汤大枣配伍规律来看,去大枣似有不妥。  相似文献   

5.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由炙甘草、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火麻仁、生姜、大枣组成,有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之功。笔者在临床上以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炙甘草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系治疗"伤寒,心动悸,脉结代"之宗方。用于虚证心悸,还须明辨阴阳,分清气血,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7.
加减复脉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加减复脉汤是在《伤寒论》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去参、桂、姜、枣,加入白芍而成。吴鞠通曰:"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三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吴氏改变炙甘草汤温阳复脉为养阴复脉,指出加减复脉汤的适应证有五:一是,阳明病,温邪久羁中焦,伤少阴癸水者,或已下,或未下而阴竭者,若  相似文献   

8.
复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剂。吴鞠通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去其温阳益气的成分,形成加减复脉汤系列方,以补阴为主,适用于温病下焦证。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化裁复脉汤的分析,深入理解复脉汤之机理。第一,养阴为复脉之本,吴鞠通保留复脉汤养阴药之生地、麦冬、阿胶、麻仁。第二,脉动有阴阳之分,张仲景取桂枝温卫阳以复脉,吴鞠通取芍药以补营阴而复脉。第三,温病发热不伤阳气,故吴鞠通加减复脉汤不用参姜枣。在此基础上加入三甲(牡蛎、鳖甲、龟板),以应对阴虚而成的变证阴虚风动,配入鸡子黄、五味子以防阴阳离决等,这扩大了复脉汤的适应范围。通过机理的深化和拓展,使复脉汤在温病治疗中发挥更广泛作用。  相似文献   

9.
炙甘草汤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炙甘草汤乃《伤寒论》之名方。笔者应用此方加减治疗不同原因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每能奏效,在此论述笔者在临床应用本方之心得体会。《伤寒论》太阳篇182条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即不论外感疾病或内伤疾病,只要表现出脉结代,心动悸的脉证,  相似文献   

10.
加减复脉汤与下焦温病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减复脉汤是治疗下焦温病的常用方剂 ,其组方原则对临床治疗下焦肝肾阴亏等内科杂病有较大的启发 ,由其变化而产生的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对临床亦具指导意义。笔者试分析如下。1 精亏而肾阴被灼当宗加减复脉汤加减复脉汤是《温病条辨》中治疗下焦温病的著名方  相似文献   

11.
复脉系列诸方与微量元素的相关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脉汤(炙甘草汤)是仲景伤寒诸方中一首颇具特色的方剂,后世医家叶天士、吴鞠通在复脉汤基础上创新出加减、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及大定风珠等一组系列方剂,即本论所指复脉系列诸方。 历代医家均以自己的临床实践充分肯定了复脉诸方的疗效,且不断拓宽其应用范围,现代医家将其用于  相似文献   

12.
《本经疏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 ,凡为方二百五十 ,用甘草者 ,至百二十方。非甘草之主病多 ,乃方必合甘草 ,始能曲当病情也。”综观甘草在不同方剂中所起的作用 ,可以看出其应用之广 ,确实不可忽视。1 作为君药1.1 炙甘草汤 (又名复脉汤 )方中君药为炙甘草 ,具有益气复脉之用 ,为伤寒脉结代 ,心动悸而设 ,究其病因为心气不足以鼓动血脉 ,脉气不得接续 ,无阳以宣其气 ,无阴以养其心 ,故脉来结代 ,治宜益气养血 ,滋阴通脉 ,心气足则脉气可通 ,心血足则脉体可续。仲景在方中重用炙甘草四两 ,以达甘温补中益气 ,缓急养心之功…  相似文献   

13.
炙甘草汤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炙甘草汤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226100)龚野儒关键词炙甘草汤,失眠炙甘草汤出自仲景《伤寒论》,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现方书载其有益气补血,滋阴复脉之功效。笔者用此方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每收良效,现介绍验案1则如下。施某某,...  相似文献   

14.
高永举  杨杏  杨森  蒲兴华  高如宏 《河南中医》2012,32(12):1578-1580
生脉饮与“复脉辈”皆自张仲景《伤寒论》之炙甘草汤化裁而来,但炙甘草汤因伤寒伤阳而设,“复脉辈”则因温(热)邪伤阴而立,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须详细区分伤寒、温病而运用.在温病发展过程中,亦当根据病情发展变化,按照不同疾病证型,适当选择“复脉辈”类方剂进行加减化裁,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见于《伤寒论》一百八十六条。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用治伤寒失治邪气内传,少阴气阴两虚之证,方中炙甘草、人参、大枣补中健脾,滋养化源,化生气血,使气血充足,以复脉之本;生地、麦冬、阿胶、麻子仁补心血,滋心阴,以充脉之体;桂枝、生姜、清酒通阳以利血脉,而达复脉宁心之目的。后世有些医家认为方中麻子仁当为酸枣仁,笔者以为然而从之。全方用药准确,配伍精当,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近代医家仅守方意,引深用其治疗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心气阴两虚,而致心动悸、脉结代之证,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疗效与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武三 《西部中医药》2009,22(11):35-35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第182条中用以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之经典名方,其成方2 000余年来备受历代医家关注及推崇.所治之证为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本方功在益气养阴、通刚复脉.笔者在临床中常用以治疗中医辨证属心阳不振、阴血不足之心悸、怔忡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炙甘草汤首见于《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原文于“脉结代,心动悸”之前冠以“伤寒”,可知与感受外邪有关。观古今之医案,历代医家及现代学者对炙甘草汤都极为重视,应用甚广,常用治“脉结代,心动悸”等病症,并灵活用以治疗热病伤阴者。但需要指出的是,古今医家多重视《伤寒论》中对本方的论述,而《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附方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论述却罕被提及。其原文如下:《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甘草四两(炙),桂枝、…  相似文献   

18.
正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主之。"及《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吐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者,此为肺萎,炙甘草汤主之。",此外《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在临床中常用于心血管疾病,一般见之于"脉结代,心动悸"即用本方,但是临床中若只作益气复脉之用,则失去了原有之义。本文从复杂性辨证论  相似文献   

19.
关于炙甘草汤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所撰《伤寒论》,上承《内》、《难》,下启后学,素称“众方之祖”。出自本论之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亦代相袭用,不断发展。特别是后世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学家,更在此方基础上衍生出加减复脉诸方,为本方增添了“羽翼”,扩大了使用范围。对于炙甘草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 ,用于太阳病心阴心阳两虚之变证的治疗 ,具有滋润养血 ,益气补血复脉之功效 ,治疗脉结代 ,心动悸 ,因其能复脉定惊 ,又称之复脉汤 ,临床用此方增减 ,调补气血及阴阳。治疗多种病证。1 1 原文 :伤寒 ,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原方组成甘草四两 (炙 ) ,生姜三两 (切 ) ,人参三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 (去皮 )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斤 (去心 ) ,麻仁半斤 ,大枣三十枚 (擘 ) ,清酒七升。方义及药理炙甘草 ,甘温 ,补中益气、缓急养心、益气生血 ,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多种黄酮等 ,甘草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