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379-2382
目的:观察朱琏兴奋Ⅱ型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朱琏手法组85例,普通针刺组85例。朱琏手法组采用朱琏兴奋Ⅱ型手法;普通针刺组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均加艾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经3个疗程治疗后,采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观察判断每1个疗程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比较疗程的长短。结果:面神经功能评分朱琏手法组第1疗程(64.76±25.44)分、第2疗程(85.51±21.15)分、第3疗程(92.71±13.52)分,普通针刺手法组第1疗程(51.86±25.81)分、第2疗程(74.45±22.85)分、第3疗程(86.24±18.87)分,朱琏手法组评分提高大于普通针刺组(P0.05或P0.01);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朱琏手法组第1疗程(2.78±1.13)级、第2疗程(1.78±0.98)级、第3疗程(1.51±0.77)级,普通针刺组第1疗程(3.29±1.13)级、第2疗程(2.32±1.06)级,第3疗程(1.86±0.93)级,治疗后朱琏手法组神经功能分级评定降低大于普通针刺组;(均P0.01);朱琏手法组第1疗程、第2疗程、第3疗程临床疗效均优于普通针刺组,(均P0.01);朱琏手法组第2疗程治愈率52.94%、第3疗程治愈率67.06%,普通针刺组第2疗程治愈率28.24%、第3疗程治愈率43.53%,朱琏手法组治愈率高于普通针刺组(均P0.01)。朱琏手法组的疗程为(2.31±0.74)个疗程,普通针刺组的疗程为(2.59±0.70)个疗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琏兴奋Ⅱ型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在改善面神经功能上优于普通针刺组;在临床疗效上朱琏兴奋Ⅱ型手法优于普通针刺组;在治愈率及缩短治疗时间上朱琏兴奋Ⅱ型手法优于普通针刺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朱链兴奋手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宁市中医医院、南宁市第七医院及南宁市第三医院针灸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瘫170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朱链兴奋手法针刺治疗(风池、听会、牵正、下关、翳风等),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取穴同治疗组)两组均每日针灸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连续观察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7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82%;对照组治愈37例,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4.1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朱链兴奋手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面瘫的不同时期进行针刺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通过收集3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面瘫患者在急性期经针刺治疗10天左右,其中15例治愈,2例显效;13例面瘫患者在恢复期经针刺治疗10~15天,11例治愈,2例显效;2例面瘫患者在后遗症期进行针刺治疗15天有效。结论:针刺治疗面瘫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经济实惠又无毒副作用,但必须抓准治疗时机,可减少不必要的后遗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22例、治疗2组25例、治疗3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各组取穴相同,治疗1组采用连续波电针,治疗2组采用疏密波电针,治疗3组采用断续波电针,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88.0%、82.6%,对照组为62.5%,各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治疗1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断续波在恢复期早期对面肌功能恢复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手法治疗,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针灸介入时机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0例风寒型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与温针灸治疗(主穴:地仓、合谷、太阳、颧髎、颊车、阳白、翳风、下关),对照组温针灸介入时机选择在药物治疗之后,观察组温针灸介入时机选择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介入时机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有明显影响,尽早介入对患者治疗效果、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改善效果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治疗产后功能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产后尿潴留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得气后电针疏密波刺激15 min后出针;观察组给予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针刺,采用快速刺入法进针,然后迅速短暂地提插浅刺5次,不留针,迅速抖出法起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膀胱首次排尿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能有效促进产后功能性尿潴留患者自行排尿及排空膀胱,且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针灸方法及时机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灸组各40例。根据患者接受针刺或针灸治疗的时间(早期与稳定期),分为20例早期针刺组、20例稳定期针刺组,20例早期针灸组、20例稳定期针灸组。结果:经过治疗,早期针刺组与早期针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针刺组与稳定期针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愈早介入,疗效愈好;疾病稳定期治疗采取针灸治疗,效果好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中26例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健侧对应穴,15例静止期患者采用浅刺法针刺患侧,2例恢复期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并与36例常规针灸治疗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两组取穴相同.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7%,对照组为75.0%,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所需平均疗程为2.7个,对照组为4.0个,两组在治疗疗程上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不同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同干预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Liu LA  Zhu ZB  Qi QH  Ni SS  Cui CH  Xing D 《中国针灸》2010,30(12):989-992
目的:比较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同干预方法的疗效,探讨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更优方法。方法:将131例Bell’s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44例)针刺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太阳等穴;电针组(45例)取穴及针刺方法与针刺组相同,并在地仓、下关、太阳、阳白进行电针治疗;针药组(42例)在急性期内口服强的松、阿昔洛韦,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静止期、恢复期按针刺组方法治疗。以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判定治疗效果并观察随访1、3个月时患者未愈率。结果:针刺组愈显率为79.6%(35/44),电针组为93.4%(42/45),针药组为78.6%(33/42),电针组优于针刺组和针药组(P0.05)。针刺组病位在鼓索以上者痊愈率为54.2%(13/24),电针组为85.2%(23/27),针药组为48.0%(12/25),电针组优于针刺组和针药组(P0.01),各组鼓索以下者痊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随访1、3个月未愈率均明显低于针刺组和针药组(均P0.01)。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电针治疗疗效较好,提示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宜电针早期介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压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方法:将周围性面瘫患者中84例高血压患者与72例血压正常者进行对比,每个疗程后记录疗效,治疗4个疗程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血压组在治愈率、好转率方面优于高血压组,疗效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1,高血压组的治疗时间明显长于正常血压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可影响周围性面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结合温和灸对月经后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血亏虚型月经后期的育龄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结合温和灸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雌孕激素联合周期疗法。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治疗前后月经后期中医症候积分、月经失血量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与雌二醇(E2)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后期中医症候积分均减少(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失血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月经失血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P<0.05)。结论: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结合温和灸治疗月经后...  相似文献   

