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BGC-823 G2/M期的阻滞调节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BGC-823G2/M期阻滞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测定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及72h的IC50.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IC50浓度的大蒜素对SGC-7901和BGC-823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蒜素作用前后SGC-7901和BGC-823细胞CDC2和CyclinB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可以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23的增殖,且随着大蒜素浓度的增大,抑制率逐渐增高.大蒜素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50%的药物浓度(IC50):72h为23mg/L;大蒜素抑制BGC-823细胞增殖50%的药物浓度(IC50):72h为35mg/L.大蒜素作用于两种细胞,其细胞周期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G0/G1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SGC-7901细胞24,48hvs对照:26.47±2.54%,28.88±2.75%vs24.30±2.74%,P<0.01;BGC-823细胞24,48hvs对照:22.78±1.45%,24.87±1.61%vs20.32±1.34%,P<0.01),S期细胞无明显变化.未经大蒜素处理的两种细胞,CDC2和CyclinB蛋白表达均为阳性,大蒜素处理后,CDC2和CyclinB蛋白表达下降.SGC-7901细胞经23mg/L大蒜素处理后,CDC2蛋白相对阳性表达率为87.2%;CyclinB蛋白相对阳性表达率为59.3%.BGC-823细胞CDC2蛋白在35mg/L大蒜素作用后,相对阳性表达率为84.4%;CyclinB蛋白相对阳性表达率为62.8%,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蒜素使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23停滞于G2/M期,其机制是通过CDC2和CyclinB蛋白表达下降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系统,观察其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效果,探讨用于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溶剂蒸发法制备紫杉醇PLGA缓释微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并行体外释放试验对其缓释性进行评估;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空白微球及不同剂量的紫杉醇缓释微球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紫杉醇PLGA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40μ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67%和66.8%。体外释药表明微球具有缓释性,可持续释放20天以上;20 mg微球每天释放的紫杉醇浓度在10-5mol/L左右,均在有效浓度范围内。MTT测定,不同剂量微球均可抑制HPF增殖,并且呈剂量依赖性,60 mg微球缓释液作用24 h,对HPF的抑制率可达50%以上。结论成功制备了紫杉醇缓释剂型,能够实现药物缓慢释放并可有效抑制HPF的增殖。证实局部应用该剂型在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ERK通路对胃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人胃癌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对人胃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顺铂对两种胃癌细胞MGC-803、BGC-823的增殖抑制影响,测定PD98059作用BGC-823细胞后顺铂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GC-803、BGC-823细胞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π,GGST-π)蛋白的表达;及PD98059作用BGC-823细胞24 h后BGC-823细胞中p-ERK、GsT-π蛋白的表达.结果:顺铂作用两种胃癌细胞7 2 h后.MGC-803,BGC-823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0.71和1.21 mg/L,且MGC-803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低于BGC-823细胞的增殖率(P<0.05).MGC-803细胞顺铂的敏感性高于BGC-823细胞.MGC-803细胞不表达GST-π蛋白,BGC-823细胞强表达GST-兀蛋白.20 μmol/LPD98059作用BGC-823细胞24 h后,p-ERK蛋白表达明显下调,GST-π蛋白表达亦明显下调.20 μmol/L PD98059作用BGC-823细胞24 h后,加入顺铂培养48 h,BGC-823+PD98059组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BGC-823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明显增强.结论:下调胃癌细胞GST-π蛋白的表达可增强其对顺铂的敏感性;抑制胃癌细胞中ERK通路的活化,可以降低其细胞内GST-π蛋白表达;ERK通路通过调节人胃癌细胞GST-π基因表达影响其对顺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RNA干扰对胃癌耐药细胞MDR1及P-g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保梅  李国栋 《山东医药》2008,48(26):12-14
目的 寻找逆转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的有效方法.方法 根据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基因序列,设计并体外转录合成2条siRNA,用脂质体转染将其导入人胃癌多药耐药BGC-823细胞内.应用MTT法检测转染后癌细胞生长增殖情况及对阿霉素(ADM)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表面P-糖蛋白(P-gp)表达和细胞内Rh123的潴留情况.结果 转染sh-MDR1-1和sh-MDR1-2后,BGC-823细胞对ADM的IC50均降低,敏感性提高;BGC-823细胞MDR1 mRNA和P-gP表达均显著降低,细胞内Rh123稳态积累量均明显增高;上述效果均以转染sh-MDR1-1序列为著.结论 sh-MDR1-1特异性siRNA可抑制BGC-823细胞MDR1表达,此为寻找逆转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有效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EGCG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及其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宏菊  孙丹  肖玉平  辛彦 《山东医药》2011,51(22):25-27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10、20、40、80μmol/L的EGCG培养BGC-823细胞48 h,采用MTT法测定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IC50。用12、24、48μmol/L EGCG处理BGC-823细胞24 h,用Trizol法提取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VEGFmRNA;同时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VEGF蛋白。结果 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与EGCG浓度呈正相关(r=0.977、P〈0.05)。EGCG抑制BGC-823细胞增殖的IC50为(47.94±3.26)μmol/L。