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分析我院1999-2006年门诊及住院甲亢伴白细胞减少病人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在使用一般升白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血象除2例外其他患者均在2~3周内恢复正常。白细胞减少并不影响抗甲状腺药物的应用,甲亢控制后血象可恢复,但应密切观察血象的变化,应用升白细胞药物,以免抗甲状腺药物加重白细胞减少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选取201例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甲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白细胞(WBC)数量及是否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将其分为3组:A组(甲亢白细胞正常组)133例、B组(ATD治疗前白细胞减少组)32例、C组(ATD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组)36例;记录白细胞减少发生的时间和甲亢的病因,对B组和C组进行运动试验后行白细胞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甲亢患者中白细胞正常与白细胞减少的甲亢病因分布存在差异(P<0.05),B组白细胞减少一般发生在甲亢症状出现3个月左右;C组白细胞减少多发生在用药后4周。B组与C组在运动试验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白细胞减少约为甲亢症状出现后3个月,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白细胞减少多发生在用药后4周左右;甲亢本身及ATD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存在粒细胞循环池及边缘池分布异常情况,甲亢常见病因中GD患者更容易发生白细胞数目减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分析30例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致白细胞减少患者的治疗和转归,认为白细胞减少并不影响抗甲状腺药物(ATD)的应用。甲亢控制后的血象可盼恢复,但应密切观察血象的变化,应用升白细胞药物,以免ATD加重白细胞减少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131I治疗和抗甲状腺药物(ATD)两种方法治疗甲亢并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双盲将168例甲亢并白细胞减少患者分为两组,131I组(108例)给予个体化剂量131I治疗;ATD组(60例),予口服丙硫氧嘧啶片100 mg/次,每日3次,并且随着甲亢病情好转逐步酌情减量,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升白细胞及对症治疗措施,严密监测白细胞数量、甲功等。结果 3、6个月时131I组甲亢痊愈率及白细胞减少的治愈率均高于ATD组(P<0.05),3、6个月时ATD组白细胞减少加重率分别为15.00%、20.00%,显著高于131I组(P<0.01)。131I治疗后白细胞的疗效与白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无关联。结论 131I治疗甲亢并白细胞减少无论是在甲亢疗效上还是白细胞疗效上均优于ATD治疗,不会加重白细胞减少,是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与升白细胞药物联用对预防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作用。方法将204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在ATD治疗的同时加用升白细胞药物,B组单纯使用ATD,随访1年后观察两组发生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例数及病情好转例数。结果A组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率少于B组(P<0.05),两组病情好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ATD治疗的同时加用升白细胞药物可使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降低,且对甲亢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Graves病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确诊的36例Graves病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病历资料,探讨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RAb)水平与白细胞计数间的关联,总结白细胞减少的治疗方法.结果 36例患者中21例(58.3%)发生于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以甲巯咪唑治疗后多见(61.9%),其次是丙基硫氧嘧啶(38.1%)治疗;15例(41.7%)由Graves病甲亢本身引起.甲亢本身所致的白细胞减少与血清TRAb水平呈负相关(P<0.01),而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与TRAb无关.针对甲亢本身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给予丙基硫氧嘧啶或强的松联合利血生治疗;针对ATD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视病情停用ATD,予以利血生或联合强的松治疗.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计数均可恢复正常.结论 Graves病并发白细胞减少可由甲亢本身引起,也可由ATD引起.针对病因,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后可使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常采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有的患者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危及病人的生命.现将收治的抗甲状腺药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8例病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药物治疗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粒细胞减少间的关系。方法采用G-CSFR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8例正常健康人及46例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的初发甲亢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G-CSFR的表达率变化,了解药物所致粒细胞减少与G-CSFR表达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甲亢患者ATD治疗前G-CSFR表达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TD治疗后,患者G-CSFR表达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前后比较,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5×109/L组中,G-CSFR表达率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呈显著相关(γ=0.59,P<0,05);而中性粒细胞总数>2.5×109/L组中,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则不明显(γ=0.09,P>0.05)。结论ATD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与G-CSFR的表达率下降有关,提示ATD部分作用环节可能在G-CSF受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甲亢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Graves甲亢的疗效。方法:52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131I和ATD治疗,并随访5年,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31I治疗Graves甲亢的疗效优于ATD;Graves甲亢治愈后复发明显低于ATD治疗,出现甲亢性心脏病、血象、肝功能受损等方面低于ATD,两者发生突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31I治疗后甲减的发生率高于ATD。结论:131I治疗Graves甲亢疗效明显优于ATD治疗。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内分泌疾病中的常见病,而口服抗甲状腺药物(ATD)致粒细胞减少症是甲亢治疗过程中严重的不良反应,易引起感染、败血症、甚至死亡。现将我院1996~2002年间收治疗的60例服 ATD 致粒细胞减少症总结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60例患者,平均年龄38±3岁,男34例、女26例,甲亢病史1月~5年,口服 ATD 前均化验血常规白细胞等在正常范围,口服甲巯咪唑(MM)或丙基硫氧嘧啶(PTU)常规剂量治疗后2~10周,均引起不同程度的粒细胞缺乏(周围血白细胞<4.0×10~9/L,称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绝对计数<  相似文献   

11.
