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主要观察38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发生脉络膜脱离的治疗和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病人,23例病人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方法为小梁切除术,其中6例病人结膜下放置丝裂霉素C.治疗主要是局部应用睫状体麻痹剂、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结果 32例病人术后两周发生急性脉络膜脱离,3例病人滤过术后1月后发生脉络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在药物治疗1周至1月后恢复或好转.超声检查是脉络膜脱离诊断的有效方法.结论 脉络膜脱离是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超声是诊断脉络膜脱离的有效方法,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1~1995年间行青光眼滤过手术共150例165眼,术后用检眼镜检出有脉络膜脱离的8例8眼.现将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50例(165眼)术后用检眼镜检出有脉络膜脱离的8例(8眼),发生率4.8%.本院1991~1995年间青光眼术后前房形成后又一度变浅者(包括本组8例)为30例(32眼)占19%.发现有脉络膜脱离的8例中:(1)病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白内障继发青光眼1例.(2)性别:男2例,女6例.(3)年龄:40~50岁2例;51~70岁4例;71~80岁2例.(4)术式:巩膜下咬切并虹膜根切7例,晶体摘除合并虹膜嵌顿1例.(5)临床表现:青光眼术后1~2天前房恢复又消失,无外瘘,角膜皱褶,眼压低,检眼镜下可见1个或数个灰褐色球形隆起边界清晰,表面视网膜无皱褶,不透明,视网膜血管形态正常.(6)治疗方法:药物外加压等保守治疗7例;前巩膜切开前房注气排液1例.  相似文献   

3.
抗青光眼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主张对其治疗应早期手术[1]。我们2年来共遇到抗青光眼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8例,经保守治疗均获治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5年至1997年共收治青光眼457例,其中男206例,女251例,开角型青光眼106例,闭角型青光眼346例,先天性青光眼5例。术后发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8例,占612%。其中开角型青光眼11例,闭角型青光眼16例,先天性青光眼1例。经保守治疗分别于术后5~14天,平均95天,脉络膜脱离恢复,前房逐渐形成。诊断及治疗:抗青光眼术后前房曾一度形成后,再度消失或变浅者多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行小梁切除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4例110眼发生低眼压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探讨。结果 94例110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1眼,发生率为19.09%,眼压8mmHg至测不出,时间术后1-5天。其中滤过过畅9眼,42.86%,结膜瓣渗漏6眼,28.57%,脉络膜脱离6眼,28.57%。通过保守治疗19眼,手术治疗2眼。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常见原因滤过过畅,脉络膜脱离和结膜瓣渗漏。大部分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5.
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在临床上有时所见。我院自1980~1987年遇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无效的12例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2例中男10例,女2例。年龄46~68岁,平均59.5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术前眼压在20mmHg 以下3例,21~35mmHg 1例,35mmHg 以上6例,在他院手术2例,眼压不详。小梁切除术1例,巩膜瓣下咬切术9例,术式不详2例。术后前房完全消失5例,部分消失7例。12例术后眼压均在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 12例 16眼急性闭角青光眼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切除 ,周边虹膜嵌顿术 ,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术资料 :本组 12例 16眼均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其中男5例 6眼。女 7例 10眼。年龄 :48~ 71岁。青光眼急性发作期12眼 ,慢性期 4眼。前房周深 1/ 3CK 6眼 ,1/ 4CK 10眼。房角 :窄Ⅳ 9眼 ,窄Ⅲ 7眼。青光眼发作后三联症者 9眼。眼压 :16眼术前眼压 48~ 6 0mmHg(1mmHg =0 .133kPa)。经药物治疗后其眼压被控制在 2 5~ 2 8mmHg以下方施行手术。方法 :做以上方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分离暴露巩膜…  相似文献   

7.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最常用的术式 ,但其存在术后早期滤过过强引起浅前房、低眼压及术后后期滤过泡瘢痕化而致手术失败。为使术后保持良好的滤过 ,我们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30例 36眼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 12例 14眼 ,女 18例 2 2眼 ,年龄15~ 6 0岁 ,闭角型青光眼 2 2眼 ,开角型青光眼 10眼 ,先天性青光眼 2眼 ,外伤性青光眼 2眼。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 ,做以角膜缘为基底高位结膜瓣 ,于结膜瓣下置浸浴 0 .2 5 g· L- 1丝裂霉素 C棉片 ,大小 4 mm× 2 mm× …  相似文献   

