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舌鳞状细胞癌浸润前沿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舌磷癌浸润前沿分级、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Ki6 7、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 (AgNOR)在浸润前沿中的表达。 方法 对 5 7例舌鳞癌行浸润前沿分级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银染色法检测浸润前沿和中心PCNA、Ki6 7、NORs的表达。结果 浸润前沿PCNA、Ki6 7的表达和AgNOR均数均明显高于非前沿部分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浸润前沿PCNA标记指数 (P <0 .0 5 )、AgNOR均数 (P <0 .0 1)与浸润前沿分级 (IFG)总分呈正相关关系 ;单因素COX分析显示 ,IFG总分 (P <0 .0 1)、浸润前沿AgNOR均数 (P <0 .0 5 )对判断预后有意义 ;多因素COX分析显示 ,IFG总分 (P <0 .0 1)可作为预测总体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的有意义的因子。结论 舌鳞癌浸润前沿肿瘤细胞分化较差 ,增殖活性明显高于非前沿部分 ;IFG总分和浸润前沿AgNOR均数与舌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Ki67在口腔癌浸润前沿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癌浸润前沿分级、细胞增殖核抗原和Ki67抗原在浸润前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30例原发口腔黏膜癌进行分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浸润前沿和中心PCNA、Ki67的表达.结果:口腔黏膜癌浸润前沿(ITF)和非前沿WHO(1997)分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前沿PCNA(P<0.01)、Ki67(P<0.05)的表达均高于非前沿部分,差别有显著性;浸润前沿PCNA标记指数(LI)(P<0.05)与浸润前沿分级(IFG)总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口腔黏膜癌浸润前沿肿瘤细胞分化较差,增殖活性明显高于非前沿部分.在浸润前沿中PCNA和Ki67的高表达可以反映肿瘤的高恶性度及高复发转移倾向.  相似文献   

3.
口腔鳞状细胞癌基底膜表达与浸润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基底膜表达在评判肿瘤临床病理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5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基底膜表达及浸润厚度进行研究。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基底膜表达异常,出现不同程度缺损,甚至完全消失,统计分析发现,基底膜缺损越多,肿瘤浸润厚度越大。结论 基底膜在防止肿瘤浸润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肿瘤基底膜表达程度对评价肿瘤生物学特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口腔鳞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m or infiltrating lym phocyte,TIL)和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tum or draining lym ph node lymphocyte,TDL NL)体外杀伤活性。方法 从 5例口腔癌原发灶及其转移灶中分离TIL和 TDL NL ,用 3H - Td R4h释放法对 TDL NL和 TIL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3周时 TIL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较 TDL NL强 (P<0 .0 2 ) ,分别为 35 %和 2 3% ;4周时 TDL NL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大于TIL (P<0 .0 2 ) ,分别为 5 3%和 40 % ;5周时 TDL NL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仍显著强于 TIL (P<0 .0 2 ) ,分别为6 2 %和 44 %。结论 在口腔鳞癌过继免疫治疗中 ,TDL NL可能较 TIL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口腔鳞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免疫组化定位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7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组化研究(ABC法)。结果发现,鳞癌组织中SOD标记阳性率和阳性程度均显著高于癌旁和正常上皮组织(P<0.001);癌组织分化程度越差,其SOD标记阳性率和阳性程度亦越高(P<0.05);高分化舌癌的SOD阳性率和阳性程度较高分化唇癌为高(P<0.05)。结果表明:①本研究方法具有定位及半定量特点,特异性及灵敏度高,组织对比性好,检测误差少,结果判断可靠等优点。②口腔鳞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分化程度及预后与SOD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间质微血管的空间分布和形态学特征,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探讨抗血管生成治疗在口腔鳞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标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和分析62例口腔鳞癌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的微血管分布及形态。结果口腔鳞癌间质微血管与癌旁和正常口腔黏膜微血管相比,前者具有血管密度高、不成熟、形态不规则、血管周长较小的特点(P〈0.01);口腔鳞癌癌灶边缘的血管与癌灶内血管相比,血管密度更高(P〈0.01)、更不成熟(P〈0.05);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口腔鳞癌间质微血管与正常口腔组织血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差异有利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癌灶边缘可能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靶区。微血管密度可望成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methylenete trahydrofolate dehydrogenase 2,MTHFD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潜在治疗靶点。方法:通过生信分析和免疫组化共同分析MTHFD2的蛋白表达谱和预后价值。利用组织芯片进一步评估OSCC中MTHFD2的表达,并评估MTHFD2表达与总体生存期相关性,探讨MTHFD2在免疫浸润中的意义。结果:通过组织芯片验证MTHFD2在OSCC中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与总体生存期存在相关性。生物信息分析MTHFD2在OSCC中与免疫细胞及免疫检查点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MTHFD2的上调可能是OSCC潜在的致癌风险因子。MTHFD2可能促进OSCC肿瘤细胞免疫浸润。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微卫星位点TP53、RPS6在口腔鳞癌浸润前沿、中心及癌间质细胞中的基因变化,揭示口腔鳞癌的生物学行为。方法运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分别获取同一肿瘤浸润前沿、中心及癌间质足量的细胞,提取DNA,PCR-变性PAGE电泳检测TP53和RPS6位点的基因变化。结果浸润前沿、中心和癌间质中TP53和RPS6存在杂合性缺失(10ssofheterozygosity,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I),发生率从23.5%(4/17)到64.7%(11/17),且LOH和(或)MI的模式存在不同。上皮TP53和RPS6的LOH和MI发生率分别为70.6%(12/17)和64.7%(11/17),间质为43.8%(7/16)和23.5%(4/17),癌实质较间质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沿TP53的LOH发生率为64.7%(11/17),中心为60.0%(9/15)。RPS6在浸润前沿的LOH和MI为58.8%(10/17),中心为29.4%(5/17)。两位点总发生率分别为62.5%(20/32)和44.1%(1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口腔鳞癌样本浸润前沿、中心和肿瘤间质的基因变化不同,癌实质基因变化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口腔鳞癌淋巴转移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淋巴转移的预告危险因素。方法:随切口腔鳞癌术后4年以上的193例患者,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及显著性检验,观察肿瘤TN分期、部位、浸润方式、厚度、病理分化、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数、细胞角化及核分化程度、淋巴细胞浸润等对淋巴结转移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程序。结果:单因素分析肿瘤TN分期、浸润方式和厚度、淋巴细胞浸润均显著影响颈清扫标本病理确诊淋巴结转移率,多因素分析只有肿瘤浸润方式是显著性因素,并显著影响术后淋巴结转移。结论:肿瘤浸润方式是影响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端粒酶是一种辅助延长染色体末端端粒重复序列的核糖核蛋白,是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属于逆转录酶。端粒酶活性的改变与人类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大约有85%的肿瘤组织表达端粒酶活性,如神经母细胞瘤、肺癌、结肠直肠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头颈鳞癌等。端粒酶活性在头颈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表达已经被诸多学者所证实,但对患者唾液中端粒酶活性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尚少见。  相似文献   

