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靳雪 《现代护理》2007,13(3):276-276
目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多功能净化配药台,改善配药环境,适当为大型液体加温,增强患者舒适度,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将257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54例使用多功能净化配药台配制药液,对照组103例采用传统方法配制药液,观察输液反应的发生。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中发生输液反应例数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多功能净化配药台配制药液,并对液体适当加温,可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静脉药物配制管路及静脉药物配制泵在临床静脉药物配制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更为规范、高效、安全的静脉药物配制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肝胆外科静脉输注相同药物及相同组数液体的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配液组数6组.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静脉药物配制方法,实验组使用静脉药物配制管路及静脉药物配制泵进行药物配制.比较两组完成相同药物配制时间、医务人员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完成配药时间为(7.32±1.70)h,对照组为(18.67±3.2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06,P<0.01);实验组医务人员满意度评分为(99.17±1.37)分,对照组为(91.2±4.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61,P<0.01);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0例:输液反应0例、药液外洒0例、针刺伤0例,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21例:输液反应1例、药液外洒19例、针刺伤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静脉药物配制管路及静脉药物配制泵提高了静脉药物配制速度,降低了配药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医务人员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李学芳  宋奕君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96-2197
目前临床静脉输液中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在完成静脉输液过程中,一般要先使用注射器抽吸配制药液于液体袋中,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其有以下缺点:一是输液器功能单一,只能输液,不能配药;二是药液配制过程中污染几率高,尤其在配制瓶装粉剂药物时,需要从液体袋中抽取一定量的液体作为溶剂,灌注于药瓶中溶药,受注射器容量的限制,往往需要向无菌液体内反复插入抽取液体,易造成液体污染和输液微粒的增加;三是现有一次性输液器在进行临时静脉推注给药时,需将液体过滤器与头皮针柄分离,操作时局部易污染和进气泡,静注的药液也未经过滤。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上集中静脉配药的工作模式。方法根据普通治疗车的使用方法及特点,设计制作一种伸缩式移动配药车并应用于临床。选择配药量相同的药液配制600瓶,根据配药的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使用移动配药车配药,对照组常规在治疗台配药区配药。结果观察组配药时间短于对照组;配药过程中疏忽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移动配药车进行静脉药液配制,规范了集中静脉配药工作模式和操作程序,减少了疏忽的发生,有效减低了护士劳动强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过程中影响药物实际用量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抽取2009年1~10月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2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抽取药液,然后抽取抽吸完药液的青霉素密封瓶内的残余液、拔针后输液管内的残余液、拔针后液体瓶内的残余液计算含量,并将2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青霉素残余液含量为(89.1±2.4)万U;实验组患者青霉素残余液含量为(31.2±1.5)万U,实验组残余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输液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药液丢失现象,进入体内的药物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浓度.在临床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操作,尽量减少药液的丢失,使实际用量与医嘱用量相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在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8月输液患儿335例,输液天数为2 d及以上,均输入2瓶液体,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首日应用普通输液器,设为对照组;次日使用一次性止液输液器,设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出现残留气泡及拔针回血患者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其药液损失量、排气时间、更换药液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静脉输液中使用一次性自动止液器可有效缩短护士工作时间,提高效率,减少药物损失和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输液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预防乳腺癌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10月在本院手术室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全程输入经恒温水箱加温至40℃的液体;实验组手术全程输入经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至40℃的液体。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各时点:15、30、60、90、120、150min,术终瓶中液体温度(tⅠ)及输液管接近患者输液端液体温度(tⅡ)、体温及低体温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tⅠ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全麻插管30min后各时点tⅡ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全麻插管后60min,对照组各时点tⅡ低于tⅠ(均P0.05),而实验组患者各时点tⅡ明显高于tⅠ(均P0.01);在两种方式的加温输液中,全麻插管90min后,实验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终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静脉输入恒温水箱加温液体相比,输入经专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液体能提供更确切的液体温度,更能保障术中患者的体温于正常水平,这对于手术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夏莹  陈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0):1937-1938
目的 探讨伏尔特精密药液过滤器在中成药静脉输液中对不溶性微粒的滤过作用.方法 200例需输注中成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优尔特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的输液器输液,伏尔特组加用伏尔特精密药液过滤器输液.观察2组患者的皮肤局部、血管及全身反应.结果 伏尔特组患者的皮肤局部、血管及全身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0、0.003和0.009).结论 伏尔特精密药液过滤器在中成药静脉输液中能有效截留不溶性微粒,保证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加温输液对早产儿生理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需进行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早产儿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加温输液,即将冷液体加温至36~37℃;对照组常温输液.