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周期(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方案对不孕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冻融胚胎移植的不孕患者共106例。根据冷冻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法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GnRHa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周期方案(n=51例),另一组组采用单纯激素替代周期方案(n=55例)。分析两种内膜准备方案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并探讨对这类患者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不孕年限、年龄、基础内分泌水平、移植胚胎数、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GnRHa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方案较单纯激素替代周期方案在临床妊娠率方面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护理是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人性化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中心目前冷冻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常用的自然周期(NC)、激素替代周期(HRT)及来曲唑+注射用尿促性素(LE+HMG)这3种内膜准备方案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到2017年12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FET助孕治疗的41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其助孕结局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移植胚胎数及移植优胚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HMG组HCG日平均内膜厚度、种植率及妊娠率分别为(9.29±1.50)mm、25.10%、48.90%,HRT组平均内膜厚度、种植率及妊娠率分别为(8.63±1.50)mm、22.11%、40.99%,NC组平均内膜厚度、种植率及妊娠率分别为(9.03±2.04)mm、18.36%、29.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方案不同内膜厚度未对解冻结局造成影响(P0.05)。结论LE+HMG诱导排卵的内膜准备方案FET妊娠结局最佳,但本次研究行自然周期内膜准备方案的样本量较少,因此该结论的推广应用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中两种不同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妊娠结局,探讨适合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49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激素替代方案组82周期,微刺激促排卵方案组67周期。比较2组患者年龄、不孕时限,融胚优质胚胎率、平均移植胚数、给黄体酮日雌激素水平,给黄体酮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两组间各项统计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微刺激促排卵准备内膜与激素替代周期内膜具有同样的效果,微刺激促排卵方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准备可供选择的方案,内膜准备方案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背景:由于玻璃化冷冻在国内尚未大规模应用到临床,故关于影响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影响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01/10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冷冻胚胎移植的142例患者154个周期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根据患者年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方式、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过程是否顺利和胚胎解冻复苏后成活细胞比例进行分组,比较各类分组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与结论:不同年龄、受精方式、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子宫内膜厚度和移植过程是否顺利组间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受精第2天的胚胎冻融组和受精第3天的胚胎冻融组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受精第3天的胚胎冻融组的胚胎种植率明显高于受精第2天的胚胎冻融组(P0.05)。胚胎复苏后成活细胞比例对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有明显影响(P0.05)。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解冻后胚胎质量对妊娠的成功率起主要作用,准备适宜的子宫内膜厚度能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人胚胎卵裂期与囊胚期在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度在我院接受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的267个周期(A组)和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接受囊胚期移植的91个周期(B组)的相关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内膜厚度及促排方案、移植优质胚胎数,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结果B组较A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妊娠均有显著性差异(65.94%vs40.07%,48.85%vs23.10%,6.67vs14.94%),P0.05。两组间在年龄、内膜厚度及促排方案结果有一致性也有不同性;单胚胎移植,优质胚胎B组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80.0%VS50.0%),卵裂期:ET2枚优胚与ET3枚优胚结局(43.51%VS51.92%)比较无差异性;ET1个优囊较卵裂期ET3个优胚的临床妊娠率(50.0%VS51.92%)有一致性。结论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年龄、内膜厚度及促排方案、移植优质胚胎数对妊娠的成功起主要作用,囊胚移植能取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移植2枚优质胚胎在卵裂期与囊胚期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临床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冻融胚胎移植共864周期,其中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494周期,微刺激周期冻融胚胎移植132周期,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217周期,降调节+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21周期。比较各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移植日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自然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结果自然周期、微刺激周期、人工周期、降调节+人工周期四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9.39%、48.48%、47.00%、52.38%,胚胎种植率分别为33.94%、35.12%、32.13%、41.02%,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2.29%、3.13%、8.82%、9.09%,异位妊娠率分别为2.86%、6.25%、1.96%、0%,四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可获得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GnRHa降调节联合人工周期方案对反复植入失败后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70例胚胎反复植入失败患者的解冻胚胎移植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膜准备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90例GnRHa降调节联合人工周期组,B组80例人工周期组,分别比较两组在黄体酮转化日内膜厚度、类型、血清雌二醇水平以及移植胚胎数、优胚数、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早期流产率。