8.
羊膜移植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术后早期浅前房等合并症的发生 ,以及晚期滤过泡消失是常见的并发症 ,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眼压升高 ,致使视功能进一步损害。如何解决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 ,经临床初步观察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2月~ 8月我科应用小梁切除术合并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患者 12例 14眼 ,其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2 6~ 6 8岁 ,平均 5 7.2 4岁。开角型青光眼 1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8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5眼 (多为中晚期患者 )。眼压 4…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在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观察 2 2例 2 9眼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干扰素棉片贴敷的临床效果 ,在术后眼压控制情况和视力提高情况等方面 ,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以评价其疗效。临床资料本组均为住院患者 ,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两组。观察时间 8~ 12月 ,观察内容 :眼压、滤过泡形态、视力等。用药组 :开角型青光眼 3例 4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1例 14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6例 9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例 2眼。年龄 :17~ 81岁。视力 :光感~ 0 0 15眼 ,0 0 2~ 0 16眼 ,0 2~0 3 6眼 ,0 4~ 0 99眼 ,1 0 5眼。两组年龄经统计学处理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采用常…  相似文献   

10.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迅速发展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已应用于临床。我们自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施行这种三联手术 ,对其中随访 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 5 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5 6眼 )中男 18例 ,女 3 8例。年龄43~ 80岁 ,平均 63 4岁。曾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2 8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6例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8例 ,继发青光眼 4例。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控制不良者 12例。术前视力光感~0 2。术前眼压 17 5 3mmHg~ 3 3 98mmHg(1mmHg =0 …  相似文献   

11.
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的复合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通过对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患者术中加入抗增殖药物及可调节缝线的控制 ,抑制或减轻该类患者术后滤过道粘连瘢痕化及阻塞 ,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共收治该类患者 66眼。发育型青光眼 11眼 ;活动期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9眼 ;人工晶体眼继发青光眼5眼 ;ICE综合征 2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17眼 ;外伤性青光眼 7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6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9限眼。其中 1例另一眼为恶性青光眼 ;4眼为二次手术眼 ,余 4例眼轴均 <2 1mm。采用复合小梁术式 ,MMC浓度 0 2~ 0 4mg/ml,作用时间 2分钟 ,缝置 2针外置可调节缝线。根据滤泡情况及前房深度适时拆除可调节缝线 ,术后行滤过泡按摩。结果 经 1~ 18个月的术后观察及随访 ,5 8眼眼压 <2 1mmHg ,成功率为 88%。 5眼 药物治疗眼压 <3 0mmHg ,总有效率为 93 %。 3例手术失败 ,其中 2例为ICE综合征 ,1例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发症持续性低眼压发生率 6 1% ,低眼压性黄斑变性 1 5 %。结论 对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的复合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如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适当 ,其抗增殖药物副作用的并发症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并发症比较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王永毅  白大勇  柴君 《眼科研究》2002,20(5):396-396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现将我院近年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 36例 49眼及其并发症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15 9例( 2 0 2眼 )。术后发生浅前房 36例 ( 4 9眼 ) ,男 15例 ( 19眼 ) ,女 2 1例 ( 30眼 )。年龄 38~ 76岁 ,平均 6 5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6例 ( 39眼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6例 ( 6眼 ) ,开角型青光眼 4例 ( 4眼 )。术后经裂隙灯检查按Speath分级标准确定浅前房度数并作相应处理。2 结果2 .1 浅前房 36例 49眼 ( 2 4 3%)。发生…  相似文献   

13.
小梁切除与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 1996年以来对 2 4例 2 4眼有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2 4例 2 4眼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 14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8眼 ,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2眼。男 9例 ,女 15例。年龄 48~ 79岁。视力光感 4眼 ,手动 4眼 ,数指 10眼 ,0 0 5者 6眼。所有病例均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 ,眼压 <2 0 5 5mmHg(1mmHg =0 133kPa)者 17眼 ,眼压 >2 0 5 5mmHg ,但 <2 4 38mmHg者 2眼。入院时与手术后均给予神经营养药、血管扩张药常规应…  相似文献   

14.
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情况 :取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2月做过青光眼滤过手术并出现明显瘢痕化或同时伴有眼压升高的病例 2 2例 (2 2眼 ) ,男 5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6 0 .1岁 (46~ 74岁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1眼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7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3眼 ,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 1眼。对全部病例检查结膜切口愈合情况、滤过泡形态、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 ,并测眼压、视野检查。术前眼压平常为 39.96±2 .0 6 m m Hg,术后随访 3~ 9个月 ,平均 5个月。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选用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手术部…  相似文献   

