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探讨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恶性胶质瘤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移植瘤细胞的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中GFAP、PCN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NDGA可明显降低裸鼠移植瘤的成瘤率;(2)NDGA能抑制移植瘤细胞的生长和诱导其分化,使细胞增殖受阻于G1→S期。结论:NDGA在体内与体外有相同的抗胶质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对预测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了21例复发组和33例非复发组垂体腺瘤石蜡标本中PCNA的表达。结果PCNA阳性细胞率:复发组第1次手术标本为38.04%±5.30%,第2次手术标本为36.42%±4.30%,非复发组标本为22.94%±3.53%,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PCNA可作为预测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胃腺癌组织中PC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立足于痰浊凝结为癌瘤形成与转移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设计观察了消痰散结方(半夏、胆南星、茯苓、枳实、陈皮、甘草等组成)对裸鼠胃腺癌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MKN-45胃腺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同时观察了不同用药组瘤组织重量和病理学变化。结果:在裸鼠体内实验观察中,消痰散结方组抑瘤率大于30%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是否存在EB病毒。方法 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技术检测50 例患者的颈部淋巴结穿刺液;②采用PCR法检测15 例石蜡包埋鼻咽癌(NPC) 组织;③对12例EB病毒VCAIgA 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进行EB 病毒基因检测。结果 ①30 例NPC 患者中,27 例EBVDNA 阳性( 阳性率90 % ) ;7 例头颈部其他肿瘤患者中1 例阳性(14-3 % ) ;8 例其他部位肿瘤患者中1 例阳性(12-5 % ) ;5 例鼻咽部炎症患者EBVDNA 检测均为阴性。经χ2 检验,NPC 组与其他肿瘤及鼻咽部炎症组相比,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005) 。②15 例石蜡包埋NPC 组织,EBV基因阳性者有12 例( 阳性率80 % ) ;1 例鼻咽部慢性粘膜炎石蜡包埋组织末检测到EBVDNA。③3 例临床诊断为NPC 的血清中均检测到EBVDNA(25 % ) 。结论 对于隐性鼻咽癌和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中确认是否为鼻咽癌,EB 病毒基因检测是有价值的,PCR 技术可以为NPC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Balb/C-nu/nu裸小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环磷酰胺组12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mg/只,1周后随机抽取6只作为受瘤鼠,皮下接种SMMC—7721人肝癌细胞(1×107个/只),另6只处死后测定脾脏淋巴细胞自然杀伤活性(NK活性);对照组12只,腹腔注射等渗盐水0.4ml/只,1周后处理同环磷酰胺组。结果表明,注射环磷酰胺后裸小鼠NK活性从26.67±6.32%降至15.00±3.80%(P<0.01),环磷酰胺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33.92±10.21vs20.03±8.31mm/周,P<0.05),且环磷酰胺组肿瘤成瘤率高,而潜伏期短。提示NK活性在裸小鼠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111例大肠癌及57例癌旁粘膜组织的C-erbB-2癌基因蛋白和PCNA表达状况。结果表明:①大肠癌组织C-erbB-2癌基因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6%,72.1%;癌旁粘膜仅为28.1%,14.8%;前者C-erbB-2(P<0.05)foPCNA(P<0.01)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后者。②C-erbB-2癌基因蛋白和PCNA阳性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测定C-erbB-2癌基因产物和PCNA,有助于对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认识及患者预后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裸鼠移植瘤中癌细胞增生,凋亡及其与肿瘤生长速度的关系,探讨移植癌中肿瘤细胞凋亡的机理。方法:将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并连续在体内传9代。对每一代肿瘤进行HE染色,TUNEL法(原位细胞死亡死亡末端标记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bcl-2、bax和p53的表达。结果:CNE-2移植瘤生长速度快于CNE-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原癌基因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肿瘤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病理生物学特征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为涎腺恶性肿瘤有效防治提供实验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涎腺恶性肿瘤3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31例及涎腺非肿瘤组织14例的C-erbB-2、PCNA及p16蛋白的表达及变化。结果:多形性腺瘤中C-erbB-2、PCNA、p16阳性率分别为38.7%、71.0%、77.4%,均低于涎腺恶性肿瘤阳性率76.7%、86.7%、80.0%,但仅C-erbB-2两者间P〈0.05。涎腺恶性肿瘤中PCNA与C-erbB-2、p16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1)免疫组化法检测抑癌基因p16、原癌基因C-erbB-2、PCNA在细胞内的表达可对良恶性病变从分子水平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关系。方法:以葡萄糖激酶基因3’端微卫星多态性为遗传标志,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等位基因在145例非糖尿病对照组和105例NIDDM病人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共发现3个等位基因(大小为195bp、197bp、199bp,分别命名为A,B,C)和6种基因型(AA,BB,CC,AB,AC,BC)。等位基因A、B、C在非糖尿病组的频率分别为53.4%、25.2%和21.4%;在NIDDM组中分别为60.0%、17.1%、22.9%。基因型AA、BB、CC、AB、AC、BC在非糖尿病对照组为28.3%、6.2%、2.1%、24.8%、25.5%、13.1%;在NIDDM组为36.2%、1.9%、3.8%、20.0%、27.6%、10.5%。