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引发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父母和家庭成员的态度对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影响;探讨“3.3.3”研究体系对精细运动协调能力和对学习适应能力问题的干预作用。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成绩等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通过智力测查、消字测验、学生学习适应能力测查等,了解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器官状况。结果 干预实施1年后,学生认知水平、精细运动协调能力、水平和速度等明显好于干预前,消字测验、大脑工作能力指数和智力测查结果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3.3.3”研究体系在促进学生小运动协调能力、手-眼-脑协调能力、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和学生学习成绩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儿童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干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线测查发现幼儿园儿童在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途径和内容,作者对干预组的幼儿进行了为期1学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后复测结果表明:干预组中、大班幼儿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研究结果提示:本次健康干预实验方法可行,内容适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儿童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进行干预的方法、途径和内容。方法: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小学3-5年级儿童的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状况进行测查,发现儿童在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掌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基线测查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将被试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被试的均衡性较好。对干预组儿童进行了1个学期的干预实验。干预后复制。结果:干预组儿童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次干预实验方法可行,内容适当。  相似文献   

4.
智能低下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智力低下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特征和影响智力低下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因素。方法:在北京市儿童保健所智力测查门诊智力的1332名儿童中,433名儿童智商低于70,其中269名测查了社会生活能力,将资料完整的儿童做为研究对象,其出生情况、发育情况和家庭情况等,有关资料从智力测查登记表获得。结果:卡方检验显示,智商、开始会走路的年龄、开始会叫爸爸妈妈的年龄、居住环境(城乡)、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等6个因素对智力低下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有影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智商、居住环境、开始会走路的年龄是影响智力低下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智商、居住环境、开始会走路的年龄对智力低下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智商。  相似文献   

5.
儿童智能发育社区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儿童智能发育社区干预模式,让社区内每一个儿童从出生到3岁得到科学、有效的智力开发。方法 1.将儿童智能发育社区干预整合到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由社区医生上门向新生儿家长传授小儿全脑开发技术,由母亲训练儿童,社区医生定期督导并监测小儿智能发育情况。2.用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测精神发育指数(MDI)。3.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测和比较干预组247例(平均11个月)与对照组100例(平均15.6个月)小儿MDI值。结果 1年内社区干预覆盖全市45个社区,系统干预婴幼儿5275人,占出生总人数的65.53%(5275/8050);社区干预组MDI均值比对照组高13.02;社区干预组精神发育迟缓率为零,对照组为6%(6/100)。结论 儿童智能发育社区干预模式的应用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儿童能力水平,降低精神发育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母亲产后早期的抑郁对2~3岁小儿心理发育的影响,于产前及产后不同时期用Edinburg产后抑郁自评量表进行产后抑郁的评定。于产后2~3年用“2~3岁儿童行为检查表”、“0~3岁婴幼儿智力发育检测量表”对33例母产后早期抑郁组及65例对照组的小儿进行评价和测查,比较两组小儿行为及智力发育情况。结果病例组小儿抑郁及躯体诉述二行为因子的评分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智力发育指数(MDI)、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某些传统育儿方式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在传统育儿习俗集中区域,在排除地方病,遗传病等可能影响儿童身体发育的因素前题下,用随机整群取样方法选择有这些育儿习俗经历和养育之中的6个月至156岁儿童作为试验组,并按同样原则在相同或相邻,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区域选取无上述育儿经历的儿童为对照组,评估方法:(1)问卷调查;(2)智力测查;(3)体格检查和运动生理测查。结果 某些育  相似文献   

