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骶髂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累及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性全身性疾病。骶髂关节多为首发部位,逐渐累及脊柱及四肢关节。如果治疗及时合理,这种炎症在早期是可以控制和可逆的。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将造成软骨和骨的破坏,晚期的病理改变将难以修复,最终发展为脊柱或外周关节骨性强直、畸形,甚至致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与低场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两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患者的CT与MRI表现。结果CT在观察骶髂关节早期病变骨皮质的侵蚀、缺损方面优于MRI,并且能够满足骶髂关节炎的分级;MRI可反映CT所不能显示的关节旁软骨异常和骨髓水肿。结论结合CT与MRI对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致密性骶髂关节炎临床少见 ,不仅易误诊且治疗上无特殊方法。自 1998~ 2 0 0 0年 ,作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致密性骶髂关节炎 12例 ,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 ,男 3例 ,女 9例。年龄 16~ 30岁 ,平均 2 4.5岁。单侧发病 7例 ,双侧 5例 ,均摄有骨盆 X线平片 ,其中 6例还进行了 CT检查 ;X线片及 CT检查显示骶骼关节呈高密度影 ,关节面软骨钙化 ,密度增高 ,但关节间隙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抗链“O”正常 ,有 4例血沉轻度升高。均骶臀部疼痛、行走困难及局部压痛等症状、体征。2 治疗方法肠溶阿斯匹林片 ,每次… 相似文献
5.
骶髂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仅可单独成因, 也可与其它病症共同致病,我从1998年至今治疗了35例此 类病人。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
目的比较并分析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为该疾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116例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均进行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比较二者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情况。结果 MRI检查诊断明确率为97.41%(113/116),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明确率为78.45%(91/1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变分级的0级检出例数少于螺旋CT低剂量扫描,Ⅰ级检出例数多于螺旋CT低剂量扫描(P0.05),2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Ⅱ级、Ⅲ级及Ⅳ级病变检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病变检出例数比螺旋CT低剂量扫描多,对骨质异常检出例数比螺旋CT低剂量扫描少。结论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MRI检查较螺旋CT低剂量扫描更具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X线CT表现,评价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X线及CT征象进行分级,作出对比.结果:临床早期影像学表现为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等,这些征象在X线平片的检出结果是不甚理想的,而CT可肯定诊断,平片表现为早期病变(0~Ⅱ级)的患者CT对其分级更为准确,可提高1~2级别,Ⅲ、Ⅳ级病变CT和X线平片相仿,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是AS的早期征象,CT对这些征象敏感性较平片高,对临床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的早期病变,CT检查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X线平片和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SIJ)的水平,并比较X线及螺旋CT影像在诊断SIJ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AS患者的X线平片和CT图像,对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纽约修订标准将骶髂关节分型,骶髂关节X线表现Ⅰ级改变24例,Ⅱ级改变27例,Ⅲ级改变26例,Ⅳ级改变7例。CT表现Ⅰ级改变14例,Ⅱ级改变41例,Ⅲ级改变22例,Ⅳ级改变7例。对于Ⅰ、Ⅱ级骶髂关节病变的分级,一部分X线平片分为Ⅰ级的病例实际为Ⅱ级,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Ⅲ级病变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对于Ⅰ、Ⅱ级SIJ分级更加准确,优于X线平片,尤其适用于早期检查和分级。 相似文献
9.
骶髂关节炎起病缓慢,易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1996年3月~1997年12月采用清代名医程钟龄的独活汤加减治疗6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6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7岁,平均33岁。病程最短4...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温针灸法与口服西药扶他林对骶髂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60例骶髂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9天为一疗程。休息3天后进行下一疗程。对照组给予口服扶他林,一次75 mg,一日2次。结果 6个月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缓解率温针灸组优于西药组(u=5.89);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问卷,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温针灸组疗效优于扶他林组(P0.05);对骨质变化影响,通过CT片分级表现,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骶髂关节炎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及功能障碍,以及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情感影响、精神精力的影响方面,疗效优于口服西药扶他林,但对损害骨质的修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针刀结合臭氧治疗骶髂关节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性参考。方法:选择78例骶髂关节炎患者给予小针刀结合臭氧治疗。结果:78例患者中,随访2月至1年不等,优27例,良32例,有效12例,差7例。优良率为75.64%,有效率为91.03%。结论:小针刀结合臭氧治疗骶髂关节炎的疗效确切,不失为治疗骶髂关节炎的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之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方法:46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关节影像CT检查资料,总结其CT表现。其中男42例,女4例,年龄16—50岁。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早期表现为关节面毛糙,关节面皮质中断,皮质白线消失,软骨下骨质侵蚀囊变,关节面轻度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进展期表现为关节面不光整,面部骨皮质呈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软骨下骨质囊性破坏,局部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增宽;稳定期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HTH]结论:cT扫描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观察骶髂关节注射联合金骨莲胶囊治疗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骶髂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采用骶髂关节注射配合口服金骨莲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注射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6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疼痛分级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骶髂关节注射联合金骨莲胶囊是治疗骶髂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38例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征象,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2年2月38例经临床证实的痛风性关节炎,就其X线表现、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病变以第1跖趾关节为最好友和首发部位,占84.2%(32/38),其他关节亦可受累,X线征象为:①关节软组织肿胀、出现痛风结节,可出现可逆性。②骨质改变28例(73.6%),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可伴有关节面骨质增生样改变。③关节改变15例(39.4%),关节间隙变窄消失,可出现纤维性或骨性强直,亦可出现半脱位或脱位。④少数病例受累关节邻近骨质疏松,泌尿系尿酸盐结石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结论:根据痛风性关节炎的早期X线表现及其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基本能较早对本病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T、X线、MRI对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CT组、X线组以及MRI组。分别对三组诊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于X线平片检查表现为骶髂关节早期病变(0~Ⅱ级)的病患,CT与MRI对其分级更加准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及MRI诊断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分型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