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为40%-88%,发生肺栓塞风险可高达10%-20%,死亡率高达2%^[1],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将DVT的发生率降至26.3%^[2],能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本院从2005年8月-2008年5月行17例(19膝)TKR,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的普遍应用,其并发症的防护已倍受关注,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对患者机体的危害越来越得到重视。据报道,人工关节置换后DVT的总发生率为47.1%(TKA为53.8%,THA为40.0%)。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共施行了182例膝、髋关节置换术,其中55例出现DVT,占30.2%。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术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其继发的肺动脉栓塞(PTE)引起了医护人员的警惕。有资料显示,国外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50%~70%,病死率为0.10%~0.38%;国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7.1%。早期预防是防止术后发生DVT的关键。2002年2月~2007年7月,对12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的锻炼指导,同时对高危人群辅以低剂量肝素预防性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的护理方法,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方法:总结9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从病因出发,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如抬高患肢,减少局部压迫,早期积极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进行早期功能训练,采取预防性的技凝治疗,以促进静脉田流等,并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肢体血液循环情况,一旦有DVT发生,及早治疗。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96例中,仅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2%。结论: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可大幅度地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可高达47.1%,因此,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做好DVT的预防护理。我科2005年6月-2007年6月共施行76例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仅3例发生DVT,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为40%~88%, 发生肺栓塞风险可高达10%~20%, 死亡率高达2%[1], 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将DVT的发生率降至26.3%[2], 能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本院从2005年8月~2008年5月行17例(19膝)TKR,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玉勤  杨洁 《护理学报》2008,15(8):59-61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动静脉脉冲系统(足底A—V泵)减轻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THA/TKR)后患者患肢肿胀的效果。方法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22例(A组),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6例(B组)。经过患者知情同意,将A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12例,对照组A10例,B组患者分为治疗组B18例,对照组B18例。治疗组术后立即应用足底A—V泵,持续24h应用,连续7d;对照组除了不使用足底A—V泵以外,其他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方法与治疗组一样。术前1d晨、术后1-3d晨、术后7d晨分别测量下肢周径,了解其肿胀程度。结果两种术式下,治疗组在下肢胀肿减轻程度方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均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B中有2例患者发生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应用足底A—V泵加功能锻炼在减轻全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并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此项操作简单方便,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8.
CPM机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连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MP)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例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以不痛为原则最大屈曲角度。结果研究组的膝关节屈曲角度达到最大值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PM用于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持续被动运动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工关节翻修术(Revision)是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派生出的新手术,它源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因第一次手木后出现解剖和组织学的改变,因此关节翻修术的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有的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自1994年5月以来对9例10个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进行了翻修手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5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分为两组。80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并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余72例不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DVT发生率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术后用低分子肝素病人无一例发生DVT,血液流变学好于对照组;未用低分子肝素组有2例死亡,1例术后心跳、呼吸停止,42%术后肢体肿胀,9例彩超证实为DVT。所有用低分子肝素的病人未见有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明显改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预防DVT,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髋膝关节置换术是我国近几年发展很快的一项新的矫形手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改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髋膝关节置换术,但随之出现的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7.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DVT.[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  相似文献   

13.
田丰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047-304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完善术前准备及手术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123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患者,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将其中98例未发生DVT的患者资料与发生DVT的患者对比,对相关因素予以分析.结果:术后DVT发生率为(2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不同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使用骨水泥与DVT形成具有相关性,60 ~ 70岁肥胖女性,使用骨水泥患者DVT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高位因素比较复杂,对于60 ~ 70岁肥胖女性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护理评估,尽量避免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探讨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THR、TK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5-11-2010-08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2例(92髋,26膝)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结果 112例患者DVT出现6例(髋4例,膝2例),发生率为5.4%,PE出现2例(髋1例,膝1例),发生率为1.8%,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在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骨肿瘤(恶性20例,良性10例)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生存情况、功能、并发症及处理。结果:20例恶性骨肿瘤局部复发率为5%,5年生存率为15%,最终保肢率95%,未见假体松动;8例骨巨细胞瘤复发率及病死率为37.4%,并发症发生率为74.7%,最终保肢率100%;2例股骨头颈区纤维结构不良术后7年功能良好。在所有人工关节中,4年内各种假体均未见松动,下沉及断裂,但4年后铰链式人工膝关节逐渐出现传动、下沉、5年后人工股骨头出现髋臼侧较严重的骨质磨损;人工全肩钾骨肩关节虽然术后患者功能较差,但未见假体并发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7年未见假体松动。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术可用于恶性及侵袭性肿瘤的保肢治疗,早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合理选择,及改进假体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3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于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常采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才能彻底解决病人的疾苦,而随着这类手术的不断开展,其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康复越来越被护理人员所重视。1999~2002年我科对35例因严重骨性关节炎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施行了术前及术后的专门护理和康复锻炼,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从而更好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4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人工关节置换术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将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出现术后并发症的60例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β=1.643,OR =4.968)、细菌交叉感染(β=1.900,OR=6.319)、肢体制动时间过长(β=1.785,OR=5.658)、住院天数(β=1.699,OR=5.218)是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0,P<0.01).结论 术前合并症、细菌交叉感染、肢体制动时间过长、住院天数是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尽可能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1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对119例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改进术后护理,仅3例并发DVT,发生率3.95%。结论认为指导患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观察预防治疗后的效果,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如无经过治疗及护理DVT的发生率可达47.1%。我科2000/2005—05共行人工关节置换术119例,术后并发DVT10例,采用“预防为主,配合治疗”的方法,疗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全面评估及心理护理,术后给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及抗凝药物治疗。结果:本组5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DVT。结论: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