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系我区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有效地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将我区1985~1998年病毒性肝炎的疫情资料汇总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1985~1998年辖区各医院上报我站的疫情报告卡原始资料。2 结果2-1 流行概况1985~1998年我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3919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41-73/十万,其中1989年发病率最高,为269-72/十万;1998年发病率最低,为42-27/十万。从1989年开始,发病率逐年下降(表1)。表1 1985~1998…  相似文献   

2.
茂名市1950~199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茂名市传染病的发病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茂名市1950~199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除鼠疫、黑热病外,其余法定传染闰都有发生,年均发病率由50年代的1996.09/十万降低至90年代的94.56/十万,死亡率由50年代的8.17/十万降至90年代的0.60/十万,50年代以虫煤传染病(1319.91/十万)为优势病种,60~80年代以呼吸传染病(864.00/十万~4427.88/十万)为优势病种,90年代以肠道传染病(35.27/十万)为优势病种,居各年代首位的传染病为:50年代疟疾,60年代麻疹,70~80年代流感,90年代肝炎,计免相关病种发病率下降明显,如麻疹由50年代的409.99/十万降至90年代的5.13/十万,肝炎发病率下降幅度不大,90年代,肺结核、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特征和控制策略及措施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实施计划免疫前,我省麻疹每隔2~3年有一次流行。年均报告(以下文中发病均为报告发病数或率)发病率为5931/10万。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的发病率显著下降,1995年我省麻疹发病率为73/10万,与实施计划免疫前的1978年相比下降了982%。1991~1996年,麻疹主要在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中发病,3~6月为发病高峰,皖南山区和江淮丘陵地区麻疹发病率较高。为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使我省“九五”期间控制麻疹目标能顺利实现,我省今后应继续保持高水平的麻疹疫苗常规接种率;建立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监测系统;开展全省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茂名市传染病的发病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茂名市1950~199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 除鼠疫、黑热病外,其余法定传染病都有发生,年均发病率由50年代的1996.09/十万降低至90年代的94.56/十万,死亡率由50年代的8.17/十万降至90年代的0.60/十万;50年代以虫媒传染病(1319.91/十万)为优势病种,60~8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864.00/十万~4427.88/十万)为优势病种,90年代以肠道传染病(35.27/十万)为优势病种;居各年代首位的传染病为:50年代疟疾,60年代麻疹,70~80年代流感,90年代肝炎;计免相关病种发病率下降明显,如麻疹由50年代的409.99/十万降至90年代的5.13/十万,脊灰从1994年起无病例报告,疟疾由50年代的1319.71/十万降至90年代的4.35/十万,肝炎发病率下降幅度不大;90年代,肺结核、淋病和梅毒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出现艾滋病新病种。结论 茂名市传染病发病总趋势是下降的。在继续抓好计划免疫的同时,应把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作为今后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1995~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病原学分析杨放陈超王晶周剑惠刘桂艳(吉林省卫生防疫站,长春市,130021)吉林省1995年报告AFP病例131例,报告发病率为196/10万;1996年报告88例,发病率为131/10万。两年的AF...  相似文献   

6.
麻疹作为继消灭脊髓灰质炎后又一种可能消除的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自计划免疫—冷链运转以来,我省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96年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71/十万),但1997和1998年又有回升。为了有效控制我省麻疹疫情,本文对我省1998年麻疹疫情进行...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1990~1997年斑疹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斑疹伤寒在我市的流行规律,对西安市1990~1997年斑疹伤寒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资料来源 西安市卫生防疫站及所辖13个区、县1990年至1997年疫情年报表。结果 (1)发病概况:1990~1997年全市报告发病76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4/10万,年发病率最高为305/10万,最低仅为04/10万。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时间分布:根据8年765例报告病例的季节发病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按月计算以6、7两月发病人数最少,(每月各32例),8月份开始逐渐上…  相似文献   

8.
佛山市是广东省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高发区。1984年以来,肝炎的发病率一直列各种传染病之首,现对佛山市1990-lop年肝炎的疫情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lop-lop年佛山市所辖四市二区的急性传染病年报表及佛山市lop-lop年甲、乙类传染病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佛山市统计局。2结果2.l流行概况lop-1996年肝炎发病累计ZW例,死亡35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25.08/十万,年死亡率为0.17/十万,年病死率为0.13%。l以川一lop年肝炎发病率逐年下降,但肝炎报告病例数历年均居甲、乙类传染病之首(表1)。表if$山市lpeX…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是当前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为了制定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评价预防效果,现将怀集县1990~1999年肺结核的疫情资料汇总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1990~1999年怀集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2结果2.1流行概况1990~1999年怀集县共报告肺结核2043例,平均发病率为26.37/十万,其中1998年发病率最高,1995年发病率最低,1997年开始,发病明显增加(表1)。2.2流行时间2.2.1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有病例,从各月构成比来看,5月发病稍多,没有明显的季节高峰(表2)。2…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梅州市近几年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现将1994~1997年梅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疫情资料来自1994~1997年梅州市急性传染病疫情订正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梅州市统计局,同时参考《广东省疫情资料汇编》(1990~1996年)。2 结果与分析2-1 总的发病、死亡情况1994~1997年梅州市法定报告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在73-40/十万~83-55/十万之间,死亡率在0-04/十万~0-30/十万之间。自1989年至1997年,我市未报告发生甲类传…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肝炎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摸清我县肝炎的流行规律,控制发病,现将我县1980~1991年中报告的肝炎病例作如下分析。 1980年,以来,共报告肝炎病例4979例,发病率在67.82~175.56/十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18.47/十万。占各种传染病的比例在8.28~60.28%之间,由1980年第5位,自88年后上升至首位病例。 全县各乡镇均有发病、以散发为主,且以集镇所在地区和交通方便、流动人口较大的平原地区为多,发病率浦阳镇占313.94/十万,城关区占102.61/十万,黄宅区占67.08/十万,浦东区占128.54/十万,浦西区占111.19/十万,平湖区占83.11/十万。全县12年平原区发病牢平均为130.29/十万,山区为96.05/十万。  相似文献   