结果 A组与B组患者在黄体酮转化日内膜的厚度、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黄体酮转化日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膜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降调节联合人工周期组患者A型内膜的比例较人工周期组高;A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为56.67%高于B组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降调节联合人工周期方案可改善反复植入失败后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后内膜形态、厚度的变化,分析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后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冻融胚胎移植的186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冻融胚胎移植前内膜准备时是否行粒细胞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治疗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内膜准备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治疗的为研究组,共95例;内膜准备时只用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共91例。比较移植前子宫内膜准备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对比胚胎移植后两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异位妊娠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内膜形态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内膜形态比较、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内膜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有增加、对照组治疗后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有增加、治疗后研究组内膜比对照组内膜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移植后研究组的胚胎种植率(24.85%)明显高于对照组(1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妊娠率(41.05%)略高于对照组(30.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促使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内膜的形态和厚度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后胚胎种植率高于常规治疗的患者,但临床妊娠率相差不大;提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可以提高胚胎种植率,但作用机制可能并不是通过改变其子宫内膜形态或是增加其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使用Gn RHa预处理联合人工周期方案进行解冻移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子宫内膜的异常蠕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阿托西班对抑制内膜异常蠕动,改善子宫容受性,提高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Gn RHa预处理联合人工周期方案行胚胎冷冻移植患者的资料,将移植前日超声观察有子宫内膜异常蠕动者归为A组(83例),根据移植日是否使用阿托西班分为治疗组(A1,42例)和未治疗的对照组(A2,41例),将移植前日没有子宫异常蠕动者归为B组(60例);分别比较A1、A2及A2、B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结果A组(A1,A2)和B组在一般资料及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有子宫内膜异常蠕动的A组中,治疗组(A1组)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2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异常蠕动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使妊娠结局不良,而阿托西班可以抑制内膜的异常蠕动,提高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来曲唑联合小剂量尿促性素(LE+HMG)促排卵方案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H)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年龄不超过38岁,因不明原因不孕行AIH治疗,共580对夫妇(1191个周期)的病例资料按是否促排分为6组,包括自然周期组512个周期、单纯克罗米芬促排(CC)131个周期,单纯HMG促排126个周期,CC+HMG促排148个周期,单纯LE促排133个周期,LE+HMG促排141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促排卵联合AIH治疗的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p);5种促排卵方案里,不同促排卵方案中,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LE+HMG组显著高于单纯LE组和CC组(P0.05),而与CC+HMG组及HMG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其中HMG组双胎率相对最高(%),LE+HMG组的早期流产率(%)、双胎率(%)及宫外孕率(%),显著低于另4种方案组(P0.05)。结论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LE联合小剂量HMG促排卵+AIH治疗,可获得相对更高的临床妊娠率,较低的流产率和多胎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方案对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生殖中心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2次,行冻融胚胎移植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周期自身配对比较,按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分组:其中30周期设为HRT组,25周期设为NC组,38周期设为GnRHa-HRT组。结果 NC组与HRT组、GnRHa-HRT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HRT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继续妊娠率明显高于HRT组、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组比HRT组在冻融周期临床妊娠率有提高的趋势,GnRHa-HRT方案可以显著提高冻融周期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宫腔人工受精(IUI)中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促排卵并行IUI的不孕患者109例共163个周期,分为5组,A组为来曲唑;B组为氯米芬;C组为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HMG);D组为氯米芬联合HMG;E组为HMG;月经周期第8天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当优势卵泡≥20 mm,或尿黄体生成素(LH)阳性,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10000 IU,之后24~36h进行IUI;观察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HCG日成熟卵泡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率C组最高为96.8%;B组最低为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E组为25.0%最高;B组为4.8%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发生双胎妊娠2例,C组发生双胎妊娠1例,A组发生四胎妊娠1例。C组发生OHSS1例。结论在IUI中各种促排卵方案获得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MG能促进多个卵泡生长及子宫内膜发育,联合用药可弥补单用氯米芬导致的内膜薄等缺点,增加临床妊娠率;促排卵过程中须重点控制优势卵泡数量,尽可能减少OHSS及多胎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应用于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子宫内膜准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134例患者156个FET周期,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自然周期组(66例),补佳乐人工周期组(43例),芬吗通人工周期组(47例),比较各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用药剂量、转化日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个数、优质胚胎个数、冷冻胚胎复苏率、复苏后完整存活胚胎比率、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自然周期组内膜转化日内膜最厚(10.99±2.02mm),补佳乐组内膜最薄(8.86±1.5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吗通组(43.11±23.89mg)较补佳乐组(46.02±36.23mm)用药剂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平均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数、冷冻胚胎复苏率、复苏后完整存活胚胎比率、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融胚胎移植中行人工周期内膜准备,使用芬吗通可以较少用药量获得与自然周期内膜准备及补佳乐人工周期准备相似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苏周期中非优质胚胎和非优质胚胎培养囊胚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个冻融移植周期,根据胚胎移植时间分为非优质胚胎组(A组,181个周期)和非优质胚胎培养囊胚组(B组,85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包括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和抱婴率,同时分析年龄、不孕年限和子宫内膜厚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和子宫内膜厚度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非优质胚胎培养囊胚组的种植率和抱婴率极显著高于非优质胚胎移植组(P0.01)。