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脏病理与五行体质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我院200例慢性HBV携带者,均行肝穿刺检查、五行体质辨识及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肝脏病理与五行体质及中医证型构成情况。结果 G0、G1级木型、火型所占比例高于G2+G3级,土型、水型所占比例低于G2+G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0、S1级木型、火型所占比例高于S2+S3级,土型低于S2+S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G1与G2+G3患者中医证型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0、S1与S2+S3患者中医证型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炎症分级纤维化分级加重五行体质也随之发生变化,故可通过对患者五行体质观察间接评价患者肝脏病理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不同证型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慢性HBV携带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3种证型各30例,比较以上三个证型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结果:肝郁脾虚组及湿热中阻组以G0~G2、S0~S2为主,瘀血阻络证组以G3~G4、S3~S4为主。与瘀血阻络组比较,肝郁脾虚组及湿热中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湿热中阻组与肝郁脾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HBV携带患者肝组织炎症及其肝纤维化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3.
王敏  唐金模  梁惠卿  龚先琼  宫嫚 《新中医》2020,52(12):53-56
目的:引用肝脏病理学指标阐明中医证候实质,探索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小于参考值上限2倍(ALT2×ULN)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微观辨证要素。方法:对300例ALT2×ULN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探讨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肝组织结果显示,肝脏炎症分级≥G2者占46.00%,纤维化分期≥S2者占38.67%;肝组织病理≤G2或≤S2的患者以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为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G)和(或)纤维化分期(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瘀血阻络型较非瘀血阻络型在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病变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瘀血阻络证肝组织炎症程度以G3、G4为主,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以S4为主。结论: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其肝组织病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组织病理分级(G)、分期(S)的关系及对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意义.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分析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证型之间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有明显差异,肝郁脾虚型S1、G1、G2较多,湿热中阻型S2、G2、G3较多,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S3、G2、G3较多,瘀血阻络型S4、G3、G4较多.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分期与中医证型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度的逐渐加剧,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加重,中医证型由实至虚,由气及血,久病入血入络是其最终的病理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常见的中医证型肝气郁结、脾气虚、湿热中阻、肾阴虚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的关系,为HBV携带者进行早期积极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根据温病学三焦传变规律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选取4种证型:肝气郁结、脾气虚、湿热中阻、肾阴虚各30例,并对其进行肝穿刺检查,确定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以温病学三焦传变规律为理论指导,找出以上4个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1)肝气郁结、脾气虚证炎症分级主要为G0~G1,湿热中阻证主要为G1~G2,肾阴虚证主要为G3。肝气郁结、脾气虚纤维化程度主要为S0~S1,湿热中阻证主要S2,肾阴虚证主要以S3~S4。结论: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肝气郁结、脾气虚、湿热中阻、肾阴虚证4个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符合温病学三焦传变之规律;从脾气虚、肝气郁结到湿热中阻再到肾阴虚,肝组织病理损害的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这与温病三焦传变规律存在着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格检查慢性肝病体征对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肝病理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362例肝活检的HBV慢性感染者慢性肝病体征阳性、阴性以及阳性者单项、多项存在情况,比较各组的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计算慢性肝病体征阳性与阴性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曲线下面积。结果体征阳性组和阴性组各181例,2组在各肝组织G及S分布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多项体征阳性147例,单项体征阳性34例,多项体征阳性组与单项体征阳性组在各G及S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体征阳性组≥G2者178例占98.34%,≥S2者174例占96.13%;体征阴性组≤G2者142例占78.45%,≤S2者167例占99.27%;慢性肝病体征阳性与阴性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和0.919。结论慢性肝病体征的阳性与阴性对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敏感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对13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分析各种证型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按传统辨证方法133例患者可分为5型: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不同证型之间肝组织病理分期,分级有明显差异,肝郁脾虚型S1,G2较多,湿热中阻型S2,G2,G3较多,肝肾阴虚型S3,G2,G3较多,瘀血阻络型S3,S4,G4较多。提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病理学基础;肝郁,湿阻,阴虚,阳虚,瘀阻的发展变化,其病理学基础是肝脏炎症的逐渐加剧,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舌质颜色的聚类分析,建立舌象(RGB值)与病理诊断的有效联系,探讨舌诊客观化图像识别与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25例急性、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于肝脏病理活检当日清晨,空腹采集舌象照片,使用"中医舌象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软件(天津大学与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研制)进行计算机处理,通过舌质颜色RGB值判定,结合同期肝穿病理结果,以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不同分级分期进行分组,分析2组RGB值均数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不同肝脏病理炎症纤维化舌象(RGB值)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肝脏纤维化S2S4组舌质B值较纤维化S0S4组舌质B值较纤维化S0S1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R值与G值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B值反应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轻重。肝脏炎症G2S1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R值与G值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B值反应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轻重。