12.
自1989年起,我省伤寒(含副伤寒)发病率开始回升,1994年起又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部分市伤寒发病率仍较高,局部地区时有伤寒爆发疫情发生,显示我省仍应加强伤寒的防治工作。现将我省lgu-IWe年伤寒的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流行病学特征互.l流行强度三年全省共报告伤寒病例9232例,年平均发病率4.43/十万;病死3例,年平均病死率0.03%,3年发病率分别为5.33/十万、4.23/十万、370/十万,病死率在0.03-0.07%之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表1)。l.2地区分布全省各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东芜市、惠州市、中山市、…  相似文献   

13.
兴化市地处江淮平原里下河水网地区腹部,境内地势低洼,河港纵横密布,平均地面真高约为24米,历年来伤寒发病率较高。现将1950年~1998年的49年间,该病在当地的流行特点及防制工作回顾探讨如下。1 流行特点11 年发病率波动大,出现过4次流行高峰。伤寒发病率波动在125/10万至3322/10万,平均为5244/10万。50年代平均发病率为869/10万,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分别为2767/10万、1728/10万、1356/10万,90年代前9年平均为559/10万…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1994~1996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92/10万、174/10万和136/10万。对743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52例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分布在30个县(市、区),其中Ⅱ型占462%(24/52);28例有残留麻痹,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6岁。769%(40/52)病例有免疫史,首次服苗并于服苗后6~40天出现肢体麻痹者10例,占192%(10/52),占服苗总人次数167/100万(52/31131737)。本文分析有5例可诊断为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对检出疫苗株病毒的AFP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根据疫情资料统计,广东省各类急性传染病“七五”期间(1986~1990年)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165.26/十万和1.06/十万,“八五”期间(1991~1995年)分别为107.84/十万和0.25/十万,后者比前者发病率平均下降了34.74%,其中呼吸道传染病下降幅度最大(72.47%);死亡率下降了76.42%;十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肠道传染病(107.59/十万),死亡率最高为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0.44/十万);1990年以来性病发病数及占传染病总发病构成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1990~1994年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的流行病学新加坡1990~1994年登革热(DF)和登革出血热(DHF)发病率为32.9~100.1/十万。DHF占报告病例的1.9~16.6%。16例死于登革休克综合征(其中12例经血清学证实),病死率为...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探讨福建省2005-2014年戊型肝炎(戊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 依据,对福建省医疗卫生机构2005-2014年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戊肝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显示:福建省2005-2014年报告戊肝7872例,平均发病率为2.15/10 万,总体呈上升趋势(犣=28.71, 犘<0.01),2~4月份为高峰期。发病率居前的地区为三明(4.80/10 万)、福州(3.53/10 万) 和宁德 (3.30/10万)。发病率平均增长速度居前的区县为蕉城(0.52)、福安(0.49)、延平(0.39)、仙游 (0.37)、上杭(0.37)。乡村发病率(3.19/10万)显著高于城镇(1.30/10万),χ 2=1514.68,犘<0.01。 65~岁组发病率最高(6.08/10 万)。男性发病率(3.10/10 万) 显著高于女性(1.19/10 万),χ 2 = 1532.11,犘<0.01。农民是最主要的发病人群,构成比占33.80%。实验室确诊病例构成比呈上升趋势, 犣=31.42,犘<0.01。订正前共有1116例戊肝被诊断为其他病种,占14.18%,其中肝炎(未分型)、乙型 肝炎(乙肝)居前,分别为938例和132 例。福建省戊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发病率上升较快, 老年人多发,农民是高发人群,有关部门应根据流行特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戊肝;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07 0544 03  相似文献   

18.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起病急、病情复杂,对人民身体健康危害较大。现将我县1985~1996年确诊为伤寒的661例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发病简况 江宁县自1950年起的47年中,伤寒病发病率最高为203/10万(1958年),最低为278/10万(1995年);其间发病率超过12/10万的较大流行曾有5次,未发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伤寒病死亡报告仅1951年、1957年、1972年共有6例,余无死亡病例报告。流行特征 (1)发病率:1985年~1996年累计伤寒…  相似文献   

19.
济宁市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济宁市放射线工作者的辐射效应,对从事放射线工作的全体人员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检测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济宁市医用X射线、同位素应用和工业探伤等放射工作者,计682例(男511例、女171例),年龄19~62岁,平均338岁;放射工龄1~41年,平均115年。对照组为一年内未接触X射线的医学工作者,无肝炎史,6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23~53岁。12 方法 采用全血微量培养法,54小时收获。选择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的细胞进行分析,每例分析100个…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了解低剂量辐射对人体外周血细胞的影响。对绵阳市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外周血细胞进行了观察,现将资料整理报告于后。1对象及方法11对象观察组:313人,其中男280人,女33人,平均年龄382(19~59)岁,平均工龄1187(1/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