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心脏超声检查特征。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93例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前来本院就诊的93例高血压未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将两组患儿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内径、室间隔/左室后壁比值、二尖瓣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比值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检查完成率100.00%,经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室间隔/左室后壁比值、二尖瓣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医生可利用心脏超声检查情况准确判断高血压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病情,从而有利于其尽快确诊并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左心房内径变化、治疗后房颤复发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变化,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房颤复发率为7.5%,对照组为18.8%,两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8.9%,对照组为4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效果较好,可延缓左心房增大,降低患者血压,减少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房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方法:对126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有基础性疾病70%,前三位是冠心病,高血压,老年性瓣膜病。房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的增加。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应根据老年房颤的临床特点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无明显症状者因其隐蔽性,其并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更应引起临床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A组(60-64岁)、B组(65-69岁)、C组(70-74岁).比较三组病并发症、心功能指标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C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与A组(P<0.05);三组LVEF、...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参松养心胶囊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手段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运动耐量试验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6个月后阵发性房颤1周内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和6 min运动耐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50/55)]高于对照组[76.36%(42/55)](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耐量评分及总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总结风湿性o,U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77.00%是由房早诱发,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平均为:372.8±40.8ms,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问期平均为:431.6±435.3ms,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前周期平均为:831±105ms,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前周期平均为:715±101ms。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多由房早诱发,且能够引起房颤的房早的联律间期较不能引起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更短,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前周期较未诱发房颤的房早的联律前周期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认识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56例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阵发性房颤中,器质性心脏病占20例,约占阵发性房颤的36%,风心病9例,冠心病5例,高血压病3例,心肌病2例,糖尿病1例,与交感神经张力水平增高有关。非器质性心脏病36例,约占阵发性房颤的64%,肥胖、高甘油三脂18例,酒精中毒11例,情绪激动4倒,运动后3例。结论:在阵发性房颤中,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占绝大多数(又称孤立性房颤),通常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经休息、消除诱因、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有所减轻。器质性心脏病占比例虽少与交感神经张力水平增高有关,但预后较差,多数可转变为慢性心房纤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70例老年高血压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长,波动性较大.且预后较差,但通过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血压控制较为满意。结论:要根据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建议联合用药,有效地平稳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治疗组(n=34)。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给予胺碘酮及护心胶囊口服,3个月后观察房颤的转复及心室率控制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部分转复者能维持窦性心律,并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用药前后血清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伴心衰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能显著降低血清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预防血小板黏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罗康华  许向东  韩文英 《陕西中医》2010,31(10):1289-1290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伴抑郁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2例仅服用胺碘酮,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结果:两组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比较,对照组为53.1%,治疗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SDS评分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评分无明显改善,治疗组评分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有明显下降。结论:本方法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调节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房颤是心内科常见疾病,其在发病形式、证候特征方面与风邪特性相似,且风邪是其重要致病因素。阵发性房颤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阐明风邪与阵发性房颤发生发展过程的相关性,对于指导其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笔者应用针药结合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30例,获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入选条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心悸”心脉瘀阻证临床表现及《心房颤动治疗指南》中关于阵发性房颤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疗效及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38例EH合并PAF患者采用稳心颗粒治疗,9g,次,1日3次,口服,连续服药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电图Pmax及Pd的变化,并与40例EH未合并PAF的患者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Pmax及Pd分别为(123.74±12.69)ms、(49.01±12.35)ms,均较对照组[(110.12±8.16)ms、(31.14±9.28)msp)]显延长(P均〈0.01),服药4周后观察组PAF发作减少。有效率76.32%,Pmax及Pd较治疗前【(115.13±11.94)ms、(35.14±12.16)ms】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EH合并PAF者较未合并PAF的患者Pmax、Pd增大,步长稳心颗粒治疗4周即可缩短Pmax及Pd并可能减少PAF的发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AT1受体拮抗剂(ARB)通过对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阻滞作用广泛用于高血压治疗及相关靶器官的保护,最近研究发现其对心房电重构有抑制作用。为探讨其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作用,笔者观察了氯沙坦(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高血压伴PAF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影响以及PAF的发作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西地兰组(30例)。胺碘酮组:先给予胺碘酮负荷量5mg/kg于1h内静脉滴注,然后以0.5—1.0mg/min维持静脉滴注,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西地兰组:以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依见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复律情况、血压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西地兰组治疗总有效率56.70%。2组用药后平均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42%和33%。胺碘酮组用药平均转复时间为(181.61±24.32)min,而西地兰组用药平均转复时间为f233.12±18.731min。结论静脉廊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是安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运用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住院部高血压伴焦虑状态患者35例,给予降压基础治疗,按病情选用不同的钙拮抗剂或利尿剂,避免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针刺取穴:四关(双合谷、双太冲),3次/周,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采取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测,并同时记录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HAMA评分治疗后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总结炙甘草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以控制或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为防治阵发性房颤,缓解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总结分析2014年2月~2014年11月门诊患者采用炙甘草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炙甘草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阵发性房颤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常以芳  熊攀 《中医药研究》2009,(12):1400-140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伴降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对左房内径、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入选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单用胺碘酮组(Ⅰ组)、胺碘酮加厄贝沙坦组(Ⅱ组)、胺碘酮加曲美他嗪组(Ⅲ组)、胺碘酮加厄贝沙坦加曲美他嗪组(Ⅳ组),每组40例,均服药1年。观察4组治疗前后疗效及左房内径、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4组治疗后.有效率Ⅰ组为46.1%,Ⅱ组为65.0%,Ⅲ组为56.4%.Ⅳ组为74.3%,Ⅱ组、Ⅲ组、Ⅳ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Ⅳ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治疗前后比较,Ⅱ组、Ⅳ组左房内径减小,Ⅰ组、Ⅲ组左房内径增大,治疗后Ⅱ组、Ⅲ组、Ⅳ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Ⅳ组与Ⅲ组比较、Ⅳ组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岳4组血CRP浓度均比治疗前减低。结论曲羡他嗪联合厄贝沙坦能通过抗炎、抑制左房重构作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9.
张传玲 《河南中医》2012,32(8):1059-1060
目的:比较普通十二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阵发性房颤的诊断价值,观察安心汤对冠心病阵发性房颤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我院心内科门诊或住院的158例冠心病伴有阵发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消心痛片10 mg,每8 h 1次,口服;心痛定片10 mg,每8 h 1次,口服;普萘洛尔片5 mg,每8 h 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心汤,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28 d为1个疗程,患者在入组前和疗程结束时,均做普通十二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结果:①两组患者入组前心电图阳性率比较:158例患者,普通十二导联心电图发现阵发性房颤38例,阳性率24.05%;DCG发现阵发性房颤158例,阳性率100.00%,两种检查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CG明显优于普通十二导联心电图。②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79例,显效31例,有效25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70.89%;治疗组79例,显效43例,有效3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41%;两组比较:χ2=12.206,P=0.002,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DCG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79例,显效32例,有效27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4.68%;对照组79例,显效21例,有效22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54.43%;两组比较:χ2=7.081,P=0.008,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阵发性房颤中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12导常规心电图,可以作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常规诊断手段;安心汤对冠心病阵发性房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