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栋  朱军 《山东医药》2003,43(27):59-60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且最危险的继发病变。按伤后至血肿症状出现的时间 ,其可分为急性血肿 (3天内 )、亚急性血肿 (3天至 3周 )、慢性血肿 (>3周 )。根据血肿所在解剖部位 ,其又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及特殊部位血肿。1 临床特点1.1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 ,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性骨折患者 ,以额颞部和顶颞部最多。其病情进展迅速 ,患者常在数小时内出现昏迷 ,发展为脑疝。慢性硬膜外血肿多源于静脉出血 ,发展较慢 ,早期不易觉察。急性硬膜外血肿…  相似文献   

2.
刘仍利  朱树干 《山东医药》2002,42(21):51-5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 2 0世纪 6 0年代光导纤维问世 ,脑内窥镜及其附件不断改进 ,加之理想的显微手术器械、超声引导、CT和 MRI三维重建图像、超声吸引和激光等应用 ,脑内窥镜已成为神经外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脑内窥镜下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现已比较普及 ,不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等自发性脑出血 ,还是外伤性颅内血肿 ,均可通过脑内窥镜手术进行清除。多数文献报道 ,适于采用脑内窥镜清除的颅内血肿类型主要有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和慢性硬膜下血肿 ;亦有人用脑内窥镜清除急性硬膜外血肿取得良好效果。其手术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清除颅内…  相似文献   

3.
1995年 8月~ 1998年 11月 ,我们施行急性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 32 7例 ,其中有 17例在清除原发性颅内血肿同时发生对侧远隔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 ,经及时手术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2 4~ 5 8岁 ,平均 41岁。车祸伤 13例 ,高处坠落伤 4例 ,皆为直接减速性损伤。术前 17例均有意识障碍 ,GCS4~ 8分 ,均有一侧瞳孔散大 (无两侧瞳孔散大 ) ,一侧肢体偏瘫 ,巴氏征阳性。本组原发颅内血肿 (外伤后首次 CT显示 )分别为硬膜外血肿 8例 (位于受力部位 ) ,硬膜下血肿 5例 ,脑内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 …  相似文献   

4.
张乐祥  车俊城  郝斌 《山东医药》2003,43(15):50-50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DTIH)是指头外伤后首次检查(脑血管造影或CT扫描 )未发现颅内血肿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的颅内血肿 ,或清除外伤性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者 ,可为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脑室内或多发性血肿。 1988~ 1999年 ,我科共收治DTIH 6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48例 ,女 18例 ;年龄 18~ 66岁 ,平均5 2岁。其中减速性损伤 5 9例 ,加速性损伤 3例 ,复合伤 4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测量表 (GCS)评分 13~ 15分 3 3例 ,9~ 12分 2 1例 ,3~ 8分 12例。头痛 60例 (部分由家属代述 ) …  相似文献   

5.
对146例老年颅内血肿患者的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致伤原因中坠落伤占49%、车祸伤占25%,打伤占11%,原因不明占15%。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在各种血肿中,慢性硬膜下血刀性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9例,急性脑内血肿14例,急性硬膜下血肿俣并脑内血肿25例,亚急性硬下血肿7例,颅脑CT扫描均发现颅内有不同密度的阴影。136例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以来,我院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治疗幕上颅内血肿37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212例,女158例;年龄12~88岁,平均46.7岁。血肿种类:硬膜外血肿78例中,急性硬膜外血肿3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72例,慢性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89例中,亚急性硬膜下血肿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72例;脑内血肿203例中,基底节区158例、丘脑出血23例、皮质下出血22例。出血量30~110ml,平均50.2ml;车祸伤108  相似文献   