糖尿病组中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对照组(17.1%vs25.2%,P=0.03),两组的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带有B等位基因(B+)的NIDDM患者与不带有此等位基因患者(B-)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显著性,而B-的NIDDM患者诊断年龄比B+者小(51岁vs56岁,P=0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7例间叶组织肿瘤中PCNA、p53、pRb基因产物的表达与间叶组织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85例恶性间叶组织肿瘤中,PCNA、p53、pBb基因产物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7%(72/85),54.1%(46/85),58.8%(50/85);42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PCNA、p53、pBb基因产物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17/42),16.7%(7/42),21.4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蟾毒灵对人结肠癌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蟾毒灵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0.9%生理盐水)、蟾毒灵组(1.5 mg·kg~(~(-1))·d~(-1)),药物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瘤体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瘤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结果:蟾毒灵在2.5~320.0 ng/ml的浓度区间内,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1.67%~95.40%,IC50为20.86 ng/ml,呈剂量依赖性。蟾毒灵组裸鼠移植瘤瘤体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蟾毒灵组瘤体中VEGFA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蟾毒灵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瘤体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A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蒜素纳米粒抑制原位移植性肝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蒜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DATS-PBCA-NP)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在裸鼠肝包膜下接种肝细胞HepG2移植物的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大蒜素(DATS)注射液组和DATS纳米粒组(DATS-PBCA-NP)进行实验;用药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Western blot检测原位肝癌移植物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率为100%,DATS纳米粒组平均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DATS纳米粒组PCN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TS-PBCA-NP对肝脏具有明显的靶向性,能显著抑制肝癌体内生长,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抗体对人喉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人喉鳞癌细胞株Hep-2细胞建立裸鼠喉癌模型。将24只裸鼠模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腹腔内注射VEGFR-3抗体和生理盐水,观察肿瘤体积及重量变化,进行微淋巴管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结果VEGFR-3抗体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小于生理盐水组,有统计学意义(t体积=56.90,P〈0.05;t重量=11.64,P〈0.05)。EGFR-3抗体抑瘤率为48.21%。但组间微淋巴管计数无差异(t=1.48,P〉0.05)。结论 VEGFR-3抗体可以抑制裸鼠人喉鳞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C和VEGFR-3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OFUT1对人胃腺癌裸鼠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人胃腺癌BGC823的POFUT1慢病毒低表达及对照组、过表达及对照组细胞模型,分别命名为shRNA-POFUT1-BGC82组、shRNA control-BGC823组、PLV-POFUT1-BGC823组及PLV control-BGC823组。采用皮下成瘤的方法,分别用这4组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每组5只),观察和测算肿瘤体积。30d后处死裸鼠并取瘤,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裸鼠瘤组织中VEGF和CD31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裸鼠瘤组织中POFUT1和VEGF的表达。结果20只裸鼠全部成瘤,实验过程无死亡。与PLV control组相比,PLV-POFUT1组裸鼠肿瘤体积显著增加(P<0.05);shRNA-POFUT1较shRNA control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偏小(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PLV contro1组相比,PLV-POFUT1组瘤组织中VEGF和CD31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shRNA control组相比,shRNA-POFUT1组则明显降低(P<0.05)。与shRNA control组相比,shRNA-POFUT1组POFUT1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LV-POFUT1组较PLV contro1组,其POFUT1和VEGF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过表达POFUT1可以显著促进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和肿瘤微血管形成,低表达POFUT1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和肿瘤微血管形成,表明POFUT1在人胃 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微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VEGF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磷酰胺(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TMSG-1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转移性乳腺癌的分子诊断和临床用药治疗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将乳腺癌细胞株MCF-7注入裸鼠体内,建立移植瘤模型.将24只移植瘤接种成功的裸鼠分为CTX模型组、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6只.观察各组裸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及移植瘤体积、重量,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移植瘤细胞TMSG-1蛋白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移植瘤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能有效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及重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高于模型组(P〈0.01);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移植瘤的TMSG-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显示模型组、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破壁灵芝孢子粉与CTX联合用药、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显著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同时还可以上调TMSG-1蛋白的表达起到抗肿瘤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曹雯  林晨辉 《中外医疗》2013,(18):28-29
