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采用经腹超声监测不孕症患者卵泡大小。目的在于掌握准确的排卵时间,提高受孕率。结果表明:330例患者中,正常排卵者87例,受孕36例,卵泡生长发育不良者243例,应用促排卵药195例,排卵158例,受孕60例。同以往资料相比减少了盲目性,受孕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189例不孕症患者225个自然周期IVF/M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IVF/M治疗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189例适应症患者接受225个周期,采集到的成熟卵母细胞当天受精,未成熟卵母细胞经IVM培养24h后用于受精,得到的胚胎于第3天移植。结果186例患者完成222个移植周期,共获得成熟卵母细胞205个,平均2.3±1.7个;未成熟卵母细胞2049个,平均9.2±5.4个。卵母细胞成熟率为82.5%,受精率为83.4%,卵裂率为93.0%。共95例患者获得临床妊娠,妊娠率为42.8%(95/222),胚胎着床率为16.2%;成功分娩42例活胎,达44.2%,27例仍在妊娠中。结论IVF/M用于治疗各种原因的不孕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孕症是影响男女双方身心健康的世界性问题。在我国总的不孕率为6.89%,改革开放以来不孕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不明原因不孕在不孕夫妇中的发生率为10%-30%,近来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病因学探讨也越来越多。小卵泡排卵作为不明原因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其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自然周期IVF/M技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11例适应症患者接受13个自然周期IVF/M治疗。结果共7例患者获得临床妊娠,6例已成功分娩,其中单胎5例,双胎1例,出生婴儿均无畸形或缺陷;1例流产。结论自然周期IVF/M对于治疗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症可以作为一种可供尝试和选择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的不断提高,由于促排卵药物的应用使得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尤其是在多囊卵巢(PCO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发生风险更高。提高妊娠率并降低多胎妊娠率和OHSS发生率已成为辅助生殖技  相似文献   

6.
7.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CA-125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分析了 6 3例肝硬化、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标本CA - 12 5及AFP的放射免疫分析值 ,观察CA - 12 5在肝硬化及肝癌组的水平差异 ,并与AFP测定值进行比较 ,提示CA- 12 5升高时必须注意肝癌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6 3例 (男 41,女 2 2 )肝硬化患者 ,平均年龄 49.3岁。 47例 (男 32 ,女 15 )原发性肝癌患者 ,平均年龄 6 1岁。全部病例均经CT、B超和临床证实。二、方法 :CA - 12 5试剂盒由法国CIS公司提供 ,AFP试剂盒由山东 3V公司提供。均按说明书操作。结  果CA - 12 5在肝癌组和肝硬化组…  相似文献   

