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人虽然有着丰富的膳食选择.仿佛饥饿已经完全成为历史,但是如果没有充分注意膳食的营养平衡,身体还是会处于“饥饿”状态。这是一种缺乏微量营养素导致的饥饿,它不易被人们察觉,被称为“隐性饥饿”。隐性饥饿中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是铁缺乏。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有60%-80%的人处于铁缺乏状态.特别是在我国,膳食中可以吸收利用的铁多处于缺乏状态,大多数人膳食中铁不足。  相似文献   

2.
大家都知道碘盐补碘,AD钙奶补钙,如今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铁强化酱油。什么是铁强化酱油?为什么要往酱油里面加铁?它有哪些好处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缺铁对身体有哪些危害。说到缺铁,营养学界有种说法,叫做隐性饥饿。过去,饥饿指的是“吃不饱”,现在,隐性饥饿指的是“吃不好”。隐性饥饿中最常见的就是微量元素缺乏,如铁、钙、碘等。由于微量元素在膳食中或者含量较少,或者分布不均,或者在人体内需要代谢转化,往往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就会不足甚至缺乏。铁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缺乏的营养素,被称为三大隐性饥饿之首。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  相似文献   

3.
甘雨 《健康向导》2013,(6):49-49
生活中,缺铁性贫血的多发趋势一直未得到缓解.医学专家分析说,导致这种现象重要原因之一的“隐性饥饿”,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初识“隐性饥饿”“隐性饥饿”其实指的就是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是一种人体一时难以感觉到的状态,不像吃饭不饱的饥饿会让人马上感觉到.最常见的“隐性饥饿”有以下几种:缺铁、缺碘、缺锌、缺维生素A、D.  相似文献   

4.
陈顺德 《现代养生》2012,(14):32-36
"隐性饥饿"是时下营养界的新名词,"隐性饥饿"是由于营养失衡和营养过剩,从而导致的隐蔽性营养饥饿症。并且,"隐性饥饿"成为我国居民慢性疾病暴增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富裕,饥饿离我们似乎已经很遥远,但是,中国人填饱了肚皮,不等于喂饱了细胞。因为人体需要的是食物中的营养素,而不是食物本身。低能量食物,让人体细胞长期忍受饥饿。据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中国居民普遍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而糖、脂肪摄取过剩。在矿物质缺乏症中缺钙居首位,其次,普遍缺乏维生素B2,排名第三的是维生素A。值得深思的是,如今的中国人为什么吃不到微量元素了?  相似文献   

5.
要说营养强化,不得不先说说隐性饥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那么是不是营养就跟上了,我们的身体什么都不缺了呢?答案是:不一定。一种不容易被察觉的饥饿正在侵袭人们的健康,这就是因微量营养素缺乏导致的隐性饥饿。  相似文献   

6.
隐性饥饿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针对人们普遍存在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八不足而提出的,人体保持健康需要40多种营养素。相对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3大营养素(macmnutrients),维生素及矿物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有限,每日需要量仅以ug或mg计,因而被称为是“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但微量营养素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体内激素、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催化剂。由于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微量营养素,必须从外界获取。当各种因素使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长期不足时,就会产生各种缺乏症状。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看似营养过剩的肥胖患者存在着隐性饥饿,I怠性饥饿危害着世界上1/3的人口健康,因此我们对于隐性饥饿的防治应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陆江 《现代养生》2006,(4):44-45
婴儿吃饱乳汁会笑,饿时哭闹。人的天性爱吃饱,吃饱是生理需要。人们从小到老一般不肯让肚子空着,饥饿觉寒冷,吃饱能驱寒,加上人吃肉类和多脂食品时有快感,更难拒美味佳肴,所以很多人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供大于求,超过发育生长和活动的需要。因而动脉中的脂质沉着从婴幼儿时期就已开始。  相似文献   

8.
宝宝吃饱了吗?这个问题是每个初次当母亲者普遍会问的.尤其是当新生儿啼哭时.母亲往往会误认为宝宝没有吃饱,因饥饿而哭,而人工喂养的母亲会更难判断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警惕营养缺乏症的危险信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京召开的“中国食物安全与营养健康高层论坛”上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所长杨晓光博士说 :吃饱仅仅是满足蛋白质和热能 ,中国人普遍存在“潜在饥饿” ,即缺乏各种微量营养素。在我国 5 5 %的人缺乏维生素A ,5 0 %的人缺乏维生素B2 ,城市贫血者达 30 %以  相似文献   