肝脏炎症G2G4组舌质G值较肝脏炎症G0G4组舌质G值较肝脏炎症G0G1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R值与B值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G值反应患者肝组织炎症轻重的程度。结论肝脏病理的炎症纤维化分级分期与客观化舌象存在着一定联系,可为中医舌诊诊断的客观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阴虚体质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联系,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不同肝组织病理程度与HLA-DRB1、DQA1基因多态性的联系,通过调节病理体质,延缓或抑制病情进展。方法:临床选择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105例,进行中医体质分型:47例阴虚质和58例非阴虚质,105例患者行肝组织活检术,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留取血标本,检测HBsAg、HBV-DNA、HBeAg及肝功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测定HLA-DRB1、HLA-DQA1等位基因型。结果: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阴虚质组与非阴虚质组间,HBsAg、HBV-DNA、HBeAg及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5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经病理诊断肝组织无炎症和(或)纤维化改变者仅11例(10.5%),轻度慢性肝炎80例(76.2%),中度慢性肝炎8例(7.6%),重度慢性肝炎6例(5.7%)。阴虚质组的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的发生率为34.0%,显著高于非阴虚质组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1、HLA-DQA1在不同肝组织病理程度间的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为轻度慢性肝炎,少数为中度和重度;阴虚体质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非阴虚体质,提示阴虚体质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感染HBV后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改变,可能易发展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血清病毒学、免疫组化HBs Ag、HBc Ag检出率及肝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及对CHB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58例CHB患者,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与肝功能、HBVDNA水平、免疫组化HBs Ag、HBc Ag检出率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结果:1)中医辨证分型:肝郁脾虚证(26/58,31%)和湿热中阻证(15/58,30%)出现频次最高,其他依次为肝肾阴虚证(7/58,15%),脾肾阳虚证(6/58,12%)和瘀血阻络证(4/58,12%);2)不同中医证型和ALT有明显相关性,各证型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和AST、TBIL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中医证型和HBV DNA有明显相关性,各证型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和HBs Ag、HBe Ag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中医证型与免疫组化HBc Ag检出率有明显相关性,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与免疫组化HBs Ag检出率无相关性,P0.05;5)CHB患者肝脏炎性反应G及纤维化程度S存在高度相关性,r=0.758,P0.01;不同中医证型和肝脏炎性反应G有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中医证型和纤维化程度S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CHB患者ALT、HBV DNA、免疫组化HBc Ag检出率及肝脏炎性反应G及纤维化程度S检测与中医证型间有显著相关性,对指导CHB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组织胶原纤维沉积、CD34及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血瘀病机判识的价值,以期为中医辨治慢性乙型肝炎提供参考。方法以128例行肝组织活检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四诊信息将患者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对患者肝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网状纤维、Masson染色,以及CD34及CK19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肝组织切片全片胶原纤维(Masson染色)、CD34及CK19的阳性表达水平,比较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肝组织胶原纤维、CD34及CK19表达差异。结果①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2、S3和S4期的胶原纤维、CD34和CK19阳性面积显著大于S1期(P0.05),S4期的胶原纤维和CD34的阳性面积显著高于S2和S3期(P0.05)。②炎症活动度G4级的胶原纤维阳性面积显著大于G1级、G2级和G3级(P0.05),G1级、G2级和G3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炎症活动度分级之间的CD34和CK19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的纤维化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患者胶原纤维、CD34阳性表达显著高于非血瘀证患者(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胶原纤维与CD34阳性表达可作为肝纤维化程度的量化指标;胶原纤维沉积及血管新生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血瘀病机肝病理组织学的主要变化,可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简单便捷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评估指标,进一步揭示各中医证型所蕴含的肝脏炎症情况。方法:纳入165例经肝穿刺活检术证实的CHB患者,参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进行辨证分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s-CRP在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炎症1级和2级分别与3级、4级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纤维化1期与4期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s-CRP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r=0.321,P<0.001)、纤维化程度(r=0.211,P=0.007)呈正的秩相关关系。血清hs-CRP水平在各中医证型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湿热内结、瘀血阻络血清hs-CRP水平高于其它组(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能成为CHB患者病情评估的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前期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分层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免疫耐受期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中成药(安络化纤丸或复方鳖甲软肝片)辨证治疗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为该群患者应否治疗及如何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前期中药辨证阻断轻症肝纤维化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病例中选取慢性HBV免疫耐受期的患者进行分层研究,共纳入130例患者(中药治疗组80例,安慰剂组50例)。根据患者中医证型的不同,中药治疗组给予安络化纤丸或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疗程48 w。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理ISHAK肝纤维化分期及肝脏硬度值(LSM)的变化。结果:纳入的130例慢性HBV免疫耐受期患者中有30.8%(40/130)表现为肝脏炎症分级G2,35.4%(46/130)表现为肝脏纤维化分期S2。中药治疗组的LSM值在治疗12 w后较治疗前显著减低(5.5 vs 5.0,P<0.01),其后一直到48 w治疗结束时LSM相对稳定,但安慰剂组的LSM值从0 w~48 w未发生明显变化。在病理方面,中药治疗组的肝纤维化改善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37.0%vs 12.5%,P<0.05);并且其肝纤维化进展率低于安慰剂组(19.6%vs 41.7%,P<0.05);但中药治疗组的肝脏炎症改善率未明显高于安慰剂组(21.7%vs 12.5%,P>0.05)。