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及其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处理体外培养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采用^3H-脯氨酸掺入、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结果 10^3U/ml的TNF-α能显著减少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量,且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反应不同,当TNF-α浓度增至10^4U/ml,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量却未进一步减少。结论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TNF-α下向调节胶原合成作用的反应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M0型巨噬细胞极化、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瘢痕疙瘩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5例或正常皮肤组织3例石蜡标本分离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并与佛波酯诱导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M0型巨噬细胞极化、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为瘢痕疙瘩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5例或正常皮肤组织3例石蜡标本分离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并与佛波酯诱导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后形成的M0细胞共培养, 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记物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外源性加入肿瘤坏死因子(TNF-α)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与细胞外基质表达情况。结果瘢痕疙瘩组织中存在以CD163+(M2)为主的巨噬细胞聚集, 相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M0细胞表达更多TNF-α;流式细胞内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9.32%和29.52%。外源性TNF-α刺激下,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胞外基质(Ⅲ型胶原α3, COL3A1;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1, FN1), 波形蛋白表达增加,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表面标志CD86和CD163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促进巨噬细胞TNF...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动的调控因素。方法以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基因重组γ干扰素(下简称IFN-γ)对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胶原合成及其重构等生物学活动的影响。结果IFN-γ可以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胶原合成以及胶原纤维凝胶的收缩。结论表明IFN-γ是创伤修复与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负性调节因子,有望在病理性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γ干扰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动的调控因素。方法 以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基因重组γ干扰素(下简称IFN-γ)对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胶原合成及其重构等生物学活动的影响。结果 IFN-γ可以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胶原合成以及胶原纤维凝胶的收缩。结论 表明IFN-γ是创伤修复与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负性调节因子,有望在病理性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动的调控因素。方法以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基因重组γ干扰素(下简称IFN-γ)对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胶原合成及其重构等生物学活动的影响。结果 IFN-γ可以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胶原合成以及胶原纤维凝胶的收缩。结论表明IFN-γ是创伤修复与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负性调节因子,有望在病理性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的机制及其有效的安全剂量。方法 分别用 5 ,10 ,15 ,2 0Gy的电子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然后观测其生物学效应。结果  5Gy以上的放射剂量即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 ,但剂量超过 2 0Gy ,成纤维细胞即被杀死。剂量在 10~ 15Gy之间 ,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的合成明显增加。结论  10~ 15Gy的电子线应是安全有效的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的机制及其有效的安全剂量.方法分别用5,10,15,20Gy的电子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然后观测其生物学效应.结果 5Gy以上的放射剂量即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但剂量超过20Gy,成纤维细胞即被杀死.剂量在10~15Gy之间,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的合成明显增加.结论 10~15Gy的电子线应是安全有效的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α-MSH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形成机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取自患者躯干部位的瘢痕疙瘩皮肤,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DMEM培养液传代、扩增培养,以细胞形态学鉴定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α-MSH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流式细胞仪从细胞生长及增殖特性方面分析α-MSH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α-MSH能够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得到高表达,浓度为10^-6mmol/L的α-MSH可明显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结论 α-MSH能够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得到高表达,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α-MSH的反应性增强表明α-MSH可能在促进瘢痕疙瘩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TNF-α在血管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中的作用,探讨纤维化疾病发生的机制. 方法 取健康胎儿脐带,体外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用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取第3~5代对数生长期HUVEC分别接种于12孔板和6孔板中,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任何刺激因素;5、10、25、50、100 ng/mL TNF-α组,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相应终浓度TNF-α,每组3个样本.培养72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12孔板中各组细胞凝血因子Ⅷ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计算2种因子双阳性细胞数比值及吸光度值比值;RT-PCR检测6孔板中各组细胞钙黏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以灰度值比值表示).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 结果(1)原代培养HUVEC为圆形、短梭形或扁平形,传代后细胞呈铺路石样旺盛生长.经第1、2、3、4、5次传代后HUVEC凝血因子Ⅷ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5±1.8)%、(88 1±5 0)%、(93.6±3.7)%、(92.9±4 8)%、(89.5±1.1)%,明显高于原代培养HUVEC的(81.4±3.8)%,F值均为7.481,P值均小于0.05.(2)对照组细胞呈圆形、短梭形或扁平形,细胞间连接紧密;5、10、25、50、100 ng/mL TNF-α组随着TNF-α浓度的增加,细胞形态逐渐向长梭形转变,细胞间连接减少、间隙变大.(3)对照组中凝血因子Ⅷ、α-SMA双阳性细胞数比值和吸光度值比值分别为0.055±0 015、0.078±0 017,均显著低于5、10、25、50、100 ng/mL TNF-α组的0 257±0.106、0 280±0.129、0.505±0 059、0.817±0.035、0.929±0.101和0.437±0 040、0 456±0.097、0 496±0.082、0.787±0 131、0.885±0 087,F值分别为45 009、50.099,P值均小于0.01.(4)5、10、25、50、100 ng/mL TNF-α组细胞中钙黏蛋白mRNA水平分别为0.70±0.05、0.63±0 06、0 60±0.10、0.45±0.16、0 26±0.14,后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 83±0.03,F值均为11.593,P <0.05或P<0.01.5、10、25、50、100 ng/mL TNF-α组细胞α-SMA和Ⅰ型胶原mRNA水平分别为0.45±0.10、0.51±0.16、0.49±0 12、0.60±0.09、0 76±0.03和0.38±0.18、0.45±0.15、0 52±0 12、0 66±0.17、0.76±0.20,后3组2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7±0.14、0 31±0 12,F值分别为7.839、2.898,P <0.05或P<0.01. 