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1 毫秒
1.
脑梗死溶栓后脑出血(CHT),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有可能导致患者临床表现恶化,增加死亡风险。本文结合一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后脑出血患者分析并文献复习,以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CHT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溶栓治疗给急性脑梗塞患者带来希望 ,然而 ,溶栓治疗有时会导致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影响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如何选择合适的病例 ,通过不同的途径 ,应用理想的药物在最佳时机进行溶栓治疗 ,以提高溶通效果 ,避免脑出血并发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现结合近年文献资料 ,就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并发脑出血的相关因素作如下综述。1 溶栓治疗时机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后脑出血与治疗时间关系密切。在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应用人类重组组织纤溶酶激活剂 (rt -PA )在不同的时间段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表明[1] ,对照组、栓塞后 1h给药组、2h组、4…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观察。结果:痊愈14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3%。结论:尿激酶作为有效的溶栓药物,适用于早期脑梗死患者,起效快,效果显著,脑出血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FDA已批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但限于发病后3h以内的病人。对发病后3~6h的脑梗死病人可否运用溶栓治疗,目前看法不一,本文报道我院14例在MRI指导下用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吴芙群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535-53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18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观察,加强护理,观察溶栓后是否并发出血,指导患者体位与活动,协助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结果18例患者溶栓治疗基本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结论尿激酶作为有效的溶栓药物,适用于早期脑梗死患者,起效快,疗效显著,脑出血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出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出血的发生率和原因。方法:78例入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于24h内复查头颅CT或MRI,溶栓前后按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出血,且几乎发生于溶栓后24h内,其原因与栓子溶解后血液渗出,继发性纤溶亢进,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再通后灌注损伤等有关。另外动脉内溶栓可能是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的有效方法。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是有效的,但可导致脑出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并发症,特意选取我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30例,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30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值评估临床疗效,检查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患者病情变化。结果显示尿激酶溶栓组在不同时间内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差值都要显著高于低分子右旋糖治疗组,本组溶栓治疗并未导致大量脑出血及病死率增加,说明尿激酶溶栓组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好,能更快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且颅内出血发生率不高,溶栓后2h血D-Ⅱ具体检测可作为血栓溶解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溶栓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1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溶栓治疗,临床症状整体有好转,溶栓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有改善,于24h后观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有2例出现继发脑出血;有2例分别死于脑出血和脑疝。结论 rt-PA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选择,严格掌握溶栓指征,可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溶栓后24 h及病情加重时头颅CT或MRI判断有无脑出血转化,比较脑出血转化组和无脑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房颤、吸烟、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3 h或3~6 h)、溶栓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药物类型(rt-PA或UK)。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有关的因素。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8例,经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出血转化(CHT)15例(15/98)。。CHT组心房颤动患者比率高于无CHT组(40%vs 12%,P=0.015),CHT组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无CHT组(14 vs 10,P=0.025),CHT组溶栓后收缩压高于无CHT组(161±23 vs 139±20,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181,95%CI:1.037~1.346,P=0.012)、溶栓后收缩压(OR=1.079,95%CI:1.031~1.128,P=0.001)与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独立相关。结论: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有溶栓前NIHSS评分和溶栓后收缩压。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 (U K)颈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能使药物直接注入血栓 ,使局部药物浓度增大 ,达到较佳溶栓效果 ,但由于药物浓度高 ,增加了脑出血的发生率 [1 ] 。为了减少 U K颈动脉溶栓脑出血的发生 ,我们行实验室监控下 UK颈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发病 6 h内确诊为脑梗死重型病人 72例 ,诊断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2 ] ,且均无脑梗死溶栓禁忌证 [3 ] 。男 33例 ,女 39例 ;年龄 35~ 75岁 ,平均 5 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监控组 ,每组 36例。1.2 给药方式两组均经颈动脉插管到血栓近端加压注射天普乐欣 (主要…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在探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但至今所有的方法均不能起到较明显的效果。由于大多数脑梗死是血栓堵塞动脉所致 ,因而理想的方法似乎是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 ,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给予及时供血。正因为如此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近年来 ,国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许多结果表明 ,早期溶栓可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方法。1 历史回顾溶栓治疗脑梗死最早在 195 8年 ,早期研究结果显示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易引发脑出血 ,显著增加病死率。因…  相似文献   

12.
