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中“消渴病”范畴。但是,没有典型临床表现的隐性糖尿病,中医过去一般不诊断为消渴病;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显性糖尿病,中医才诊断为“消渴病”。而且,非糖尿病性的以口渴多饮尿多为主症的内科病,中医也往往诊断为消渴病。因此,糖尿病又不完全等于祖国医学中的“消渴病”。解放以来,我国各地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作了不少工作,取  相似文献   

2.
三焦辨证起源于《黄帝内经》《难经》,成熟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学消渴病分上、中、下三消,多从肺、胃、肾三焦论治。随着中医学理论发展及消渴病古今演变等,当代中医学诊治糖尿病,已与古时诊疗消渴病的方法有所不同。通过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应用三焦辨证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总结现代糖尿病中医诊疗对三焦辨证的发展,以期为糖尿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向来多从"阴虚燥热"立论,然而临床发现阳虚证更为常见,以脾阳虚证尤甚,应用"温运脾阳"法,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故引述古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并结合临床体会,从理论依据、病机作用、治法治则等方面论述消渴病与脾阳虚的联系,认为消渴病发病病机与脾阳虚密切相关,脾阳虚是消渴病的重要证候,在中医治疗中应重视温运脾阳,为中医药防治消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3):408-411
总结刘文峰教授从医46年治疗消渴病的学术思想,中医传统的观点认为消渴病(糖尿病)发病病机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从肺、脾(胃)、肾三脏论治。刘教授则认为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尽管与肺、脾(胃)、肾三脏有密切关系,然而肝在此病全过程中居重要地位,而脾不散精是津液代谢失常的首要因素,故肝郁、脾不散精为糖尿病的始动因素。因此,提出了"从肝论治""从脾论治"消渴病(糖尿病)的理论,其理论是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补充和发展,从而亦为消渴病(糖尿病)的治疗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鹏辉  衡先培 《河南中医》2011,31(6):695-697
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中医“消渴病”的变证。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认为应在原有消渴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基础上,以血脉涩滞,瘀血痹阻为核心,结合中西医内治外洗方法,同时遵循辨证论治的前提进行治疗。笔者从经方验方加减、名师经验、中药制剂治疗、中药单方治疗、中医外治6个方面综述中医治疗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中医消渴病的研究发现肥胖2型糖尿病占95%以上,尤以痰湿与湿热体质多见,符合中医经典对消渴病早期"脾瘅"的证候特点,湿热体质或痰湿体质互为转化,湿热侧重不同。从临床实践发现湿热证存在于消渴病各病程,因此很多医家主张祛湿、清热是消渴病治疗的重要治法之一。笔者通过探讨消渴与湿热之间的关系,分析湿热在消渴病的成因、病变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从而用以指导消渴病临床辨证用药,早期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治疗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术动态     
糖尿病的病死率仅次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居于第四位,在世界上发病率有普遍增高的趋势,在我国发病率已达到1%以上,为解决糖尿病患者的痛苦,更好地总结和摸索出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药,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老年病学会,拟于今年第三季度,在吉林长春召开消渴病学术交流会,届时还将成立消渴病专业委员会,把中医对消渴病的研究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8.
消渴与消渴病异同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光明中医》2002,17(3):7-9
消渴一症首见于《内经》 ,历代医家对消渴、消渴病两个相似、相容又不相同的概念 ,病因、病机、遣方用药混为一谈。虽然隋·甄立言对此做了明确的论述 ,但至今医家们仍将两者相提并论 ,二者名称相互混称 ,从而影响了消渴病 (即糖尿病 )的现代中医研究和治疗。故此 ,我们应从理论上、临床上将消渴病从“消渴症”中分离出来 ,以便科学的有效的指导中医临床对糖尿病的治疗和经验整理 ,有利于开发临床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至今仍被视为一种难以根治的"终生疾患"。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故临床多从阴虚燥热论治,而对辛香行散之品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未予足够重视。在此以中医理论及古今医家临证心得为依据,从消渴病基本病机入手,对辛味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略作探究,从而  相似文献   

10.
以"肝脾相关"理论为出发点,从肝脾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及从"肝脾"论治肝源性糖尿病2方面入手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指出肝源性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但其治则不能完全等同于"消渴病"的治则。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的源流与病名、历代及近代对糖尿病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相关研究进行研究总结,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消瘅"等范畴,消渴病早期阶段病机与湿热的关系密切,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茵陈五苓散治疗早期糖尿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从痰、湿、热、虚、瘀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南 《光明中医》2010,25(7):1273-1274
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属祖国医学的脾瘅和消渴病。脾瘅日久可转化成消渴病。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在中医的发展中都有记载,都具有脾瘅和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则治疗糖尿病应从痰、湿、热、虚、瘀来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消渴病与机体葡萄糖调节受损有关,脾在消渴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研究认为脾虚热郁是消渴病发生的病机,本文对脾与消渴病间的关系及从脾论治消渴病的进展进行综述,治疗采用辛开苦降、清热化湿、疏肝理脾、健脾补虚、清热疏肝和胃等中医药治疗方法及针灸、耳穴压豆等辅助治疗方法为主,从中医层面分析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对消渴病中医治疗进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消渴病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治疗消渴病的研究,逐渐从针灸降糖的疗效以及机理研究过渡到针灸对消渴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因而,通过概述中医对消渴的认识、针灸治则处方历史沿革及挖掘针灸治疗消渴的古方,并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与体会,总结针灸减轻和消除消渴所致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针灸处方,阐述针灸消渴古方的临床指导意义,从现代针灸临床与实验研究角度探讨针灸治疗消渴(糖尿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属于中医"消渴""痹病"范畴,是消渴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赵继福教授通过对消渴病病变进展的深入研究,指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发生于消渴病虚损阶段,并根据临床症状与病因病机特点,提出以益气温阳通络法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消渴病与中风:附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以下均称“消渴病”),本病易并发动脉硬化、血脂增高及高血压,因而是中风病重要病因之一,同时消渴病合并中风也是消渴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据国外2254例脑血管病例分析,消渴病患者占20%~30%.现将我们收治的84例消渴病合并中风病人资料子以总结报道.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对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考中医消渴病、脑病专业委员会的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17.
总结朴春丽教授治疗消渴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朴春丽教授从肝论治消渴病,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基于中医"毒邪理论"提出"毒损肝络"致消渴病的学术思想,认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病理基础是肝失疏泄,毒损肝络.糖尿病初期以实证为主,多处于"郁""热"阶段,多以木郁土壅,肝胃郁热为主要表现,治疗上多采用解毒通络调肝法为主,创制解毒...  相似文献   

18.
王艺霖  刘志龙 《新中医》2017,49(7):151-152
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刘志龙教授为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被评为南粤最美中医,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笔者有幸随刘教授学习,兹将刘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经验总结如下。1重视病因,详察病机,因地制宜刘教授认为,消渴病的病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相当于中医“消渴病”范畴。大多数医家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其治疗大法为清热滋阴润燥。本人在跟师侍诊及总结前人经验文件中,切身感到消渴病的病机除了阴虚燥热外,尚有痰热互阻,脾胃气虚之病机及患者存在。因此,本文着重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等方面阐述温胆汤在2型糖尿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对古代文献中治疗消渴病的名方进行归纳整理,研究消渴病的治疗在先秦、两汉、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演变,论述古代各时期著名医家治疗消渴病的主要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医治疗消渴病的影响,为中医对消渴病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