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对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NB4细胞在体外培养,并以全反式维甲酸作阳性药物对照,观察ZGDHu-1对NB4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和分化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ZGDHu-1诱导NB4细胞分化和调亡过程中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以及P38MAPK和STAT3磷酸化水平,同时利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端粒酶hTERT-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ZGDHu-1对NB4细胞增殖和活力抑制呈时间和剂量的量效关系,48和72小时的IC50分别为450和200ng/ml。NB4细胞经ZGDHu-1作用后,大部分细胞阻滞于G2-M期,G0/1期细胞减少;细胞出现典型的形态改变,DNA片段化,亚G1峰检出并显著增加,Annexin-V/PI标记升高;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后见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这些均证实ZGDHu-1能诱导NB4细胞凋亡。NB4细胞经2—100ng/mlZGDHu-1作用3天后,细胞部分分化,NBT阳性率增加,细胞表面CD11b、CD13表达增高。ZGDHu-1作用NB4细胞后,bcl-2表达无变化,但bax表达显著增加,bax/bcl-2的比值升高,磷酸化P38MAPK表达增强,而磷酸化STAT3表达无变化,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随ZGDHu-1作用的浓度增加而显著下调。结论:ZGDHu-1能抑制NB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表达上调、P38MAPK活化增强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受抑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NBT还原实验检测粒系分化,底物磷酸化法测定细胞外调节激酶(ERK)活性。结果显示:0.01—0.1μmol/L的ATRA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NB4细胞向粒系分化;在这过程中ATRA激活ERK活性,ERK抑制剂PD98059能部分阻断ATRA的作用。p38MAPK的特异抑制剂SB203580与ATRA联合应用部分阻断了ATRA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结论:ATRA在诱导NB4细胞分化过程中激活ERK和P38MAPK途径,并且对该途径有依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肽酶N抑制剂乌苯美司(ubenimex)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细胞分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Myc、ERK1/2及P—ERK1/2 、p38MAPK及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ubenimex单独应用对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及CD11b表达无明显影响,但ubenimex能增强ATRA诱导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及CD11b的表达。100μg/mlubenimex能增强10nmol/LATRA诱导原代APL细胞的NBT还原能力。100μg/mlubenimex增强10nmol/LATRA下调NB4细胞c—Myc蛋白的表达;抑制10nmol/LATRA引起的NB4细胞的p38MAPK磷酸化。结论ubenimex能够增强ATRA对APL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可能与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及对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观察氯法拉滨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用MTT法观察氯法拉滨0.01-0.1μmol/L作用于NB4细胞48 h的增殖抑制作用;氯法拉滨0.01-0.1μmol/L作用于NB4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氯法拉滨对NB4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增殖抑制作用。氯法拉滨作用24 h后,NB4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氯法拉滨能抑制NB4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的蛋白表达,诱导NB4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诱导NB4、MR2细胞凋亡过程中蛋白磷酸酶2A(PP2A)活性与表达的变化.不同浓度ATO单用或与冈田酸(OKA)联合作用于NB4、MR2细胞,然后采用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丝/苏氨酸磷酸化酶检测试剂盒分析药物对细胞内PP2A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P2A各亚基表达。结果表明:蛋白磷酸酶抑制剂OKA能明显增强ATO对NB4、MR2细胞的增殖抑制;OKA能促进ATO诱导的NB4、MR2细胞凋亡;ATO诱导NB4、MR2细胞凋亡过程中PP2A活性均下降,且随ATO浓度的增加PP2A活性下降越明显;与OKA连用后PP2A活性下降更加明显;在ATO诱导NB4、MR2细胞凋亡过程中,PP2A/A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而B和C亚基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在ATO诱导的NB4、MR2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PP2A/A表达减少,PP2A活性降低.且随ATO浓度增加PP2A活性下降越明显,抑制PP2A活性有助于ATO诱导的NB4、MR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MYCN-siRNA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包括MYCN-siRNA与NGF联合诱导组、NGF诱导组、siRNA诱导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各实验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细胞的增殖变化,通过Real-TimePCR检测MYCN-mRNA和NSE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YCN基因沉默后MYC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母细胞瘤MYCN基因沉默后,RT-PCR检测IMR-32细胞MYCN-mRNA表达的抑制率达到89%;Western Blot检测IMR-32转染MYCN-siRNA后的第3天MYCN蛋白的表达率达到最低,表达率下降至26.6%。在NGF和MYCN-siRNA的共同作用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出现了较明显的细胞形态学分化,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IMR-32细胞NSE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MYCN-siRNA和NGF联合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可使MYCN-mRNA的表达和NSE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并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 ,TanⅡ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APL细胞株NB4细胞与TanⅡA在体外共同培养 5天 ,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并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NBT还原能力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周期、c myc、bcl 2、p5 3、c fos、CD3 3 及CD11b表达。