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放明  谢鹏  牟君  杨德雨 《中国针灸》2007,27(9):695-697
在经络系统的20经脉中,入脑者只有5条,脑内循行路径也很模糊。电生理及影像学研究表明,针灸腧穴产生的信号可传入脑,且不以腧穴所属经脉是否入脑为限。据此,笔者提出"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以构建"脑内经络"假说。经络理论体系中入脑经脉少、脑内循行路径不甚清楚,可能与经络发现的手段以感觉为主有关。今后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经络在脑内循行的研究,以完善经络理论。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狭义"经络"概念与广义"经脉系统"的从属关系.一方面,针灸的作用是以多环节、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为特点,通过广义的经脉系统而发挥的,这一理论合理解释了诸多针灸流派繁荣共存的临床现实;另一方面,调节"经络"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针灸只是其中的一种.笔者主张针灸作用机理的探讨应力求用现代语言诠释,不可圄于古人之说;经络实质研究应寻求多学科合作才可能有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祖国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各个方面,对于指导中医各科特别是针灸、推拿、针麻的临床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针灸医学的理论核心。有关其平衡与失衡的探讨,在生理、病理及治疗学上的意义,非比一般。一、经络平衡在生理上的意义十二经络的命名均冠以手或足、脏或腑,说明经络在人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联络系统。十二经脉作为经络系统的主体,在体内  相似文献   

4.
<实用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精要>是新世纪的一部突出中医学整体观念和针灸学临床辨证论治两大特色的针灸临床专著.该书以针灸医学的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经络辨证论治为主线,八纲、脏腑、气血等辨证论治方法贯穿其中;以传统的针灸学理论为基础,强调辨证论治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衷中参西,中西医互补,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了独特的理论优势和临床优势,是一部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普遍性和全面性于一体的专业书籍.  相似文献   

5.
关于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繁荣  曾芳  唐勇 《中国针灸》2008,28(8):551-553
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临床的核心理论.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简单地套用中医内科的辨证体系,难以体现针灸理论的核心和治疗的特色.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牢牢把握针灸自身的特色和规律,以经络辨证为主体,以部位辨证为重点,以八纲辨证为指导,以脏腑辨证为补充,并在临证时重视腧穴特异性的运用,这样才能体现针灸理论的独特性,确保针灸辨证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刺研究》2021,(1):44-44
经络穴位作为生命系统的中医重要理论实践基础,针灸作为一种在经络穴位上操作相对容易、但机制复杂的传统治疗技术体系,既亘古永恒,又历久弥新。随着针灸学科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不同观点及争鸣,见仁见智,同时也出现了对于针灸认识相互矛盾甚至冲突的现象,已无法通过单一学科、理论或模型去解释。如何认识经络穴位及针灸、把握针灸学科整体发展动向、探索针灸基本规律和相对应的评价方法、充分发挥针灸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已成为针灸领域亟需综合多学科知识体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远道刺”是指取病痛远隔部(一般取用肘膝以下)的有关穴位,来治疗疾病的远道取穴法。经络学说对指导针灸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代医家都很强调针灸治病必须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等书的记载,经络是一个“内属腑脏,外络于肢节”的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连筋肉、皮肤等,是祖国医学分析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主要依据。清代针灸医书曾有记叙“医人针灸,不识何经受病,妄行取穴”,是疗效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经络  相似文献   

8.
经络与血管关系纵横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络学说的形成,起初可能是以血管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指导,然后加以抽象概括而成.经络大都联系一定的穴位,穴位可说是经络气血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从针刺的临床过程来看,作用点是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及产生循经感传等现象.综合<内经>的理论,认为在经络理论形成的同时,肯定有一对一的特定的物质结构,那就是血管.由气血通道组成的经络系统和由此引申而成的腧穴理论已经自成体系,渐趋完整和成熟,它们同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象、病因病机、证候辨证、运气学说、药物归经等理论保持着高度的和谐统一,而且互相阐释,互根互用地对中医针灸临床发挥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络诊察法是《黄帝内经》时期一套完整的诊疗体系,"审、切、循、扪、按"是经络诊察的主要手段。而脉诊与经络系统起源和发展直接相关,通过脉诊诊断人体"气"的状态,是针灸医师必备之术,故经络诊察应以脉诊为核心。通过经络诊察可以判断人体脏腑经络的虚实,避免盲目辨证取穴,提高诊疗水平。经络诊察法为针灸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实践方法和理论基础,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冯盛才提出的经络的实质是机体内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实验资料及基础理论分析推动经络运动的动力.目的:探索推动经络运行的动力来源;方法:利用实验资料及基础理论进行分析;结果:探明推动经络运行动力的种种来源;结论:心脏和脑的活动运动是经络动力学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文献汇集方法,收集明末清初期间关于经络理论的专著及其他医学著作,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经络理论研究的内容和特点,概括这一时期经络研究的主要学术走向.结果表明,明末清初经络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有:①紧密结合临床阐述经络理论;②体现了"明理致用"学术走向;③研究者包括针灸医生、其他中医学专家、兼通医学知识的儒者等;④研究内容整体上沿着<内经>所定理论体系和框架,部分内容有新的阐述;⑤研究视角从针灸拓展到人体生理和病理及治疗等各方面.说明明末清初经络研究有着自己独特学术轨迹和方向,在经典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多方面有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01,(4)
为了促进经络研究和临床应用,拟定于2001年8月中旬在大连召开“全国首届经络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大会”。征文内容:1.经络实质及基础理论的研究;2.中药归经理论研究;3.经络与中医药临床研究;4.经络与针灸临床研究;5.特定穴位与经络、脏腑关系的研究;6.经络理论在中医、针灸临床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7.经络与养生保健方法研究;8.经络与外治法研究;9.经络对按摩的指导作用和意义;10.经络与脑科学;11.经络与神经、淋巴、内分泌等的关系研究;12.对经络的哲学  相似文献   

