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探讨IL-4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慢性荨麻疹患用咪唑斯汀治疗,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同时用ELISA法检测慢性荨麻疹患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血清IL-4的水平。结果:治疗1、2wk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2.5%、84.4%(P<0.01),不良反应3例。治疗前血清IL-4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IL-4水平下降(P<0.01),与正常人比较差异不甚明显(P>0.05)。结论:咪唑斯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能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血清IL-4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组胺含量、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方法 4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依巴斯汀10mg口服,1次/d,疗程4周;对40例健康对照组及4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组胺含量及血清NO、TNF-α水平。结果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90.48%;治疗后血浆组胺含量、NO、TNF-α与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血浆组胺含量及血清NO、TNF-α水平检测对临床疗效判定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慢性荨麻疹患者接受咪唑斯汀与赛庚啶联合递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咪唑斯汀治疗以及咪唑斯汀与赛庚啶联合递减治疗,对比2组慢性荨麻疹患者疗效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概率相比基本无差异(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接受咪唑斯汀与赛庚啶联合递减治疗,具有较高价值,可降低疾病复发以及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采用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病例(治疗组)和随机取7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慢性荨麻疹病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从治疗效果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2%;从复发情况看,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7.2%,对照组的复发率为62.5%。以上情况两组治疗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治疗时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荨麻疹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制荨麻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轻度嗜睡、口干6例(10.0%),对照组发生轻度嗜睡、口干4例(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不影响后续治疗,停药后症状缓解。结论荨麻疹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倍剂量的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及三磷酸肌醇(IP3)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对常规抗组胺药物效果不佳的CSU患者15例,给予3倍剂量左西替利嗪(15 mg、qd),通过治疗前和治疗7 d后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7 d后血清中IP3的含量,并与15例正常人血清IP3含量作对照。结果:15例患者治疗7 d的有效率达100%,4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及对照组血清中的IP3浓度分别为(43.54±41.97)、(18.40±17.53)、(1.31±0.92)pg/ml;3组血清IP3含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3倍剂量左西替利嗪疗效显著,未见明显副作用。IP3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参与CSU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皿治林,mizolastine)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采用咪唑斯汀10 mg,po,qd,对4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治疗,每周随访1次,共2次.结果:显效29例(63.04%)、良效13例(28.26%)、微效3例(6.53%)、无效1例(2.17%),总有效率91.30%.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安全、有效、依从性好的又一新型的抗组胺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及慢性荨麻疹患者检测血清特异性IgE(sIgE)和特异性IgG(sIgG)对临床的指导及意义.方法 分析101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性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sIgE及食物sIgG结果 ;其中诊断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06例,其中53例联合使用氯雷他定及玉屏风治疗,53例患者仅使用氯雷他定治疗,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对治疗疗效及结果 进行分析,同时停药4周及8周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101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sIgG和sIgE的检测结果 不一致(P<0.01).0~15岁组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81.1%(43/53),对照组有效率为67.9%(36/53),联合组治疗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4周后联合组复发率为9.3%(4/43),对照组复发率为22.2%(8/36);停药8周后联合组复发率为16.3%(7/43),对照组复发率为36.1%(13/36).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联合测定吸入性sIgE和食物过敏原sIgE及sIgG是寻找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的有效方法 ,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治疗有效,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盐酸非索非那定(莱多菲)治疗急性和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非索非那定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60mg,2次/d;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d。急性荨麻疹治疗7d,慢性荨麻疹治疗14d。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和65.0%,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P<0.01)。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是一种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H1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皮肤科门诊收治的吸入物变应原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0例和食物变应原引起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0例进行变应原检测和常规脱敏治疗。结果吸入组变应原中阳性率排在前三位的是蚊子(71.3%)、豚草(61.3%)和尘螨(55.3%);食物组变应原中阳性率排在前三位的是芝麻(81.3%)、虾(68.7%)和黄豆(52.0%)。脱敏治疗总有效率为95%。结论空气中蚊子、豚草和尘螨以及食物中的芝麻、虾和黄豆是武汉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最主要的常见变应原;对于单纯食物过敏者采用避免食用该食物,对于吸入组变应原检测阳性者,特异性脱敏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抗过敏、止痒治疗和1周2次的脱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显著,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14C卡式呼气检测A组1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Hp值,A组患者除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及依巴斯汀片治疗外,同时对Hp阳性患者应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及两种抗生素治疗;B组1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不检测Hp,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及依巴斯汀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法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代硫酸钠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激素无效的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对激素治疗无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硫代硫酸钠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地氯雷他定联合酮替芬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8%高于对照组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起效时间为(1.85±0.67)d,对照组为(2.46±1.0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2.56%),对照组发生5例(13.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代硫酸钠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激素无效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为难治性荨麻疹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祛风止痒片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祛风止痒片+自血疗法)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9例。对比两组风团大小、风团数目、瘙痒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团大小、风团数目、瘙痒程度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采用祛风止痒片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效果良好,对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玉屏风颗粒联合安脱达(Alutard SQ)变应原免疫疗法(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13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玉屏风颗粒联合安脱达脱敏治疗组68例和单纯脱敏对照组65例。均同时口服抗组胺药物。疗程6个月,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54%,治疗组为89.7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安脱达脱敏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给予中医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达到94.12%,对照组为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现9例(26.47%)轻度不良反应,实验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此方法无不良反应,因此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杨艳梅  熊德上 《中国药房》2011,(20):1893-1894
目的:观察薯蓣丸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围绝经期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2组总体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57.69%,复发率分别为19.05%、45.4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0例出现嗜睡、乏力等不适,停药后消失。结论:薯蓣丸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组胺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6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是6%,对照组复发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慢性荨麻疹比西医治疗可明显降低其复发。  相似文献   

19.
复方甘草酸苷辅助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辅助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d,后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d,均治疗2wk,评价其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0%、92.5%,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辅助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左西替利嗪、孟鲁司特联合卡介菌素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HT5"H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卡介菌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同时使用左西替利嗪与孟鲁司特治疗.结果 观察组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获得痊愈治疗效果的患者有25(50.00%)例,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仍然未能好转的有4(8.00%)例,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整体有效率为92.00%(46/50).对照组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接受单一卡介菌素治疗后,获得痊愈治疗效果的患者有20(40.00%)例,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仍然未能好转的有11(22.00%)例,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整体有效率为78.00%(39/50).HT5"H结论 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采用左西替利嗪、孟鲁司特联合卡介菌素的综合用药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