12.
EGFRmAb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EGFRmAb)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对Tca8113舌鳞癌细胞系给予不同浓度的EGFRmAb处理,通过分析细胞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抑制率,观察EGFRmAb225对舌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通过分析细胞周期再分配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kipl的表达,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EGFRmAb可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可以导致G1期细胞比例上升和S期细胞比例下降,并使p27kipl的表达上调。结论 EGFRmAb可以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细胞的G1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XIAP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局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初步评价其表达水平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口腔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新的靶基因。方法 收集40例原发口腔鳞癌标本及11例术后复发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标本中XIAP蛋白的表达水平,评价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0例原发口腔鳞癌标本中XIAP在细胞胞浆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复发显著相关。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胞浆中XIAP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局部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能是口腔鳞癌淋巴转移新的促进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上皮钙粘素(Ecad)和β连环素(ca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浸润前沿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2例口腔鳞癌中Ecad和βcat的表达,比较二者在癌浸润前沿、非前沿及癌旁黏膜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Ecad、βcat的表达低于癌旁黏膜,癌前沿区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前沿区Ecad(P<0.01)、βcat(P<0. 01)表达明显低于非前沿部分。Ecad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 01);前沿区Ecad的表达与IFG总分相关(P<0. 01)。结论: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区Ecad、βcat较非前沿部分降低明显;Ecad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分级法郭传滨,张毅颖综述马大权校阅多年来,口腔鳞癌的治疗设计及预后评价主要依据TNM临床分期系统;但不少病例尽管TNM分期一样,它们的生长型及预后却大相径庭[1,2]。因此,在预测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时,有必要考虑到肿瘤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48例口腔鳞癌中Livin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口腔鳞癌中Livin阳性表达的为36例,作为对照的正常口腔黏膜中Livin均为阴性表达,Livin在口腔鳞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ivin的表达情况与口腔鳞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329,P=0.022),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Livin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口腔鳞癌的重要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舌鳞癌侵润和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研究舌鳞癌侵润和颈淋巴结转移因素对肿瘤预后的影响,作者对92例舌鳞癌诸多病理因素经SPSS/PC+数据分析软件处理,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肿瘤侵润方式(MI)、癌周侵润淋巴细胞密度(PLID)、T分期和病理分级与颈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多因素分析只有MI和PLID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与侵润方式相关的因素分析中,单因素分析、T分期、病理分级和PLID与MI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分析仅T分期P=0.045。MI和PLID是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重要因素,T分期与MI相关。  相似文献   

18.
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恶性分级对于估计和评价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从肿瘤细胞以及肿瘤-宿主关系两方面对鳞癌进行综合评价,可大大提高恶性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口腔鳞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通过破坯基质的降解平衡。本文就MMPs的活性机理及其在腔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CPV方案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8例Ⅲ-Ⅳ期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用卡铂,平阳霉素,长春新碱联合化疗总有效率为81.1%,其中51例化疗后施行手术治疗,其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67.6%。术前化疗有效者对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化疗后及时手术治疗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