7.
颅脑外伤导致颅内出血,引起颅内血肿。根据部位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颅后窝血肿和多发性血肿。患者手术后需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为加速某些患者术后伴有轻度头痛和肢体无力等症状的恢复,我们为患者做一些饮食调养与生活调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颅脑外伤导致颅内出血,引起颅内血肿.根据部位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颅后窝血肿和多发性血肿.患者手术后需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为加速某些患者术后伴有轻度头痛和肢体无力等症状的恢复,我们为患者做一些饮食调养与生活调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头痛、呕吐、颈强、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的一组疾病,急性期CT表现为脑沟、脑裂及蛛网膜下腔呈高密度改变。由于不同部位、不同原因导致的SAH,除脑沟脑裂及蛛网膜下腔积血外,在颅内某些部位可有局限性大量积血或称之为血肿,包括SAH合并脑池积血、脑内血肿、脑室出血、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等。结合我们近年来观察的病例概述如下。1 脑池积血SAH患者CT扫描见脑沟、脑裂呈普遍高密度影像外,见某些脑沟、脑裂、脑池高密度积血,血量较其它蛛网膜下腔部分明显为多,称之为脑池血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64例,均行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37例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观察组),227例未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对照组)。自制EXCEL表格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受伤机制(加速性损伤和减速性损伤)、首次CT检查时间、颅脑损伤程度、开放性损伤情况、脑挫裂伤情况、颅骨骨折情况、血肿位置(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血肿量、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糖、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入院至手术时间及去骨瓣减压术情况,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机制、首次CT检查时间、开放性损伤发生率、脑内血肿发生率、血肿量、收缩压及PT、FIB、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颅脑损伤程度重于对照组,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发生率及舒张压、血糖、行去骨瓣减压术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TT、APTT长于对照组,入院至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颅脑损伤〔OR=3.757,95%CI(2.475,5.797)〕、脑挫裂伤〔OR=2.874,95%CI(1.574,4.264)〕、颅骨骨折〔OR=1.864,95%CI(1.162,3.465)〕及TT延长〔OR=1.964,95%CI(1.254,4.038)〕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及TT延长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比较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6例和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8例的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病死率、血肿消失速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和保守治疗相比,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有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颅内血肿消失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1)。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变化,术前和术后3 d血清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指标变化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 05)。两组术后3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 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IL-6、CRP和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 05)。两组术后3 d血清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 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Cor和NE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效果显著,且对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颅CT双期增强扫描及灌注扫描在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扩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的头部CT双期增强扫描及灌注扫描影像资料,观察初诊头部CT检查脑内血肿发生的部位、血肿大小、形态及密度,记录"点征"发生位置、数量及脑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结果 53例脑内血肿扩大患者发生丘脑43例(81. 13%),外囊区10例(18. 87%),其中累及颞叶7例(13. 20%),额叶1例(0. 01%)。脑内血肿形态不规则40例(75. 47%),血肿密度不均匀26例(49. 05%),其中有13例血肿有形态不规则及密度不均匀;点征检出37例(69. 81%),其中动脉期检出28例,静脉期检出9例,7例为多处点征。血肿周围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的位置不同,灌注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颅内血肿的双期增强扫描点征的观察及灌注扫描ROI区参数比较,可有效预测颅内血肿是否扩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1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非手术区DTICH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在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的非手术区颅内血肿占同期的7.5%,86%合并脑挫裂伤,58.6%合并颅骨骨折.首次术前外伤原发性颅内血肿量较大,平均56.4 ml.69%术后去骨瓣减压和常规颅外引流.术后非手术区DTICH发生在72 h内,其中13例为硬膜外血肿,5例为脑内血肿,3例为混合性的硬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21例术后DTICH再次手术治疗,恢复良好5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23.8%.结论 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是脑挫裂伤及颅骨骨折的结果,手术导致的颅内压急剧下降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999~ 2 0 0 2年 ,我们共收治一侧硬膜外血肿合并对侧脑挫裂伤继发脑内血肿患者 38例 ,并对其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3例 ,女 5例 ;年龄 15~ 72岁 ,平均38.5岁。其中车祸致伤 34例 ,坠落伤 3例 ,摔伤 1例。CT检查示一侧颞部硬膜外血肿合并对侧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12例 ,一侧颞部硬膜外血肿合并对侧额颞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9例 ,一侧额颞硬膜外血肿、额叶脑挫裂伤合并对侧额颞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7例 ,一侧颞部硬膜外血肿、额叶脑挫裂伤合并对侧额颞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6例 ,一侧颞部硬膜外血肿、额叶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所致颅内静脉性出血的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06—2013年间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全脑血管造影(DSA)或头颅静脉核磁共振成像(MRV)或头颅静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V)检查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经头颅CT证实存在出血共24例,总结其出血在CT平扫影像的特点。结果出血部位除3例位于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外,其他均分布在脑叶。其中上矢状窦病变7例,其并发的出血主要位于额叶;侧窦病变7例,其并发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同侧的颞叶及顶叶;多个静脉窦病变共10例,为上矢状窦合并一侧和(或)双侧侧窦病变,其并发出血可位于额、顶、颞及枕叶。就出血形态而言,渗血、点片状出血共13例,类似动脉性出血的实体血肿共3例,实体血肿合并渗血共5例,出血周围可合并与血肿体积不匹配的大面积低密度区,实体血肿其低密度区直径/出血直径=1.85(1.62~2.27)。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所致静脉性出血多见于脑叶,可多部位同时发生,多呈点片状渗血,较少形成实体血肿。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的微创清除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治疗方法有外科开颅手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锥颅碎吸术和内科保守治疗等。近年来开展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继内科治疗与开颅血肿清除术之后的一种新技术,其优越性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认识,而得以广泛地应用。为了在临床上更好地、规范化地应用这一技术,将其适应证、并发症以及脑出血相关基础知识,介绍如下。颅内血肿的演变高血压脑出血后,血液进入脑实质(或脑室)或形成血肿。一般认为有三阶段变化:①血肿内血液处于不同凝固状态,其周围脑组织水肿或坏死(<4d);②血…  相似文献   

