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高原紧急情况下大批急进高原人群急性重症高原病的现场救治进行探讨。方法:对"4.14"玉树抗震救灾期间在结古镇救治的18例急性重症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患者的高原现场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现场救治18例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其中高原肺水肿17例、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1例),治愈17例,现场治愈率94.44%,好转后送1例,好转率5.56%,无一例死亡。结论:高原紧急情况下大批急进高原人群因高原低压缺氧等引起的急性重症高原病,在高原现场救治的基础上,并积极地实施综合的救治措施,对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高原驻训部队急性高原反应(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AHAR)的发病情况,为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960名官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利用Lake Louise评分系统对AHAR作出诊断。结果:调查对象中AHAR发病率为48.7%,发病率在单位、体质、心理反应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年龄、职别、体质指数、性格等因素对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驻训部队AHAR发病率较高,在部队进驻高原前要制定完善行军计划、加强训练、进行心理干预辅导,做到有效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2名在海拔5170米特高海拔地区执勤一年的人员进行了17项内分泌指标的检测,发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变化是:下丘脑—垂体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部分受抑制;皮质醇和醛固酮分泌正常,肾素活性正常,血管紧张素Ⅰ增多;睾酮分泌增多,FSH、LH、PRL均分泌正常。提示在人体习服高原过程中,内分泌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兴太  王世鑫 《武警医学》1999,10(12):685-689
目的 了解经空运进驻高原急性高原病症状发生频率 ,比较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与尹昭云等症状评分方法对判定经空运进驻高原急性高原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确定高原组和对照组。运用症状调查法调查急性高原病的主要症状 ,同时运用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和尹昭云等症状评定方法对其进行判定。结果 经空运进驻高原急性高原病的前 1 6个症状为口渴、头昏、头痛、呼吸困难、鼻出血、头晕、咳嗽、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恶心、烦躁不安、胸闷、乏力、心悸、食欲增加、气急。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与尹昭云等症状评分法显著相关 (r =0 .85 71 3 ,P <0 0 1 ) 。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判定AMS发病率为 5 1 1 %,尹昭云等症状评分方法判定AMS发病率为 1 1 7%;同时前者轻度反应者和重度反应者也显著高于后者。结论 LakeLouiseAMS症状评分系统过高地估计了AMS的发病。而尹昭云等症状评分方法能较准确地估计经空运进驻高原AMS的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 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山高原地域辽阔 ,海拔 30 0 0m以上区域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根据高原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积极作好高原病防治 ,对保持部队战斗力 ,减少非战斗减员 ,保障训练和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 ,预防急性高原病 (AMS)的发生作一简要综述。平原人快速进驻海拔 30 0 0m以上地区时 ,因高原低氧常发生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我国称急性高原反应 ,即急性高原病或轻型急性高原病 ,国外称良性AMS。急性高原病的临床症状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失…  相似文献   

6.
刘容  郭从涛 《人民军医》2012,(6):488-489
目的:观察高原环境对驻训官兵急性结膜炎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官兵3500例,其中高原野营驻训官兵组2500例,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1000例。所有人组官兵均在相同医疗保障条件下,按照相同的训练计划组织施训。比较两组受紫外线辐射强度、时长,以及急性结膜炎发病情况。结果:高原野营驻训官兵组受紫外线辐射强度指数非常显著高于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P〈O.01),受紫外线辐射时长显著长于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P〈0.05),急性结膜炎发病率非常显著高于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P〈0.01)。所有罹患急性结膜炎官兵均散发于各个单位,未发现其周围官兵有类似疫情传播、暴发情况。结论:高原野营驻训官兵受紫外线辐射强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发生急性结膜炎,应加强对其野营驻训时的紫外线防护。  相似文献   

