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物过敏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反应,尤其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更为常见。目前特应性皮炎与食物过敏的相关性尚不完全清楚。食物过敏是特应性皮炎患者家长极其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关于食物过敏诊断和管理存在诸多误区。该文为了增加对食物过敏的正确认知,从而进行有效地诊断及科学的管理特应性皮炎。目前诊断的金标准为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试验,在临床管理中需注意正常母乳喂养,避免盲目忌食,按时添加辅食,合理使用益生菌和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结果的分析,了解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在不同年龄组、不同人群及伴有不同变应性疾病的变应原分布及种类。方法将167例患儿分为≤2岁组和>2岁组,采用德国默克集团Allergopharma公司的皮肤点刺液,选择标准化变应原:鸡蛋白、蛋黄、虾等,在前臂屈侧做点刺试验。结果167例患者中,SPT阳性65例,阴性102例,阳性率38.9%。2岁以下和2岁以上变应原种类明显不同,即2岁以下以食物过敏为主,如鸡蛋白、蛋黄、牛奶等。2岁以上逐渐过渡为以吸入物过敏为主,如艾蒿、粉尘螨、藜草等。合并哮喘的AD病人SPT阳性率较高。结论AD从婴幼儿以食物过敏为主,逐渐演变为儿童期及青春期以吸入性过敏为主。SPT易于操作,灵敏度高,对于儿童AD患者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3.
遗传过敏性皮炎(AD)的发病机理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此病的内因包括免疫学和病理学的异常,外因似与食物过敏和常见的环境变应原等有关。但近来对AD病人的观察已超出了这一认识。约90%的AD病人经划痕或皮内法对吸入性变应原出现一种立即型反应,同时血清特异性IgE升高。在大多数病例中,这种对吸入性变应原的立即型过敏反应与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有关。IgE和吸入性变应原在AD发病上的确切作用仍不清楚。但  相似文献   

4.
湿疹及皮炎     
20100120特应性皮炎肿瘤坏死因子及可溶性受体检测/陈达灿(广州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刘炽,黄咏菁…∥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4).-202~203采用ELISA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下降,但无显著差异,患者血清TNF可溶性受体(ST-N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AD患者血清中高水平STNFR可加强其中和循环中的TNF-α,继而引起TNF-α介导抗感染和抗炎症反应能力下降。表1参8(张江安)20100121婴儿湿疹患儿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卫风蕾(大连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中国麻风皮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间丝聚合蛋白(FLG)基因多态性与特应性皮炎(AD)发病及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261例AD患者伴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病史和疾病严重度评分等资料,对部分患者进行混合食物过敏原和混合吸人性过敏原筛选、血清总IgE抗体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检测.采用重叠PCR和DNA测序法对上述AD患者和276例健康对照FLG基因3号外显子17个多态性位点(R444G、T454A、P478S、H519N、D836D、S1482Y、A1805V、R1891Q、1961Q、S2166S、Y2194H、H2330H、D2339N、S2366T、E2398Q、K2444E、E2652D)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二项逻辑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未发现17种FLG多态位点与AD发病相关(均P>0.05).H519N与AD伴发哮喘相关(x2=8.680,P=0.011),AA基因型可增加AD患者发生哮喘的风险(P=0.004,OR=1.061,95% CI 1.016 ~ 1.109).S2366T和K2444E与AD患者食物敏感相关(x2值分别为6.520和6.121,P值分别为0.038和0.047),S2366T的GG+ GC基因型(P=0.012,OR=1.396,95%CI 1.054~1.849)和G等位基因(P=0.037,OR=1.350,95%CI 1.008~ 1.807)可提高AD患者食物敏感的风险.K2444E的AA+ AG基因型(P=0.013,OR=1.393,95% CI 1.049 ~ 1.850)和G等位基因(P=0.028,OR=1.380,95% CI 1.025 ~ 1.857)可提高AD患者食物敏感的风险.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FLG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一些AD相关临床表型的危险因素,H519N可能与AD伴发哮喘相关,S2366T和K2444E则可能与AD伴食物敏感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国家,过敏病症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比如花粉热、哮喘、食物过敏和皮炎,尤其是特应性皮炎(AD),这一现象被称为“过敏症流行”。据文献报道,自1960年代以来,儿童AD的患病率增加了3倍以上,占人口的15%~30%。同样在中国,1~7岁儿童的AD患病率从2002年的3.07%增长至2014年的12.94%。此外,一项在47216例受访者中进行的调查显示,过敏性鼻炎、哮嘴和AD的患病率分别为17.6%.5.8%和14%。这项调查提示,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在2005-2011年期间显著升高。本研究是一项针对中国人过敏症患病率的在线调查,描述过敏人群和与过敏相关的皮肤表现。  相似文献   

7.
