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RP-HPLC测定不同品种黄连中的黄连碱和表小檗碱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测定不同黄连药材中黄连碱、表小檗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不同品种的黄连中黄连碱的含量均在l%以上;所有的黄连均含有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的五个峰,它们之间的含量比例为1.5:1:6:1.5:0.8。结论 所用方法可作为黄连药材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成方中黄连、黄柏的薄层鉴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有霖  潘馨 《海峡药学》2003,15(2):36-37
目的 探讨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几种成方制剂中黄连,黄柏成份的效果。方法 采用硅胶G为吸附剂,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结果 黄连对照药材显3个亮黄色的荧光斑点,黄柏对照药材显两个亮黄色的特征荧光斑点。结论 本方法可以用于鉴别制剂中黄连成份。  相似文献   

3.
盛彧欣  张金兰  孙素琴  徐锦堂 《药学学报》2006,41(10):1010-1014
目的建立黄连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条件、不同产地和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黄连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UV方法建立了黄连药材指纹图谱,应用HPLC-MS联用技术指认了主要色谱峰;并对黄连药材中的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指认了黄连药材指纹图谱中7个主要的色谱峰,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栽培条件中,遮荫条件、生长年限对黄连中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的含量影响较大,而种植密度的影响不是很明显;现代生态技术栽培的黄连中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均高于对照药材或与之基本相当。不同产地的黄连中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别较大。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黄连中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别不明显。结论现代生态栽培技术替代传统人工搭棚方式栽培黄连是可行的,同时为科学炮制黄连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元胡是浙江省地道药材“浙八味”之一。本文应用日本日立180—50和180—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采集于浙江省磐安县的元胡鲜块茎及其种植环境土壤、水质作了八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检测结果表明:元胡含有较高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Fe、Zn、Mn,种植土壤、水质与药材间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基本上呈正相关性,说明了药材与种植环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糖郁舒颗粒中黄连与不同药物配伍对生物碱溶出率的影响。方法:将处方中药材分别与黄连配伍,每组药材加水煎煮,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煎液中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和巴马汀四种生物碱总含量。结果:黄连单独提取所测得四种生物碱总含量最高,其它依次是黄连与陈皮;黄连与茯苓;黄连与酸枣仁;黄连与柏子仁;黄连与石菖蒲;黄连与竹茹;黄连与川芎;黄连与甘草;黄连与枳实;黄连与鸡血藤;黄连与首乌藤。结论:处方中其它药材均对黄连生物碱溶出率都有一定影响,其中藤本类药材对生物碱溶出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家庭医药》2008,(6):17
全国的道地药材约有200种,例如著名的“四大怀药”、“浙八味”、青海西宁的大黄、甘肃岷县的当归、四川江油县的附子、重庆石柱的黄连、山东东阿的阿胶、云南的三七等,均以质量上乘而闻名中外。这里将全国部分道地药材按照道地产区的划分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柳鑫  黄河  黄璐琦  吴和珍  杨艳芳 《中国药师》2014,(10):1691-1695
目的:调查我国现有黄连资源状况和近年来黄连药材市售品种情况,为黄连的资源保护和品种整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委托调查和访问调查等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由于多年来环境的变迁,以及20世纪末对黄连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黄连野生资源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野生资源破坏严重,资源蕴藏量急剧减少,尤其是野生雅连、云连,资源已濒临灭绝。全国市场上的主流商品为味连,云连次之,云连在其分布区(云南)的小规模医疗诊所以及药材市场中常见,未见雅连商品药材。结论:为了稳定黄连市场的供求关系,确保药农利益;进一步提高黄连的生产技术,确定栽培区域和适宜栽培品种,确保黄连药材质量,国家应重视黄连资源的变化情况,应进一步加大野生黄连资源的保护力度,确保黄连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合理指导黄连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野生箭叶玉簪与栽培箭叶玉簪微量元素含量到定,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药材中微量元素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野生玉簪和栽培玉簪的根中7种主要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实验数据表明,野生玉簪中的7种主要微量元素中有6种明显高于栽培的玉簪。结论:通过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玉簪与栽培玉簪根中的主要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很大,为玉簪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彧  韩璐 《中国药师》2009,12(3):397-398