7.
急性高原脑水肿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在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不同时间抽取534名急进高原人群的肘静脉血,放免法检测血浆皮质醇(F)、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1I)及睾酮(T)等水平;采用症状评分法评价高原反应程度,分析急进高原人群肾上腺皮质机能状态与急性高原病发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浆F、AⅡ含量随海拔增高而增高,PRA下降,以F含量增高最显著,而ALD及T变化不明显;进入高原后,随着时问延长,血浆F、AⅡ和T含量明显下降;实验同时表明,在平原血浆F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易发生急性高原病。结论急进高原人群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郭枫  赵志虎  张彦  法云智 《军事医学》2023,(10):778-782
高原在医学上指海拔2500 m以上的地区,能够引起人体强烈的应激并带来多种高原疾病。目前对于高原适应的研究已确定了诸多影响因素,并在高原人群之中发现了大量的遗传改变与非遗传改变,但相关机制还未充分探讨清楚。该文从人群的遗传水平、转录水平、蛋白质水平和生理变化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高原适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急性高原病对高原军事行动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上的高原是指海拔3000m以上地区。与平原相比,高原所特有的低压低氧环境,是对在高原的平原人的最大威胁,尤其对 较大的军事行动,更应充分认识到其严重性。历史经验已反复证明,危害部队高原作战的将不再是“战争瘟疫”—传染病,而是以急性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急性高原肺水肿就地治疗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青藏高原地区急性高原肺水肿1532例病例临床资料的分析与现场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就地治疗具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治轻防重,防治结合,治愈率高等特点与优越性并有良好的可行性;其治疗应着重解决缺氧,调整血流动力学紊乱,抗自由基肺损伤与抗渗出,营养支持4个主要环节。提出在发病现场实施有效救治者为就地治疗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久居高原不同适应水平群体的X线、心电图、闭合气量改变进行了观测。受试者52人。以慢性适应期高原低氧反应症状学表现划分适应良好和适应不良两个群体。结果表:根据高原低氧反应临床症状、X线肺动脉段突度参数改变、心电图、异常改变、闭合气量改变分析表明,肺动脉段突反1~2mm区间内,同时在在上述改变的适应不良群体个体发生率为15.8%,而在肺动脉段突度3~8mm区间内则为65.2%(≥9mm区间观察例数有限)。表明进一步探讨上述改变之间的内涵,将有助于对适应能力或适应水平做出客观的制定,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海拔2262m的西宁地区1990年~1993年收治AMI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女比例为20.5:1,移居高原者10~43年(平均30年)发病率显著高于当地汉族为5.8:1,发病年龄亦提前,移居者为56.6岁,当地汉族为65.5岁(P<0.01)。急性期病死率为14.0%,病死率偏低的原因可能与本组≥60岁的老年患者及女性患者少,且均为首次AMI的因素有关。本文还对发病机理、死亡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原士兵体能主要评价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作者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提出了评价高原士兵体能的主要指标,认为身高,体重,肺活量,背力,立定跳远和俯卧撑等指标,由于受低氧因素的影响不大,仍选用平原测定方法和评价标准为宜。但低氧对有氧运行水平有影响,海拔越高,影响越大,因此,将海拔3000~4500m分为三个高度段,分别评价相应高度段士兵的有氧运动能力,以拉萨(3680m)和错那(4350m)的受试者所测数据为基础,提出了350  相似文献   

15.
高原海拔高,空气氧含量低,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发病率高。机械通气是治疗呼衰的一种主要手段。只要患儿①明显呼吸节律不齐或频发暂停;②清理气道,合理给氧而缺氧不改善;③吸氧下血气示PaCO2≥5.33kPa,PaO2≤6.0kPa者均为机械通气指征。机械通气时因缺少心电呼吸监护仪时避免使用肌松剂,以免发生意外。动态监测血气,正确处理合并症是提高呼衰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作者认为:机械通气是小儿急性  相似文献   

16.
特高海拔区急性高原肺水肿272例就地抢救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1983年起到1991年止先后在青藏高原和新藏高原特高海拔区进行科研活动和治疗272例急性高原肺水种。在272例急性高原肺水肿中有47例是军工、225例是民工,人群发病率分别为0.87%和5.7%,上感后发病者占34%;受寒启发病者占42%;过劳者占24%,发病季节以3~5月为多,占78.7%,71.2%是进入特高海拔区15天内发病,野间发病占63.24%。所有病例均经吸氧、654—2、肾上腺皮质激素、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经就地治疗全部治愈,比转低海拔区治疗为好。  相似文献   

17.
急性高原肺水肿肺部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141例特高海拔地区(4800~5370m)现场医疗X线胸片资料,HAPE的直接征象间质病变、肺野实变和混合病灶三种表现形式,分析间质病变中“三模糊征”、“面纱征”考虑为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强组织液外渗所致之间质性肺水肿,间质性肺水肿与限局性代偿性肺气肿,共同构成的“筛孔征”HAPE的间接征象,有局限性代偿性肺气肿,间隔线和胸膜改变,叶间胸膜显影与心脏边缘模糊,多为间质性肺水肿和发生在浆膜组织  相似文献   

18.
对急挂高原反应(HAAR)10例,高原肺水肿(HAPE)29例患者与刚入高原健康人14名进行了心功能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健康者心功能代偿增强,而HAPE患者确有部分(5/20)左心功能明显降低,提示左心功能降低至少在部分患者的肺水肿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来自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地区25例小儿重症肺炎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进行了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等项目的观察,认为:①高原地区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应与平原地区有所区别,以PaO_2≤6kPa、PaCO_2≥5.33kPa为合适;②呼衰组患儿的血清AST、CK、HBD、GGT等活性酶的测定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反映了呼衰所致的多系统器官受损害的程度;③高原地区小儿呼衰由于缺氧与器官微循环流态紊乱的因素,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且症状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