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患者女,53岁,因双下肢皮疹、结节、皮肤破溃18年,伴疼痛半年于2007年8月20入住北京协和医院。  相似文献   

2.
重叠综合征并继发性红热痛症临床少见,现报道如下。患者女,60岁。因对称性多关节痛1年,加重伴双足肿痛10d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关节痛,无晨僵,当地医院口服中药及雷公藤多苷、双氯氛酸治疗半年,效果欠佳。后关节疼痛加重,伴晨僵,持续约2-3h,遂就诊于我院,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患者,董X,女性,46岁,因多饮、多食、多尿伴消瘦2年加重伴四肢麻木3月,于2004年4月26日入院。患者2年来,无诱因下出现多饮,每日饮水约4000ml;多食,每日主食8~9两,仍时有饥饿感;多尿,每日排尿7~8次,总量2000~3000ml,消瘦明显,  相似文献   

4.
赵攀  郭杨利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063-1064
目的探讨纤支镜下病灶内滴注加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伴空洞涂阳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耐多药肺结核伴空洞涂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加替沙星介入治疗组42例,常规内科处理组4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加替沙星介入治疗组在控制患者症状,促进体征转归,缩短涂阳转阴时间,特别是围手术期缩短涂阳转阴的治疗疗程,创造手术时机等多方面均优于常规处理组。结论纤支镜下病灶滴注加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伴空洞涂阳,可有效控制患者症状,缩短涂阳转阴病程,特别是为空洞型肺结核合并大咯血病人争取手术时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Still病1例     
郭英 《山东医药》2007,47(4):85-86
患者男,16岁,因反复发热,多关节肿痛10a入院。10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38~40℃。伴全身多关节肿痛.以双膝、双踝较明显。曾出现一过性面、颈、躯干处点状或搔抓样皮疹,伴乏力、纳差。10a间两次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均诊为“类风湿(全身型)”,予强的松、消炎痛等治疗,出院后长期服强的松。时有发热伴全身多关节肿、痛,轻咳、乏力、纳差,加服消炎痛后可退热。近半年余上述症状加重。10a来,生长发育明显迟缓,智力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剑突下隐痛1月,复发加重20min.于2005年1月31日入院。入院前1月,患者反复出现剑突下隐痛,无放射,约1~2d发作一次,持续数分钟至2h可自行缓解,多在活动时出现,伴心悸,无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一直按“胃炎”治疗。入院前20min,解大便后出现剑突下剧烈疼痛,伴双肩及双上肢放射痛,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多软骨炎致气道狭窄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 ,男性 ,30岁。因声嘶 15月 ,加重伴吸气性呼吸困难半年于 2 0 0 0年 5月 2 4日入院。患者于 1998年 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廓红肿痛 ,无化脓及破溃。在当地医院予先锋V及先锋必抗炎治疗 ,2~ 3个月后红、肿、痛渐消退。于 1999年 2月出现声嘶 ,不伴咽痛、咳嗽、呼吸困难。在当地和外地多家医院以咽喉炎治疗无好转。同年 7月发现鼻梁塌陷 ,11月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喉部喘鸣音 ,轻微活动即感胸闷、气短。在当地以哮喘治疗无好转。既往患者身体健康。查体 :左侧耳廓下部较右侧略增大 ,鼻梁塌陷成鞍鼻。喉部及双上肺可闻及吸气性哮鸣音 …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 患者男,40岁。2003年5月24日因口腔黏膜溃疡伴发热及体重减轻门诊以“天疱疮”收入我院口腔科。患者于2002年12月出现口腔溃疡伴疼痛,随后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曾在我市多家医院就诊,并行口腔溃疡的组织病理检查,报告为非特异性炎症。患者一直在外院门诊用抗生素、间断激素及局部对症治疗,无明显疗效。患者自诉病程中体重减轻近20kg,无固定职业,发病前有短暂吸毒史(静脉注射毒物)。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临床效果已被国际上多中心临床试验充分证实,它不仅能明显改善这些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病死率,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手段,2005年已被AHA/ACC以及ESC列入治疗心力衰竭的I类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7岁。因右眼视力下降5年,角膜移植术后19d,视力进一步下降1周入我院。患者右眼视力模糊伴反复口腔溃疡5年,左眼视力下降2年,伴皮肤针刺反应阳性,诊断白塞病、双眼色素膜炎。给予散瞳等一般眼科处理,局部或(和)全身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当泼尼松减量至20mg/d时,疾病复发。2年前除给予口服激素治疗外,并加用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单用或联用环孢素A、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及雷公藤多苷等),但效果不理想,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结节性多动脉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结节性多动脉炎中心发言杨俊伟1病史概要男性患者,47岁,以高血压2年,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异常入我院。患者于1992年体检时发现高血压24.0/16.0kPa,伴轻度头昏、头痛,无明显视物模糊、耳鸣、浮肿等症状。当时未做全面检查,也未...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1岁。主因“腹痛、黑便伴全身皮疹20天”经门诊以“腹痛、黑便原因待查”于2004年2月10日收入院。患者20天前无诱因出现脐周及下腹部持续性胀痛,排黑色糊状便,每日5~6次。于躯干、四肢出现散在多处片状红色斑丘疹,瘙痒明显。腹痛症状逐渐加重,难以忍受,并出现尿频、夜尿增多,伴尿色较深,遂收入我院治疗。既往体健。入院查体:躯干四肢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全腹  相似文献   

