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视网膜变性疾病是一类与遗传相关的变性疾病,导致患者渐进性视觉丢失,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共同病理基础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变性、坏死和凋亡,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移植治疗是目前实验研究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研究表明将感光前体细胞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腔或玻璃体内,可以延缓宿主感光细胞的凋亡、替代凋亡的感光细胞、挽救残存的视觉功能和修复视网膜结构。细胞移植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移植细胞的来源问题,目前主要的移植细胞来源是视网膜祖/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等。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视网膜下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P)大鼠体内的分化. 方法 Lewis大鼠腹腔注射3%NaIO3 100mg/kg,建立大鼠RP模型,将体外培养的MSCs植入视网膜下腔,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对MSCs进行追踪,并观察术后第1、2、3、4、5周MSCs在该微环境中的分化.结果 术后第1周即可见MSCs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与光感受器细胞层,但全角蛋白(PCK)及Rhodopsin标记阴性,第3周开始可见MSCs在体内表达PCK及Rhodopsin.结论 MSCs植入RP模型大鼠视网膜下腔后可存活,主要分布于RPE层和视锥、视杆细胞层,并表达RPE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的表面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P)大鼠体内的分化。方法:Lewis大鼠腹腔注射30g/L NaIO3 100mg/kg,建立大鼠RP模型,将体外培养的MSC植入视网膜下腔,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对MSC进行追踪,并观察术后第1,2,3,4,5wk MSC在该微环境中的分化。结果:术后第1wk即可见MSC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与光感受器细胞层,但全角蛋白(PCK)及rhodopsin标记阴性,第3wk开始可见MSC在体内表达PCK及rhodopsin。结论:MSC植入RP模型大鼠视网膜下腔后可存活,主要分布于RPE层和视锥、视杆细胞层,并表达RPE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的表面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下腔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治疗碘酸钠诱发的变性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Brown-Norway(BN)大鼠120只,分为碘酸钠注射模型组、rMSCs移植治疗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40只大鼠.模型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碘酸钠建立变性性视网膜病变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注射.通过视网膜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电图(ERG)和组织学方法鉴定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神经视网膜损伤,进一步使用原位凋亡检测(TUNEL)的方法对碘酸钠诱导视网膜变性的细胞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原代分离rMSCs后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将CM-DiI荧光染料标记的rMSCs移植到受体动物的视网膜下腔,采用临床检查手段结合组织学检查方法对细胞疗法进行评估.在移植手术后14~60 d,检查rMSCs的存活,整合和分化情况.结果 在碘酸钠注射14 d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的功能逐渐衰竭,呈现时间依赖的关系.模型组大鼠RPE细胞破坏后,光感受器细胞外节出现断裂、缩短的变化直到核同缩.细胞核形态变化和TUNEL标记的结果表明光感受器细胞的死亡主要是凋亡.经过rMSCs移植.供体细胞能够存活并散在分布于视网膜下腔,分化为RPE细胞.ERG检查结果显示,60 d后模型组ERG b波改善率为27.80%,模型组ERG震荡电位(Ops)改善率为59.38%;表明rMSCs移植治疗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功能得到明显保护.结论 经过rMSCs移植,碘酸钠诱发的视网膜变性可以得到有效地治疗,移植后的rMSCs能够存活,分化为RPE细胞.  相似文献   

5.
