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分泌代谢疾病与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概述1.1骨质疏松的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骨质疏松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1]。与骨强度相关的因素主要涉及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质量包括结构、骨转换、积累性破坏和矿化程度,骨矿密度可反映骨强度的70%。1.2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和分类成熟骨组织主要靠骨重建进行持续的、循环性的破骨和成骨过程,这一过程的有序性偶联调节是维持正常骨量和骨的生理功能的基础。许多激素、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互相…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常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及老年人(老年性骨质疏松)。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大量的数据表明骨量并不能完全解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2001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修订的骨质疏松的定义更加强调了骨强度,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与髋部骨折相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之一,以往的研究较多地强调骨密度(BMD)在骨折发生、诊治以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然而,骨量作为引起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应更加关注骨骼的质量,骨骼抗骨折能力的强度.骨强度的提出在骨质疏松的诊治和疗效评价中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力学 《新医学》2007,38(9):611-613
进修医生教授,请您谈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概念、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 教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发生的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PMOP患者的发病年龄在50~70岁之间,表现为骨量迅速丢失,而且骨折多发生在以骨松质为主的椎体、股骨上端及桡骨远端.PMOP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表现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PMOP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降钙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骨吸收量大于骨形成量,出现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病变.此外,PMOP的发病还与遗传因素、内分泌、营养状况、体格锻炼及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质疏松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变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全身性骨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在50岁以后呈持续上升趋势,Melton等[1]报道50岁时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女性约为3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大多数无明显外伤史,症状不典型,但此类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低下、骨骼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容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好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临床诊断依赖于骨密度(BMD)检测或者脆性骨折,两者可以独立诊断骨质疏松,所谓脆性骨折就是指从站立的高度跌倒发生的骨折,也就是轻微暴力下发生骨折。由于该疾病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或脊柱骨折,老年人因此而丧生。显然,骨质疏松的预防非常重要,为达到有效的预防,斯要认识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下面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随后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可以分为3大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随年龄增加所致的体内性激素的骤然减少以及生理性的退行性变所致;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以骨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疾病,由于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强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骨矿密度和骨质量.影响骨质量的因素包括骨微结构、骨转化、损伤积累(如微骨折)和骨的矿化状况等.骨强度的降低使骨在遭受外力时易发生骨折.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的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问题.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在当前常见疾病中位居第7位,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损坏、骨强度下降、低能量损伤即可发生脆性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很严重的健康问题。《2013年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蓝皮书》指出,中国50岁以上女性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为15%,而骨质疏松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女性患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矿密度减低和骨微结构破坏,致使骨骼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该病非常隐匿,有些患者直到由于一些轻微外伤导致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时才得知自己患上此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包括压缩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压缩性骨折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参与的复杂疾病,其定义是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致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导致髋部或脊柱骨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尤其重要,及早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正>骨质疏松症的特点是骨量降低和骨骼微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和随之的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除骨密度外,对椎体骨折(vertebral fracture,VF)的影像学评估可以预测老年人的进一步骨折风险。OVF可视为其他更严重骨折例如髋部骨折的“早期标志”。一些指南推荐脊柱成像作为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工具。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在老年女性体检筛查中检测到的流行性OVF,而非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发生的外伤性椎体骨折。  相似文献   

14.
1定义,1993年: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2000年3月29日美国国立卫生院(MH)专家会议强调: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减少,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点的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反映骨密度和骨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萌  李玉坤 《临床荟萃》2014,29(1):104-10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骨骼脆性和骨折危险增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骼是一个动力器官,具有支持、保护、储存代谢因子,为肌腱和韧带提供起止点等多种功能.骨质不断循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介导进行骨形成与骨吸收,维持骨量动态稳定.近年来检测血、尿骨转换生物标志物已趋于成熟,本文对主要骨转换生物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达到更早、更准确发现骨代谢异常,对预防骨质疏松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及骨折易感性增高为特征的系统性骨骼疾病。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动脉硬化导致的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瓣膜钙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脑血管疾病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心血管相关事件是导致老年人过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指绝经期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妇女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有关.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整体功能下降、运动减少、营养代谢功能下降等有关.探述运动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关系. 方法论述了运动减少对骨的影响、骨的力学特性、骨的压电效应、运动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系. 结果力学刺激的减少,可增加骨质吸收,减少骨形成,造成骨量减少.运动员荷可以使疏松骨骼骨量增加. 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该类患者骨运动减少有关,而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十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了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快速增长[1-2]。骨质疏松指由各种因素所致的骨量低下、骨微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骨强度下降和易发生骨折。糖尿病患者的骨骼脆性大,骨折的风险明显增高。多项独立研究均证实,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可显著增加骨折风险;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引起的骨质疏  相似文献   

19.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性的全身性慢性疾病[1-2]。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骨质疏松症以及由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骨折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在临床常见,因剧烈疼痛、后凸畸形等原因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绝对卧床休息、口服  相似文献   

20.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下降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点,导致骨脆性增加及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年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或原因诱发而成的骨质疏松,如航天员的废用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