目的研究健脾为基础中药方对人胃癌MKN-45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及瘤组织内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第31天2组实验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及瘤组织内P-Stat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中药组的抑瘤率为23.68%,P-Stat3蛋白表达相对定量值为(0.33±0.52),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为基础的中药方可抑制人胃癌细胞MKN-45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能抑制P-Stat3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7.
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肝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人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接种传代培养的人肝癌细胞于裸鼠皮下,接种后24h内局部注射PCNA反义寡核苷酸进行治疗。观察裸鼠的体重变化、瘤体大小,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肝癌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PCNA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裸鼠肝癌的生长受到抑制,抑瘤率为72.8%。瘤重、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正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及对照组。镜下见PCNA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肝癌细胞部分细胞形态呈梭形,核分裂相较少见,细胞的异型性较小。结论 PCNA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裸鼠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胃腺癌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腺癌MKN-45裸鼠原位种植模型,将45只模型鼠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中药组及化疗组,接种后次日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中药灌胃及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腹腔注射,6周实验结束后,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链菌素-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 peroxidase,SP)连接法检测胃癌组织PCNA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同时观察各组瘤组织的重量及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消痰散结方可明显抑制裸鼠MKN-45胃腺癌移植瘤生长,下调裸鼠胃癌组织中PCNA和EGFR表达(P<0.05)。结论:消痰散结方可通过抑制胃癌细胞核中PCNA表达,干扰DNA合成并影响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人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s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s的裸鼠体内移植瘤模型,将24只荷瘤裸鼠随机分成4组,即生理盐水(Ns)组、顺铂(DDP)组、低剂量三氧化二砷组(1.5mg/kg)、高剂量三氧化二砷组(3.0mg/kg)。比较各组的抑瘤作用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PCNA、Caspase-3在各组之间表达情况。结果用药后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组和顺铂组均能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移植瘤的大小和重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生理盐水组移植瘤组织中PCNA蛋白大量表达,Caspase-3蛋白少量表达。经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或顺铂处理后PCNA蛋白的表达下降,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上调,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可以通过抑制PCNA的增殖及增加Caspase-3的凋亡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莪术醇联合氟尿嘧啶对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  将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莪术醇组、氟尿嘧啶组、联合用药组(莪术醇联合氟尿嘧啶),记录各组的肿瘤体积和瘤重。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7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肿瘤体积和重量比其他3组升高(P <0.05);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和重量低于莪术醇组(P <0.05);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和重量与氟尿嘧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实验组肿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与莪术醇组和氟尿嘧啶组比较,联合用药组PCNA的表达降低(P <0.05)。各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P27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与莪术醇组比较,联合用药组P27的表达增强(P <0.05);与氟尿嘧啶组比较,联合用药组P27 mRNA的相对表达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莪术醇组和氟尿嘧啶组比较,联合用药组P27蛋白阳性率升高(P <0.05)。结论  莪术醇联合氟尿嘧啶能抑制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CNA、P27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