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采用标准超声方法测定肱动脉部位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能力(FMD)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测量双侧颈动脉分叉处近端1cm处舒张末期的IMT.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6个月FMD显著增加(P<0.05),IMT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降血压的同时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IMT.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临床病理生理症候群,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T)及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T).已有资料表明,内皮功能失调是冠心病(CHD)的早期表现之一,在ACS中发挥主要作用[1].有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ACS患者的病死率[2],与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有关[3].本研究旨在观察辛伐他汀对AC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袁先琢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13-2214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共纳入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辛伐他汀十氨氯地平),对照组(氨氯地平)。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CIMT的变化,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压及CIMT的减少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4.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宇 《江苏医药》2002,28(11):850-852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并计算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利用超声法测定静息时肱动脉内径基础值(D0)、反应性充血试验时肱动脉内径(D1)。结果 辛伐他汀组TC、TG和LDL-C显著下降(P<0.05,或P<0.001);而对照组血脂无明显变化。两组D0均无显著变化(P>0.05);辛伐他汀组D1显著增高(P<0.001),对照组D1显著变化(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血脂,且能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①血脂指标:观察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2.41±0.31 vs 3.42±0.58,1.26±0.32 vs 2.24±0.52,1.62±0.42 vs 2.55±0.56)mmol/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1.49±0.41 vs 1.17±0.22)mmol/L;②颈动脉内膜情况:观察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0.81±0.18 vs 1.22±0.22)mm,(21.55±3.13 vs 32.03±4.32)mm2],血管内径大于对照组(5.26±0.69 vs 4.18±0.48)mm;③血管内皮功能:观察组(D1-D0)/D0高于对照组(12.52±1.52 vs 6.32±1.14)%。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减少斑块面积和内膜中层厚度、改善内皮功能,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降脂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轻中度高血压伴或不伴代谢综合征对颈动脉厚度的影响。方法 40例轻中度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及38例轻中度高血压不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血脂三项、年龄、体质指数、高Lp(a)例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相关数据。结果轻中度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较对照组在发病年龄、血三酰甘油水平、高Lp(a)例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在体质指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高Lp(a)、血脂异常、高血压可能共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在治疗中除降低血压,还要改善血脂、胰岛素抵抗、高Lp(a)水平、体质指数情况,预防动脉硬化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探讨普罗布考联合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ox-LDL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为我院2009年1月-2012年住院确诊的ACS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普罗布考联合辛伐他汀)与对照组(辛伐他汀)各32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x-LDL、CRP、IL-6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ox-LDL的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ox-LDL水平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RP、IL-6水平分别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普罗布考可能通过抑制ACS患者氧化应激,从而发挥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且与辛伐他汀联用除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外,还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而发挥抗炎作用,二者联用治疗ACS具有较好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鲁峰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4):1237-1240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100 mg?d-1)治疗、处理并发症及基础疾病等。普罗布考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 0.5 g,bid。 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1,6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评估,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6个月后,普罗布考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用药6个月后普罗布考组血脂、血ET-1及ox-LDL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普罗布考组NO及FMD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血NO,ET-1,ox-LDL及FM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布考组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布考能显著地改善神经功能,调整血脂代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血脂清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清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阿托伐他汀组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血脂清组予血脂清1包,3次/d;联合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血脂清1包,3次/d;疗程均为8周。测定3组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及IMT的变化,并计算IMT与颈总动脉管腔内径的比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TC、LDL-C、IMT均降低,血脂清组及联合治疗组TG降低,HDL-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之间两两比较,TG、LDL-C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降低,阿托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均优于血脂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阿托伐他汀组与联合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升高,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血脂清组;IMT降低,联合治疗组均优于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阿托伐他汀组与血脂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阿托伐他汀组肝功能轻度升高3例,血脂清组及联合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血脂清可以有效调脂,与西药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疗效更佳,并可以显著降低IMT,是治疗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脂质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近年来大规模的临床实验已经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主要冠脉事件,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机制改善冠心病的预后,这些机制包括:改善内皮功能、抗细胞增殖、降低血栓形成的倾向、降低损伤部位炎症反应等。我们设计本研究旨在观察短期服用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性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1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两组治疗3月后观察疗效。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s—CRP和Hcy。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和Hcy均有明显下降,并且观察组治疗后下降更明显(t=10.3259,t=5.5792,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可以明显降低急型冠脉综合征患者的hs-CRP和Hcy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氢氯吡格雷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1月-2009年5月间在我院治疗的ACS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同时给予氢氯吡格雷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为(39.26±2.21)%,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为(43.78±2.23)%,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心绞痛复发12例(35.29%),再住院8例(2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例(70.59%)、17例(5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对照组有1例中风患者.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无其他明显副作用.结论 氢氯吡格雷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确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共入选90例确诊高血压患者,每天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进行12个月随防。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降压治疗前后的颈动脉IMT,并观察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完成12个月随防的85例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降压疗效明显,颈动脉IMT明显减低,从治疗前的(0.95±0.06)mm减低到治疗后的(0.86±0.07)mm(P<0.05),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颈动脉IMT进展,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 6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患者发病48小时内口服辛伐他汀(20mg/d)。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QuicRead法分别测定二组血浆中治疗前、治疗4周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设正常对照组(健康组)。随访6个月,观察ACS患者心脏事件如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等死亡发生率的差异的显著性。结果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ACS患者TNF-α、IL-6、CR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两组TNF-α、CRP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治疗组IL-6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虽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辛伐他汀降血脂治疗可明显减少心血管急性事件,其机制与减轻炎症反应,特别是抑制IL-6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炎症的影响。方法:将9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49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9例,另设健康组49例.测定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清超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98例ACS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对照组治疗8周后,hs—CR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经辛伐他汀8周治疗后,hs—CR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对ACS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96例ACS患者,通过测定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水平(FSI),计算其胰岛素抵抗指数(IR),据此将之分为胰岛素敏感组和胰岛素抵抗组,分别于第4、8、12周测定FBG、FSI、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 IR与NO、EDD呈负相关(r=-0.451、P=0.000,r=-0.280、P=0.006);IR与VEGF呈正相关(r=0.614,P=0.000);NO与EDD呈正相关(r=0.228,P=0.026),NO与VEGF呈负相关(r=-0.385,P=0.000);VEGF与EDD呈负相关(r=-0.263,P=0.010)。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及VEGF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丁莉鲁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74-227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心室晚电位(VLP)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60例ACS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用常规治疗,B组用辛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ACS病人治疗前后VLP阳性率的变化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ACS病人治疗后VLP阳性率均有减少,而B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CS病人的VLP阳性率,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45例无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全部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颈动脉斑块数、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数、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EDD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紧密联系,两者是临床预防冠心病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9.
张慧敏  艾辉  刘飞 《中国医药》2014,(7):943-94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无手术指征的ACS患者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开始每天晚上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3及6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VEGF浓度,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 CRP。观察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前后受试者的心功能及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30例患者的VEGF 分别为(34±8)、(75±8)和(140±11)pmol/L;hs CRP分别为(10.3±5.4)、 (4.4±1.4) 和 (2.1±1.1) mg/L,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 VEGF及hs 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心功能Ⅲ级治疗前为29例,治疗3个月后为16例,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Ⅱ级为24例和Ⅰ级6例。治疗前30例患者均有心绞痛发作,治疗3个月后心绞痛发作只有16例,治疗6个月后仅有3例偶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12例,治疗后0例。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使ACS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 hs CRP水平明显降低;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患者血清VEGF水平促进了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7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被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氢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