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起于迷走神经颈段的神经鞘膜瘤很少见,近年我们遇到3例,结合文献复习,提出一些临床特点。例1 男,44岁,住院号133442。1981年3月28日以左侧颈部包块发现一年余之主诉入院。肿块生长缓慢、无痛。声音无改变。查体:左侧颈部舌骨平面胸锁乳尖肌深面,可触及3×2.5×2cm 肿物一个,梭形,表面光滑,不随吞咽活动。无压痛无搏动感。术前诊断:左颈部包块待查;神经鞘膜瘤?1982年3月30日在局麻下作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应用颈动脉造影检查了37例颈部肿块,其中颈动脉体瘤14例,颈神经鞘瘤10例,其他性质肿块13例。检查结果和分析表明颈动脉造影对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很有价值。颈部血管性病变和颈动脉体瘤,根据其造影特征,可予确诊。血管造影对颈神经鞘瘤的诊断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细胞瘤 ,是周围神经中常见的良性肿瘤。颈部的神经鞘瘤 ,一般发生于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者较多 ,发生于臂丛神经者罕见。若误诊或手术处理不当常导致臂丛神经损伤。 1998~ 2 0 0 1年我院收治颈部臂丛神经鞘瘤2例 ,现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男 ,4 5岁。因左下颈部缓慢增大的肿块半年余 ,近月阵发性左上肢抖动入院。检查 :左下颈部 ,相当于胸锁乳突肌下 1/3胸锁骨头间扪及约 3cm× 3cm大小肿块 ,光滑 ,可推动 ,无触痛。术前MRI示C5神经鞘瘤。左胸锁乳突肌之锁骨头前 ,距锁骨上方 4cm处发现一 2 .8cm× 3.0cm大小肿瘤 …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MRI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16例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磁共振表现,分析病变发病年龄及临床特征,着重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磁共振表现。结果 (1)16例患者中,14例为良性神经鞘瘤,2例为恶性神经鞘膜瘤,良性神经鞘瘤发病年龄为(52.28±7.62)岁,恶性神经鞘膜瘤发病年龄分别为52岁和64岁,均好发于中老年人;(2)病史为14 d~20年,中位时间为1年;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为质韧或质硬,肿块,边界清或者不清,其中12(12/14)例叩击病变出现神经分布区放射感,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边界不清,质硬肿块,无叩击放射感;(3)9(9/14)例良性神经鞘瘤发生于上臂,5(5/14)发生于下肢,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均发生于上臂,良性神经鞘瘤均小于5 cm,恶性神经鞘膜瘤均大于5 cm;(4)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界不清;14例良性神经鞘瘤中,出现靶征9(9/14)例,神经出入征13(13/14)例,脂肪包裹征9(9/14)例,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未出现靶征,神经出入征1例,脂肪包裹征1例;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等T1、长T2信号影,3例信号不均匀,2例出现液-液分层征象,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其中心出现液化坏死;(5)良性神经鞘瘤平均ADC值为(1.52±0.19)×10-3mm2/s,恶性神经鞘膜瘤平均ADC值为(1.18±0.21)×10-3mm2/s,恶性神经鞘膜瘤低于良性神经鞘瘤ADC值;(6)7例患者术后行中医治疗,所有患者体质及精神状态大为好转,面色红润有光泽,不再易疲劳,抵抗力增强。结论结合磁共振征象和临床特征可提高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颈部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在临床工作中 ,根据其发病年龄、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检查不难做出诊断。笔者随访了我院近 2年来手术后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 ,对其中 7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搜集 2 0 0 0年 1~ 9月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病例共 7例。其中男 2例 ,女 5例 ;年龄 2 2~6 6岁 ;5 0岁以下者 5例 ;病史短于 1年 4例 ,1~ 8年 3例 ;均以逐渐长大、无痛性肿块就诊 ;肿块位于右侧 5例 ,左侧 2例。无伴随症状 ,检查时见肿块多为中等硬度 ,压之不痛 ,2例肿块左右活动大 ,上下活动小。1.2 …  相似文献   

6.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瘤,来源于神经鞘膜,多见于中年人.我科收治-例右侧颈部神经鞘瘤,在诊断治疗上均较特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神经鞘膜瘤临床少见,文献较少报道。现将我院遇到的经超声引导自动组织活检诊断的1例颈部多发性神经鞘膜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神经鞘膜瘤(Neurilemmoma)是起源于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1],可单发或多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发生于颈部者,其诊断与治疗易与颈部转移性肿瘤混淆,误诊率较高,临床上有研究意义,我科收治的1例颈深部神经鞘膜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9~1998年9月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25例,报告如下。1临庆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男9例,女16例,年龄19~69岁,平均43岁。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神经鞘瘤24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肿瘤部位:多发生在颈侧中上部,咽部间隙,颌下,舌下,腮腺及锁骨上区。肿块常以前后移动,而上下活动受限为特征。发生子迷走神经9例,颈丛神经6例,颈交感神经3例,舌下神经2例,舌神经及面神经各1例,3例来源不明。25例中除1例恶性神经鞘瘤首发症状为肿块部位剧痛而就诊外,其余24例均为颈部无痛性肿块,咽部异物感等。本组病例最大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盆腔神经鞘膜瘤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盆腔神经鞘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中,女1例,男2例,年龄36~72岁。均为体检时B超发现盆腔囊性或实质性占位,均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查体能触及盆腔肿块。2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2例经膀胱镜检查。3例均行开放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证实3例肿瘤均来源于生殖股神经,打开神经鞘均可保留神经将肿瘤剥除。病理符合神经鞘膜瘤诊断。术后随访3~8个月,肿瘤无复发,无感觉及运动神经系统异常。结论膀胱周围无症状性肿瘤应考虑神经鞘膜瘤的可能性。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关键点是避免损伤神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比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的MSCT的横断面及其多平面重建(MPR)表现. 结果 30例神经鞘瘤中,位于颈动脉间隙22例,椎旁间隙肿瘤8例.MSCT平扫见肿块内密度均匀9例,其内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或均匀类囊样密度;密度不均匀21例,其软组织密度内可见更低密度影,并见2例高密度钙化.MSCT增强见肿块呈均匀明显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21例,病灶内可见增强部分呈斑驳样,形态不规则. 结论 MSCT可以清晰地显示颈部肿瘤与邻近血管、椎间孔和椎管的关系,对颈部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神经鞘膜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在我院收集到的近年住院眼眶及眼睑肿瘤18例中,发现神经鞘膜瘤共有3例,其中上睑神经鞘膜瘤一例,眶神经鞘膜瘤二例,均经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确诊,占眼科住院肿瘤的0.17%。二例眶神经鞘膜瘤的临床表现颇为  相似文献   