结果  0 .5 μg/mlTanⅡA可诱导 (91.3± 2 .1) %的NB4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其中 ,中、晚幼粒细胞占 0 .2 6 ,杆状及分叶核细胞占 0 .6 8;细胞生长明显抑制 ;NBT还原能力显著增强 ;CD3 3 表达下降 ,CD11b表达升高 ;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 ,TanIIA处理组细胞被阻滞于G0 /G1期 ,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 ,增殖指数降低 ,c myc、bcl 2基因蛋白表达降低 ,c fos、p5 3基因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TanⅡA体外能使NB4细胞分化成熟 ,增殖能力下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与NB4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 ,抑制细胞DNA合成 ,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Celecoxib抗肝癌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特异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Celecoxib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应用于肝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用MTT法观察Celecoxib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Celecoxib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P-gp表达的变化;用RT-PCR技术观察COX-2、Survivin mRNA药物处理后表达的变化。结果:Celecoxib对肝癌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分布改变,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在Survivin高表达的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MDR/P-gp表达减弱。结论:Celecoxib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降低COX-2表达、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发挥抗肿瘤作用;并且可能通过下调Survivin、COX-2表达而对MDR细胞同样有效,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白花蛇舌草注射液(hedyotic diffusa willd Injection,HDI)在体外抑制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作用的观察,以探讨HDI用于治疗白血病患者的作用机制。以白血病HL-60细胞株为靶细胞,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HDI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和DNA Ladder观察细胞凋亡、以及粒系细胞分化的表面标志(CD33、CD15)表达;RT—PCR检测HDI对survivin、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HDI(1.56ml/L)对HL-60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但当HDI浓度提高至3.12—12.5ml/L时,细胞则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P〈0.05或P〈0.01)。Annexin-V/PI双参数和DNA Ladder检测发现,HL-60细胞经不同浓度HDI诱导24、48、72小时后均未出现典型的凋亡现象,而粒系细胞表面标志CD15的表达,经不同浓度HDI诱导1周后均显著增高,CD33表达无显著变化。HL-60经HDI(6.25ml/L)处理2周后,survivin、bcl-2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当处理3周后,survivin、bcl-2基因表达均明显低于未经处理过的细胞,分别低于60%和44%?结论: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在一定浓度下能够直接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分化、凋亡。  相似文献   

10.
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对NB4细胞体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代他汀(Lovastain,LOV)对NB4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NB4白血病细胞为模型,用MTT比色法、锥虫蓝拒染法首先观察LOV对细胞增殖及活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NBT还原试验、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TUNEL、RT-PCR半定量测定bcl-2 mRNA水平,系统观察LOV对NB4体外诱导分化和凋亡的情况。最后利用RT-PCR半定量测定H、K、N-ras基因表达水平,结合流式细胞术进行胞膜P21^Ras蛋白测定,探讨LOV作用机制。结果 (1)LOV抑制NB4细胞增殖,IC50为12.59μmol/L。(2)LOV诱导NB4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进程,细胞阻滞于G1/S期。LOV在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随作用时间延长,bcl-2表达水平逐渐下降。(3)LOV不影响NB4细胞分化。(4)LOV作用于NB4细胞,H、K、N-ras基因转录水平无变化,但膜表面P21^Ras蛋白水平随时间进行性下降。结论 LOV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使细胞周期进程阻滞于G1/S期。bcl-2参与了LOV诱导NB4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LOV对NB4细胞分化无影响。p21^Ras蛋白异戊二烯化受抑而阻滞p21^Ras蛋白定位细胞膜上可能是LOV影响NB4细胞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对NB4细胞生长及凋亡、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 通过四氮唑蓝比色(MTT),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凋亡率及CD14的表达,观察鼠尾草酸对NB4细胞的影响.结果 NB4细胞经2.5μmol/L以上浓度的鼠尾草酸作用后增殖受到抑制,2.5μmol/L、5μmol/L、10μmol/L CA 作用72h后,细胞形态呈现凋亡细胞的特征.2.5μmol/L、5μmol/L、10μmol/L CA 作用于NB4细胞72h凋亡率分别为7.216%、11.131 %、20.33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G0/G1期细胞阻滞.CD14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性.结论 CA对NB4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能诱导NB4细胞发生凋亡,具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单独使用CA的分化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OX-2非选择性抑制剂阿司匹林(Aspirin)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COX-2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Hela细胞分4组培养在6孔板上设对照组及实验组,观察不同剂量阿司匹林作用后细胞的增殖状态及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阿司匹林作用前后Hela细胞COX-2mRNA量的变化。结果阿司匹林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及细胞中COX-2mRNA的转录,且抑制强度随阿司匹林的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结论体外阿司匹林抑制癌细胞Hela生长,并从mRNA水平抑制COX-2蛋白的表达,对宫颈癌可能有潜在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小体结合蛋白(NSBPI)对人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NSBP1基因转入膀胱癌EJ细胞系,分别通过CCK8、流式细胞仪、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法观察EJ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时相的分布、凋亡以及CyclinDl、CyclinBl、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转染后EJ细胞的NSBPl显著地受到抑制(P〈0.01)。