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讨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下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近25年来经内镜发现并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大肠癌6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镜诊断作一系统回顾分析。结果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检出率占同期大肠部的7.2%;84.4%位于乙状结肠以下;大体形态为:以I型最多见,其中IP型25例,Ips型8例,Is型12例,Ⅱa型7例,Ⅱa+Ⅱc型9例,Ⅱc3例;组织学类型以高分化腺癌最多(44例,占68.8%),其次为中分化腺癌(14例,占21.9%)。结论 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临床和内镜医师务必做到以下几点:(1)临床医师提高对早期大肠癌的警惕性,放宽内镜检查指征;(2)提高内镜医师的检查技术与微小病灶识别能力;(3)放宽大肠粘膜活检指征,提高大肠粘膜活检质量与病理监测;(4)积极开展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检查技术;(5)重视大肠癌的内镜普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粘膜肌层和粘膜下层浸润的早期大肠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和WH0有关消化道肿瘤有“上皮内瘤变”这一概念在临床诊断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1月~2000年12月手术治疗的62例粘膜肌层和粘膜下层浸润的早期大肠癌病例。结果 在粘膜肌层癌变的27例病例中,14.8%存在恶性生物学行为表现(其中区域淋巴结转移1例,局部切除术后复发1例,术后血道转移2例)。在32例粘膜下层癌变并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病例中,4例(12.5%)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结论 早期大肠癌在选择局部切除手术时需要慎重,粘膜肌层癌变的早期大肠癌已不能一概作为良性肿瘤简单处理。对WHO有关消化道肿瘤前驱病变诊断的新标准将粘膜肌层浸润的早期大肠癌定义为良性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我们认为仍需持慎重态度并进一步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减少老年人大肠癌的误诊,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对经纤维结肠镜及活检病理确诊的52例老年人大肠癌中的38例首诊误诊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52例老年人大肠癌中首诊误诊38例,误诊率约占73.08%。38例中以便血为主者32例,误诊时间最长者达14个月。癌肿位于直肠者18例,乙状结肠7例,直乙交界者4例,降结肠4例,横结肠2例,升结肠3例。中等分化腺癌24例,高分化腺癌6例,乳头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2例,腺瘤恶性变2例,粘液腺癌1例。结论:当老年人大便带血,大便潜血阳性,有肠道症状或大肠癌高危人群,一定要做直肠指诊和纤维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125例大肠癌手术及结肠镜追踪观察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提高肠镜检查中大肠癌的早期检出率及大肠癌术后的追踪复查。方法:选择1990年1月-2000年1月发现的大肠癌125例,经肠镜检查、手术、病理及术后追踪复查。结果:125例大肠癌全部在结肠镜检查后进行手术,发现在125例大肠癌中,原发癌119例(95.2%)、多原发癌6例(4.8%)。手术后追踪71例,追踪率为56.8%。发现吻合口癌复发14例(19.7%),异时癌5例(7.0%),新生的腺癌33例(46.5%)。结论:结肠镜检查是发现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其患者是否有症状均应该在大肠癌术后定期追踪观察,其临床意义在于发现早期癌,为进一步治疗和改善预后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大肠癌居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第2~3位。近十多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上海地区大肠癌已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3~4位,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近年来大肠癌的诊断、治疗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大肠癌的总体疗效并无明显改善。在国内,大肠癌手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徘徊在50%左右。与其他肿瘤一样,提高大肠癌总体疗效的有效途径是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1984年1月-2000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105例(106个病变)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大肠癌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肉眼形态以隆起型多见。大肠腺瘤癌变多具有以下特点:腺癌>2cm;广基型;表面不平、糜烂;组织易破碎出血。对早期大肠癌先进行内镜下摘除,病理证实有下列之一者追加肠段切除或行根治性手术:切缘有癌组织;癌组织侵犯粘膜下层深层;癌组织分化程度差。结论:心便患者首选内镜检查。粘膜层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有同样的效果,且损伤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7.
早期大肠癌是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肿瘤,由于病变对肠壁侵犯浅,复发及转移率低,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达97%,而进展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仅40%~50%。关于我国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因缺少大宗病例总结,各地检查条件及水平差异较大,所以不能真实反映我国早期大肠癌的检出水平。日本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为10%左右,总体上我国在早期大肠癌诊治水平上差距还较大,有待于临床工作者提高认识,积极开展以内镜检查为主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84-1999年71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大肠癌者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镜治疗43例,癌灶的完全切除率达90.7%。手术治疗组(包括内镜治疗后追加手术者)46例,比较25例单纯内镜治疗及24例手术治疗的粘膜层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资料,疗效及预后相仿(P>0.05)。结论:早期大肠癌位于粘膜层者的内镜治疗较手术治疗具有安全、简便、损伤小、费用低的优势。位于粘膜下层癌需要严格掌握内镜治疗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早期大肠癌的现代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日本大肠癌研究会的规定,早期大肠癌是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癌(M癌和Sm癌),无论局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综合国内报道,我国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还处于较低水平,约占全部大肠癌病例的12.5%,而日本早期大肠癌的所占比例已达到17%~53%。早期大肠癌的预后要明显好于进展期大肠癌,其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如何提高早期癌的诊断率,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是改善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早期大肠癌经内镜根治术4例黑龙江省医院董洗尘,王廷芳,严祟恩早期大肠癌经内镜根治术,日本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世界上处领先地位。然而经内镜附加外套圈的扩大粘膜切除术(CMRC)是近几年开展起来的,最先由井上及竹下报告(1989)。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达...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延误诊断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延误诊断48例分析北京铁路总医院肿瘤科[100038]马庆莲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常与其他肠道、肛门疾病相混淆,且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如何提高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是值得重视的。现将我院19...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通过280例手术治疗分析总结,并对发生不同部位的大肠癌采用不同的术式进行论证。结果:本组除15例因并发肠梗阻急诊手术,8例因已发生腹腔广泛转移仅能肠造瘘术外,其余均择期手术,术后辅以化疗;经随访,五年成活率达28%,十年成活率10%。结论:手术是治疗大肠癌的首选方法。其中直肠癌采用“拉下式直肠根治术”比较符合生理,病人易于接受;术后辅助化疗将能延长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3.