8.
李飞 《上海预防医学》1999,11(10):463-464
为探讨儿童智力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了解造成儿童学习困难的相关因素,我科于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宝山区所属小学一年级91名学习困难儿童进行智力测查及其他相关因素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宝山区所属小学学习困难的在校一年级学生91名,男50名(54.95%),女41名(45.05%),年龄平均7.61±0.85岁。其中,轻度学习困难(主科成绩<60分)65名(71.43%),重度学习困难(主科成绩<40分)26名(28.57%)。2.方法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的韦克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力结构特征,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及进行个体化教育。方法应用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192名学习困难儿童及152名学习正常儿童进行智商(IQ)测查和比较。结果学习困难儿童的总智商和言语智商明显低于学习正常儿童(P〈0.05),2组儿童的智力结构在知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背数6项言语分测验和排列、拼图2项操作分测验项目上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力结构与正常儿童不同,其总智商和语言智商均明显低于学习正常组儿童,因此对于学习困难儿童应进行早期的个体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城镇初中男生吸烟行为干预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天津、济南和太原四城市普通中学3300名初中男生,进行有关吸烟的知识、信念和吸烟率调查,掌握了促使学生吸第1支烟和继续吸烟的诸多因素。采用研究中探索的干预方法干预后,两个干预组学生的知识、信念平均得分都有大幅度提高(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一般强度干预组的吸烟率由3.47%降至1.53%(P<0.01),加强强度干预组的吸烟率由2.82%降至1.99%(P<0.01),而对照组的吸烟率却由原来的3.36%升高到4.64%(P<0.01)。研究结果表明,对学生吸第1支烟、继续吸烟的多种因素进行“剖析”,并给学生相应的“对策”,使学生掌握抵制周围环境不良影响的知识与技能,是预防学生吸第1支烟和继续吸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小儿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1]。为探索防治窒息儿智力低下的有效方法,我们对重度窒息儿进行了早期干预,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在我们两院(解放军四O一医院、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1991年1月~1994年4月出生、Apgar评分≤3分、存活7 d以上的重度窒息儿 60例,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干预组30例。影响两组小儿智力发育的生物学因素(出生体重、孕周、HIE分度[2])、环境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住所)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2方法干预组:根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1:1配对方法,研究了肥胖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学业成绩,结果:肥胖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肩宽,盆宽优于对照组,有明显性差异(P〈0.05)。肥胖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运动能力低于对照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还表明,两组儿童的学业成绩无明显的差别(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碘缺乏地区实施碘盐干预前、干预后5、15年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的变化。方法:碘盐干预前采用“绘人法”,干预后5、15年采用Stanford-Bined量表测量缺碘组和对照组儿童智商。结果:碘盐干预前、干预后5、15年缺碘组儿童平均智商分别为71.11&;#177;0.46、73.26&;#177;10.32、86.95&;#177;10.64,智力低下比例分别为46.79%、28.57%、6.67%;对照组儿童平均智商分别为78.18&;#177;0.47、80.59&;#177;9.01、87.60&;#177;10.50,智力低下比例分别为25.95%、6.56%、1.82%。碘盐干预前、干预后5年缺碘组儿童平均智商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前者低于后者,干预后15年缺碘组儿童智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碘盐干预有显著的增智作用,只有长期充分的碘盐干预,病区儿童的智力发育才能达到非病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为儿童肥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所学校吧胖儿童82名及其相应对照组进行配对研究,对肥胖儿童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生活指标检测和1学年的健康教育及生活质量的干预。结果干预前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除了亲子关系、活动机会性、生活便利性3个维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以外,在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均有差异(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差异显著(P〈0.01),肥胖儿童低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干预前后比较,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差异显著(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后高于干预前。干预后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比较,同伴关系、自我概念、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以及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确定学习困难儿童智力结构的特征及对其智力模式的分析,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及确定个体化教育方式。方法 应用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81名学习困难儿童及64名学习正常儿童进行智商(PIQ)测查,并且两组间加以比较。结果 两组儿童的智力结构在操作智商(PIQ)、言语理解因子(VC)、记忆/注意因子(M/C)、算术(A)、知识(I)、数字广度(D)、编码(CD)、分类(SD)、词汇(V)等项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学习困难儿童具有特殊的智力结构,应制定个体化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学龄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干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目的:探索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干预方法,降低学龄儿童肥胖发病率。方法 从北京市城区选择5所小学作为研究现场,该小学所有学生均为研究,其中2所学校为干预组(1597人),3所学校为对照组(2118人),采用WHO身高标准体重值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年的群体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增加运动和饮食调整,重点为调整晚餐进食顺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静坐时间,增加运动等。干预对象为超重儿童及其家长,肥胖儿童及其家长,非肥胖儿童家长。对照组除与干预组同期体检外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结果:经过3年干预,干预组肥胖发病率从16.9%降至12.1%(P<0.01),对照组肥胖发病率从17.4%上升为23.2%(P<0.01)。干预后两组肥胖发病率差别极显著。对干预组757名1-3年级儿童进行追踪观察,3年后原非肥胖儿童中3.6%成为肥胖儿童,原肥胖儿童中59.1%仍维持肥胖状态。对照组1031名1-3年级儿童中,有11.9%的原非肥胖儿童三年后为肥胖儿童,原肥胖儿童中92.2%仍维持肥胖状态。干预组非肥胖儿童成为肥胖的危险性明显小于对照组,对照组肥胖儿童维持肥胖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干预组。结论 在学校进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肥胖群体干预方案切实可行,能有效地降低学龄儿童的肥胖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单纯性肥胖儿童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江苏省淮安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中开展儿童肥胖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干预前后家长和教师相关知识态度的转变情况以及儿童和家长的相关行为转变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教师对“不吃早餐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不吃宵夜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吃素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和“吃减肥药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的知晓率分别为96.3%、27.5%、73.8%和95.0%,均比对照组高(P〈0.01)。干预组家长对“肥胖对儿童健康有影响”、“心理因素可能诱发肥胖”、“儿童肥胖可能引起心理疾病”和“儿童肥胖可能引起内分泌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12.7%、92.4%、68.4%和71.4%,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儿童或家长的健康相关行为持有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教师、家长的肥胖相关知识的认识和儿童及其家长的肥胖相关健康行为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社区干预对高危儿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来西安桃园社区儿童保健门诊查体的月龄小于42天的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干预组(169例)和对照组(162例)。干预组定期进行监测随访,根据每次的评估结果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同时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进行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健管理。在3、6、9、12个月时对两组儿童行肌张力和姿势异常的检查。在3、6、12个月时评定两组儿童智能发展状况。结果干预组儿童6、9、12个月时肌张力异常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10~9.69,均P<0.05)。干预组6、12个月时智力指数( MDI)得分和3、6、12个月运动指数(PDI)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为3.29~5.13,均P<0.05)。结论社区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智力发育,降低精神发育迟缓率。  相似文献   

19.
100例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医学界和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肥胖不仅对健康构成威胁,而且是导致心理行为障碍的重要原因。本文采用1:1配对方法对100例肥胖儿童进行了研究,为探讨肥胖儿童心理行为损伤的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在武汉市城区4所幼儿园和小学 3 450名儿童中,筛选出 138名肥胖儿(肥胖检出率为 4. 08%。)从中随机抽取100名4~14岁肥胖儿做为本次实验组。按1:1配对,以同性别、同班级、同年龄(相差6个月内)、同身高(相差3厘米内)的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儿童行为及家庭环境因素特点。方法按照配对设计方法,采用韦氏智力量表一中国修订本(WISC—CR)、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0名学习障碍儿童与60名正常儿童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学习障碍组总智商及言语智商明显低于对照组,多存在行为问题(71.7%)。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和组织性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矛盾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学习障碍儿童在言语智商上予以干预,可纠正存在的行为问题,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