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5-FU门静脉插管化疗在预防DukesB、C期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双盲对照的DukesB、C期大肠癌患80例,其中根治性切除加门静脉化疗(治疗组)40例,单纯根治性切除术(对照组)40例,每年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组3年肝转移发生率8.5%,明显低于对照组30.8%;治疗组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81.3%、74.8%;对照组为97.3%、61.3%、55.2%;术后3年、5年生存率有显差异。治疗组术后并发症为7/40(17.5%),对照组为5/40(12.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大肠癌患进行门静脉化疗安全、操作简单,可有效地降低肝转移发生率,提高患五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根治术加门静脉灌注化疗预防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8例术前证实无肝转移的大肠癌病人,25例行根治术加门静脉灌注化疗与另23例单纯根治术作比较,术后随访3年,发现肝转移分别为1例和6例(P<0.05)。根治术加门静脉灌注化疗组疗效优于单纯根治术组。  相似文献   

3.
经门静脉化疗防治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转移是手术后远期死亡主要原因之一,经门静脉短程化疗预防大肠癌肝脏转移具有毒副作用轻、疗效确切的优点.本科1995年1月-1996年12月随机对7例大肠癌在手术切除的同时,采用术中门静脉插管,术后区域性短程化疗.4年后随访,与对照组全身化疗组比较,在预防肝转移上有差异,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辅助化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降低肝转移癌发生率,提高生存期的方法。方法8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术中门静脉置化疗泵,术中至术后第7天持续化疗泵滴入或推注5-Fu,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的肝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静脉置泵化疗对于预防大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癌以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术后经门静脉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该文总结了75例大肠癌术后经门静脉化疗的临床护理资料,探讨了大肠癌经门静脉化疗的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输液的管理,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后早期门静脉化疗预防大肠癌肝转移的效果及方法.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给予治疗组患者根治性切除加门静脉插管灌注化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根治性切除.结果 所有插管的患者手术都成功实施,经4年随访,治疗组肝转移率为14.7%;对照组肝转移率为46.9%.两组肝转移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3a和5a治疗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门静脉化疗能够显著防止癌细胞肝转移,并有效提高接受大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李孝虎 《当代医学》2014,(36):34-35
目的探讨手术后早期门静脉化疗预防大肠癌肝转移的效果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大肠癌患者共10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常规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术后早期门静脉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大肠癌肝转移的患者4例,发生率为8.0%;术后1年49例存活,生存率为98.0%,术后3年存活患者共45例,生存率为90.0%,术后5年存活患者30例,生存率为60.0%;对照组发生大肠癌肝转移的患者14例,发生率为28.0%,术后1年、3年以及5年存活患者分别为42例(84.0%)、35例(70.0%)和20例(40.0%)。对照组患者大肠癌肝转移发生率要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大肠癌时,可以采用根治切除与门静脉早期化疗联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大肠癌肝转移发生率低,生存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一种合理的途径进行大肠癌术后化疗,预防肝转移,以提高大肠癌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001年4月~2003年7月收治的14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术中经门静脉留置管,术后经此管进行化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留置管堵塞,1例放弃术后化疗.全组病人1年随访率78.67%(11/14),1例肝转移,1例腹腔转移,1例吻合口瘘,其余未见明显异常;2年随访率42.80%(6/14),未见复发及转移病例,对中晚期大肠癌患者术中门静脉插管、术后经门静脉化疗,可有效地降低肝转移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中晚期肝癌4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为对照组,行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碘油栓塞化疗;B组22例为观察组,行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术。结果:1,2,3年的生存率A组为35.0%,20.0%,0,B组为72.7%,54.5%,13.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晚期肝癌的局部治疗和栓塞化疗有机结合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Th—LAK细胞对肺癌试验治疗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h-LAK细胞对46例肺癌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治疗的观察。结果表明,71.7%的病例原有症状和体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期综合的一年生存率为82.6%,高于其它疗法的生存率;部分病例的肿瘤及转移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核素显像测定肝硬化病人心、肝放射比值(H/L),建立无创伤性测量门静脉压力(PVP)的方程。