陈娟  马晓晔 《眼科新进展》2012,32(2):188-191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的最常见遗传性致盲眼病,预后不佳,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愈方法。近年来,随着基因治疗、视网膜移植等技术在动物实验中的广泛开展,给人类RP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对RP的各种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视细胞的成片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用准分子激光切削技术制备视网膜单层细胞植片,经内入路视网膜下腔的单层视细胞成片移植。方法 用准分子激光对大鼠视网膜进行切削,制取单层视细胞植片,此后,按内入路手术方法进行了兔视网膜下腔的异种移植。结果 切削后所得视细胞植片由单层视细胞组成,结构完整,包括外丛状层、外核层和外节层;视细胞植片经明胶包埋后被准确植入宿主视网膜下腔中,移植术后第1,2天宿主观视网膜未能复位,呈脱离状态,移植物没能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相贴;移植后10天,宿主视网膜复位,视细胞移植片平铺于宿主视网膜下腔中,植片视细胞外节也宿主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相贴;移植后10天,宿主视网膜复位,视细胞移植片平铺于宿主视网膜下腔中,植片视细胞外节与宿主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相贴,未见明显免疫排异现象。结论 准分子激光制备单层视细胞植片方法简单、可行;初步观察到内入路单层视细胞成片移植后,视细胞植片能够在宿主视网膜下腔中以正常生理位置存活;视网膜下腔为理想的视网膜移植的受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胚胎干细胞(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mbryonic stem cells,GFP-ESC)源性视网膜前体细胞在rd小鼠视网膜下腔移植后的存活分化情况.方法 将GFP-ESC 源性视网膜前体细胞移植到伴有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和继发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变性的rd 小鼠视网膜下腔,移植后1周、4周、8周取材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观察移植细胞存活、分化情况.对移植细胞进行核型分析,并接种裸鼠眼内观察是否成瘤,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GFP-ESC 源性视网膜前体细胞移植眼内可存活、整合到宿主变性视网膜层间.1周时 GFP 阳性细胞移行于外层视网膜并呈视杆细胞标志抗原rhodop-sin阳性:4周时整合于内层视网膜,共表达成熟神经元标志抗原神经丝蛋白-200、微管相关蛋白-2,突触标志抗原synaptophysin检测阳性;8周时移至邻近玻璃体腔形成节细胞样结构,表达节细胞标志抗原Thy1.1;移植细胞维持正常二倍体核型,术后8周未见排斥反应及瘤性增殖.结论 GFP-ESC源性视网膜前体细胞在变性视网膜中可存活、整合,并有优先向变性的感光细胞及.神经节细胞类型分化的倾向,有望为青光眼等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小胶质细胞在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的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胶质细胞在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中的活化表现.方法制备22个原发性RP患者及18个正常人眼的石蜡切片.抗体HLA-DR,CD45及CD68对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进行免疫标记. 结果 RP患者赤道部视网膜内层出现大量肥大的活化小胶质细胞,部分向变性的感光细胞层浸润.黄斑区小胶质细胞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在视网膜内层明显活化并向感光细胞层浸润;在视网膜内层活化但很少向外核层浸润;视网膜全层未见小胶质细胞活化.视神经及视网膜前膜均见小胶质细胞活化.结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是RP的一种独特的炎性反应方式,在感光细胞变性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移植抗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视网膜的免疫原性,为视网膜移植的免疫排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57BL/6小鼠,提供视网膜全层、感光细胞层,受体为BALB/C小鼠,并设立阳性及阴性对照组,测定脚掌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及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功能。
结果:①异种全视网膜移植引起了迟发性超敏反应(P<0.05),而异种感光细胞移植未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P>0.05)。②异种全视网膜移植后产生了一定的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功能,在1:90浓度下的杀死率为33.4%,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同种脾细胞为5.3%,同种全视网膜为4.8%,P<0.05),而经过抗CD8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其毒性淋巴细胞功能消失。 结论:异种全层视网膜有一定的移植免疫原性,而异种感光细胞移植可能没有明显的移植免疫原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234-236)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其特征是渐进性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功能障碍,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RP的治疗方法包括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神经保护治疗、营养疗法、高压氧疗法、视网膜移植和中医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RP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多来,视网膜移植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它可分为视网膜植片移植和视网膜细胞移植。细胞移植的前景十分广阔,它包括基因转移作为治疗方法的潜力巨大。目前,视网膜细胞移植中研究较多是色素上皮细胞(RPE)和感光细胞的移植。视网膜感光细胞移植开始于80年代中期,对感光细胞变性的疾病,移植纯的感光细胞具有针对性,且能减少玫瑰花结构的形成。我们拟就近年来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移植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一、移植细胞的分离和纯化分离出足够数量和适当纯度的细胞以替代受体功能不全的细胞是细胞移植最关键的第一步。为使移植细胞能更好发…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移植是视觉恢复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之一,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和视网膜感光细胞移植,因感光细胞在视觉形成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感光细胞移植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初步结果,本文就目前视网膜感光细胞移植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下移植的短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视网膜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MSCs,将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的大鼠MSCs悬液经玻璃体腔注入大鼠视网膜下腔。