14.
不同针刺频次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税素华 《中国针灸》2006,26(2):105-106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每日针刺1次,B组每周针刺2次,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周围性面瘫病人的针刺治疗频次与疗效不成正比(P<0·01),每日治疗1次与每周治疗2次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频次可每周2次。  相似文献   

15.
不同疗法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观察推拿复合手法配合师氏镵针划割口腔粘膜疗法与单纯毫针疗法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恢复所需的疗程。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复合手法配合师氏镵针划割口腔粘膜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毫针治疗,10次一个疗程,分别治疗3个疗程。分二次于治疗前、治疗中进行体征改善比较,了解针灸治疗过程中面神经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所需疗程与对照组所需疗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复合手法配合师氏镵针划割口腔粘膜疗法可使受损的面神经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瘫不同时期进行针刺治疗.方法:将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发病10天以内为急性期,作为治疗组;发病10天以上的静止期和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针刺和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0.8%,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0%,有效率77.2%,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所以,周围性面瘫最佳治疗时期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结合温和灸对月经后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血亏虚型月经后期的育龄女性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结合温和灸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雌孕激素联合周期疗法。治疗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治疗前后月经后期中医证候积分、月经失血量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包括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雌二醇(estradiol,E2)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后期中医症候积分均减少(P<0.05),且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失血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月经失血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40),高于对照组77.5%(31/40)(P<0.05)。结论: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结合温和灸治疗月经后期疗效优于雌孕激素联合周期疗法。  相似文献   

18.
<正>周围性面瘫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根炎,主要引起面部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痉挛瘫痪,一般在春秋两季比较多见,男性发病往往多于女性。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明显,但是何时治疗疗效最佳,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也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有争议的地方[1]。本文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脑病科门诊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44例,观察在周围性面瘫不同发病时期进行针灸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相似文献   

19.
The use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 but the right time of giving the treatment remains disputable. The author has treated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at different stages with acupuncture and analyzed its effe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压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影响。方法:将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68例与正常血压组144例,2组进行相同针刺及电针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血压组在痊愈率优于高血压组(P〈0.05);正常血压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高血压组(P〈0.05)。结论:高血压可影响周围性面瘫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