食物抗原引发的过敏反应可产生多种临床症状,可分为IgE型与非IgE型。本文主要探讨IgE型食物过敏的诊断方法。传统的IgE型食物过敏诊断方式各有其局限性,皮肤点刺实验(Skin prick testing,SPT)与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低,易造成患者限制食物范围扩大,儿童易引发营养不良与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病情控制;食物经口负荷实验(Oral food challenge,OFC)虽是食物过敏诊断的金标准,但不规范的操作可引起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几种方法联合运用可提高食物过敏诊断的准确率,帮助患者规避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食物蛋白,也可帮助患者消除不必要的食物限制。利用OFC检测结果可确定SPT及sIgE检测的阈值,这些阈值进而可以评估患者进行OFC的风险。近来,几种新兴的诊断技术,如过敏原成分诊断(Component-resolved diagnostics,CRD)、嗜碱性细胞活化实验(Basophil activation test,BAT)等,也可提高食物过敏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患者治疗教育(therapeutic patient education,TPE)在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长期治疗管理中的作用,了解TPE对AD疾病严重程度、复发频率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评估以"AD教育课堂"为主的AD患者治疗教育形式的可行性。方法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298例2~12岁AD患儿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intervention group,IG)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G),采用"AD教育课堂"的形式对实验组患儿及其护理人员实施患者教育,随访期限6个月,分别在实验开始时(T0)、3个月(T1)、6个月(T2)对患儿进行SCORAD评分评估并填写儿童及幼儿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问卷、皮肤护理-润肤剂使用认知调查问卷等,以评估TPE在AD长期治疗管理中的作用,判断此教育形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实验组患儿的SCORAD评分、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均有显著改善,护理人员对皮肤护理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前增加,实验组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PE在AD患儿长期治疗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取的以"AD教育课堂"为主要形式的患者治疗教育形式是可行的,其可积极推广,但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荨麻疹患者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G和IgE检测结果。方法:对63例儿童荨麻疹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食物及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 食物过敏原IgG的总阳性率为76.19%,其中主要过敏原是鸡蛋、牛奶;食物过敏原IgE的总阳性率为41.27%,其中主要过敏原是鸡蛋、淡水鱼;食物过敏原IgG和IgE的检测结果不一致(P=0.000)。吸入性过敏原IgE的总阳性率为57.14%,其中主要过敏原是尘螨和蟑螂。不同年龄组患儿过敏原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对儿童荨麻疹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G和IgE抗体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明确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对临床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特应性皮炎瘙痒管理专家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瘙痒是特应性皮炎(AD)主要的症状,也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瘙痒是AD管理的关键环节。为完善AD综合管理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过敏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邀请国内有关专家,针对AD瘙痒管理的重要性、发病机制、表现特征、严重程度评估方法、有效避免诱发因素措施、保湿剂合理使用、外用和系统药物规范治疗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50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与IgG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花生、黄豆、牛奶等过敏原的特异性IgE与IgG不同结果组进行双盲安慰剂食物激发试验。结果 188例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7.4%,其中腰果、花生黄豆阳性率较高;362例患者至少对1种食物过敏,IgG阳性检出率为72.1%,牛奶、鸡蛋、虾蟹为主要过敏原。双盲安慰剂食物激发试验证实,两种抗体检测都有假阳性与假阴性。结论 临床医生应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注意筛查食物过敏原,特别是IgG介导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2.
