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常规西药联合理苓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利辛县中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3例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甘草酸二铵、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理苓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分析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其治疗前后腹围、24 h尿量变化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显效12例,显效率52.17%,治疗有效9例,有效率39.13%,治疗无效2例,无效率8.70%,治疗总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91.30%;治疗后,患者腹围小于治疗前,且24 h尿量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白蛋白(Alb)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患者运用常规西药联合理苓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治疗有效率较高,且患者腹围、24 h尿量、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腹水减少量为(34.4±7.9)mm,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6.6±4.6)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A/G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确切,且操作较为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崔红涛 《光明中医》2016,(7):966-967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气滞湿阻证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气滞湿阻证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7.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气滞湿阻证肝硬化腹水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行气化湿利水方,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腹水、尿量、体重及肝功能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三年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采取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前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腹水积液消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书剑 《河南中医》2013,33(8):1259-126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变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气滞湿阻型肝硬变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护肝支持疗法及利尿、补充白蛋白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腹水、尿量、体重及肝功能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34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33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变腹水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西医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重、腹围及24h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7例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个月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覃杰锋 《山西中医》2011,27(5):28-29
目的:观察化瘀培土汤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5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3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化瘀培土汤,2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57%(95%CI=73.08%~96.78%);对照组显效3例,好转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0.00%(95%CI=43.77%~76.2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7621,P=0.0077);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χ=7.0058,P〈0.01)。结论:化瘀培土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收益为OR=0.19(95%CI=0.06~0.67),NNT=4(95%CI=2.04~12.3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疗效及尿量、腹围、体重等指标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均存在显著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程无为 《光明中医》2016,(18):2710-271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并纳入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68例,进行分组研究。目标组在常规保肝、利尿治疗同时结合中药汤剂口服,参照组应用常规保肝、利尿西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目标组临床总疗效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组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ST、ALB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6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逐水汤加阿德福韦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对56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服用逐水汤(中方药自拟),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同时加服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显效47例,占83.9%;有效5例,占8.9%。无效4例,占7.1%,总有效率为92.9%。提示:逐水汤和阿德福韦酯综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中药可以减少阿德福韦酯的副作用,扶正祛邪,调理脏腑功能,增强体质,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40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护肝药选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针5支加入5%葡萄糖100 mL静注;降低门脉高压用心得安10 mg,2次/d,口服;改善微循环用血塞通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滴;根据腹水情况,分别选用螺内酯40 mg,氢氯噻嗪50 mg,3次/d,口服,呋噻米20~40 mg加入5%葡萄糖60 mL静注,注意补钾,酌情补充白蛋白;合并腹膜炎者予头孢噻肟钠2 g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静滴;合并消化道出血予奥曲肽0.1 mg静注.中医治疗以益气疏肝、化瘀利水.方药:黄芪、茯苓、白茅根各30 g,泽兰、泽泻、虎杖、白术、贯众各15 g,白芍、炮穿山甲(先煎0.5h)、桃仁、广木香、青皮、山楂、菟丝子各10 g,甘草6 g.随证加减:阴虚火旺者加石斛、沙参;肾气不足者加山茱萸、金樱子;便血、呕血者加白及、大黄.水煎服,1剂/d,水煎后分早、中、晚3次服.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显效14例(33.3%),有效22例(52.4%),无效6例(14.3%),总有效率达85.7%.治疗结束后6个月复发病例5例,复发率为11.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充分发挥中西医二者的优势,提高了疗效,减少了并发症及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健脾活血利水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针对原发病进行常规保肝利尿等治疗。2组1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仅为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8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两组患者治疗之前及治疗后的腹围、体重、24h尿量对比中,其24h的尿量、腹围、体重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对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缓解,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中药敷脐辅助治疗48例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经中医辨证为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4例,给予限水、限钠盐、常规利尿剂利尿等治疗;实验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科室敷脐方药敷脐治疗,观察6d。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腹围、24h尿量等数据,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2.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腹围均较治疗前有所减小,且实验组减小较对照组明显,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24h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且实验组增加较对照组明显,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脐能行气、祛湿、活血,配合常规利尿可促进患者尿液排出,改善腹胀症状,有效治疗肝硬化腹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消臌利水汤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及对照组45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消臌利水汤口服,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4%和71.11%,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消臌利水汤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见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味泽苓合剂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双味泽苓合剂(泽泻、泽兰、茯苓、猪苓、陈皮、厚朴、丹参、黄芪、白术、玉米须、大腹皮、车前子).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于疗程结束后12周随访.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3.94%;对照组显效14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有效率占84.38%.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味泽苓合剂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型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