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刺络拔罐进行治疗,治疗组对疱疹部位进行火针治疗后,再进行刺络拔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给予毫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2%,对照组有效率9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运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腹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1例用中药、腹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31例用针刺、TDP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腹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口服消炎痛;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65.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体征的改善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谈建新  张和平 《河南中医》2014,(10):2044-2045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放血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刺络拔罐放血为主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73.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刺络拔罐放血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放血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脱落2例),治疗组34例采用刺络放血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针刺治疗,治疗后第3、7、15天评价VAS评分,进行疗效对比,并于治疗后比较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出现减少,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7、15天VAS评分均持续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2.9%和8.8%。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血疗法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与针刺治疗比较,在镇痛作用方面起效更快,疗效更好,并能有效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皮肤针扣刺结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基础治疗加皮肤针扣刺结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为隔天1次,两组治疗28天后观察疗效,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评定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皮肤针扣刺结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有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拔罐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有效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76.7%,VAS评分较治疗前减低(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用拔罐放血治疗,安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腹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中药、腹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0%,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腹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2组均以治疗30d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应用电针夹脊穴结合刺络拔罐放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电针夹脊穴结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 33%,对照组为7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IL-10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用电针夹脊穴结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使疼痛尽早消除,促进结痂,且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铜砭刮痧联合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铜砭刮痧联合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5 d为1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疱疹结痂时间、后遗神经痛分级情况及治疗前后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31/31),高于对照组的87.10%(27/3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RS、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疱疹结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铜砭刮痧联合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疱疹愈合,改善睡眠质量,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刺络拔罐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本院2007年1月-2011年3月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使用针刺联合刺络拔罐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接受给予阿昔洛韦针静脉滴注.两组均以7次为1个疗程,治疗满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好转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刺络拔罐对带状疱疹有较好的促进疱疹痊愈和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作用,疗效理想,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配合针刺拔罐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源性眩晕患者2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9例和对照组1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拔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刺络放血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63%,治疗组有效率为97.4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与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放血配合针刺拔罐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放血拔罐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给予放血拔罐及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治愈8例(32%),显效10例(40%),有效6例(24%),无效1例(4%),总有效率96%。结论:放血拔罐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付槟梵  蒋士卿 《新中医》2018,50(8):192-195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拔罐疗法联合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 0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口服+软膏外涂治疗,观察组采用刺络放血拔罐疗法联合予龙胆泻肝汤合瓜蒌红花甘草汤治疗,2组均治疗7天;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患者结痂时间和止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 2.5%,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2.5%、5.0%,对照组分别为15.0%、2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放血疗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及皮损局部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5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结痂时间和止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放血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可快速有效结痂、止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1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宋素艳  张晓玲 《陕西中医》2011,32(7):892-893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带状疱疹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采用在疱疹所在部位刺络放血拔罐。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针剂输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分别为95.6%和86.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的促进疱疹痊愈和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作用,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