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西藏林芝市外来务工人员误食野生毒蘑菇引起中毒的事件,为预防类似中毒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中毒事件中共同食用蘑菇家庭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品进行形态学鉴定,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此次事件共8人中毒,罹患率72.7%(8/11),均为外来务工人员;将患者家庭剩余未加工的菌类进行形态鉴别,其中一种为豹斑毒鹅膏菌。结合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调查,判定是一起误食豹斑毒鹅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食品安全宣传,重点要对林芝市常年易发生中毒事件的毒蘑菇进行图片展示。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涪陵区明家乡天宝寺村二社发生一起家庭食物中毒导致2人死亡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蕈类形态学鉴定结果,确认为误食毒蕈造成的食物中毒。一、流行病学调查1.事件经过2004年6月26日10时,家长在当地山林采回野生蕈;13时一家4人共同进食“野蕈煮咸菜汤、熟炒四季豆、米饭”,食蕈量5-10g、30-40g各2  相似文献   

3.
两起毒伞蕈中毒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6月 8日、11日 ,开福区先后发生采食野生鲜蕈导致 8人中毒 ,其中 6人死亡的重大中毒事件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以及蕈种鉴定 ,证实为极毒蕈—毒伞所致。现报告如下。1 中毒经过及临床表现2 0 0 0年 6月 8日晚 ,捞刀河镇金霞村李某从自家后山采回约 75 0 g野生鲜菇 ,当日晚餐制成鲜菇烧肉 ,全家 6人进食 2~2 4小时后 ,相继出现头昏、不适、剧烈呕吐和腹痛腹泻中毒症状 ,先后被送当地卫生院诊治。经对症治疗三天后症状减轻 ,6月 12日因病情突然加重转入 16 3医院。其妻终因医治无效于当晚死亡 ,6月 13日李某亦不治身亡 ,其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17年6月发生的一起农村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毒蘑菇中毒防控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诊断,确定食物中毒原因,明确毒蘑菇种类。结果该户8人均有野生蘑菇食用史,其中2人同时饮酒,8人全部发病,以胃肠炎表现为首发症状,死亡5人,病死率62.5%。经辨认所食蘑菇分别为窝柄黄乳菇、毛柄白毒伞和毒红菇。结论事件为一起典型的误食毒蘑菇所致食物中毒事件。误采、误食毒蘑菇是野生蘑菇中毒的主要原因,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野生蘑菇食用知识宣教,规范就诊流程,防范该类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5.
近年四川省毒蕈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至 1993年以来已造成14 0余人死亡。 2 0 0 1年 6月 11日~ 7月 3日 ,四川省某县 6乡镇连续发生了 13起村民误食毒蕈所致的中毒事件 ,3 9人中毒 ,其中 7人死亡 ,病死率高达 19 4%。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和讨论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 1 潜伏期 进食野生蕈 0 3~ 15h发病 ,65 %在 4~ 10h发病 ,死亡者均在 8h后发病。发病者均有进食野生蕈史 ,未进食者不发病 ,进食较多者发病较早。1 2 年龄和性别分布 年龄 2~ 77岁。其中 ,0~ 10岁 9人 ,11~ 2 0岁 9人 ,2 1~ 3 0岁 6人 ,3 …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贵州省榕江县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明确中毒原因,为贵州省毒蘑菇中毒防控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临床资料,对可疑野生蘑菇标本开展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本起事件共发病5人,罹患率为100.0%,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视物模糊、呼之不应等神经症状并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可疑野生蘑菇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古巴裸盖菇(Psilocybe cubensis)。结论此次中毒事件为村民误采误食古巴裸盖菇所引起,提示要加强毒蘑菇中毒的宣传教育,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一起工业废渣污染水源引起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7月8日,某村发生一起全家6人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采样证实该事故是一起废渣污染地下水源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现报告如下: 一、中毒经过和临床表现 6名中毒患者为某村李某全家,7月8日中午进餐后,全家相继发病,发病前均无在外进食、暴饮暴食,无受凉现象,6人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同,表现头晕、头痛、呕吐、口唇发紫、心率加快、呼吸急促、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22日,我市北仑某农村发生一起由氯丙嗪引起的早餐中毒事件,造成28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认本次中毒为氯丙嗪所致。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10月1日,汤阴县西段村,发生了一起5名儿童集体中毒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检验分析,证实是一起因误食曼陀罗而引起的中毒,现将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一起食用河豚鱼干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食用河豚鱼干的4人均发生中毒,罹患率100.00%,患者尿样均检出河豚毒素.结论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食用河豚鱼干引起的河豚毒素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9月 8日四川省木里县鸭嘴牧场牧民新村建筑工地民工 11人因误食野生毒蕈 2 0~ 30min后 ,先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言语不清、视力模糊、心悸等中毒症状 ,被及时送往木里县人民医院 ,经医院全力抢救 ,病人均痊愈出院。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 1 中毒经过   2 0 0 3年 9月 8日四川省木里县鸭嘴牧场牧民新村建筑工地民工到附近山上采野生蕈 ,共采牛干蕈、沙木耳、松茸、青杠蕈、木耳、见风蓝、扫帚蕈、黄腊伞等十余种。