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应用锁孔入路的新理念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颞下经硬膜外锁孔入路提供依据。方法 模拟颞下经硬膜外锁孔入路,对10具经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测量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 颞下经硬膜外锁孔入路可以充分暴露海绵窦外侧壁及其内部结构。结论 颞下经硬膜外锁孔入路可用于累及海绵窦肿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背景蝶岩斜区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设计成为神经外科界关注和探索的难题之一.此部位手术多采用颞下入路、扩大中颅窝入路、Kawase入路、额颞眶颧入路等,但这些入路颅外组织损伤较多,存在大范围的无效暴露及不必要的结构破坏.为此,本实验应用微创锁孔入路的新理念,在颞下入路基础上,模拟前颞下经硬膜外前岩骨锁孔入路,并将神经导航技术运用到该入路中,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探讨其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①导航资料的建立尸头切口周围6-8枚钛钉标记,行螺旋CT连续、无间隙扫描,影像资料输入Stoker神经导航系统.在导航系统Contour功能栏内,分别标出前岩骨、耳蜗、内听道的轮廓,指导术中岩骨的磨除范围.②模拟前颞下经硬膜外前岩骨锁孔入路尸头向对侧旋转约90°,取耳屏前约1 cm、颧弓上缘上行长约4 cm的直切口,在颧弓根部用磨钻磨开一小骨孔,以铣刀取下直径2.0~2.5 cm的小骨瓣.自中颅窝底抬起颞部硬脑膜,切断脑膜冲动脉.在下颌神经表面切开硬膜,进入海绵窦外侧壁浅、深两层之间,用显微剥离子向圆孔、眶上裂分离硬膜融合区,暴露海绵窦外侧壁,通过海绵窦三角显露内部结构.用神经导航定位耳蜗、内听道,依次磨除Kawase菱形区及三叉神经节下方的岩尖部,暴露上、中斜坡及桥小脑角等结构,观察并比较暴露结构的不同.③神经导航记录确定海绵窦三角、Kawase菱形区、最大限度磨除前岩骨后形成的菱形区的各点坐标,应用空间任意两点的距离函数由Excel算出长度,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算出面积.结果 1.海绵窦外侧壁由浅、深两层构成,深浅两层之间存在潜在的间隙,其内没有神经、血管穿过,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走行于该间隙之下.剥离该间隙,可以暴露海绵窦外侧壁全貌.暴露的相关海绵窦三角为①滑车神经上三角可暴露海绵窦后上腔、内侧腔,颈内动脉水平部上面、后曲部及其脑膜垂体干分支②Parkinson三角可暴露海绵窦前下腔、后上腔、内侧腔,颈内动脉后升部、水平部、后曲部及其脑膜垂体干分支,海绵窦下动脉,外展神经;③Mullan三角(前内侧三角)可暴露颈内动脉水平部、前曲部,海绵窦下动脉,外展神经④前外侧三角可显露卵圆孔与圆孔间的蝶骨表面.2.Meckel腔位于海绵窦后部韵外下方,小脑幕附着缘和岩上窦下方,是颅后窝向颅中窝突入的硬膜陷窝,形成一个中颅窝和后颅窝之间沟通的自然通路.Meckel腔包裹三叉神经根、节及三个分支至各自的出颅孔.3.计算出Kawase菱形区的面积为(248.2±12.4)mm2,最大限度磨除前岩骨后形成的菱形区面积为(318.4±36.2)mm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7.53,P《0.05).4. 通过三叉神经上间隙暴露上斜坡、基底动脉中部通过三叉神经下间隙暴露内听道下方的部分中斜坡、脑桥下部、脑桥延髓沟、延髓上部、椎基底动脉交接部、椎动脉近端、小脑前下动脉脑桥前段和脑桥外侧段.磨除三叉神经压迹下方的骨质,可进一步暴露展神经、Dorello管孔、小脑前下动脉的起始点.结论前颞下经硬膜外前岩骨锁孔入路具有可行性.通过一个直径2.0~2.5 cm的小骨窗,可以充分显露海绵窦、Meckel腔及三叉神经分支等结构,对原发或侵及上述部位的肿瘤可以直视下完全暴露.如病变扩展至后颅窝,通过最大限度磨除前部岩骨,暴露上、中斜坡,进行切除.但因岩斜区和海绵窦区解剖复杂,该锁孔入路在解决微创问题的同时,仍然存在传统入路相似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经额颞硬膜外入路进行海绵窦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经硬膜外入路进行海绵窦直接手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头标本上,模拟硬膜外入路进行海绵窦及其邻近结构的显露和解剖。结果与结论经额颞硬膜外入路可以充分显露海绵窦,且神经血管损伤少,优于传统的硬膜内入路,适合于大多数海绵窦手术。  相似文献   

4.