10.
隐性饥饿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针对人们普遍存在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而提出的,人体保持健康需要40多种营养素。相对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3大营养素(macmnutrients),维生素及矿物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有限,每日需要量仅以ug或mg计,因而被称为是"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但微量营养素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体内激素、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催化剂。由于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微量营养素,必须从外界获取。当各种因素使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长期不足时,就会产生各种缺乏症状[1。]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看似营养过剩的肥胖患者存在着隐性饥饿,隐性饥饿危害着世界上1/3的人口健康,因此我们对于隐性饥饿的防治应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儿童蛋白质一能量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已显著减少,但微量营养素缺乏仍然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并且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峻。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钙等的缺乏威胁着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乃至儿童的生存。世界卫生组织将微量营养素缺乏称之为“隐性饥饿”。  相似文献   

12.
以前,人们都知道吃不饱饭就会饥饿。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多数人来说,吃饱饭不再是难事,饥饿也就不存在了。可是。还有一种“隐形饥饿”却并不为人们所了解。不少人被“亚健康状态”困扰着,如疲劳、精神不佳、手脚无力、腰酸腿疼、头晕眼花等“似痛非痛”的状态。很多情况下,这些都是隐形饥饿的“信号”,它表示我们身体可能缺少了某种维生素或矿物元素。其中,钙缺乏可谓是最大的诱因。那么,补钙该从哪入手?用牛奶强壮了整个民族的日本,又能带给我们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呢?  相似文献   

13.
牛德昌  侯斌 《世界元素医学》2005,12(1):42-45,50
据统计人类80%以上的疾病都与吃有关,特别是当代慢性疾病的高发,常与营养不良,饮食习惯的不科学和膳食结构的不合理相关,在我国因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遭受“隐性饥饿”的危害者,高达2.5亿人口之多,为克服当代病(营养相关性疾病)居高不下,进行乳品营养素强化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现就镁、铜元素为重点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微量营养元素缺乏)之首,全球约有1/5人患缺铁性贫血。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全国儿童贫血率在25%左右,妇女贫血率在20%左右,孕妇贫血率高达35%,成年男子贫血率则在10%左右[1]。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国际营养改善联盟(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发布的《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2012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儿童仍然存在铁、维生素A、钙、锌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问题,“隐性饥饿”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6~12岁学生贫血患病率为13.3%,13~17岁学生为14.8%。7~12岁城市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26.4%,农村学生高达48.3%。专家指出,铁缺乏会使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降低、学习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6.
饥肠辘辘,实在难受。通常人们认为饥饿只与胃肠排空有关,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原来,饥饿还可以向身体其它部位发出“请帖”呢!1皮肤饥饿人类对于人体间接触和抚摸的需要是天生的,特别是婴幼儿尤其强烈。他们需要父母经常爱抚,科学家称之为“皮肤饥饿”。若儿童缺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江苏省高校大学生隐性饥饿营养风险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及问卷调查法,对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2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500份(96%),男女生比例接近1.3:1;大学生隐性饥饿总分(32.47±6.87)分,存在暴饮暴食、饮食重口味、因为时间、情绪问题进餐不规律等饮食习惯;多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隐性饥饿知识中对隐性饥饿的了解(β=-1.417,t=-5.424,P0.05)、对人体每天必需营养素的了解(β=-0.686,t=-3.464,P0.05)、对在校伙食满意度(β=0.665,t=3.378,0.05)、三餐是否规律(β=-0.635,t=-3.002,0.05)、每天日晒时间(β=-0.501,t=-3.945,P0.05)、是否服用钙、维生素等营养补充剂(β=-2.080,t=-5.427,P0.05)、是否存在偏食(β=0.349,t=3.871,P0.05)、发现隐性饥饿后的态度(β=-0.345,t=-2.610,P0.05)、是否存在饿了才吃且暴饮暴食(β=-1.813,t=-3.746,P0.05)及年级(β=-0.601,t=-4.487,P0.05)的不同是大学生隐性饥饿营养学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β=45.548,t=36.276,P0.05)。结论当前大学生隐性饥饿营养风险较高。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关爱自身的健康,重视隐性饥饿问题,减少微量营养素缺乏营养风险,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群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的摄入量普遍不足,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这种“隐性饥饿”的蔓延,正成为公众健康的危险杀手。  相似文献   

19.
当6个月内的婴儿出现情绪烦躁不安,哭闹不停时,年轻的妈妈常以为这是宝宝饿了,或者没有吃饱的表现,而不会想到这是婴儿“皮肤的饥饿”,更想不到宝宝正期盼着母亲的抚摸呢!  相似文献   

20.
美国生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物试验,称为“麦卡效应”。他们把老鼠随机分成两组,并喂以同样的饲料,A组的老鼠放足食物让其开怀大吃,B组老鼠却不让吃饱,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老鼠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天天都能吃饱喝足的A组老鼠全部死亡后,平时未吃饱的B组老鼠却仍基本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