8.
不孕症患者支原体感染3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孕症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分别取病例组和对照组宫颈分泌物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不孕症患者支原体感染率(58.5%)明显高于对照组(11.8%)。结论女性不孕与支原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中心2006年1月-2007年12月实施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的1073个周期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为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组,促排卵组又根据不同用药分组,比较各组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自然周期组妊娠率低于促排卵组,分别为8.6%和20.0%,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促排卵组中FSH组妊娠率最高,为45.5%,尿促性腺组(HMG)、克罗米芬(CC)+HMG组和来曲唑+HMG组妊娠率相似,分别为22.0%、18.8%和20.0%,三者比较无差异,但三者明显高于CC组或来曲唑组(13.9%和10.6%)(P〈0.01)。自然周期组无自然流产、多胎妊娠和OHSS的发生,促排卵组流产率13.9%,多胎妊娠率19.2%,OHSS发生率0.5%,40例多胎妊娠中35例和5例OHSS均发生于HMG组。结论促排卵组IUI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组,但促排卵增加多胎妊娠、流产和OHSS的发生;促排卵组中FSH、CC+HMG或来曲唑+HMG在保证较高妊娠率的同时,相对减少多胎妊娠和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71例自然周期IVF—ET技术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在卵巢低反应、卵巢肿瘤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共71例不孕症患者采用自然周期方案进行IVF—E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中65例是卵巢低反应,6例卵巢肿瘤因素,前者共进行78个取卵周期,取卵周期获卵率55.1%,获卵周期受精率58.1%,取卵周期胚胎移植率21,8%,临床妊娠5例,3例已分娩,2例流产,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29.4%,流产率11.7%。而后者,6例共进行7个取卵周期,6个周期获得卵子,取卵周期获卵率85.7%,受精率100%,取卵周期胚胎移植率57.1%,2例妊娠已分娩,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50%。结论自然周期方案IVF—ET对于卵巢低反应者是一种简单有效方法。对应用促排卵药物存在高风险者,同样可取得成功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中,自然周期和随后的超排周期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与治疗结局的关系,以寻找影响胚胎着床的相关因素.方法 162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其中包括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48个周期,按治疗结局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用阴道超声监测其自然周期和随后的超排周期子宫内膜的厚度及特征,分析对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自然周期排卵日(排卵型病例)及超排周期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超排周期子宫内膜的生长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然周期排卵日(排卵型病例)子宫内膜特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超排周期注射hCG日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注射hCG日子宫内膜特征为A型,周期妊娠率高.结论自然周期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状态不影响治疗结局,超排周期注射hCG日子宫内膜特征是影响治疗结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IVF结合未成熟卵母细胞IVM(自然周期IVF/IVM)和IVM技术与控制性促排卵技术(COH)相比,在不孕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筛查标准,将患者治疗方案分为以下3种类型:(A)自然周期IVF/IVM;(B)IVM;(C)COH。结果在1686个移植周期中,31.3%的周期(528个)应用自然周期IVF/IVM技术,12.8%实施IVM技术,55.9%通过COH方案治疗。自然周期IVF/IVM、IVM和COH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9%、39.8%和31.1%,IVM组高于其他两组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胚胎着床率也无显著差异。而IVM组的流产率(36.0%)高于其他两组(31.3%和25.9%),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从本研究可以看出,自然周期IVF/IVM和IVM方案可以解决近一半周期的不孕症患者,并且可以获得与COH相近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Carbohydrateantigen 12 5(CA12 5)是 1981年Bast等人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系免疫纯种小鼠 ,获得的抗分子量 2 0~ 10 0万道尔顿的单克隆抗体。后被作为卵巢癌的肿瘤标志应用于临床 ,本文用免疫放射定量分析各种临床确诊的妇科疾病及健康人血清样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对不孕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旨在更合理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Pubmed、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FMJS)中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联合IUI治疗不孕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由2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研究,共8814个周期。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行IUI的不孕症患者,促排卵周期组与自然周期组相比,妊娠率[OR=1.47,95%CI(1.26,1.72),P0.00001]、流产率[OR=2.49,95%CI(1.49,4.16),P=0.0005]、多胎率[OR=6.94,95%CI(1.94,24.83),P=0.003]均大于自然周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HSS发生率[OR=4.17,95%CI(0.74,23.49),P=0.11]和宫外孕发生率[OR=2.22,95%CI(0.92,5.37),P=0.08]无明显差异。结论对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联合IUI治疗不孕患者的有效性而言,促排卵周期组能更好的改善其妊娠率,但其流产率和多胎率的发生较高,因此促排卵方案用于IUI时,其疗效及安全性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由于纳入文献存在质量和数量不足以及方法学差异,本研究结论仅作为临床分析的参考,尚需后效评价和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5.
在应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孕症的过程中,个别患者接受促排卵治疗后,B超监测卵泡发育正常,但取不到卵,称为空卵泡综合征(EFS),发生的因素可能是由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有效性降低,导致卵泡发育不足,不能排卵。现将我院2005年8月的1例空卵泡综合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卵巢低反应、高龄不孕成了高龄二胎和生殖医生必须面对的压力和挑战。本研究探讨了自然周期方案(NC-IVF和NC-IVF/IVM)相对于微刺激方案对高龄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IVF-ET治疗的≥35岁卵巢功能低下患者的215个新鲜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自然周期(NC组)68个周期;克罗米芬(CC组)51个周期;来曲唑(LE组)96个周期。结果 68个自然周期(NC-IVF周期57个;NCIVF/IVM周期10个),平均获卵数1.25±0.66个,临床移植妊娠率为19.0%;CC周期51个,平均获卵数1.6±0.73个,临床移植妊娠率为17.6%;LE周期96个,平均获卵数1.7±1.03个,临床移植妊娠率为21.1%。CC组和LE组平均获卵数显著高于NC组,但NC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周期取消率与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自然周期IVF和IVF/IVM相对于两种微刺激方案,对高龄卵巢低反应患者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自然周期IVF/IVM对于高龄患者获卵数并不高,而且需要较好的临床和实验室经验。因此,自然周期IVF对于迫切的高龄再生育患者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362例不孕症患者的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孕的原因很多,但遗传因素,特别是性染色体异常导致不孕的问题值得研究。本文对362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和临床观察,探讨了导致不孕的有关遗传因素。对象与方法1.对象:362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遗传优生门诊,年龄在23-38岁之间,其中原发不孕...  相似文献   

18.
B超监测排卵在不孕症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女性不孕中卵泡的发育情况。方法:对93例不孕妇女进行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结果:B超监测卵泡发育类型有6种;正常卵泡排卵42例(45.16%);小卵泡排卵25列(26.88%);双卵泡排卵12例(12.90%);多囊卵巢(pco)排卵3例(3.23%);无排卵周期7例(7.53%);黄素化未破卵泡综合征(LUFS)4例(4.30%)。47例药物诱导后卵泡为:敏感型28例(59.57%);不敏感型16例(34.04%);过度敏感型3例(6.38%)。对42例正常卵泡测量,当卵泡直径≥2.1cm时,有33例排卵,可对78.6%的对象作出预测。结论:卵泡发育与不孕有关,B超检查在不孕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情况、发生机理,临床表现。方法对1902例患者外周血染色体进行培养获得中期分裂相,常规制片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1902例不孕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后检出数目异常28例(1.47%),结构异常54例(2.84%),多态147例(7.73%)。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不孕不育诊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然周期IVF囊胚移植成功一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周期IVF-ET是通过妇女自然月经周期排卵时取出的一个卵子,经体外授精并培养到4~8细胞期胚胎后移植到妇女宫腔内着床、妊娠的技术.上世纪70年代,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就是采用此技术成功的.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成功率低而被淘汰.现在由于IVF-ET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取卵以及胚胎体外培养技术的改善,使胚胎着床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自然周期IVF-ET技术近年来又重新得到了认可.鉴于该技术有低费用、高安全的优点,有学者建议对于年轻、输卵管因素不孕的妇女应首选自然周期IVF-ET技术助孕[1-4].我中心对一名符合条件的妇女采用该方法结合囊胚培养和移植技术治疗获得成功妊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