以12、24、48μmol/LEGCG处理BGC-823细胞24 h,BGC-823细胞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0.05、0.25±0.02、0.16±0.01,BGC-823细胞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与EGCG浓度呈负相关(r=-0.855、P〈0.05);上清液中VEGF水平为(677.32±41.08)、(545.16±28.17)、(256.06±11.02)ng/L,上清液中VEGF水平与EGCG浓度呈负相关(r=-0.991、P〈0.05)。结论 EGCG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且可以下调VEGF mRNA的表达,减少VEGF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钙稳态失衡对该作用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BGC-823细胞采用EGCG干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光镜、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光度仪分析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结果 EGCG作用后BGC-823细胞核染色质固缩,核碎裂,凋亡细胞率明显升高,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EGCG作用24 h后BGC-823细胞DNA凝胶电泳出现典型梯形条带;细胞内游离钙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上升。用细胞内游离钙特异性阻断剂BAPT A-AM预处理细胞后,细胞内游离钙水平不再升高,且EGCG诱导的凋亡明显受抑。结论EGCG能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钙稳态失衡可抑制EGCG诱导的胃癌BGC-82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孟辉  杨静  于洪波  汪森明 《山东医药》2010,50(22):31-32
目的观察负载表柔比星的壳聚糖微球瘤内注射治疗荷肝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效果。方法采用W/O型乳化—固化法制备表柔比星—壳聚糖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壳聚糖微球的表面形态、粒径大小。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载药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及药物累积释放率。将18只H22皮下肝癌荷瘤小鼠分成3组,分给予以下治疗: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瘤内注射表柔比星、瘤内注射载药微球,监测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结果壳聚糖微球平均粒径约为105μm,粒径大小较一致,包封率约为80%,载药率约为11%,2周的累积释放率为84%。瘤内注射表柔比星、负载表柔比星的壳聚糖微球组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10%、31%。结论表明壳聚糖微球是一种有效的表柔比星局部缓释剂型,瘤内注射负载表柔比星的壳聚糖微球治疗肝癌有较强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在超声介导下载药微泡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我们的研究中以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和卵磷脂为药物载体,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通过冷冻干燥技术以及改良的超声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紫杉醇的聚乳酸-卵磷脂纳米级微泡,考察主要的制备参数:(1)超声时间对载药微泡理化特性(包括:粒径、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和超声介导下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2)卵磷脂含量,优化其制备最佳条件;然后考察其对于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在超声介导下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和治疗效果.结果:在制备初乳和复乳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超声时间均为100 s、PLA与卵磷脂质量比为250∶50时可以制得较好的聚乳酸-卵磷脂纳米级微泡.其平均粒径为615 nm、内部为空心的纳米级微泡,药物包封率可达90.90%±5.79%,载药率可达到8.26%±0.53%,紫杉醇以无定型状态分布在微泡的壳内;其在体外药物释放具有零级释放、缓释以及在超声介导下加快药物释放的特点.并且在紫杉醇浓度为10μg/mL时HepG2人肝癌细胞的增殖率仅为43.37%±3.23%.结论:相对于单纯的紫杉醇注射剂而言,在超声介导下载药纳米级微泡注射剂可以提高抑瘤率并且还能减少对小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和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COX-2、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hydroxyprostaglandin dehydrogenase,15-PGDH)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影响.方法:采用M T T法分别检测丙谷胺和塞来昔布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COX-2和15-PGDH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OX-2和15-PGDH蛋白质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GE2含量变化.结果:丙谷胺和塞来昔布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采用低于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的丙谷胺(6mmol/L)和塞来昔布(50μm o l/L)联合应用,48 h时对胃癌细胞B G C-823的增殖抑制率为65.1%±7.7%,显著高于单独应用丙谷胺(6 mmol/L,38.1%±7.1%)和塞来昔布(50μmol/L,32.6%±3.3%)时的抑制率(P值均0.05).丙谷胺和塞来昔布两药均能下调胃癌BGC-823细胞中COX-2及上调15-PGDH m RNA和蛋白的表达,联合应用比单独用药更为显著(P值分别0.05,0.01).同时,两药也能降低BGC-823细胞分泌PGE2,联合用药作用更加明显(P值分别0.05,0.01).结论:丙谷胺、塞来昔布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增殖,其可能机制之一为通过下调COX-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15-PGDH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而减少PGE2合成与分泌而实现.两药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载阿克拉霉素 (ACM)的磁性聚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PBCA)纳米微球 ,并观察其对裸鼠人胃癌移植模型的治疗效应。方法 界面聚合法合成载ACM的磁性PBCA纳米微粒 ,用裸鼠人胃癌移植肿瘤模型 ,观察药物对预先埋有磁铁的肿瘤的治疗效应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载ACM的磁性PBCA微球的载药率为 12 .0 % ,平均粒径 2 10nm。裸鼠人胃癌移植肿瘤模型ACM组 (8mg/kg)、高剂量载ACM的磁性PBCA纳米微球组 (8mg/kg)、低剂量载ACM的磁性PBCA纳米微球组 (1.6mg/kg)及未载药磁性纳米微球组的抑瘤率分别为 2 2 .6 3%、5 2 .5 5 %、30 .6 6 %和 10 .2 2 % ,且高、低剂量载ACM的磁性PBCA纳米微球组和未载药磁性纳米微球组骨髓培养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的形成数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而ACM组骨髓CFU GM形成数量较生理盐水组下降 36 .11% (P <0 .0 5 )。结论 载ACM的磁性PBCA纳米微球可显著提高ACM的抑瘤率 ,有效降低ACM的骨髓抑制作用 ,是一种安全的新型药物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