目的:建立清毒疏肝胶囊的TLC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黄连、牛黄、三七三味药材进行鉴剐。结果:TLC对样品中黄连、牛黄、三七三味药材进行鉴别,分离效果好,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方法可靠,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清毒疏肝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刘芳  青琳森  宋丽华  武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22):2248-2250,2270
目的:探索黄连药材在产地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干燥方法对其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以优化和建立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加工方法的黄连药材样品中7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黄连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影响,自然干燥综合质量较好。结论:建议黄连在加工时采用低温、不断翻动干燥的方法,为优选黄连适宜的产地加工方法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灌服泻心汤及其配伍组方中3种原小檗碱类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尿排泄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黄连、大黄黄连、黄芩黄连、泻心汤4组,采集灌胃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尿液,用HPLC法测定尿药浓度,由尿排泄-时间数据计算尿排泄动力学参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中3种原小檗碱类生物碱尿排泄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3种原小檗碱类生物碱排泄速率常数相近,排泄半衰期为9~16h。与黄连组比较,泻心汤组、大黄黄连组、黄芩黄连组中黄连碱尿排泄量占给药量比值减少,其中泻心汤组与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原小檗碱类生物碱具有类似的尿排泄特征,大黄、黄芩和黄连配伍能减少黄连碱的尿排泄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薄层光密度法测定了一、二、三、四、五年生味连和二、三、四年生雅连中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巴马亭和表小檗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重庆石柱道地中药材味连在不同生长发育期的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动态变化规律,为确定最佳采收期,实现该地区味连的GAP种植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不同生长发育期的4年生味连样品,采用HPLC测定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表小檗碱含量在抽葶开花期的最高(1.82%),冬季休眠期最低(1.33%);黄连碱含量在新叶盛发期最高(3.86%),冬季休眠期最低(2.79%);巴马汀含量在新叶盛发期最高(2.32%),冬季休眠期最低(1.69%);小檗碱含量在新叶缓发期最高(10.89%),冬季休眠期最低(8.28%)。结论 味连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随植株的生长发育而波动,其中新叶盛发期、新叶缓发期和抽葶开花期的生物碱含量高于根茎充实期和冬季休眠期。最佳采收期应结合产量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和峨眉黄连Coptis omeinsis的根茎、根、叶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DAD法测定峨眉黄连、三角叶黄连及黄连的根茎、根和叶中小檗碱的含量及各部位的指纹图谱,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综合比较黄连药材的差异。结果从化学组分及各组分含量的相似度综合比较,同一分布区域内的3种黄连中,峨眉黄连与三角叶黄连更相似,同为雅连使用有一定的依据。结论所用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连属植物的化学组分与种间鉴别的比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连中小蘖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育中  陈兰英 《药学学报》1962,9(7):418-423
測定黄連中小蘗碱含量的方法很多,这里就常見的一些方法略予評述。中国药典1953年版第一增补本(1957)和日本药局方的方法相同,都是在含黃連生物碱的水溶液中加碘化鉀溶液,使小蘗碱成碘氫酸盐沉淀而析出,然后将沉淀悬浮在水中,加入丙酮,使小蘗碱成为丙酮小蘗碱沉淀,过滤,干燥,而后称重。但是根据文献可知,不但小蘗碱能与碘化鉀形成沉淀,并且結构与小蘗碱类似的生物碱(如黄連中的palmatine,jatrorrhizine 和columbamine等)以及甚至結构不同的其他季胺化合物也能发生沉淀。再者,与小蘗碱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50种常用中药筛选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中药。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从50种中药初步筛选;通过琼脂平板抑菌法观察所筛选的5种抗MRSA作用最强的中药的MIC;采用微量液体平板棋盘法研究5种中药两两联合应用的抗菌作用。结果抗菌筛选实验中50种中药有35种产生抑菌圈,其中以黄连、黄柏、大黄、银柴胡和石榴皮的抑菌圈直径最大,黄连和黄柏联合应用时抗菌指数(FIC)<0.5。结论所选中药多数具有抗MRSA作用,其中以黄连、黄柏、大黄、银柴胡和石榴皮的作用最强,黄连和黄柏联合应用因协同作用抗菌作用最强,为中药抗MRSA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珠子参不同药用部位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珠子参不同药用部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分别测定珠子参根茎、茎、叶中的Hg,Al,As,B,Ba,Be,Bi,Ca,Cd,Co,Cr,Cu和Fe等2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珠子参根茎、茎、叶中均富含Mg,Ca及多种人体必须微量元素,尤其Mg含量较高;茎和叶中Fe含量较高。结论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珠子参根茎、茎、叶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Fan G  Tao LH  Yue QH  Kuang TT  Tang C  Yang YD  Luo WZ  Zhou XD  Zhang Y 《Planta medica》2012,78(6):641-648