下午 19时左右赵某、王某、杨某 3人首先食用煮熟的“见风篮” ,约2 0min先后出现恶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探讨2005-2011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研究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有效防控野生蕈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1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数据,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系数探测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空间分布模式,采用局域自相关G*i统计量探测聚集位置与属性。结果 2005-2011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整体上呈随机分布,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I=0.037 2,Z=1.42(P=0.202),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文山州的广南县、文山市、砚山县、丘北县,普洱市的澜沧县、孟连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景洪市为野生蕈中毒高发区域。结论云南省野生蕈中毒具有一定的区域聚集性,相关部门应根据其空间分布相关特点,制定野生蕈中毒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缪国忠 《现代预防医学》2015,(21):3889-3890
摘要:目的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某企业一起菜豆引起暴发食源性急性胃肠炎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预防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方法 将有共同饮食史者进行个案调查,并通过病人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事件发病28人,罹患率9.39%,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为主,无发热,平均潜伏期3.0 h,暴露危险因素为食用刀豆炒肉片食品。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例对照研究、结合病人临床症状,确认此次事件为一起刀豆加工不当造成的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0日乌尔旗汉林业局外委安徽省肥东县施工队发生一起少见的误食工业盐食物中毒事件,中毒51人,无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和患者临床症状分析及实验室检验,证实此次中毒事件是误食用工业盐所致。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15日,南通市某船舶公司发生一起船舱内狭窄空间二氧化碳(CO2)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分析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此起中毒事件是由使用CO2灭火器引起的中毒。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98年8月2日,我区某山村发生一起48人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该起中毒是食用有机磷农药中毒致死牛的肉和肝而引起的二次中毒。1 中毒事件现场调查与处理1998年8月2日晨5点,村民蔡某发现昨晚前耕作、喂食均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一起居民聚餐饮用自制药酒引起中毒事件的原因,为类似中毒调查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统一的《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表》对中毒患者进行调查,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并采集可疑自制药酒送实验室进行生物碱检测分析。结果 饮用自制药酒15人均发生中毒,罹患率100%,其中5人死亡,病死率33.30%,10人治疗后全部康复出院,无后遗症。所有中毒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45~65岁之间。剩余自制药酒中检出雪上一枝蒿甲素81.9 μg/ml、乌头碱0.393 μg/ml。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起事件为饮用含有雪上一枝蒿甲素、乌头碱等药酒引起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应加强对药酒制作管理及饮用的宣传教育,杜绝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一起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事故现场和就诊医院进行调查访问。结果本次事件共报告9例中毒患者,中毒地点均为某全羊馆,中毒原因为外墙煤气管道泄漏。结论加强燃气管道维护检修管理,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云南省澜沧县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蘑菇中毒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合毒蘑菇标本物种鉴定和毒素检测判定中毒原因。结果 该起毒蘑菇中毒事件进食者4人全部中毒、死亡1例;中毒潜伏期为15~20 h;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头晕为主(均为3例)。死者临床特征以急性肝脏损害为主;毒蘑菇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为拟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 fuliginea)。蘑菇子实体中检出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和羧基二羟鬼笔毒肽。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事件为一起误食拟灰花纹鹅膏菌引起的中毒。结论 该起毒蘑菇中毒事件为误食拟灰花纹鹅膏菌引起。规范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以及对毒蘑菇标本进行种类鉴定和毒素检测,是明确毒蘑菇中毒原因和事件有效处置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2001年9月23日,本市某镇村民20余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中毒。赶赴现场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实验室理化检验,确认为是一起由三氧化二砷污染水源引起的饮水中毒事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