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与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是在病人发病 6~ 12h内 ,经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闭塞动脉 ,随之在短时间内向闭塞动脉注射大剂量溶栓药物 ,使溶栓药物浓度迅速达到峰值 ,以达到溶解脑动脉内的血栓 ,控制脑组织梗死的范围 ,改善脑组织功能的目的。传统上治疗急性脑梗死以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恢复稳定神经功能为主 ,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不满意。新的治疗方法 :超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在国外已证明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998年 9月以来我科在临床开展了该项治疗技术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超…  相似文献   

13.
钟纯正 《海南医学》2005,16(8):89-90
目的观察、评价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溶栓条件的1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成11例溶栓组和7例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使神经功能缺损在短时间内明显恢复。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引发脑出血的因素及Fbg、PT、aPTT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给予其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和降纤酶治疗。观察60例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情况及因素。结果 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8例(13. 34%)患者并发了脑出血。溶栓治疗前后8例脑出血患者的Fbg、PT、aPTT均存在显著差异(P 0. 05)。结论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并发脑出血的相关因素较多,如高血糖、药物的合用、高血压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脑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112例,比较脑出血转化组和无脑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房颤、吸烟、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溶栓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溶栓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2例,经溶栓治疗后发生HT 22例.HT组溶栓后1h收缩压高于无HT组(P<0.05),HT组高脂血症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房颤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无H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1h后收缩压、高脂血症、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和溶栓前NIHSS评分与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独立相关.结论 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有溶栓1h后收缩压、高脂血症、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和溶栓前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37例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高龄(≥80岁)溶栓组75例和非高龄溶栓组262例。并将211例高龄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高龄非溶栓组,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高龄溶栓组与高龄非溶栓组、非高龄溶栓组的基线资料和治疗效果,分析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高龄溶栓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高龄非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90d良好预后、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IHSS评分≥10分组中,高龄溶栓组患者90d良好预后优于高龄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溶栓组患者90d良好预后劣于非高龄溶栓组,且病死率高于非高龄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并非静脉溶栓90d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OR=0.562,95%CI:0.301~1.047,P>0.05)。结论高龄不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从静脉溶栓中获益,且并不一定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韦冲 《海南医学》2006,17(2):141-143
自1958年Sussman首先应用溶栓疗法治疗脑梗死,早期研究的结果表明,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因并发太多的脑出血因而一度停止使用.直到80年代初,Zeumer等率先重新开展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溶栓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后将出现脑出血转化者分为观察组,未出现脑出血转化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蛋白尿(57.78%)﹑脑白质疏松(64.44%)﹑溶栓前NIHSS评分>22分(40.00%)﹑糖尿病(62.22%)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22.22%﹑24.44%﹑11.11%﹑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发病与蛋白尿﹑脑白质疏松﹑溶栓前NIHSS评分>22分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尽可能的减少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多为血栓堵塞供血动脉所引发,溶栓是急性脑梗死常见的治疗方式,尽管发病4.5h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性治疗方案,但对于颈动脉或大脑主干闭塞严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较低,预后并不理想,动-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关注的急性脑梗死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对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动-静脉溶栓治疗的时机、疗效、并发症、药物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5例发病在6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辅助其他常规治疗,在溶栓后即刻、15 d进行临床评价,血管再通程度用TIMI分级评价。结果溶栓前15例患者均为TIMI 0~1级,溶栓后13例部分/完全再通,未通2例,无继发性脑出血。结论发病6 h内动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