方法:21例非肝病患者做为对照及8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直肠注入99mTc-MIBI后或行心肝显像,计算其H/L及分流率(SI)。21例非肝病患者及51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历手术,术中直接测定门静脉压力,并与术前H/L做相关分析。结果:非肝病患者H/L为0.29±0.12,门静脉高压症患者H/L为0.88±0.12(P<0.01).SI值分别为0.22±0.07,及0.47±0.O4(P<0.01),两组患者H/L与术中实测PVP有高度相关性(r=0.89,P<0.01),根据H/L建立推算PVP的回归方程为Y(kPa)=(0.951+2.882)H/L,由此推算该51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PVP为(3.45±O.37)kPa,而术中实测值为(3.61±0.44)kPa,两者非常接近,结论:应用核素显像测定H/L引可以用于诊断门静脉高压症,应用本法建立的方程可用于肝硬化病人门静脉压力的无创性测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老年人大肠癌致肠梗阻40例。其中结肠癌23例,直肠癌17例。中晚期病例占92.5%。切除29例,切除率72.5%。随访率91.89%。切除组术后5年生存率38.86%。并对如何提高生存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5例成人尸体的解剖学调查及应用"侧脑室─头静脉分流术"治疗23例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观察,旨在确立一种脑积水症手术分流的新途径。23例手术病人显效率92%(21/23)。18例(78%)基本恢复正常。3例(13%)明显好转。2例轻度改善。分析表明:头静脉具备位置浅表恒定、管径适宜、瓣膜可防止血液返流等解剖学特点。是一条可供选择的较为理想的脑积水症分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胡艳萍  周新华 《河北医学》1996,2(4):317-318
7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小细胞肺癌,局限期35例,广泛期39例,均为初治病例。主要以ACO、CE、COME和COP方案治疗。其中ACO方案有效率75%,CE方案有效率84%,AOE方案有效率100%,COME方案有效率85%,COP方案有效率50%,其它方案有效率55%,结果表明,含ADM、CBP和VP-16的联合方案优于其它方案(P〈0.05)。毒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和胃髓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 RT—PCR)技术,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在胃癌病人中心静脉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nest RT—PCR检测胃癌病人中心静脉血及良性疾病病人中心静脉血CK20mRNA,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4例胃癌病人34例CK20mRNA阳性,阳性率为53.1%,良性病病人16例均阴性;胃癌病人血液CK20mRNA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小、腹腔和肝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病理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8例早期胃癌病人中2例CK20mRNA阳性。结论:扩增CK20mRNA的nest RT—PCR方法是检测胃癌病人中心静脉血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 5 -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对晚期大肠癌治疗近期疗效及延长生存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6 3例晚期大肠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奥沙利铂 130mg/m2 静滴 2h ,第 1天 ;加甲酰四氢叶酸钙 2 0 0mg/m2 +5 -氟脲嘧啶 4 0 0mg/m2 静滴 8h以上 ,第 1~ 5d ;对照组甲酰四氢叶酸钙2 0 0mg/m2 +5 -氟脲嘧啶 4 0 0mg/m2 静滴 8h以上 ,第 1~ 5d。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 5 6 .3%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10 .5月 ,中位生存期为 2 1.6月 ;对照组分别为 2 2 .6 % ,5 .8月及 13.7月 ,两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毒副反应两组相比 ,实验组的神经毒性反应高于对照组 (Q <0 .0 5 ) ,但在其他毒副反应方面 ,两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 5 -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对晚期大肠癌治疗有明显疗效 ,能延长生存期 ,毒副反应多数病人能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影响因素和毒副作用。方法:对接受过1个周期以上含铂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每天口服150mg厄洛替尼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副作用,观察疗效、生存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2008-12~2010-12,共有60例入组,全组60例病人均可以评价疗效,其中CR3例(5%),PR25例(41.7%),SD20例(33.3%),PD12例(20%),RR为46.7%,DCR48例(8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2mo,中位生存期16.3mo,1年生存率66.7%。腺癌病人无进展生存期8.5mo,非腺癌病人为3.2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4,P=0.001);未出现皮疹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mo,出现皮疹者8.2mo,出现皮疹者较未出现皮疹者总生存期明显延长(χ2=19.377,P=0.001)。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皮疹(90%)和腹泻(11.7%),多为轻、中度。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转移性肝癌患者性激素受体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性激素受体在转移性肝癌中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21例转移性肝癌和23例原发性肝癌外周血白细胞雌激素受体(ER)和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结果:转移性肝癌ER水平明显低于原发性肝癌ER(P〈0.01)。两组A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6)。两组ER置信区域基本不重叠;结论:转移性肝癌可能系非激素依赖性肿瘤,ER600位点/细胞可作为区分转移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