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调脂干预的作用。方法符合ACS诊断65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入院第2天)和治疗后30d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5mL,应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同时测定低密度脂蛋白(LDL)、一氧化氮(NO)、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结果ACS患者CRP、LDL、TC、TG含量明显升高,而NO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辛伐他汀治疗组CRP、LDL、TC、TG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1),而NO水平明显回升(P<0.05)。结论ACS患者存在急性期反应,调脂干预能够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减少ACS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反应以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符合ACS诊断的45例患者于入院后1小时内抽取肘静脉血3ml,应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并测定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氧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设健康对照组.结果:ACS患者CRP水平显著升高,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18例为59.08±5.12,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11例为81.34±9.16,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为119.51±8.43,与对照组7.29±1.5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CS患者CRP水平和CK、CK-MB、LDH、α-HBDH呈显著正相关(P<0.01);伴有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不伴有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患者(P<0.05).结论:ACS患者急性期(CRp)反应显著增强,调节CRP水平是防治ACS的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37例ACS患者、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86名健康人血清中hs-CRP的含量.结果 SAP、ACS患者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ACS患者住院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均明显降低.入院时hs-CRP〉10.0 mg/L提示再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能性很大,出院时hs-CRP〉3.0 mg/L的患者易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结论血清hs-CRP在ACS发生时明显增高,可以作为ACS的预报,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37例ACS患者、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86名健康人血清中hs-CRP的含量。结果SAP、ACS患者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ACS患者住院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均明显降低。入院时hs-CRP>10.0mg/L提示再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能性很大,出院时hs-CRP>3.0mg/L的患者易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结论血清hs-CRP在ACS发生时明显增高,可以作为ACS的预报,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提出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其发生机制是富含脂质的斑块破裂引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C反应蛋白是判断组织损伤的较敏感的指标,是急性心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无症状人群,稳定和非稳定患者中,它是将来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强烈预示剂。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而且具有对抗炎症反应的重要作用。本文应用辛伐他汀治疗ASC,观察辛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的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与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分别测定本院在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的62例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与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观察两种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C-反应蛋白与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鉴别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综合征,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继而诱导血小板粘附、聚集,血栓形成,导致病变血管完全或不完全堵塞冠状动脉的急性病变[1],其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及规范化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在外院学习过程中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通心络组(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观察治疗前及第7、14天血浆CRP和ET-1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第7、14天通心络组血浆CRP和ET-1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常规组仅第14天有显著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CRP和ET-1水平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心络可能通过抑制CRP和ET-1减少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达到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6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6例,急性心肌梗塞组30例,采用乳酸凝集反应法测定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CS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塞组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与AC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预测AC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Aronow  HD  王建国 《新医学》2001,32(10):626-626
作者综合分析两项试验资料,其中365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在出院时开始服用调脂药物,17156例未服用。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早期接受调脂治疗的病人,其30日病死率(0.5%,17例)显著低于未治疗组(1.0%,179例),危险比(HR)0.44犤95%可信限(CI)0.27至0.73,P=0.001犦。6个月病死率(1.7%,63例)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3.5%,605例),HR0.48(95%CI0.37至0.63,P<0.0001)。经校正处方药物选择偏倚后,在…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 ,斑块发生破裂时局部的炎症反应在ACS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答反应 ,斑块的进展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1] ,尤其是反应急性炎症的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含量在ACS时明显增高 ,有作者认为CRP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2 ] 。为进一步了解ACS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我们测定了正常人群 ,非ACS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 (SAP)、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AMI恢复期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和ACS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 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 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一组疾病。早期识别、诊断ACS并进行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ACS患者共55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清AOPP浓度,并记录4周内所有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2组ACS患者AOP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MI组AOPP水平高于UAP组(P<0.05);病情转归及预后差者AOPP水平相对高(P<0.01).结论 AOPP与ACS的发生有关,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病情转归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和抗血栓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陈纪林 《新医学》2007,38(5):335-337
1 引言 ACS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溃烂, 进而诱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完全中断或极度降低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阿托伐他汀的调脂干预对ACS患者冠脉病变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93例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7例)和非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46例),另选健康对照组4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浆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CS患者的血浆hs—CRP的水平明显升高。②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治疗8周后其血浆hs—CRP的水平明显降低,非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hs—CRP在冠心病AC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阿托伐他汀的调脂干预可阻滞ACS患者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ST段不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段不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ST段不抬高心肌梗死,其特点为胸痛发作时心电图表现ST段压低、T波倒置、T波低平或T波假性正常化,心电图也可能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急性期反应以及血浆C -反应蛋白 (CRP)水平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LDL)、一氧化氮 (NO)、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的关系。方法 符合ACS诊断的 4 5例患者于入院后第 2天凌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 5mL ,应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并测定LDL、NO、TC、TG ,并设健康对照组。结果 ACS患者CRP水平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ACS患者CRP水平和LDL、NO、TC、TG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结论 调节LDL、NO、TC、TG的水平 ,达到降低CRP水平的目的是防治ACS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利尿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8例ACS患者设为ACS组,根据Genisis积分进一步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30例。另选取同期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0例设为SA组,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2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RP及BNP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清CRP及BNP均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SA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TEMI、NSTEMI和UA患者CRP和BNP水平,与重、中、轻度组的CRP和BNP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CRP和BNP水平均与Genisis积分呈正相关(r=0.479,0.702,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中CRP和BNP表达水平高于SA患者及健康人群,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相关指标可作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初发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早期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水平升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入选 15 0例初发UAP患者 ,入院时持续 2 4h血压及心电监护并测定CRP。根据CRP水平分为 3组 ,比较 3组之间ST段改变发生的情况。结果 ①随着CRP水平的增加 ,ST段改变的持续时间增加 ;②CRP水平最高组有明显的缺血性ST段改变的延迟 ;③多变量分析表明 :CRP水平与ST段改变有独立的相关性。结论 初发UAP患者血清CRP水平增高与心肌缺血程度有明显的关系 ,CRP水平增高对判断心肌组织损伤程度和范围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