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刺对海洛因依赖康复期小鼠欣快记忆激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针刺对海洛因欣快记忆激发的抑制作用,为针刺防复吸提供依据。方法:经行为学筛选后的9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针空组、模型组、腧穴组、非穴组、纳曲酮组。按剂量逐日递增原则进行海洛因心理依赖造模,针刺“内关”、“三阴交”、“四神聪”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运用计算机条件位置偏爱系统测试进行欣快记忆激发的行为学评价。结果:治疗后模型组条件位置偏爱时间较空白组和针空组延长,显著性差异,P<0.01;腧穴组、纳曲酮组条件位置偏爱时间较模型组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穴组和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缩短小鼠海洛因心理依赖形成后在条件位置偏爱装置中偏爱箱中的停留时间,对环境激发海洛因欣快记忆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巴胺D1受体基因-48A/G、D2受体基因Taq1A及-141 ins/de1、D3受体基因Ser 9Gly、D4受体基因-521C/T 5个多态性位点与海洛因依赖的相关性.方法 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无亲缘关系的海洛因依赖患者304例(海洛因依赖组)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20例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5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 11.5软件分析各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组间差异.结果 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1A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海洛因依赖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洛因依赖组Taq1A位点的等位基因A1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x 2=5.591,P =0.018,OR=1.314,95%CI=1.048~1.647);多巴胺D4受体基因-521C/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海洛因依赖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洛因依赖组等位基因T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x2=9.663,P =0.002,OR=1.224,95%CI=0.970~1 545).结论 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 1A和多巴胺D4受体基因-521C/T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海洛因依赖有关,携带有Taq1A多态性位点A1等位基因与-521C/T多态性位点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对海洛因产生依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141C Ins/Del多态是否与海洛因成瘾易感性有关.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380名海洛因依赖者(依赖组)和27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DRD2-141C Ins/Del基因多态,比较依赖组和对照组DRD2-141C Ins/Del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是否有差异.结果依赖组与对照组相比,DRD2-141C Ins/Del的基因型频率(Del/Del:4.3 vs 6.5;Ins/Del:24.8 vs 27.2;Ins/Ins:70.9 vs 66.2)和等位基因频率(Del:23.6 vs 20.2;Ins:76.4 vs 79.8)差异均无显著性(分别为x2=2.789,P=0.248;x2=2.103,P=0.210).结论 DRD2-141C Ins/Del基因多态与海洛因成瘾易感性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4.
多巴胺D2受体基因-141C Ins/Del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141CIns/Del多态是否与海洛因成瘾易感性有关。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380名海洛因依赖者(依赖组)和27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DRD2-141CIns/Del基因多态,比较依赖组和对照组DRD2-141CIns/Del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是否有差异。结果依赖组与对照组相比,DRD2-141CIns/Del的基因型频率(Del/Del:4.3vs6.5;Ins/Del:24.8vs27.2;Ins/Ins:70.9vs66.2)和等位基因频率(Del:23.6vs20.2;Ins:76.4vs79.8)差异均无显著性(分别为2=2.789,P=0.248;2=2.103,P=0.210)。结论DRD2-141CIns/Del基因多态与海洛因成瘾易感性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 VNTR多态性和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23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102例海洛因依赖者和64例正常对照者的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 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检测5-HT2C受体基因cys23/set23多态性分布.结果海洛因依赖组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 VNTR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5-HT2C受体基因的set23等位基因频率仅为0.9%.结论未发现海洛因依赖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VNTR多态性相关联,在中国汉族人未发现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23多态性.  相似文献   

6.
多巴胺D4受体基因和5—HT2C受体基因与海洛因依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 VNTR多态性和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23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102例海洛因依赖者和64例正常对照者的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 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检测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23多态性分布。结果 海洛因依赖组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 VNTR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5-HT2C受体基因的ser23等位基因频率仅为0.9%。结论 未发现海洛因依赖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 VNTR多态性相关联,在中国汉族人未发现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23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DRD4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雪  徐平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4):432-434
目的探讨多巴胺D4受体第3外显子48bp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DRD4exon48bpVNTR)与海洛因依赖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结果,检测了西北地区187例20~45岁之间海洛因依赖人员的DRD4基因多态性。结果在DRD4exon48bp的重复片段中,海洛因依赖组存在5个等位基因,分别为2,3,4,5,6个重复片段,其基因频率以48bp的2个和4个重复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较高。把等位基因划分为长重复序列(大于等于4次)和短重复序列(小于4次)后,海洛因依赖组长重复等位基因多于对照组(χ2=3.82,P<0.05)。结论DRD4外显子48bpVNTR长重复等位基因与海洛因依赖有关。  相似文献   

8.