CCK8结果提示EJ细胞转染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率越大(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经转染干预后EJ细胞G2期比例增加(P〈0.01),而凋亡细胞并没有显著变化(P〉0.05)。Western blot结果再次验证周期蛋白CyclinBl显著下调(P〈0.05),而CyclinD1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蛋白Bcl-2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BPl是通过调控周期蛋白CyclinB1进而阻断或延缓细胞周期,而非通过细胞凋亡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NSBPl在膀胱癌细胞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毫米波辐射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毫米波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波长7.1mm,频率42.2GHz的毫米波辐射体外培养的NB4细胞,光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生长曲线测定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凋亡指数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1mW/cm^2的毫米波辐射,每日1次,30min,可明显抑制NB4细胞的生长,辐射第3天细胞生长抑制率为44.1%;光镜及电镜下可见凋亡细胞形态,FCM示G0/G1期细胞及凋亡百分比增加;p21、p53、Bax和Fas表达增加,c-Myc、Bcl-2表达下降,5mW/cm^2的毫米波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却不明显,虽然p53、Bax和Fax表达增加,Bcl-2表达下降,但c-Myc和p21的表达却无改变。结论 1mW/cm^2毫米波辐射适当时间后能显著抑制NB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凋亡诱导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其中对c-Myc蛋白表达的下调可能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白颖苔草提取物抗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as,HCMV)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时间点干预HCMV—HEL感染细胞模型,确定提取物是在病毒入侵细胞前或后发挥抗病毒作用;应用RT—PCR检测即刻早期基因UL122、早期基因UI朋、晚期基因UL86mRNA的转录表达,探讨提取物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时段;通过观察HCMV—UL32荧光病毒在HEL增殖过程中的荧光信号变化,确定提取物是在HCMVUL32基因特录前或者转录后发挥作用。结果无论将提取物在病毒入侵细胞前、后进行干预HCMV—HEL感染模型,均可抑制细胞病变的发生;RT-PCB.结果提示干预模型的HCMVUL122、UL44基因的结果为阳性,而晚期基因UL86的转录表达为阴性;提取物可有效抑制荧光病毒的荧光信号的表达。结论白颖苔草提取物抗HCMV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中晚期的基因转录,而对病毒的入侵过程和即刘早期、早期基因的转录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抑制剂staurosporine对全反式维A酸(ATRA)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ATRA耐药的APL细胞株NB4-R1为模型,通过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并进行四唑氮蓝(NBT)还原实验和形态学观察,分析Staurosporine对NB4-R1细胞分化的影响;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staurosporine对C/EBPβ、C/EBPε和PML-RARα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taurosporine处理72 h后,细胞CD11b阳性率从(5.84±1.89)%上升到(65.9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NB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细胞黏附实验分析药物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抑制剂U0126预处理NB4细胞,Westernblot观察ER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凋亡和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能抑制NB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强细胞的黏附能力。5μmol/LU0126预处理有效抑制NB4细胞中ERK的磷酸化,降低5mmol/L二甲双胍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减弱细胞的黏附能力。结论:二甲双胍对NB4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和黏附的作用,MEK/ERK信号通路可能是二甲双胍在NB4细胞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对髓性白血病细胞株 NB4凋亡的影响,探讨塞来昔布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RT-PCR 检测不同细胞系中 COX-2 mRNA 表达,MTT 法检测 NB4细胞增殖抑制,DNA Ladder 试验分析NB4细胞 DNA 片段化,流式细胞术检测 NB4细胞 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未加药处理组相比,不同浓度塞来昔布作用后DNA Ladder 片段随浓度的增加而更为明显。不同用药组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 塞来昔布组 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1.69±1.65)%、(34.51±2.53)%和(29.28±2.38)%,与空白对照组 Bcl-2蛋白表达率为85.34±2.89%相比,50μmol/L、100μmol/L 塞来昔布组 Bcl-2蛋白明显下降(P <0.05)。结论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通过下调 NB4细胞 Bcl-2蛋白表达致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9.
IL-3受体(IL-3R)是异源二聚体膜受体,由相应的α亚基(IL-3Rα,GM-CSFRα,IL-5Rα)和β共同亚基(hβc)组成,α亚基能够特异性与相应的配体结合,β共同亚基通过与相应α亚基组成高亲和力的受体,传递细胞信号,调节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为研究IL-3受体系统(IL-3Rα,GM-CSFRα和hβc)在髓系分化中的作用,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过程IL-3Rα,GM-CSFRα和hβc的表达变化,同时应用DNA序列分析检测IL-3Rα,GM-CSFRα和hβc mRNA序列变化。结果显示:全反式维甲酸处理NB4细胞后,细胞发生分化,同时细胞增殖受抑制。ATRA作用24小时NB4细胞IL-3R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但随着细胞分化,其表达水平又逐渐恢复;而GM-CSFRα mRNA和hβc的mRNA表达水平则随着细胞分化逐渐上调。DNA序列分析表明,NB4细胞分化前后IL-3Rα和GM-CSFRα的mRNA序列没有变化,而NB4细胞分化前hβc的mRNA序列以截短突变为主,NB4细胞分化后hβc的mRNA序列以野生型为主。结论:NB4细胞存在IL-3受体异常表达,表现为高表达IL-3Rα和hβc的胞内区截短突变,两者在NB4细胞的过度增殖与分化受阻的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