2003年Sabbioni等报道,在71%的大肠癌患者血浆中有含表皮生长因子和卵泡抑素结构域跨膜蛋白(TPEF)基因甲基化的改变,TPEF基因异常甲基化有望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本研究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分析32份大肠癌组织标本,以建立检测血浆TPEF基因甲基化异常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992年1月-2000年12月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分别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和早期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死亡率及主要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1992年1月-1994年12月的29例采用早期手术治疗,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2%和93.1%,1995年1月-2000年12月51例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23.5%和5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5.
滕春媛  李梅  陈世耀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3):307-308,310
目的了解无症状大肠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2004年行结肠镜检查的226例无症状体检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在226例无症状体检者中,共检出大肠癌10例,占4.4%,大肠息肉31例,占13.7%,慢性大肠炎14例,占6.2%。受检者人数逐年增多,以2004年最多,为151例,占66.8%;其中40~0岁年龄妇人数最多,为141例,占62.4%。结论中老年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结肠镜普查可提高早期大肠癌及大肠息肉的检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大肠癌的安全性、治疗效果,并讨论其随访观察结果.方法 对60例早期大肠癌患者以注射法行黏膜切除治疗,记录其操作方法、并发症、术后病理、追加手术情况及随访观察结果.结果 60例早期大肠癌患者经EMR或分片黏膜切除,一次性切除病变43例(71.66%).根据内镜标本病理及外科手术病理结果,累计完整切除率91.67%(55/60).并发症:术中出血24例(40%),以钛夹或氩离子凝固术(APC)止血成功.术后1周迟发出血2例(3.33%),内镜下止血成功.无1例穿孔发生.术后病理:黏膜内癌54例,黏膜下癌6例.5例m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均无癌残留,但其中1例内镜标本提示癌残留者合并淋巴结转移;2例sm1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无淋巴结转移;2例sm2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合并淋巴结转移;1例sm3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无淋巴结转移.其余m癌及1例拒绝手术的sm1癌,合计50例纳入随访,随访1~50个月,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转移.结论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大肠癌是安全的,其根治效果取决于操作方法、术后病理标本的判断以及严格术后内镜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早期大肠癌结肠镜高频电治疗的疗效.方法 通过结肠镜检查,对发现的586例息肉患者行高频电息肉切除术,留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病理发现早期大肠癌共14例.对14例早期大肠癌患者进行术后1个月~4年的随访,复查肠镜.结果 1例失访,1例因年老死于脏器功能衰竭,1例因害怕复查肠镜,4年后因腹痛复查肠镜发现盲肠癌行结肠癌根治术,其余11例追踪随访发现有息肉复发者再次予高频电切除,经病理检查无肿瘤阳性发现,最后一次检查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息肉.结论 结肠镜下高频电治疗对早期大肠癌基底切缘阴性者疗效好,创伤小.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在不断上升,大肠癌预后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相关,若早期发现,多可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据文献报道,大肠癌如果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有转移的进展期大肠癌其5年生存率低于10%。早期大肠癌指癌浸润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者,无论大小或淋巴结转移,由于其临床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提高大肠癌早期检出率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下面对大肠癌早期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治疗大肠隆起病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各型大肠隆起病灶的切除效果及其安全性,和对各类良性大肠息肉和早期癌的治疗价值。方法:于病灶基底部黏膜下层注射高渗钠—立止血液,病灶举起后。用透明帽吸引法使之形成假蒂,于假蒂处圈套收紧并高频电凝切除,收集标本行全瘤病理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结果、切除结果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切除52例59个病灶(半球状和扁平状隆起病灶占38个),57个被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达96.61%(57/59),且无穿孔及明显出血并发症发生。对8例早期癌和29例腺瘤患者进行3个月~36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具有完全切除率高、穿孔和明显出血并发症更低的优点。就隆起病灶形态而言,能有效切除球状至扁平状病灶;就隆起病灶性质而言,能有效治疗各类良性大肠息肉和黏膜层早期大肠癌。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是近年来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上升最为显著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无症状性大肠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一直是临床上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现代医学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大肠癌诊断的准确率,而且使其治疗观念和方法也发生了改变,本文就大肠癌的诊治进展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