15.
1996年 1月~ 1999年 4月 ,我院 12 4例 (148眼 )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者 6 3眼 ,现将浅前房的成因与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3眼浅前房中 ,男 2 8眼 ,女 35眼 ;年龄 2 8~ 76 a,平均 5 7.8a。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42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2眼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9眼。术前所有患者均局部及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治疗 ,3d后眼压控制在 2 1m m Hg(1k Pa= 7.5 mm Hg)以下者 5 4眼 ,眼压在 2 1mm Hg以上者 9眼 ,手术方法均采用小梁切除术或巩膜下咬切术。1.2 浅前房发生原因 滤过引流过强者 5 2眼 ,葡萄膜炎者6眼 ,…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急症 ,急性发作期通过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如能及时进行药物和激光或手术治疗 ,眼压可以下降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往往很浅 ,因此临床上较难观察到是否存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最近我们对一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眼前段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检查 ,发现一些患者伴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 :病人来源于 2 0 0 0年 3~ 4月在我中心确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共 16例 31眼。其中男 4例 ,…  相似文献   

17.
姜双东 《眼科》2002,11(6):331-331
目的:评价小梁造瘘联合深层巩膜切除术治疗闭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了小梁造瘘联合深层巩膜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前房、房角,眼压及滤过泡变化,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5个月。结果:11只眼视力增加2-4行,5只眼无变化,术后第1天12只眼前房形成,房角镜检查见巩膜条之间的房角开放,16只眼术后7个月眼压均低于15.75mmHg(1mmHg=0.133kPa),其中2只眼术后8个月眼压达19.25mmHg,16只眼结膜滤过泡弥散。4只眼术后浅前房,其中1例经B超证实为脉络膜脱离,给予局部滴类固醇眼药水,口服醋氮酰胺和加压包扎等处理后前房加深,脉络膜脱离复位。结论:小梁造瘘联合深层巩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抗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眼球合并青光眼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1998/2011年先天性小眼球患者10例20眼中7例14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随访6~48mo。结果:本组小眼球患者10例20眼中未合并青光眼的3例6眼,眼压正常,未作特殊处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例14眼,初诊眼压22~40mmHg者5眼,>40mmHg者9眼。其中8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21mmHg者3眼,21~30mmHg者2眼,>30mmHg者1眼,患恶性青光眼者2眼;6眼先行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术后3mo再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21mmHg者4眼,21~30mmHg者2眼,未出现恶性青光眼患者。结论:对于先天性小眼球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纯行青光眼滤过手术容易因恶性青光眼而导致手术失败,眼压无法控制,如果先摘除晶状体,则可降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Schlem m管缝线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15例 16眼 ,其中急性闭角型 11例 11眼 ,慢性闭角型 4例 5眼的患者施行了 Schlem m管缝线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按照风间成泰的手术方法是做二层巩膜瓣并切除深层巩膜瓣 ,剪除 Schlemm管外壁 ,并从管断端口分别植入Schlemm管内 6 - 0尼龙线 6~ 8mm ,穿透性小梁切除及相应虹膜剪除 ,水密缝合浅层巩膜瓣。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形成、眼内炎性反应、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有无滤过泡等情况。随访 3~ 10个月 ,平均 (6 .95± 2 .73)个月。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眼压 (30 .2 5± 16 .33) m m Hg(1k Pa=7.5 mm Hg) ,术后 3、6、9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 (18.0 1± 5 .4 4 )、(16 .92± 5 .2 4 )、(16 . 33± 0 .6 5 ) mm H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值分别为2 .74 0、3.0 2 4、3.399,P值分别为 0 .0 13、0 .0 0 7、0 .0 0 4 )。术前平均用药 (2 .5 0± 1.33)种。随访期间眼压≤ 2 1mm Hg14眼(87.5 % )。术后 8眼 (40 % )有少量前房积血 ,大部分 3~ 5 d吸收。 2眼有前房内有形渗出 ,5 d消失。 3眼形成滤过泡 ,其他眼随访未形成滤过泡。无脉络膜脱离、持续性低眼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Schlemm管缝线植入联合小梁  相似文献   

20.
小梁切除术安全可靠是治疗青光眼的基本术式 ,但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尤其是滤过道瘢痕形成 ,使滤过手术失败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我们采用巩膜条嵌顿术治疗不同类型青光眼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术后随访 1年以上的病例情况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一般资料 :1991年 4月~ 1994年 6月在我院住院的青光眼患者共 86例 (89只眼 ) ,其中男 45例 (4 7只眼 ) ,女 41例 (4 2只眼 ) ;闭角型青光眼 6 8只眼 ,开角型青光眼 16只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5只眼。2 .手术方法 :常规球周麻醉、开睑 ,作上直肌固定缝线 ,以 12点为中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