徐波  黄辉  邝继文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2041-2042
目的对131I和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将232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131I和ATD两种方法治疗,治疗后随访3年,详细记录治疗效果及其副反应。结果131I治疗组120例治愈率81%,总有效率95%,复发率3%;ATD治疗组治愈率38%,总有效率78%,复发率61%。永久性甲低发生率131I与ATD分别为15%和4%。131I治疗组中突眼减轻或消失21例,无变化10例,加重4例;ATD治疗组突眼减轻或消失37例,突眼无变化5例,突眼加重2例。131I组未出现甲心病、肝功能受损,发生血象降低1例;ATD组出现甲心病12例,肝功能受损2例,血象降低7例。结论1I31治疗甲亢疗效优于ATD治疗,尽管有甲低、突眼等发生,但甲亢复发及出现其他系统损伤较ATD治疗少。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内分泌疾病中的常见病,而口服抗甲状腺药物(ATD)致粒细胞减少症是甲亢治疗过程中严重的不良反应,易引起感染、败血症、甚至死亡。现将我院1996—2002年间收治疗的60例服ATD致粒细胞减少症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过程中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白细胞缺乏症。部分患者常因白细胞总数<3×109/L时中断治疗,影响治疗效果。药物治疗如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髓造血虽然效果较好,但因其价格昂贵,应用受到限制[1]。其余西药如鲨肝醇、利血生等口服药物尚无肯定疗效。我们应用地榆升白片治疗抗甲亢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疗效甚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甲亢患者均为本院2003年5月—2005年5月门诊及住院应用抗甲亢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减少者。排除基础血象异常者,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14.
刘清  石绮屏 《黑龙江医学》2022,46(4):455-456,459
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功能亢进,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所导致的甲状腺毒症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是治疗甲亢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常见副作用是皮疹、粒细胞缺乏症、中毒性肝病、血管炎,但ATD关节炎综合征少见.本文报道1例以ATD关节炎综合征为副作用的甲亢患者的...  相似文献   

15.
陈成邦  张衍仕  劳德娟 《吉林医学》2012,(32):7060-7061
目的:探讨甲状腺Ⅲ度肿大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抗甲亢药物(ATD)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0例甲状腺Ⅲ度肿大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ATD临床资料。结果:190例中好转186例,并发甲亢性心脏病15例,复发170例。结论:甲状腺Ⅲ度肿大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进行必要辅助检查,确诊后ATD治疗只能是暂时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选择治疗方法时最好是ATD治疗以外的I131和手术治疗。甲状腺Ⅲ度肿大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ATD治疗效果不佳,治愈率较低、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6.
<正>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Graves病,GD)是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并首选的一种治疗方法。ATD治疗GD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可引起白细胞减少,严重时可致粒细胞缺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收集分析了2003年至2007年间甲巯咪唑治疗GD导致12例患者粒细胞缺乏并积极救治的临床资料,下面将其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现行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手术治疗、放性射~(131)碘治疗和中医治疗四种。其中ATD治疗应用最广,可作为单独治疗、手术治疗前准备,辅助~(131)碘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甲亢危象治疗等。ATD以硫脲类为主,其他如高氯酸钾和锂盐等,因毒性较大,临床上很少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国良  林芬 《医学综述》1999,5(6):248-250
<正>抗甲状腺药物(ATD)、放射性碘和手术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三大疗法,而ATD又是这三大疗法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疗法。近年对传统ATD的临床药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一些新规律,得到一些新认识、新观点。同时积极寻找新的ATD,发现了一些新苗头,使药物在甲亢的治疗有了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三大治疗方法之一,其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有皮疹、胃肠道反应等,严重毒副作用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红斑狼疮及血管炎等[1]。甲巯咪唑是常用的ATD之一。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复方甲亢片脱敏治疗ATD致关节炎综合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可能引起周围血象改变,近年来发现甲亢患者发生贫血者并不少见,不仅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还可引起贫血。本文对我院住院及门诊甲亢性贫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