经额颞硬膜外入路进行海绵窦手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经硬膜外人路进行海绵窦直接手术的方法。方法: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头颅标本上,模拟硬膜外入路进行海绵窦及其邻近结构的显露和解剖。结果与结论:经额颞硬膜外入路可以充分显露海绵窦,且神经、血管损伤少,优于传统的硬膜内入路,适合于大多数海绵窦手术。  相似文献   

5.
后部颞下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及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后部颞下锁孔入路治疗中脑背外侧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10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后部颞下锁孔入路.在显微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 经后部颞下锁孔入路可以充分暴露小脑幕切迹区、环池、中脑背外侧、滑车神经及伴行的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P2、P3段)、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四叠体池。Labbe静脉对后部颞下锁孔入路无影响。结论 经后部颞下锁孔入路可以很好地暴露中脑背外侧及其幕缘部位.可用于治疗中脑背外侧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神经导航下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的解剖和手术方案研究,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成人头颅标本12例(24侧),模拟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观察暴露的岩斜区解剖结构;利用神经导航技术定位标本岩骨内部结构,最大限度磨除岩尖,观察斜坡鞍后区,上、中斜坡区等结构;利用该入路切除11例临床颅底肿瘤,探讨该入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结果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可完全暴露鞍旁区,通过海绵窦外侧壁的手术三角可对累及海绵窦内外病变进行直视手术;神经导航辅助下耳蜗、内听道等结构定位准确,头颅标本岩尖磨除后耳蜗内侧缘岩尖剩余最大骨质平均厚度(0.8±0.19)mm,内侧视角较非导航入路增加(8±2.5)°,后外侧视野增加了(25±3.2)°,获得(3.3±0.4)cm2硬膜显露,明显扩大了后颅窝的暴露范围。临床病例资料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2例,手术时间与既往相比缩短1~1.5 h,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症状或原有脑神经损害症状加重3例,无长期昏迷及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能最大程度暴露蝶岩斜区病变,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行颞下锁孔入路解剖学结构研究,为临床颞下锁孔入路手术入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6例经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模拟颞下锁孔入路手术进行解剖,测量重要神经血管及其相关结构之间的距离以及观察显露范围和相关解剖关系。结果颧弓至小脑幕缘、脑干和前床突的最短距离分别为41.1±5.1mm、45.6±3.3mm和61.1±7.4mm。颞骨岩部扩大磨除前后显露的Day菱形区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颞下锁孔入路可清楚的显露海绵窦外侧壁上的各神经血管及三角,鞍侧区可清晰的显露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及其穿支、脉络膜前动脉和垂体柄,磨除颞骨岩尖部可显著增加岩斜区脑干显露。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对于海绵窦外侧壁,岩斜区及鞍侧区显露效果好,入路简单直接,组织损伤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额颞硬膜外-下入路手术切除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额颞硬膜外-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58例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46例,次全切除12例;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46例,其中42例0.5~1年后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 额颞硬膜外-下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有效的方法,动眼神经麻痹是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经额颞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报告经额颞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海绵窦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3例;术后原有颅神经症状的63.6%获得改善,27.3%同术前,9.1%较术前加重,无新的神经症状出现,无疾病及死亡病例,随访7例,时间20-23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经额颞硬膜外手术入路可较好地暴露和切除海绵窦区肿瘤,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内镜手术和眶-颧入路开颅手术进入海绵窦区解剖学差异。方法选取12例成人尸颅标本,各选6例样本分别模拟经鼻蝶入路内镜手术和眶-颧入路开颅手术暴露海绵窦区,观察海绵窦内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暴露情况及位置关系,比较两科手术对于海绵窦区重要结构的显露程度及优缺点。结果眶-颧入路开颅手术,通过内侧三角、Parkinson三角、Kawase三角几乎可暴露海绵窦内所有结构;而经鼻蝶入路内镜手术,对于海绵窦前内侧及鞍旁区域暴露良好,不能暴露上斜坡区域。