13.
神经鞘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来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细胞,故亦称雪旺瘤,也称神经鞘膜瘤。此瘤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常沿周围神经、颅神经或交感神经等大神经纵轴生长。我院1978年9月~1997年8月共收治2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6岁,其中25~45岁21例,占75%。发生部位:颈部19例,颌后、颌下6例,口内3例。其中发生在神经干12例:迷走神经4例,下颌神经3例,颈丛神经2例,舌神经、舌下神经及耳大神经各卫例。本组病例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27例为良性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4.
颈部肿块的超声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部肿块超声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超声误诊而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颈部肿块病例,由超声及头颈科医师共同分析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1例神经鞘瘤误诊为淋巴结结核,1例锁骨上转移性肿块误诊为甲状腺癌,2例颈动脉体瘤分别误诊为颈部转移灶及神经纤维瘤,1例淋巴瘤误诊为颈部转移灶,1例淋巴结结结核误诊为颈部转移灶。结论 颈部肿块病种多样,超声医师应在熟悉各病超声表现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全面分析,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表现及其相关的病理基础 ,旨在揭示颈部不同组织类型神经源性肿瘤特有的MRI表现 ,尤其是副神经节瘤与神经鞘肿瘤的鉴别诊断 ,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表现 ,并与相应的病理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进行对照分析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颈部副神经节瘤病程长于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 (P<0 .0 1)。它们在年龄及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别 (P>0 .0 5 )。 (2 )不同组织类型的神经源肿瘤的肿块大小及形状无明显差别。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肿块边缘光滑 ,而副神经节瘤肿块边缘多数不光滑 (P<0 .0 1)。 (3) T2 WI上副神经节瘤绝大多数呈中等信号 ,神经鞘肿瘤绝大多数呈高信号 (P<0 .0 1)。 T1 WI上它们基本上都呈低信号。(4)副神经节瘤信号相对均匀 ,神经鞘肿瘤信号不均匀 ,尤以 T2 WI上为突出 (P<0 .0 1)。增强扫描 ,副神经节瘤多呈均匀强化 ,而神经鞘肿瘤 10 0 %显示不均匀强化 (P<0 .0 1)。 (5 )大多数副神经节瘤肿块内及其周围可见斑点状及迂曲条状血管流空影 ,而神经鞘肿瘤几乎见不到这种征象 (P<0 .0 1)。 (6 )靶征仅见于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及副神经节瘤无此征  相似文献   

16.
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因其来自周围神经鞘膜上的雪旺氏细胞,故又称雪旺氏细胞瘤。多发于颅神经,如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其次为周围神经。现收集我科从1978-2008年30年间资料完整的发生在口腔领面颈部神经鞘膜瘤68例,结合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林华维  刘强 《重庆医学》2015,(23):3312-3312
面神经鞘瘤起源于面神经感觉纤维的雪旺细胞,来源于神经鞘膜发生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临床可表现为腮腺肿块,且无明显周围性面瘫症状,易被误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或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 瘤)。头颈部神经鞘瘤多发生于颅神经,面神经上的神经鞘瘤临床较少见,发生于腮腺区的面神经鞘瘤更加少见。本文对本院近期遇到的1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8.
咽神经鞘瘤误诊误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尧机  邓端燕 《广西医学》2005,27(7):1054-1055
咽神经鞘瘤是一种误诊、误治率很高的疾病,我院自1992 年至2002年共收治咽神经鞘瘤9例,其中误诊4例,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8-67岁。病程3个月-8年,以颈部肿块首诊3例,吞咽困难、讲话含糊不清3例,咽痛伴头痛2例,反复出血1例,就诊至确诊时间为10 -147d。7例治愈,2例复发后治愈。  相似文献   

19.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或雪旺细胞瘤,是来源于神经鞘膜细胞的良性肿瘤,颈部为其好发部位之一,约占全身神经鞘瘤的10%,任何神经均可发生,如交感、迷走、臂丛、颈丛等,其中以交感及迷走神经最常见。本文回顾1998年12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治疗14例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环后间隙神经鞘瘤1例湖北省荆州地区医院(434100)刘勋平神经鞘膜瘤是神经鞘膜细胞发生的良性肿瘤,来自外胚叶的雪旺细胞。好发部位为大的外周神经干,特别是四肢屈侧,其次为颈部、面部、头皮、手部、后纵隔障等。发生于喉部者罕见。规将我院遇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