结论:慢性HBV免疫耐受期患者约1/3患者存在显著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确实需要得到积极治疗。中成药(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辨证治疗可降低慢性HBV免疫耐受期患者LSM值、改善肝脏病理肝纤维化分期,可作为该群患者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一种有益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与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王琦中医体质最新分类(去除特禀质)法为标准判断本院就诊的病理资料完整的131例慢性HBV感染者的体质类型,依据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体质类型分布的差异.结果:慢性HBV感染者S0组平和质多见,S1~2组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多见,S3~4组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多见,S1~2组和S3~4组少数患者表现为痰湿质和瘀血质;组间体质类型的总体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增高,气虚质、阴虚质等病理体质类型出现频率明显增加.结论:气虚质和阴虚质慢性HBV感染者可能容易出现进展性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肝穿作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诊断,并四诊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复合证候按单证统计,分析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S0期以湿困中焦、肝气郁结多见;S1期以湿困中焦、肝郁脾虚多见;S2期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多见;S3期以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多见;S4期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G1级以肝气郁结、湿困中焦多见;G2级以肝郁脾虚、湿困中焦多见;G3级以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多见;G4级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瘀血阻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随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加重,瘀血阻络增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存在中医辨证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肝穿作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诊断,并四诊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复合证候按单证统计,分析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S0期以湿困中焦、肝气郁结多见;S1期以湿困中焦、肝郁脾虚多见;S2期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多见;S3期以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多见;S4期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G1级以肝气郁结、湿困中焦多见;G2级以肝郁脾虚、湿困中焦多见;G3级以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多见;G4级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瘀血阻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随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加重,瘀血阻络增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存在中医辨证差异。  相似文献   

17.
129例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及病毒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及病毒学特点。方法选取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9例进行肝组织活检,并参照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rading,G,G0~G4)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taging,S,S0~S4),同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血清HBV-DNA定量、HBVM。结果129例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0 0例,G1 22例(17.05%),G2 58例(44.96%),G3 44例(34.11%),G4 5例(3.88%);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0 3例(2.33%,)S1 39例(30.23%,)S259例(45.74%,)S3 25例(19.38%,)S4 3例(2.33%)。结论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存在由轻微病变至肝硬化的系列慢性肝病谱,传统中医四诊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存在辨证盲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性HBV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与年龄、HBV载量及临床的关系。方法:对符合慢性HBV携带者(69例)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77例)诊断标准的146例行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判断肝组织炎症活动(G)、肝纤维化(S)分级、分期。结果:146例中〉G0~〈G18例,G178例,G253例,G37例,分别为5.5%、53.4%、36.3%与4.8%,无GO;SO112例,S127例,S25例,S32例,分别为76.7%、18.5%、3.4%与1.4%。G、S分级、分期严重程度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血清HBVDNA载量无关。慢性HBV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HBV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肝组织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损害,严重程度与年龄增长正相关,与HBV载量无固定关系。建议对HBVDNA定量〉检测值慢性乙肝患者扩大抗病毒治疗范围,防止肝脏不良事件(肝硬化、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与湿、热、瘀、虚四种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324例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辨别其所属证候要素,分析湿、热、瘀、虚与病理学结果显示≥G2、≥S2、≥G2S2的关系。结果证候要素以湿或热为主的患者肝脏病理一般无显著性肝脏炎症[所占比例分别为79. 35%(73/92),81. 36%(48/59)],和无显著性肝纤维化[所占比例分别为83. 70%(77/92),84. 75%(50/59)];证候要素瘀和虚与湿、热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以瘀或虚为主要证候要素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较湿或热为主要证候要素者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轻症慢性乙型肝炎(1 ×ULN≤ALT≤2×ULN)肝活检病理诊断的意义,探讨中医证型与肝病理相关性.方法:选:90例1 ×ULN≤ALT≤2×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均为阳性(>1 000copys/mL),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肝脏活组织穿刺病理检查.结果:90例中,肝郁脾虚证50例,湿热中阻证18例,肝肾阴虚证13例,瘀血阻络证9例.肝活检结果分布向G2/S1和G2/S2集中.炎症活动(G)以G2为主,占67.78% (95% CI=58.13%~77.43%,61/90);纤维化程度(S)以S1和S2为主,占82.22%(95%CI =74.32%~90.12%,74/90).炎症坏死≥G2者占80.00% (95% CI =71.74%~88.26%,72/90);纤维化≥S2者,占45.56% (95% CI =35.27% ~55.85%,41/90).中医证型在肝组织炎症程度之间差异存在差异(x2=9.8352、9.5732,P均<0.05),但进一步行两两比较,却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轻症慢性乙型肝炎(1×ULN≤ALT≤2×ULN)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炎症坏死≥G2者占80.00% (95% CI=71.74% ~ 88.26%,72/90),纤维化≥S2者,占45.56% (95% CI =35.27% ~55.85%,41/90),满足正规的抗病毒治疗条件;对轻症该病患者应将肝组织病理作为判断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轻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活动度有一定的关系,瘀血阻络型病理程度比其余中医证型可能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