May曾报告食物过敏患者的嗜碱细胞在体外组胺的自然释放率增高,为证实这一发现,并确定是否嗜碱细胞组眩的自然释放受一种细胞因子——组胺释放因子介导及除去食物中有关的食物抗原后是否能影响组胺的自然释放,作者测定了63例异位性皮炎和食物过敏患者(其中38例已在他们的饮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特应性皮炎(AD)患者Th22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22的变化,探讨其在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严重程度AD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外周血中IL-22表达水平,以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轻中度AD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IL-22水平增高(P0.05);重度AD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及IL-22水平明显增高(P0.01);重度AD患者与轻度AD患者比较,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及IL-22水平增高(P0.05);重度AD患者与中度AD患者比较,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及IL-22水平增高(P0.05)。结论 Th22细胞及IL-22与A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患者治疗教育在不同年龄组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治疗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对53例1~11岁AD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和患者治疗教育,并将其分为1~4岁和5~11岁两组。3个月后进行随访,分别在初诊和随访时比较AD严重度评分(SCORAD)、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评分(IDQOL/CDLQI,DFI)。结果 AD患儿s Ig E抗体阳性37例(69.81%),初诊时IDQOL评分(8.94±3.57)分,CDLQI评分(8.00±2.70)分,DFI评分分别为(8.54±4.50)分和(7.17±3.38)分。IDQOL/CDLQI评分最高的前3项是瘙痒、情绪和睡眠,低年龄组DFI评分最高的前3项是睡眠、疲劳和购物花费,高年龄组DFI评分最高的前3项是疲劳、睡眠和情绪,说明AD对两个年龄组家庭生活质量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与初诊时比较,两个年龄组AD患儿治疗教育3个月后随访时疾病严重度、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结论患者教育在AD患儿长期治疗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不同年龄患儿,可以进行差异化的患者教育。  相似文献   

15.
剧烈瘙痒是异位性皮炎(AD)患者的特征。作者通过开放试验,观察了外用辣椒辣素治疗10例AD患者瘙痒的疗效。 10例AD患者(女9例,男1例,年龄15~50岁)皮损对称分布。7例患者仅有肢体屈侧受累,3例为泛发性AD,其平均AD积分分别为29和73。每例患者在前臂屈侧12.0cm×  相似文献   

16.
由IgE抗体引起的食物过敏反应性皮肤病较为常见。探讨食物过敏的致敏途径及发生机制对临床有着重要意义。食物致敏的途径除消化道之外,还有经鼻腔黏膜的途径,如花粉-食物过敏反应综合征(Pollen-food allergy syndrome)等。此外食物抗原也可以经皮肤致敏,如橡胶-水果综合征(Latex-fruit syndrome)等。当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损害时,食物抗原也可以经皮肤吸收,引发过敏反应。食物过敏原有Ⅰ类和Ⅱ类之分,要根据蛋白性质,致敏途径采取不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及其相关蛋白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探索AD的发病机制.方法:AD患者15例,正常对照1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ABC法),对皮肤组织中PAR2的表达及组织分布进行测定.结果:AD患者皮损组织呈现以慢性皮炎为主的病理改变:表皮突向下增生延长,棘层肥厚,细胞增生明显;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单一核细胞浸润,患者非皮损组织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但可见轻度棘层细胞增生.PAR2表达水平在AD患者皮损组织中明显升高,但在AD患者非皮损组织中变化并不显著.结论:在AD患者中,PAR2表达水平异常增加,由于PAR2表达的增加主要见于AD患者的皮损组织,南此推测.PAR2的激活和表达主要与AD的早期急性炎症反应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8.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能有效治疗特应性皮炎(AD)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萄菌)感染的药物。方法检测17种抗生素对AD患者皮损表面金葡菌的药敏试验;以最低抑菌浓度(M 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检测珊瑚姜油、茶树油对AD患者皮损表面培养出的金葡菌的抗菌活性。结果AD患者皮损表面培养出的金葡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珊瑚姜油对AD患者皮损表面培养出的耐青霉素的金葡菌的M IC为0.05%,MBC为0.75%;茶树油的M IC为0.75%,MBC为1.00%。结论AD患者皮损表面培养出的金葡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珊瑚姜油和茶树油对AD患者皮损表面培养出的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与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IL)-17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纳入关于A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IL-17表达水平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由2名作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其中AD患者组968例,健康人群组506例。其中关于A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水平的研究有6组,结果显示A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水平较健康人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01,95%CI(0.46,1.56)];研究AD患者血清中IL-17表达水平的研究有9组,结果显示AD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较健康人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3.31,95%CI(2.05,4.58)]。结论 AD患者较健康人群外周血TH17细胞以及血清中IL-17的表达升高;TH17细胞以及IL-17在AD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损内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2例AD患者皮损内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皮肤内IL-8 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AD患者皮损内IL-8 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相关性。结果:AD患者皮损内IL-8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皮肤内的表达(t=22.96,P〈0.01);AD患者皮损内IL-8 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AD皮损内IL-8 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与AD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