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给药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婴幼儿腹泻经皮给药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经皮给药组接受经皮给药治疗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疗程3—5天。结果:经皮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且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给药治疗婴幼儿腹泻,具有安全、疗效高、无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3个月为1个疗程,1a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1.74%,治疗组有效率为87.7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且能升高患儿血清Iga、IgG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得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5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随机分为匹多莫得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1例。治疗组使用匹多莫得,对照组用左旋咪唑。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9%(X^2=6.52,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下降。结论 匹多莫得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1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及抗病毒、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注射液。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咽痛、哕音、喷嚏)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及输液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加快患儿康复,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85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治疗组给予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疗程4~10天。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8.6%)优于对照组(55.8%),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2%)也优于对照组(72.1%),P〈0.05。治疗组培养出致病菌34株,细菌阳性率为81.0%,治疗后细菌清除率88.2%;对照组培养出致病菌36例,细菌阳性率为83.7%,治疗后细菌清除率55.6%。细菌清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β-内酰胺酶产生菌也同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丁黎  杜东玲  韩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6):181-181,213
目的:探索治疗小儿遗尿症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方法:采用CZT-9型经皮导药治疗机及经皮给药遗尿贴片(党参、白术、菟丝子、枸杞、桑螵蛸等),置于肾俞、关元或气海穴30min;对照组用西药氯酯醒口服。结果:治疗组42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38例,总有效率71.1%,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经皮给药集药疗、电疗、热疗、灸疗于一体,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显著、稳定、无毒剐作用,小儿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给药对毛细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43例);对照组行平喘、抗病毒、对症等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行以上处理的同时辅以经皮给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68.57%;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90.69%;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结论经皮给药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在治疗效果上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西药联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疗效与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也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可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且副作用明显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氨曲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氨曲南2.0g治疗组75例(A组)和头孢他啶2.0g对照组75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学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B组临床有效率分剐为88.00%、85.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91%、88.89%,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曲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硫酸镁在儿科平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12例喘息性疾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硫酸镁。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硫酸镁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李勇 《河北医学》2012,18(3):332-335
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探讨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及实用性.方法 将17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给予加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及效果-成本分析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C/E值低于对照组.结论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相当,均具有疗效好、细菌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加替沙星治疗效果-成本较低,更容易被临床医师及广大患者接受,是目前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一种较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安全性。方法:6 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 3g/次,2次/d :对照组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2g/次,2次/d ,疗程均为7~14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 %和83.3 %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0 %和81.8%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7%。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可作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AZM)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年龄≤1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AZM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2组患儿给药前后临床体征的变化、临床疗效及对各种致病菌的清除率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急消失时间及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P>0.05);观察组致病菌的清除率为85.7%,与对照组的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致病菌对AZM、头孢呋辛钠、红霉素、青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0.9%、87.9%、68.2%和45.5%。致病菌对AZM的敏感率与头孢呋辛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红霉素与青霉素(PP结论:AZM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且具有疗程短、剂量小、抗菌谱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杨晨  王晖  宋华 《黑龙江医学》2003,27(1):14-15
目的 观察用源首胶囊替代激素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我院采用源首胶囊取代激素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 75例。并设激素治疗为对照组 75例。源首胶囊的服用方法为每次1/2粒 ,3次 /d ,共服 3周。结果 源首胶囊可促进黄疸消退 ,临床症状、体征均有缓解 ,其中腹胀、巩膜黄染表现 2组大致相同。而腹泻、吃奶差、皮肤黄疸等表现 ,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且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 通过分析益生菌对肠肝循环 ,肠道菌群生态平衡的影响及肝脏的保护作用等 ,阐明源首胶囊为辅治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2012年和2013年儿科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I晦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2012年和2013年儿科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比较分析,用VITEK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儿科下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82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2012年分离出35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9%;2013年分离出4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4.3%。2013年儿科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环丙沙星和氨曲南等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2012年,其耐药率均低于10%。结论:2013年儿科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2012年,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时,临床医师在经验用药后应根据致病菌的耐药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汉东 《吉林医学》2011,(8):1492-1493
目的:评价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00 mg1,次/d,疗程均为7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2%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3%和7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和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较为理想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张浩 《西部医学》2012,24(4):772-77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两种不同给药方案的疗效与经济效果。方法 8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口服序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7.6%和89.2%(P〉0.05);成本-效果分析:C分别为415.0和260.1;E分别是87.6%和89.2%;C/E分别为4.74和2.91。结论两种不同的阿奇霉素给药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相当,而从药物经济学的观点分析阿奇霉素静脉-口服序贯治疗为更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头孢米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和100%,没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头孢米诺对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有效率较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我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治疗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果:随访观察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00%和6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临床疗效更好。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mg/d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00m鲋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症状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观察组细菌总清除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及肺部哕音等症状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抗菌广谱、药效持久等诸多优点,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目前临床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