Rhizoma coptidis, a broadly used medicinal plant, originates from the dried rhizomes of three species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namely,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 and Coptis teeta Wall. In this study, a novel approach using (1)H NMR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introduced to differentiate the three species and identify potential metabolic markers for better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rhizoma coptidis. A broad range of metabolites including alkaloids, sugars, organic acids, amino acids, and fatty acids present in rhizoma coptidis were detected by means of (1)H NMR spectroscop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of the (1)H NMR data set showed a clear separation between all samples by PC1 and PC3, and some metabolites that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the three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was performed to statistically verify th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s in metabolite levels between species. By combining PCA and ANOVA,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tents of palmatine, coptisine, epiberberine, columbamine, and fatty acids together with lower contents of jateorrhizine were found in Coptis chinensis, whereas Coptis deltoidea and Coptis teetA showed the highest levels of sucrose and chlorogenic acid,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metabolites of rhizoma coptidis vary with the species an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uitable for metabolic fingerprinting analysis to check the genuine origin of rhizoma coptid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中药材中铅(Pb)和镉(Cd)的残留量数据,探索不同累积风险评估方法在评估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物联合暴露风险中的应用。方法:以5种植物类中药材中Pb和Cd的残留量专项监测数据为基础,计算暴露量。并通过文献检索,获得Pb和Cd的相关毒理学参数。根据分级评估的原则,分别采用危害指数(HI)法、靶器官毒性剂量(TTD)法和证据权重(WOE)法等3种累积风险评估方法,评估5种植物类中药材中Pb和Cd联合暴露的健康风险。结果:HI法的评估结果表明,艾叶、车前草和黄连的HI值大于1。TTD法的评估结果表明,Pb和Cd的联合暴露对于神经系统和肾脏来说,艾叶、车前草、黄连、金银花的HI值>1;对于心血管和血液来说,艾叶、车前草、黄连的HI值>1。而WOE法的评估结果则表明,Pb和Cd的联合暴露对于心血管、神经系统和睾丸来说,艾叶、车前草、黄连、金银花的HI值大于1;对于血液来说,艾叶的HI值大于1;对于肾脏来说,艾叶、车前草、黄连的HI值大于1。结论: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中药中铅和镉元素的分级别的累积评估模型。该评估模型的建立,为中药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风险评估打开新的思路,为制定更加...  相似文献   

20.
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连配方颗粒中4个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验证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测定黄连药材的方法能否适用于黄连配方颗粒,建立黄连配方颗粒的一测多评标准(QAMS).方法 仅测定其中小檗碱的含量,通过确定它与其余待测成分(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间的内在函数关系,建立其一测多评法的多指标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分别为0.87%,0.73%,0.88%,1.23%,小檗碱进样量在0.22737 ~0.9094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 =0.9999),小檗碱平均回收率为103.23%,RSD为1.10%(n=6).结论 黄连配方颗粒中4个生物碱的含量可以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可用于黄连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