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非司酮用于早孕药物流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抗孕酮药物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早孕药物流产 ,并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但该药导致流产的详细作用机制尚在研究之中。该文就米非司酮的药代动力学 ,最新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其毒副作用的发生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1985年首次证明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能有效终止早孕,使药物终止早期妊娠替代手术治疗成为现实。抗孕激素制剂米非司酮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蜕膜)的孕酮受体,具有明显的催经止孕作用;米索前列醇使宫颈组织胶原纤维分解,具有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是药物流产的有效方法。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的流产成功率可达95%,且其作用专一,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现将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抗早孕作用机制及其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我院妇产科开展药物流产已有几年,根据这几年的临床观察,这种方法具有流产率高、安全、方便、副反应少、疼痛轻、恢复快、不影响工作等特点。2 药物流产作用机制 药物流产是使用口服的米非司酮片Mifepristonetab合并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终止妊娠,引起流产的一种非手术方法。2.1 米非司酮片作用于子宫内膜,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争夺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蜕膜绒毛变性,并导致内源  相似文献   

4.
以往育龄妇女一直祈求着避孕失败后,能有一种安全、可靠的止孕方法;如今已有了口服流产药,如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效果显著,深受欢迎。做药物流产须住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米非司酮又称RU486,为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药物,可起到诱导流产、终止早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合生化汤药物流产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所接受药物流产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药物流产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患者给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合生化汤药物流产,对照组90例患者给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比较两组患者的流产效果、阴道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不完全流产率,无效率低于对照组,阴道流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整体少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合生化汤药物流产有助于改善流产效果、减少阴道出血,是理想的药物流产方案。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简称药物流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提高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缩短流产后出血时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妇产科刘建华教授等曾用中药紫草(颗粒冲剂)辅助药物流产,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急性动物试验显示,紫草对小白鼠无明显毒性。该研究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紫草对药物流产时和药物流产后生殖激素和肝肾功能影响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祝新武 《中国保健》2007,15(14):103-103
目的比较紫韵与米非司酮用于抗早孕的疗效.方法2005年5月~2005年12月期间接受药物流产患者120例中随机分两组米非司酮组70例;复方米非司酮组50例,两组药物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均相同.结果米非司酮组70例中完全流产63例,流产率90%;复方米非司酮组50例中完全流产50例,流产率100%.结论复方米非司酮组在药物流产方面明显优于米非司酮组.  相似文献   

8.
药物流产是非手术措施终止早期妊娠的一种方法,苏尼特左旗妇幼保健所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得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完全流产率达92%,与年龄、孕周、孕次有关,年龄越小、孕次越少、孕周越小完全流产率越高。米非司酮阻止孕酮对子宫内膜或蜕膜作用,导致出廊和流产,米索前列醇促进宫缩与宫颈软化,有利于胚胎排出。药物流产痛苦小,服药简便,成功率高,是终止早期妊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蕾  童英  吕佳会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39-5541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后加服米非司酮、茜芷胶囊对减少阴道出血的作用。方法:将150例药物流产后孕囊在6h内顺利排出而阴道出血量≤月经量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孕囊排出后口服抗生素头孢妥仑匹酯片。实验组在常规服用上述抗生素的基础上,分为加服米非司酮50 mg、米非司酮30 mg、茜芷胶囊。观察各组药物流产后14天内阴道出血情况。结果:米非司酮50 mg组、米非司酮30 mg组、茜芷胶囊组药物流产后阴道有效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实验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米非司酮50 mg组、米非司酮30 mg组、茜芷胶囊组药物流产后防止阴道出血的有效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药物流产后加服米非司酮、茜芷胶囊均能减少阴道出血及有效止血。  相似文献   

10.
孕11~15周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用于早孕药物流产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已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但药物流产用于中期妊娠,亦陆续已有报道。本研究观察了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用于孕11~15周药物流产的效果,并对缩短流产后出血时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吴雅霜 《中国医师杂志》2004,6(9):1284-1284
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简称米、前)药物终止早孕,对停经≤49d的妊娠流产率达90%以上,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于临床。作者对256例121服米、前药物流产副作用回顾分析。并与单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237例对照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剑茹 《健康大视野》2005,13(11):53-54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疗效。方法以489例药物流产者为观察目标,按其妊娠周数及孕囊径线尺寸分组,观察其流产成功率效果。结果不同妊娠周数及孕囊径线的因素对其流产成功率有着一定的影响,流产成功率随妊娠周数超过7w而减低,孕囊径线在8—35mm行药物流产效果为佳,过大过小均影响药物流产的成功率。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合理选择终止妊娠时间及应用B超监测孕囊径线,是提高药物流产率的一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药流后加服米非司酮对缩短阴道出血时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早孕妇女行药物流产在我国已开展数年,但是,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过长,仍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胎囊排出后加服米非司酮,探讨其在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用药物而非手术终止早孕的方法,完全流产率达90%,本院对40例稽留流产患者进行药物流产,为治疗稽留流产探索出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因其高效性、安全性以及可接受性而广泛应用于终止早期妊娠,但其临床结局中仍会出现不全流产和继续妊娠。研究发现多种因素会对药物终止早期妊娠的结局产生影响,如单用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或米索前列醇给药剂量不足,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序贯用药间隔时间过短,米索前列醇口服给药,妊娠时间增加或孕囊直径过大,既往生育史产次增加,既往剖宫产史,子宫前屈位或后屈位以及人为因素不恰当的干预等都将影响药物终止早期妊娠的效果,降低完全流产率。对影响药物流产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具体机制的探索,有助于临床上更加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进一步提高药物流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孕激素受体异常与米非司酮不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作为流产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约1%的妇女对米非司酮的抗孕激素效应无反应导致流产失败。其原因可能与孕激素受体(PR)异常有关。综述PR与米非司酮不敏感之间的关系,以指导米非司酮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是近年用于避孕失败而进行药物流产的主要药物,具有经济、方便、高效、相对痛苦小的优点,临床上广泛应用。资料表明,米非司酮的药物流产成功率可达90%以上,同时,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原因也有不少,主要是与孕妇年龄、剖宫产史、孕产次、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及用药量、给药时机等有关,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组织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分子免疫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蜕膜组织中LIF的表达,其中正常早孕人工流产组20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22例。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孕妇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结果:LIF在正常早孕蜕膜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主要在蜕膜组织腺体和内膜细胞染色较明显。LIF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表达强度较人工流产组明显降低(P<0.01);药物流产组血清孕酮及HCG水平显著低于人工流产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明显降低LIF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引起HCG及孕酮分泌下降,从而影响胚胎发育引起流产,达到终止早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IL-2、IL-4、IL-5及IL-6在药物流产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Th1/Th2型细胞因子以IL-2、IL-4、IL-5及IL-6为代表,采用Q-PCR方法检测30例米非司酮早孕药物流产患者分别在用药前和孕囊排出后全血中IL-2、IL-4、IL-5及IL-6的表达水平。结果药物流产后外周血中的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他细胞因子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水平的IL-4在药物流产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是米非司酮导致流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是目前最常用的流产药物,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由于单独使用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有效率明显低于人工负压吸引手术。所以,目前一般采用米非司酮合并前列腺素类药物序贯给药的方法。经大量临床验证,证实这种方法是一种高效、安全、简便的药物流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