18.
脑肿瘤性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海 《山东医药》2002,42(8):54-55
脑肿瘤性出血 (hemorrhage caused by brain tumours)也称脑肿瘤卒中。有人统计 ,5 %~ 8%的肿瘤可发生出血 ,而发病较急 ,多需急症处理 ,应引起临床重视。肿瘤出血以脑转移瘤最常见 ,其次是胶质瘤 ,脑膜瘤、垂体瘤、脊索瘤、神经纤维瘤等。1 肿瘤出血类型根据脑肿瘤出血部位 ,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瘤内出血 :约战 80 % ,出血位于肿瘤内 ,部分血肿可破到肿瘤外形成脑实质内瘤周血肿。常见的肿瘤类型为胶质母细胞瘤、转移瘤、垂体瘤等。 2蛛网膜下腔出血 :占 15 %左右。多是位于脑表面的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转移瘤、垂体瘤引起。 3脑室内…  相似文献   

19.
1995年2月~1999年6月,我科收治64例外伤性脑疝患者64例,在开颅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的基础上,加行腰穿加压注液术,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治疗组)64例中,男43例,女21例;年龄10~67岁,平均39.4岁。血肿位于额部6例,额颞顶部34例,颞顶枕部10例,颞顶部8例,顶枕部6例。血肿量为30~225ml,平均67.5ml。其中硬膜外、下血肿和(或)并急性脑肿胀50例,广泛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6例,颅内血肿合并原发脑干伤4例,迟发性颅内血肿4例;颅顶骨折11例,颅底骨折13例;合并胸部外伤3例,腹部外伤5例,四肢…  相似文献   

2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多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而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作用研究较少,其中有伴发颅内血肿的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使用t-PA的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了解应用t-PA治疗时发生颅内血肿的相关因素。其中,74例患者在发病90min内接受t-PA治疗,结果有3例(4%)出现颅内血肿,另20例患者在91~180min内接受t-PA治疗,结果有2例(10%)出现颅内血肿。t-PA剂量≥0.90mg/kg的72例中仅1例(1%)发生颅内血肿。舒张压≥13.3kPa(100mmHg)的22例患者中有4例(18%)发生颅内血肿,而舒张压在13.3kPa以下的72例患者中仅1例(1%)发生颅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