术后14d处死大鼠,取新鲜眼球,连续冰冻切片,经BrdU单抗、FITC标记二抗和Rhodopsin单抗、Cy3标记二抗免疫荧光双重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后的MSCs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视锥、视杆细胞层,未表达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视紫红质。结论移植14d后MSCs可在视网膜下腔存活,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视锥、视杆细胞层,未分化成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色素变性 (RP)是一种遗传性眼病 ,目前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视网膜移植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措施。本文就视网膜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方法学、免疫学、解剖学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经巩膜外路至视网膜下腔移植视网膜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ang SB  Luo Y  Li JQ  Bai NY  Yang B  Wang Z  Zheng HL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0):610-615
探讨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移植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6只昆明鼠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均8只鼠。于手术显微镜下,用特殊显微注射器穿过巩膜、脉络膜,在A组昆明鼠的视网膜下腔注入视网膜混合细胞,在B组昆明鼠的视网膜下腔注入纯光感受器细胞。于移植术后30、90及180 d摘除实验眼,于光镜下观察移植细胞在视网膜下腔生长的情况。结果大多数标本(13/15)HE染色显示视网膜细胞准确移植在受体眼的视网膜下腔,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受体视网膜破坏;且移植到受体视网膜下腔的细胞在术后180 d仍存活。仅少数(2/15)标本可见受体视网膜结构破坏。移植的视网膜混合细胞均形成“玫瑰花”样结构,而移植的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则在视网膜下腔形成整齐的细胞层。结论经巩膜外路至视网膜下腔的显微注射法是较为理想的视网膜下腔注射给药和视网膜细胞移植方式。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移植后的生长状况和功能接近正常生理状态的视网膜组织结构,为临床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姜彩辉  张卯年 《眼科》2011,20(4):226-229
进行性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死亡是许多视网膜变性疾病的共同特征。现有的治疗方法不能恢复已经丧失的视功能。视网膜干细胞移植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为视网膜变性患者带来希望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严峻挑战:如何获得理想的视网膜干细胞?如何诱导视网膜干细胞分化成视杆及视锥细胞?如何诱导移植的细胞与受体细胞形成功能性突触连接?感光细胞丧失的早期,内部的视网膜神经通路是完整的,新的感光细胞只需与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连接就能恢复完整的视网膜神经通路。而感光细胞替换通常比其它神经元更直接更容易。因为感光细胞是感觉神经元,只在一个方向上与双极细胞一水平细胞形成连接。另外,视网膜特殊的层状结构决定了视网膜外层的感光细胞层是视网膜干细胞移植最理想的位置。视网膜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视网膜变性疾病的特征及视网膜的特殊结构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干细胞移植的成功将首先来自视网膜感光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变性疾病是引起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由于这类眼病的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机体所有细胞的潜能,可以利用胚胎干细胞(ESCs)分化出各种视网膜细胞,这为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ESCs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将ESCs分化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样细胞.本文对自发诱导培养法、共培养法、细胞因子诱导法、单层贴壁诱导培养法和3D诱导培养法等ESCs分化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和RPE细胞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眼科常见的遗传性疾病,预后往往不佳。近年来,随着基因治疗,视网膜移植,神经远祖细胞移植,视网膜细胞营救等技术的广泛开展和完善,给RP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现就RP病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前景,以及各种方法的特点做一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自体虹膜色素上皮容易获得,能够吞噬光感受器外节盘膜,使得用它替代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腔以治疗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疾病成为可能。对IPE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功能进行了比较,并对IPE细胞的培养方法,用IPE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临床视网膜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下腔存在有限度的免疫赦免,针对接种抗原可诱导抗原特异 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同种异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 m, RPE)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在未实施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大部分接受视网膜下腔RPE移 植治疗老年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患者发生了移 植排斥反应。这些移植细胞是否能改善渗出型AMD的视力预后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其手术并发症有:囊样黄斑水肿、黄斑皱褶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与此相反,在接受神经视网膜组织移植的晚期视网膜变性患者在术后长期观察期间未发现显著的排斥反应征象及其严重的并发 症。但是,移植的神经组织能否重建视网膜内神经网络及其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63-1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