13.
《我对经络学说和穴位的一些看法》一文,系杨明照同志所作,作者认为“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核心理论。从过去的历代针灸著作看,历代针灸家大多数是按照经络学说的理论来总结针灸经验的。因此对经络学说的实际价值的探讨,是发掘祖国医学遗产,认识针灸学的理论原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作者却又否定历代针灸医家的实践经验,否定经络学说的实践性、可靠性。他说“关于经络学说,从历代针灸的理论著作中看,似乎在日益系统、完善和严整了。然而,由于经络学说本身的虚玄和不可靠性,所以,尽管历代针灸家都致力  相似文献   

14.
经络理论是学习针灸的基础,正确理解经络理论对针灸学术发展意义重大。现代经络研究成果仍与传统经络理论存在明显差距,结合《十二经脉理论临证指要》一书,本文从临床角度阐释十二经脉理论的构建和内涵,论述古代医家基于临床对十二经脉理论的认识和发挥,认为从临床角度解读经络理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腕踝针理论在很多方面与传统经络理论相一致,如腕踝针疗法中的身体分区与经络理论中的十二皮部相对应;腕踝针的各针刺点分别位于相应的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上;腕踝针各针刺点的主治病症与十二经脉的主治病症相对应等。腕踝针针刺点与针灸理论中一些特定穴位也有一定相关性,如腕踝针十二针刺点与十二"经脉穴"所在的位置十分相近,主治也很近似;腕踝针针刺点位于腕和踝部,位置与五输穴较为接近,可以治疗各经病症;大部分络穴位于腕踝针进针点附近或针尖所到处。另外,腕踝针的针刺方法与传统针灸理论中某些皮下浅刺方法亦相符合。说明腕踝针是对传统针灸治疗学的实践和发展,因此必然不能完全脱离于针灸经络理论而独立存在,必然可以从中医学传统针灸经络理论中找到依据,而我们传统的针灸经络理论也是临床实践的总结,亦能从腕踝针的实践中得到新的检验。  相似文献   

16.
Zhang JB  Zhao JS 《中国针灸》2011,31(2):173-175
明末医家张介宾对针灸理论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和阐释.张介宾采用了"求经明理"和"图文并用"等研究方法,对五输穴、原穴、八会穴、任脉和督脉相互关系、络脉、经气等经络与腧穴的多个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还系统阐述了身体各部的经络联系.张介宾针灸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值得当今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13年4月1日讯:近日,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王居易名医传承工作站”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提出今后针灸界应明确经络本意,传承经典经络理论;正确认识经络在生命(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精确治疗,不再迷信于前人的“秘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说,王居易的经络理论可以贯穿中医的症、证、病、法、方、穴(药)等诸个诊疗环节,涉及针灸理论发展、针灸治疗病种扩展、经典学习和科研等重要问题。应建立“经络医学学科建设基地”,  相似文献   

18.
Cheng CS  Zhu YH 《中国针灸》2011,31(9):831-833
结合《内经》有关经络理论,提出建构具有针灸学科特色的辨证体系应遵循系统构成原则和生理功能原则.根据系统构成原则来确立经络辨证的整体框架结构,根据生理功能原则来确立每一个证型的症状构成.  相似文献   

19.
赵百孝 《中国针灸》2005,25(6):433-435
目的:论述"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这一<内经>时期的针灸核心论治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系统发掘<内经>中有关层次论治的文献,引述与层次论治有关的九针、刺法等内容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本文阐明了"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的原理和治疗方法,认为"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方法是古代针灸疗法的核心理论之一.经络学说与层次论治是针灸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只有两者有机结合,针灸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疗效.同时认为层次论治方法还有待结合临床进一步发掘和梳理并系统展现.结论:"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对重新认识<内经>的针灸价值和重新建立独立于方药之外的针灸诊查、辨证、论治体系,丰富针灸疗法,提高疗效,扩大针灸治疗范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经理论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杂病诊治,文章首先介绍历代分经论治头痛理论渊源,并从经络循行理论分析指出针灸教材中头痛一章中针灸处方的选穴原则存在缺陷,进一步探讨分经理论论治头痛应用于针灸要与运用药物归经理论遣方用药相区别,既要考虑到特殊药物归经对于该病针灸按经选穴的应用价值,也要认识到头部不同部位经络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