观察2组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及升温、升血氧饱和度的时间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儿生命体征、升温时间、升血氧饱和度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加温输液可以促进早产儿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液体加温护理对宫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患者152例,按是否进行输液加温随机分为液体加温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输液加温组在输液过程中实施加温措施,输液过程中使用可调控的恒温箱加温,输注32~36℃的液体,水浴箱将腹腔冲洗液加温至37℃。对照组不采取加温措施,输注手术室常规温度液体。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和术后状况。结果输液加温组患者术中体温比较稳定,对照组患者手术20 min和术毕体温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体温水平相当,液体加温组手术20 min和术毕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的寒战、低体温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采用输液加温,能够维持术中体温的稳定性,防治寒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社区家庭静脉输液的安全护理经验.由于服务场所、配液和输液环境的改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下措施:严格筛选病种、确定服务对象;严把药品质量关;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把好配药关;开窗通风,净化室内空气;合理用药,尽量减少合并用药;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适当提高输入液体温度,降低液体与体温的温度差;慎用易致过敏的药物.通过实施上述措施,5年来进行的2 587例次家庭静脉输液中无1例发生输液反应,安全的家庭静脉输液治疗,方便了许多行动不便或其他原因不愿住院治疗的患者,为其解除了病痛,节省了就医费用,同时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外周浅静脉输液引起局部反应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15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外周浅静脉输液局部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实验组的局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可明显减少外周浅静脉输液局部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夏莹  陈琰 《现代护理》2006,12(20):1937-1938
目的探讨伏尔特精密药液过滤器在中成药静脉输液中对不溶性微粒的滤过作用。方法200例需输注中成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优尔特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的输液器输液,伏尔特组加用伏尔特精密药液过滤器输液。观察2组患者的皮肤局部、血管及全身反应。结果伏尔特组患者的皮肤局部、血管及全身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0、0.003和0.009)。结论伏尔特精密药液过滤器在中成药静脉输液中能有效截留不溶性微粒,保证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在输液过程中,特别是在室温较低的情况下输液时,常会由于药液温度过低,致患者出现寒战、药物刺激性疼痛及肢体不适等症状。为此,我们设计并制作了恒温输液器。它可将由静脉输入的液体加温至与患者的体温相近,从而减少因输入液体的温度过低引起的反应。现简介恒温输液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一、结构:恒温输液器分输液架、控制器和加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r型输液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静脉输液患者200例,其中100例需2组液体同时输入,100例输液的同时须静脉推注药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应用r型输液器输液,对照组应用普通输液器(洁瑞牌)输液.观察2组护士锐器伤、气泡产生情况及患者反应.结果 2组护士锐器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泡产生及患者反应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型输液器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既减轻患者痛苦,又提高操作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多功能配药机及配药输液器的研制和使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静脉输液前配制药液时 ,自安瓿中吸药的常规操作方法是 :左手持安瓿和针筒 ,右手持活塞柄 ,抽动活塞进行吸药。吸药时不得用手握住活塞。[1] 此操作速度慢 ,反复抽吸易污染 ,尤其是配制粉剂药物 ,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我们研制了多功能配药机 (以下简称配药机 )配合一次性配药输液器使用。经实验后临床试用近千例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结 构1.1 配药机的内部包括电动吸气泵、正压管路、空气过滤装置、负压管路及负压瓶。机器外部有压力表、液体挂钩、正压接口及负压接口 ,机器大小 2 8cm× 16cm× 2 7cm(图 1)。1.2 一次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制静脉输液用加温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环境温度低于18℃时在我院注射输液室输液治疗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观察组静脉输液时使用自制静脉输液用加温装置加温输液,对照组常规静脉输液,观察两组患者畏寒、局部疼痛、输液肢体麻木、输液肢体温度和输液通畅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畏寒、局部疼痛、输液肢体麻木、输液肢体温度降低和输液通畅影响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环境温度低于18℃时使用自制静脉输液用加温装置加温输液能有效减轻患者四肢发冷、疼痛、麻木、寒颤、血管痉挛等症状,提高输液舒适度,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次性输液器瓶塞穿刺针插入液体软包装袋胶塞的位置,防止静脉输液过程中顺管流液的发生.方法 从住院的老年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492例中随机抽取400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0例应用一次性输液器瓶塞穿刺针插入液体软包装袋胶塞的中心位置,并与对照组应用一次性输液器瓶塞穿刺针插入液体软包装袋胶塞加入药物的位置做对照,观察2组漏液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漏液情况,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漏液率比较,实验组漏液率为0,而对照组漏液率为20%.结论 一次性输液器瓶塞穿刺针插入液体软包装袋胶塞的中心位置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易行,避免药物的丢失,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硫酸镁湿敷膜联合输液加温器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0例2018年10月—2019年5月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的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使用硫酸镁湿敷膜外敷联合输液加温器加温。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留置针长时间留置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湿敷膜外敷联合输液加温器能有效预防留置针输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减轻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且使用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针剂在输液配制时减少泡沫产生的方法.方法 将240例行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患者按输液序号分为2组:试验组(双号)和对照组(单号),每组120例.试验组采用改进法配制药液,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后,将液体瓶倾倒在治疗台上,针头进入液体中再推注药物;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配制药液,将抽吸好药液的注射器针头插入直立的液体瓶内即推注药物.观察2组药物注入液体瓶时有无泡沫产生、一次性排气成功及平均损失药液总量等情况.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产生泡沫发生率分别为0.0%、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对照组一次性排气成功率分别为98.3%、8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损失药液总量分别为(0.24±0.03)、(0.76±0.12)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进法配制中成药注射液能有效地减少泡沫产生,从而减少药液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