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海绵窦,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清楚暴露海绵窭内部结构,可用于临床上海绵窦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前颞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以"锁孔"微创的理念,改良常规颞下入路,以减少手术损伤.方法采用耳前方颧弓向上直切口4 cm,铣开2.0~2.5 cm左右直径骨窗,经颞下行海绵窦、脑干、岩斜区部位病灶的手术治疗13例.结果6例岩斜区脑膜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1例,大部切除1例;脑干转移癌、颞底胶质瘤各1例均全切除,海绵窦脑膜瘤、脑桥胶质瘤各1例次全切除,脑桥病灶出血1例予AVM切除、血肿清除,海绵窦内血栓1例子全切除,大脑后动脉瘤1例予夹闭.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耳漏,经原入路修补后痊愈.2例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后遗有轻度偏瘫.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可满足岩斜区、脑桥腹、侧方及海绵窦区的手术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上颌窦-翼腭窝-海绵窦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上颌窦-翼腭窝-海绵窦手术入路相关结构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共20侧,完全模拟该手术入路,对入路相关解剖标志进行了详细地显微解剖、观察、拍摄、测量和统计.结果上颌窦后壁与翼腭窝区结构复杂,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经过,是颅前、中窝与鼻腔、窦肿瘤互相蔓延的通道.该入路可较好地显露海绵窦前外侧相关的结构.结论该手术入路是海绵窦入路的一个特殊方法,拓展海绵窦手术入路的路径,为利用颅底硬膜外间隙进行入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颞下锁孔入路治疗骑跨中后颅窝的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颞下锁孔入路行肿瘤切除,术中利用神经内镜观察,术后复查MRI及内分泌水平等评估手术效果。结果4例垂体腺瘤均次全切除,术后激素水平下降者2例,所有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2例侵犯海绵窦的垂体腺瘤术后新发生颅神经功能障碍者1例(复视),垂体功能低下1例。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肿瘤均未复发。结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颢下锁孔入路治疗骑跨中后颅窝的垂体腺瘤是此类患者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对解剖学知识的熟悉以及拥有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丰富的手术实践经验是成功进行此类手术治疗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4.
前床突及床突间隙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对前床突及床突间隙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利用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共20侧,15例头颅干标本共30侧,对前床突及床突间隙相关解剖标志进行了详细地显微解剖、观察、拍摄、测量和统计。结果 床突间隙是磨除前床突后人为形成的锥形腔隙,其容积与前床突及周围组织结构的构成、范围和边缘的大小有关,并影响经该处的显微手术操作。通过它可显露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前升部、前曲部和眼动脉的起点。术中磨除前床突及视柱,应注意其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构成。颈内动脉出海绵窦处的远、近环均存在颈内动脉穴。远环硬膜囊内是蛛网膜,而近环内是海绵窦静脉丛。结论 通过床突间隙拓展海绵窦-眶尖区手术入路,为利用颅底间隙进行入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绵窦显微外科相关三角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为海绵窦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在6~20倍手术显微镜放大下,对20例成人头颅进行了海绵窦12个三角解剖学测量。结果测量了上壁4个三角,外侧壁6个三角,后壁2个三角,通过这些三角所显示海绵窦内结构及腔隙的范围。结论应用这些三角解剖学测量可指导与海绵窦相关的手术,安全切开海绵窦上壁、侧壁、后壁,不损伤重要神经和血管  相似文献   

16.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效果、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和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GDC、EDC、游离弹簧圈和丝线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 应用两种静脉入路对13例病人的17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10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3例虽将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岩下窦的引流(1例)和翼丛引流(2例)。栓塞术后最常见症状为头痛伴呕吐。1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病例在栓塞治疗后其它眼部症状消失,但动眼神经功能仍未恢复。随访3个月到26个月未见复发。3例残留瘘口的病例均于术后3个月行脑血管造影复查:2例残留瘘口消失,1例仍有翼丛引流。其他病例未行脑血管造影复查。结论 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