结论 TNF-α呈明显浓度依赖性促进HUVEC向间质细胞转化,可能是瘢痕形成中纤维化组织内肌成纤维细胞的又一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在细胞单层培养系统的基础上,将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培养在胶原凝胶中,形成了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三维培养系统。这一系统使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各种调控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成纤维细胞在这一整体中所表达的生物学行为更加接近于它们在活体瘢痕组织中的行为。运用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系统不仅可以观察和研究细胞的形态、生长增殖和物质代谢,还可以研究细胞在组织收缩方面的细胞生理学功能,是创伤愈合和瘢痕形成研究领域里一个新的和更为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瘢痕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胞单层培养系统的基础上,将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培养在胶原凝胶中,形成了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三维培养系统。这一系统使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各种调控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成纤维细胞在这一整体中所表达的生物学行为更加接近于它们在活体瘢痕组织中的行为。运用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系统不仅可以观察和研究细胞的形态、生长增殖和物质代谢,还可以研究细胞在组织收缩方面的细胞生理学功能,是创伤愈合和瘢痕形成研究领域里一个新的和更为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内皮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中的作用及一氧化氮(NO)、粉防已碱(Tet)的拮抗效应。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以^3H-脯氨酸掺入量判断细胞胶原合成。结果:ET呈浓度依赖性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随着ET浓度(2.5-100ng/ml)的增加,^3H-TdR掺入值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8、4.0和4.9倍;^3H-脯氨酸掺入值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1、3.1和3.8倍(P<0.01)。用NO供体亚硝基乙酰青霉胺(S-nitroso-N-acetyl penicillamine,SNAP)50μg/ml单独处理成纤维细胞,对^3H-TdR掺入值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P>0.05),但对^3H-脯氨酸掺入值有下调作用;SNAP可拮抗ET-1(25ng/ml)刺激细胞增殖作用(抑制率为22.89%,P<0.05);对ET-1的促胶原合成作用无明显影响(P>0.05)。Tet在不抑制细胞DNA合成的药物浓度(3μg/ml)即可明显减少瘢痕成纤维细胞^3H-脯氨酸掺入值,并能显著降低由ET介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3H-TdR掺入值(抑制率为33.21%,P<0.01)。结论:ET对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此效应可部分被SNAP、Tet所阻抗。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1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调控。方法 以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白细胞介素-1(以下简称IL-1)对共胶原合成、核酸、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IL-1可以抑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及枋酸的量。结论 IL-1是瘢痕调控机制中的负性调节因子,在病理性瘢痕的防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瘢痕成纤维细胞的钙网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钙网蛋白(CRT)在瘢痕及下沉皮肤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原位EISA技术对体外培养的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CR贮位及表达水平研究。结果 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处于增殖生长状态时,胞浆及核内均秀不同程度的CRT表达,其中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CRT水平(A:1.97±0.15,ELISA492nm)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水平(A:1.43±0.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调控。方法以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白细胞介素-1(以下简称 IL-1)对共胶原合成、核酸、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IL-1可以抑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及核酸的量。结论 IL-1是瘢痕调控机制中的负性调节因子,在病理性瘢痕的防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提取物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为雷公藤提取物 (LLZ)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LLZ(5× 10 -3 、5× 10 -4、5× 10 -5、5× 10 -6g/L) ,2 4h后观察细胞形态、增殖活性及药物雷公藤提取物的细胞毒性。 结果 不同浓度的LLZ均能改变成纤维细胞形态 ,减少细胞数量 ,同时可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活性。 结论 LLZ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和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作用并非毒性所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钙网蛋白(CRT)在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原位 ELISA 技术对体外培养的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 CRT 分布定位及表达水平研究。结果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处于增殖生长状态时,胞浆及核内均有不同程度的 CRT 表达,其中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 CRT 水平(A:1.97±0.15,ELISA492nm)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水平(A:1.43±0.12),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在已融合的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则均无 CRT 表达。结论瘢痕成纤维细胞内 CRT 的丰富表达对促进细胞迁移、信号传递及钙存储等方面均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Selective effect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on wound healing in ra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 H Steenfos  T K Hunt  H Scheuenstuhl  W H Goodson 《Surgery》1989,106(2):171-5; discussion 175-6
Many growth factors are believed to act simultaneously in wounds.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alpha) is a cytokine released by activated macrophages. In various concentrations it has inflammatory, cytolytic, mitogenic, antitumor, and possibly angiogenic or antiangiogenic effects; therefore it is likely to affect wound healing. With stainless steel wire mesh wound cylinders implanted in rats, we tested topical TNF-alpha in wounds,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beta). The cylinders were injected daily for a total of 12 days, after which we measured the accumulation of protein, DNA, and hydroxyproline in each cylinder. TNF-alpha had little effect by itself; it inhibited the growth-promoting effects of TGF-beta, but it did not influence the effects of PDGF. These results agree with the in vitro studies showing synergism of TNF-alpha and PDGF and antagonism between TGF-beta and TNF-alpha. They also suggest that TGF-beta may have a negligible role in normal healing and emphasize that interaction of growth factors must be understood before appropriate clinical use can be plan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