结论移植非优质胚胎减少了胚胎的浪费,增加了患者的妊娠机会,非优质胚胎培养至囊胚可显著提高种植率和抱婴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结局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促排结局和妊娠结局。结果入组患者共47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104例,对照组375例。(1)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F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窦卵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h CG日内膜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促排天数、Gn总量多于对照组,h CG日E2水平、获卵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较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IVF临床妊娠率显著降低,其中卵巢功能下降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缺陷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因卵巢高反应全胚冷冻患者首次冻融胚胎移植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生殖医学科因卵巢高反应全胚冷冻患者首次行冻胚移植(FET)的381个周期。并根据首次冻融胚胎移植日与取卵日间隔时间不同分为两组:近期组(间隔时间≤50天)和非近期组(间隔时间50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FET周期临床资料、FET周期妊娠结局。结果 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FET周期临床资料: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基础FSH、基础LH、AMH、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不同内膜准备方案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卵巢高反应行全胚冷冻患者首次冻融胚胎移植时间的选择,对助孕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可考虑在取卵周期后首次月经来潮周期,选择合适的冻胚移植方案,尽快行冻胚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助孕方式用于小卵泡排卵性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寻找一种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301例小卵泡排卵患者的455个自然监排周期和459个促排卵助孕周期,根据患者输卵管情况及配偶精液结果,在病人知情同意条件下分为用药促排组、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组。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并根据具体发育情况决定促排用药及剂量。比较三组间排卵日/HCG日优势卵泡(≥15mm)数、最大卵泡直径、Lufs发生率、OHSS发生率、周期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经以上助孕方式治疗后IVF-ET组的HCG日优势卵泡(≥15mm)数、周期妊娠率均高于其他两组,Lufs发生率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OHSS发生率及多胎率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促排组及AIH组中应用克罗米芬(CC)、尿促性素(HMG)、CC+HMG的三种用药方案中,CC+HMG周期妊娠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用药早期流产率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促排卵治疗对小卵泡排卵的患者有明显疗效;促排药物使用CC)联合HMG则有利于减轻CC的副作用,避免HMG引起的卵泡过小即排卵的情况,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在药物促卵泡发育的同时,根据患者适应症采用辅助助孕技术AIH或IVF可进一步提高妊娠率,是小卵泡排卵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促排卵方案对高黄体生成素(LH)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促排卵指导同房高LH的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注射用尿促性素(HMG)组(A组)、枸缘酸氯米芬片(CC)组(B组)、来曲唑片(LE)组(C组)、LE+HMG组(D组)和CC+HMG组(E组)五组,每组40例。对五组患者HCG日生殖激素水平、促排卵效果、OHSS发生率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CG日D组、E组患者的LH、E2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LH、E2水平又均显著高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水平又显著低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患者的单卵泡排卵率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成熟卵泡数、内膜厚度均显著多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单卵泡排卵率又显著高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成熟卵泡数、内膜厚度又均显著低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五组患者的OHSS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患者的平均周期数显著少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平均周期数又显著少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又显著高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五组患者的流产率、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HMG较CC+HMG、LE、CC、HMG促排卵方案更能有效提升高LH的PCOS不孕患者的LH、E2水平、单卵泡排卵率、临床妊娠率,降低患者的T水平,增加患者的HCG日成熟卵泡数、内膜厚度,减少患者的平均治疗周期,从而切实有效地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结局的影响,以提高IU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洛阳市生殖医学研究所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到我中心行IU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共1253个周期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排卵方案分组,自然周期组(NC组)425个周期,氯米芬组(CC组)157个周期,来曲唑组(LE组)60个周期,尿促性腺激素组(HMG组)260个周期,氯米芬+尿促性腺激素组(CC+HMG组)216个周期,来曲唑+尿促性腺激素组(LE+HMG组)135个周期,比较NC组和促排卵组以及不同促排卵组之间的一般情况、临床结局。结果促排卵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均高于NC组(P0.05);CC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低于CC+HMG组(P0.05),CC组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低于LE+HMG组(P0.05)。结论自然周期IUI安全性较高,排卵障碍患者行促排IUI是不错的选择,口服药物联合针剂促排可显著提高IUI治疗周期妊娠率,LE在促排卵治疗中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远期影响有待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中,自然周期和随后的超排周期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与治疗结局的关系,以寻找影响胚胎着床的相关因素.方法 162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其中包括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48个周期,按治疗结局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用阴道超声监测其自然周期和随后的超排周期子宫内膜的厚度及特征,分析对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自然周期排卵日(排卵型病例)及超排周期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超排周期子宫内膜的生长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然周期排卵日(排卵型病例)子宫内膜特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超排周期注射hCG日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注射hCG日子宫内膜特征为A型,周期妊娠率高.结论自然周期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状态不影响治疗结局,超排周期注射hCG日子宫内膜特征是影响治疗结局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