多巴胺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在中枢和外周与多巴胺能受体结合产生功能活动。多巴胺在调节躯体运动、调控注意力、影响心脏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针刺可以显著影响机体中枢和外周多巴胺及其受体表达,在针刺镇痛,调节情绪及免疫功能,保护脑内神经细胞,以及参与心血管功能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淡化海洛因心理依赖小鼠成癌记忆的中枢神经生化机制.方法:将经过CPP筛选无明显自然位置偏性的56只雌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以海洛因剂量逐日递增原则注射并进行CPP训练制作海洛因心理依赖模型小氖作为研究对象,电针"内关"、"三阴交"及点刺"四神聪"穴,频率2 Hz,电压2~4 V,电流1~3mA递增,刺激强度以小鼠下肢轻微抖动为度,每次10分钟,每日1次,治疗10次.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海马AchE浓度和DA浓度.结果:①模型组海马AchE浓度较空白组低,P<0.05;电针组海马AchE浓度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AchE浓度仅有升高趋势,P>0.05.②模型组海马DA浓度较空白组高,P<0.05;电针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都可降低海马DA浓度,P<0.01,P<0.05.结论:电针对海洛因心理依赖小鼠具有升高海马AchE浓度和降低海马DA浓度的作用.低频电针可通过调节海洛因心理依赖小鼠成癌记忆保持和激发的重要靶区--海马胆碱能神经系统和多巴胺系统之间的内稳态而发挥淡化成瘾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大鼠海洛因成瘾易感性差异模型,探讨其可能的前额叶皮质D2受体(D2R)及多巴胺转运体(DAT)机制.方法 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30只为生理盐水对照组(SC),其余100只大鼠为海洛因处理组,根据海洛因诱导的CPP强度不同再分为高CPP组(HP)和低CPP组(LP),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高、低偏爱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末次海洛因注射后30min、戒断第1,3,7,14天PFC区D2R和DAT蛋白表达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①高、低偏爱组和对照组之间D2R蛋白灰度值在成瘾期[(149.33±2.51),(135.83±1.78),(99.33±2.84)]及戒断第1[(141.83±2.50),(131.67±1.87),(99.17±3.61)]、3[(132.83±2.40),(122.00±2.67),(100.33±4.26)]、7[(125.67±2.22),(113.17±2.81),(98.33±3.25)]、14天[(116.86±1.94),(108.63±2.31),(98.17±3.8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4.59,65.45,26.50,31.88,11.33,P<0.05),两两比较显示,在各检测时点高、低CPP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CPP组均高于低CPP组(P<0.05);②高、低偏爱组和对照组之间前额叶皮质DAT蛋白灰度值在成瘾期及戒断第1,3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9.17,34.68,12.03,P<0.05),两两比较显示,高、低CPP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至戒断第7天和戒断第14天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偏爱组之间在所有检测时点DAT蛋白灰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洛因慢性处理后,大鼠PFC区D2R和DAT均出现适应性下调;PFC区低D2R可能与海洛因成瘾的高易感性与有关;海洛因成瘾易感性与PFC区DAT的表达可能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中风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笔者采用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的针刺疗法(针刺解痉调气法)治疗疗效。方法将98例脑卒中痉挛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人,取肩髃、肩髎、尺泽、天井、合谷、极泉、后溪、三阴交、血海、解溪、足三里、委中穴,头针患侧对应运动区;手法为行浅刺多捻,针前注重押手的作用,在施术部位切按重压,快速进针,深度约0.5~1.0寸,行小幅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对照组48人,康复训练采用常规Bobath康复训练手法进行治疗;1次/d,40min/次。5次/周,15次为一疗程。完成2个疗程后做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08%;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解痉调气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痉挛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针刺疗法、阿片加针刺疗法与阿片加丁丙诺啡及阿片加韩氏戒毒仪4种疗法对海洛因依赖患者脱毒前后短时记忆量及大脑工作能力指数的影响。方法:用短时记忆汉字卡片测试短时记忆量;应用校字表进行剂量作业试验,检测患者大脑工作能力。结果:针刺前后患者的短时记忆量和大脑工作能力指数有显著性提高(P〈0.01)。结论:针刺能使患者在脱毒前后短时记忆力和大脑工作能力提高,有助于患者打好康复后回归社会的脑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针药结合对造模大鼠认知功能改善扣枢胆碱能神经递质的机理。方法 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复制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观察针药结合对大脑皮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结果 针药结合治疗显著拮抗东莨菪碱诱发的胆碱能系统功能减退。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优于单纯应用针刺及当归芍药散,这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小针刀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 用小针刀法治疗本病 72例 ,用针刺法治疗本病 5 0例 ,进行疗效观察对比。结果 小针刀疗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 10 0 % ,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 86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针刀疗法和针刺疗法对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均有疗效 ,但小针刀疗法显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疗法 ,小针刀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效果好 ,无毒副作用 ,安全可靠 ,简便易行 ,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儿童自闭症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儿童自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患者家属自愿的原则,将80例自闭症患儿分为针刺组与干预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主穴以“自闭十项”为主,每天1次,每周6次,星期天休息,120次为1个疗程;干预组采用综合性措施进行干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认知训练、行为分析及矫正和语言训练,每天1次,每次4 h,每周6次,星期天休息,120次为1个疗程。两组疗效采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PEP)中的功能发展量表进行评价。【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针刺组与干预组均能增加功能发展量表评分(P<0.05);针刺组与干预组比较,针刺组的总体疗效及在改善感知觉、精细动作、粗动作、口语四个方面更加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儿童自闭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解结针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妇科慢性盆腔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辨证口服及灌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解结针法治疗,连续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随访,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于治疗前及随访时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更明显,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随访,2组疼痛评分继续下降,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2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升高作用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解结针法配合中药口服、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痛,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归肾丸结合针刺对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精浆酸性磷酸酶(ACP)的影响。【方法】将105例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归肾丸结合针刺组、归肾丸组、西药组各35例,分别给予归肾丸加针刺、归肾丸以及强的松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精浆ACP的变化。【结果】归肾丸结合针刺组、归肾丸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88.57%、68.57%,痊愈率分别为45.71%、22.86%、11.43%,归肾丸结合针刺组、归肾丸组总有效率分别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归肾丸结合针刺组与归肾丸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ACP均有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AC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归肾丸结合针刺组ACP的改善最明显。【结论】针刺结合归肾丸可有效地调节免疫性不育症患者紊乱的免疫状态,改善患者精浆ACP水平,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