13.
陈荣新  叶胜龙 《肝脏》2006,11(4):290-291
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Morito Monden等认为,HCC的预后一般很差,即使是根治性切除后5年的生存率局限在25%~58%。虽然已经发展了各种治疗方法,但治疗后复发率非常高,许多患者病情进展到晚期伴血管侵犯和肝内多发转移。合并有门静脉主要分支癌栓(Vp3)的患者预后极差。几乎所有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多在几个月内死亡。即使是能够冒险手术切除,预后也很差。况且,常规的治疗方法不适合这些患者。尝试动脉灌注化疗,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对这些难治性HCC伴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需要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横纹肌溶解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1~2014-09在开封市中心医院确诊为横纹肌溶解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HVHF组和HVHF联合PE组,每组各1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 d后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红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5 d后生命体征较治疗前稳定,APACHEⅡ评分、血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红蛋白、TNF-α、IL-1、IL-6下降明显(P0.05)。HVHF+PE组较HVHF组肌红蛋白下降更为明显(P0.01),而血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TNF-α、IL-1、IL-6的降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VHF与PE均能有效清除横纹肌溶解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及肌红蛋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而PE清除肌红蛋白的筛选系数明显高于血液滤过,故治疗横纹肌溶解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优先选择HVHF联合PE。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 患者男,33岁。因多尿、多饮、发热3个月,活动后气短2个月于2006年5月17入院。患者2006年2月始无诱因出现多尿,每日尿量5000-6000ml,伴口干,多饮,饮水量每日5000ml。无多食、消瘦、头痛及视力视野改变。无眼干、腮腺肿大。逐渐出现发热,以午后为著,体温最高38.5℃,感畏寒,无寒战、盗汗。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28岁,因进行性气短5年于2006年3月21日拟诊组织细胞增多症X入院。患者于1999年10月不明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每日尿量达5600ml,伴气短。左颈部肿块,2001年曾诊断“中枢性尿崩症”、“桥本甲状腺炎”,给予氨甲酰苯革、左旋甲状腺素片等对症治疗20余d后症状稍有缓解,继续服药3个月,于2003年5月颈部出现多个无痛性肿物(约大豆大小),表皮红肿、瘙痒、破溃,流黄色水样分泌物,并且气短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20岁,因颈部包块伴疼痛50余天,颈部活动受限40d于2005年1月14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11月下旬颈部出现包块伴疼痛。2004年12月初颈部疼能加重,伴头部及双上肢活动受限而就诊。2004年2月曾患“肺炎”,经抗感染治疗治愈,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80次/min,呼吸16次/m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波干预治疗对脑卒中伴昼夜睡眠规律颠倒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收治的脑卒中伴昼夜睡眠规律颠倒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波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睡眠时间,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多导睡眠图(PSG)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变.结果 治疗前睡眠时间、AIS评分、PSG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睡眠时间、AIS评分、PSG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用脑波干预治疗,能促进脑卒中合并昼夜睡眠规律颠倒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8岁,因口干、多饮、多尿7年,反复发热近2个月于2003年9月17日收入我科。患者于7年前诊断2型糖尿病,长期口服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尚可。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以上,当地医院予抗感染、补液、胰岛素等治疗,2天后体温正常出院。1个月后再次发热,体温最高39.8℃,伴腰痛和右肩、左髋、左膝关节酸痛、小便费力等,住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20.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室率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洋地黄是首选药物,但单用洋地黄对部分患者心室率控制并不满意,因此我们以地高辛合用小剂量美多心安治疗CHF伴快室率房颤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